逆光的鱼儿111 逆光的鱼儿111
沿着繁星坠落的陨,消失于心中的光年。
关注数: 328 粉丝数: 498 发帖数: 11,485 关注贴吧数: 51
喜欢琥珀,所以搜了以下关于琥珀的知识。 地壳运动形成了琥珀的矿床 琥珀是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 经过地质作用后而形成的一种有机 化合物的混合物。通俗点说,它的祖先是松树。琥珀的形成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树脂 从柏松树上分泌出来,它的形态是液状的,可以流动,一滴滴树脂成为聚合体; 第二阶段树脂脱落被埋在森林土壤当中 形成化石,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形成化石的部分必须是身体坚硬的部分,如壳、骨、牙或者木质组织(脆弱部分或脆弱生物形成化石则需要更苛刻的条件,如被琥珀包藏或者是在深海);第二,生物死后必须能够较快速地被埋藏,比如被火山灰覆盖、深陷于淤泥,所以曾经被火山灰掩盖的地方或者是曾经的河流、湖泊、海洋都会有比较多的化石。 , 在此阶段内发生了石化作用, 在这一作用下化石树脂的成分、 结构和特征都发生了强烈的变化; 第三阶段是石化树脂被冲 刷、搬运和沉淀,失去挥发性,经过漫长岁月,成岩作用形成了琥珀。 (琥珀常产于煤层中,与煤精伴生。由植物(多数是有木质结构的树木)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然一般温度偏高才能促使其分泌出一种粘稠状或凝胶状的液态分泌物,分泌物经长期掩埋渐渐失去挥发的成分,再经氧化、固结逐渐形成为树脂化石。看起来这类化石没有岩石类的石质感,但它也经历了百万——千万年的地下埋藏,经历了形成化石的一切过程,我们称之为特殊的化石——有机化石,类似的还有煤精等。正因为如此,它也就和现代的天然树脂有本质的不同. 琥珀能够集中在一起形成为琥珀的矿床,这是经过流水的搬运,因为琥珀密度比较小,所以,很容易就全部搬迁到地势比较低矮的、环境相对封闭的小型湖泊或凹地里。。 )  琥珀是是什么?那些昆虫又是如何进入到琥珀中去的呢? 原来,当古代可分泌树脂(胶)的树木被折断枝条的时候,树胶就从伤口中流出来,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了嗅觉灵敏的昆虫。当昆虫与树胶一接触,它就被牢牢地粘住了。而树胶仍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把昆虫包裹得严严实实,昆虫与外界就完全隔绝了。因此,昆虫与外界就完全隔绝了。因此,昆虫也就幸免于细菌的分解作用,而完整地保存下来。随着年代的推移,地壳的运动,原始森林被埋在地下,树木变成了煤炭,而一团团树胶就变成了透明的化石。所以,琥珀实际上是由古代植物分泌物所形成,是一种遗物化石,而琥珀中的昆虫则是一种身体未变的遗体化石。 琥珀的化学成分 琥珀是由 C、H、O 组成的有机物,也含有 Al、Mg、Fe、Mn 等微量元素。琥珀有各种不同的 外形,如肾状、结核状、瘤状、圆盘状。唬珀很软,其硬度为 2-2.5,也比较轻,相对比重为 1.05-1.09,树脂光泽,透明至半透明。琥珀的颜色也多种多样,常见金黄、黄至褐色、浅 红、橙红、黑色等,蓝、浅绿、淡紫色少见。琥珀加热至 150℃变软,开始分解,在 250℃ 时就会熔融, 产生白色蒸汽, 并发出一种松香味。 最丰富也最有意义的是琥珀内部的包裹体, 有植物包体,如伞形松、种子、果实、树叶;也有动物包体,如甲虫、苍蝇、蚊子、蚂蚁、 蚂蜂等。有气液两相包体,如圆形、椭圆形的气泡和液体;有旋涡纹,多分布在昆虫包体的 周围,这是昆虫挣扎时留下的痕迹;还有许多的杂质,如泥土、沙砾和碎屑。这些丰富的包 裹体不仅构成了美丽的图案,也为科学地研究当时环境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目前,科学家 们已成功地从琥珀所含的化石中提取出一些生物的遗传密码 DNA,这对生物演化的研究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美国科幻影片《侏罗纪公园》的故事就讲述了科学家在琥珀中包裹着的一只 吸了恐龙的血的蚊子中提取了 DNA,然后利用遗传工程繁殖出恐龙,最后恐龙成灾.....。 琥珀因密度低,戴之很轻,加上颜色均匀,晶莹剔透,其饰物为西方和阿拉伯人所喜爱。如 果其内部有完整的动物包体,还有挣扎的迹象,栩栩如生,这将是作为珍品被受青睐。人们 赋予这种琥珀“外射晶光,内含生气”的赞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琥珀,重 15.25 kg,取 名“缅甸琥珀”, 而实际上是约翰查尔斯鲍宁于 1860 年在中国广东用 300 英镑购买的, 现珍藏于英国伦敦历史博物馆。它也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之最大全》。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