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586KM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2 发帖数: 1,837 关注贴吧数: 5
无法解释的现象:“看不见的障碍” 有一种既神秘又常见的现象:在人和动物行走时,在汽车行驶时,路上往往会遇到一种无法解释的、看不见的障碍。 现在,流行着许多飞碟的故事,其中就有这样的故事:当飞碟出现时,如果受到飞碟光线的照射,汽车的马达就会立刻熄火。 1927年4月5日间,加拿大发生一系列汽车遭“袭击”事件。一位司机描述这样一件事:他驾驶汽车在马路的右侧行驶,可是不知什么力量迫使他把车转到了左侧,他完全失去自控力。今天,类似这样的事也不少。比如,在安大略省的圣安里,谢利娜·列格里斯太太由于疏忽,把她驾驶的汽车驶到马路的另一侧,造成一人死亡。为此自己有过失“好像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把我的车抬起来,用力抛到马路中线的另一侧,使我的车驶入逆行,结果和迎面驶来的一辆车相撞。” 她的话是否是真话:哪一个法庭能信她的话? 18世纪20年代,恩德留·杰克逊将军走访了田纳西州的别拉农场,为了验证关于当地存在一种神力的传闻。当他的马车走到农场附近时,马车的轮子突然陷进泥土里,不管人们怎么赶马,怎么用鞭子抽马,马站在那里就是不动。将军的同行者不理解马为什么这样顽固,都很生气。这时,他们突然听到空中有一种金属撞击的声音,这声音说:“将军,马车可以走了。”于是杰克逊的马车启动了。 杰尔莫特·马克马努斯在他的《中世纪王国》一书中描述了一个妖邪的地方:1935年,他的姨妈吩咐一个小女仆去做一件事,这个小姑娘是邻村人。她必须走过一个名叫利斯一阿尔德的山顶上长着山毛榉的小山冈,小姑娘非常想家,她就来到山冈上,想从山冈的顶上看一看家乡。然后,她顺着坡下到林中的旷地上。她刚刚踏上林中的旷地,就感到有一种奇怪的力量在推她,这种力量不是来自外面,而是来自内部。小姑娘还没有来得及考虑什么,就快步走上了回头路,走进了森林,又走回到她刚刚来的那个地方。当她准备下到林中旷地时,又发生了和刚才一样的情况。小姑娘决定走出树林,到她最初走进树林的那个地方,但她这次觉到更加奇怪了,因为她感到周围都是看不见的墙,简直穿不过去。小姑娘就在这看不见的墙里呆了好几个钟头,墙非常坚固,用手能摸得到。这时,夜色已经降临,人们发现小姑娘没有回来,就分四路出动去寻找。用姑娘的话说,有一些人离她只有20码的地方,但是他们没有看见她,也没有听见她绝望的呼救声,可是她却清清楚楚地看见了他们,并听见了他们说话的声音。过了一段时间,她感觉到这堵神秘的墙消失了,再没有任何障碍能挡住她的去路了。她感到惊恐万状,疲倦无力地跑回了家。 英国北部的杜尔亥姆,有一个汽车停车场,也出现过一种看不见的障碍。 据《纽卡斯尔杂志》1975年12月8日报道:季里斯·坎特太太好几次都没有能把自己的汽车停在这个停车场。她说,她每次都感觉到,她的汽车后轮总是碰上人行道的道边,可是那里并没有什么人行道。她的女儿也没能把汽车停在那里,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力场”在阻拦着。还有两个司机想把自己的汽车停在那里,也没有成功。但是当官方人士对这种情况调查时,这块“妖邪”之地却恢复了正常。 据《每日邮报》1907年5月1日报道,有一位年过半百的妇女向法官申诉说,当她打开自己住宅的门时,不知一种什么力量迫使她四肢着地爬着走。法官下令把她看管起来,因为法官认为她是个疯子,然后派一个官员到她的住宅,想弄清事情的真相。这位官员把这位妇女的儿子带来了。她的儿子向法庭声明:“我不希望弄清这件事情,我只知道,只要我的母亲,舅舅或我一走进住宅,我们立刻就得四肢着地爬着走。”法庭又派人把他舅舅找来,他舅舅证明外甥说的话是对的。法庭又把看门人找来,看门人说:“他们说的都是事实。我以为我的邻居都是疯子,但是当我走进他们的住宅时,我发现我也是爬着走的。”
