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时光
重回时光
关注数: 0
粉丝数: 1
发帖数: 364
关注贴吧数: 1
[杂想]贞观长歌中的命定 这就是命,人终究是顶不过命的一起看电视的小妮子,说这句台词是她记忆最深刻的。太多的东西不随人愿,每个人只能够随着命定的轨迹,一直向前,没有转回的余地。即使想过很努力的去抗争,去争取一个可以改变的机会,把握住。至少的话,可以改变自己的一点点生活,但是更多的结果是,被命运重重的摔回现实,让你疼,清醒点,人无法逆天改命的。你只能够顺从。李恪的命运从出生就已经定了,李杨两个朝代血脉的融汇,给他高贵的血统但是也剥夺他继承大统的机会。即使,他才华横溢,睿智勇敢,又如何,一直站在他身边的人,那么少,想给他支持,但是在对比之下,他所能够得到的支持那么弱小。根本,无力回天。最后,更是因为这个微妙的争斗,被夺去了性命。即使,百姓对他的死惋惜,却无法改变这个皇子的命运。在剧中,他甚至为那个位置,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女子,但是却始终改变不了自己命运的宿命。慕一宽。若不是他爱上的是当朝的公主,他或者一直不知道自己前朝遗孤的身份,只是一个简单的商人,忙忙碌碌,守着自己的商铺自己的事业过完一生。但是,他却爱上安康,两个朝代的相隔,比商人与宫门的距离更加难以跨越。作为前朝的遗孤血脉,命定就该是泯于俗尘中,彻底失去踪影。他选择皈依佛门,因为那个才是逃离这个尘世的唯一方向。命定的,他不得天下,他就只能消失于天下。绿袖,这个让所有的人都觉得可惜的女子。原本平淡的生活,遇见自己爱着的男子,是该得到幸福的。但是却因为家被卷入那场身不由己的政治纷争,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即使,是在青楼,洁身自爱,终于得以遇见懂得珍惜她的闵国器,却仍然无法得到圆满,最后,抱着那个最爱自己的男子,看着他在自己的面前死去。命运的作弄,就是如此让人恨,却无法改变。在贞观长歌中,我们看到众人的光华背后,同样有着辛酸的过往。不得不舍弃,不得不离开。甚至包括侯君集的不得不反,命定里,他要为自己的女儿走上那条不忠路。忽然想起,以前看《我和僵尸有个约会III》,里面的天逸先生,总是希望自己可以改变命运,让自己爱的女子能够还阳,后来被命运控制它的躯体,但是命运却也无法将世界改变,千万年就注定的轨迹,即使是命运自己也无法扭转。但是,我们依然看到希望的。至少,我们的付出和努力,会让命运看见,我们的力量不是那么微不足道。所以,我们在历史里看到有改变命运的幸运者。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生存。抗争,即使是最后无法更改,但是至少,我们很努力过。
讨论:《贞观长歌》后半段哪几段最赚人眼泪 看电视,有的时候总是会跟着带进自己的情感一点。比较不爽某个反派,或者觉得替自己比较欣赏的谁谁谁不服气了。虽然说,通常看电视看电影,小女生比较爱哭,不过有的时候看电视跟电影,男人也是会有觉得难过的时候。贞观长歌前半段,最让人觉得难受,最多人哭的,多半是那段范兴之死,然后呢,最受女孩子关注的就是那段阿史那云离开李恪的戏。下半部,虽然没有李恪跟阿史那云的感情戏做看点,但是也有很多比较让人觉得有点感伤的片段。估计,又有很多人对着电视机电脑屏幕抹泪跟骂那个编剧怎么把人家安排这么惨。大家不妨多说一下吧。我从倒数开始说。那段岑文本死的戏,看着让人眼睛有点点酸酸的,我家小姑娘在那一个劲的拿纸巾擦眼泪,看得不知道是心疼电视剧还是心疼她好。岑老师算是为李恪跟唐朝尽了自己最后一份力,而他跟长孙老头斗志斗勇了那么久,最后两个人也有那么一点惺惺相惜的味道了。智慧的人,是比较寂寞的,不过岑文本总算是完成了他能够做的了。
《偶然》忽然觉得这首诗很适合云跟李恪 偶然徐志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虽然编剧为咱们安排这段感情戏,可是历史上没有阿史那云,虽然我们都很可惜他们不能在一起,但是,也许咱们就只能说,哎,一段偶然。但是,他们交会时候互放的光亮是一直会在我们的心里的。
发现:《贞观长歌》里的海棠在《像风一样离去》有 今天一块吃饭,说起长歌的故事和人。忽然说到太子妃,一起的女伴说,海棠在那个《像风一样离去》里面跟聂远就有过对手戏,不知道有没有眼尖的人也发现了。应该是没错吧!
《贞观长歌》剧中亲情谱 虽然剧中对于几位皇子争夺大统之位的描述很多,也被一些好事者说成剧中只有争权夺利,阴险狡诈,但是在贞观长歌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的亲情感人的戏份,母子情,父子情,父女情,每段感情都是真挚而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的。人始终是感情的动物,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即使是最恶的人也有自己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其实,从古至今,我们看到多少的父母为自己的子女能够有个更好的将来,倾尽所有。为子女,其实真的应该好好的体会自己的父母。放在现代依然是一样的,我们为少年时候,又有几个人能够懂得父母教训自己的苦心所在。当我们真正的成长,经受到生活的磨难,才知道那时候的自己多不懂事。我们还是看看剧中的几段亲情吧。第一段当然是太宗与安康因为淑妃的早逝,太宗对于自己曾经最宠爱的妃子所遗留的女儿自然而然多了更多的娇宠,安康在这个剧中贯穿全剧,编剧安排其实应该也有它所想之处。太宗对于安康始终是珍爱的。即使,当时曾因为国家为重,欲江她远嫁塞外和亲,但是他始终把安康带在身边,足见对她的重视。剧中有时候,众人都不敢去与太宗言语,也只有安康可以博得太宗的欢颜。将安康嫁给独孤谋,太宗是经过深思的,至少他相信,这个男人是可以给自己最珍爱的女儿幸福的男子。婚后的几段探望的戏,可见一斑。第二段太宗与李恪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 未可知。”历史上这段记载已经足以看出太宗对于李恪的看重,若非是因为李恪有前朝治血统,登上大宝的应该就是他而不是李治。剧中也可以多处看到太宗对于李恪的重视,其中关于他的细节,大家好多的帖子里都有说啦,我就不多写了。李恪为诸多皇子中最有才能之人,可惜命数里他早早被定了无法在争夺皇位中获胜的结果。不过,太宗应该怎么也没有想到,他死后,自己最疼爱的儿子竟然被赐死。可惜,若李恪不生在皇家,应该是一代英雄的,不过他的后代倒是为他争气啦。第三段太宗与李承乾,太子虽然在历史有诸多记载,众说纷纭,但是在剧中的太子其实看起来是真的善良仁孝,为他父王其实真的没有少想。为太宗所设计的翠微宫图直到他被流放前还不放弃。他太懦弱,因此才为自己的妻子所左右,走上谋反之路。当时满朝文武求保太子不死时候,就可以看出其实他并非是歹毒害父之人。太宗也不忍心杀他,所以随民意,只江他流放。当他接到被流放的儿子病逝的消息后,看着儿子亲手为自己绘制的翠微宫图,那种伤心,是无法言表的。 第四段长孙皇后对安康因为淑妃死前的托付,而且加之对于淑妃之死的感念,长孙皇后对于安康其实是真的当亲生女儿疼爱的。从小的教导,到后来安排婚姻大事。虽然她拆散了安康与慕一宽,但是那是因为她深知到安康与一宽即使有爱情,也不能抗争过世俗的观念和不容。安排安康嫁给独孤谋,是她为安康选择的最好的路。至少,安康不用远嫁他乡,而是在中原,嫁给一个真心爱她的男子。第五段长孙皇后对太子没有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君临天下。因此长孙皇后在太子的位子保护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小看的。为让太宗能够原谅太子,她硬起心肠不给太子用药。其实那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太子的病疼在她的心底更多倍的疼。第六段侯君集对海棠侯君集应该是后悔会将女儿嫁入皇家,即使是贵为太子妃,却失去最根本的自由和曾经的天真。看着自己曾经那么天真浪漫的爱女,在权力的漩涡里慢慢沉轮改变,他的心怎能不痛。若是重新来过,他将女儿嫁给飞虎菌中一个属下也比做太子妃幸福。晚节不保,并且频频陷害于争夺太子之位的李恪,他只是想尽自己一个父亲保护自己的女儿。为女儿保住那个付出惨重代价的太子妃之位,有朝一日能够母仪天下。可惜,走错一步,就已经注定满盘皆输,最终,他们还是输给了自己的权力之心。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