【转贴】一滴眼泪落下,需要多少时间? 我知道,这问题问得太白痴。那么轻盈的一滴,流过脸庞,常常只在瞬间。如果是那些琼瑶苦情戏里的演员,几秒钟就可以泪流满面。又何必问,一滴泪,落下的时间? 可我常常觉得,流下一滴眼泪,需要很久很久。人越长大,就越习惯于压抑内心的真实感受,不再放声大哭放声大笑,什么都只是淡淡的点到为止。好像越来越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我伤心到立刻落泪,像是传说中丢失了泪腺的骆驼,再也找不出,释放伤感的出口。 于是一滴泪,在渗出眼眶之前,早已在心中酝酿了许久,甚至可能在落下之前,已经悄悄蒸发。 一个朋友前阵子和男朋友分了手,两个人都平静友好顺理成章得让人吃惊,几乎要怀疑他们是否早有默契,只是要等到合适的时机来水到渠成。一帮死党本来是要赶来安慰她受伤的心的,可她却笑我们太八卦,生生把电影里的伤感离别当成了现实。女孩天天照常上课,自习,吃饭,讲荤笑话,活得滋润而充实,好像比分手前还要容光焕发。 然后平安夜,几个死党开玩笑对着蜡烛许愿,又把蜡烛放的老远,说这样都能吹灭方能如愿以偿。几个人嘻嘻哈哈都成功了,轮到了她的时候,偏偏那烛火顽强起来,如何奄奄一息都能死灰复燃,在那里挑逗般的摇曳,于是众人起哄说你没戏了死心吧…… 她的眼泪一瞬间喷涌出来,滚滚而下,还在兀自拼命吹着不肯罢休。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种汹涌的哭泣,那不是在流泪,简直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仿佛她身体里的水突然绝堤。 她就那样泪如泉涌的哭了很久,终于承认,她还喜欢他,她是在悄悄不争气的许愿,可以破镜重圆。 她一直辛苦的忍着忍着,不愿那么软弱,不想给人同情的借口,她不愿,让他以为她没有了他就不行。 于是那么多悲伤的水,就在心里长久的堆积。她其实一直在流泪的,只是我们看不见,它暗暗流淌了那么长时间,终于在那一刻可以,一泻千里。 有些怀念还是个婴儿时,那样随心所欲的哭泣,畅快淋漓。不仅如此,那时的眼泪,还往往会为我们换来温暖的抚慰和精心的呵护。 其实一直以来,哭泣都是人类缓解忧伤保护自己的本能,不论男女,都同样需要如孩童般,用哭泣来发泄感情,湿润干涩的眼睛。只是我们终究是不敢不愿不甘心,在人前就这么示弱,落得当众撒娇之嫌。 何况就算哭了又能怎样,擦干眼泪依然不得不独自承担,何必浪费时间? 一个女孩说,已经,懒得哭了。 有的时候感到难过,就一直对自己说,先不要哭先忍着,现在要去上班要出门办事要去和爸妈吃饭,等过一会儿,回了家再关上门哭。于是很辛苦的仰起头深呼吸,仿佛把那滴眼泪又狠狠压回心里,神色如常的,奔波,忙碌,寒暄,微笑。 可是好不容易回到家,已累得筋疲力尽,除了困也顾不上其它,还是洗洗睡吧还是不要再这么多愁善感,明天眼睛哭肿了会有多么难看,就让神经粗糙一点坚硬一点吧,我不哭。 我想还可以有时间有机会自由的哭,总是好的;还可以狠狠的流出眼泪,就说明心还没有干涸;还可以感觉到痛,那是因为灵魂,还没有苍老麻木。 一滴眼泪,要用多长时间,才可以自由释放?
【把微笑留给伤你最深的人!】 把微笑留给伤你最深的人! 这是多么坚强而又洒脱的人生,这其中要经历多少爱与恨的情感交织。 男女之间从见面到心跳到两情相悦,再到彼此间出神入化的心灵呼唤,也许要走很长一段路程。而从一切不设防到万般柔情都化作一声千肠百结的叹息,也许只需短短一瞬。 当往日的真爱已不存在,当情感的繁花已被冬雨打得残红飘零时,人们总是习惯于停息在爱情的树枝上低吟浅唱,不是心里仍眷恋那份柔情,等待伤害自己的人回心转意,就是也决心以同样的方式实行报复。但这都是不明智,不洒脱,不可爱的,最恰当的方法就是微笑地向她道声珍重。 把微笑留给有负于我们的人,把泪水留给自己,把祝福给有负于我们的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没有对情感细微的洞察,没有对所爱之人发自内心的挚爱,谁能做到微笑告别?把微笑留给一般的朋友不易,给有负于我们的人更是难上加难,因为最伤害我们的人可能曾经是我们最爱的人,付出的越多,被伤害时,心里越疼。然而,我们不得不微笑。 感情是件很复杂的事,我们不能勉强他人,相爱时理由有千条,不爱时,这千条理由一条也站不住脚,这其中的奥秘,有谁能说得清? 谁能说得清,爱情无解,爱情无常,只能微笑以得,何苦扰了别人,又伤了自己? 也许某一天当你醒来后,忽然发现你的这个微笑,唤回了那位曾经的她,告诉我你此刻的心情,也许这就是微笑的回报呢?!也许有一天当你醒来后,忽然发现也有这么一个每天为你微笑的人,那你又该如何? 爱情本无常,但它却是美丽的,为何我们不让爱情继续美丽,为何不让那丑陋的恨也变得美丽? 因为相爱过,那就为她微笑吧,把这浅浅的微笑留给那个伤你最深的人。。。。。。。。
【转】网络不文明行为产生的根源 网络社会的构成相比现实社会构成具有多元多极性,它同时具有比显示社会简单和复杂的双重特性,就一定层面而言,网络社会仍然只是一个和真实社会并行虚拟的社会,虚拟必然会因其利弊而孳生一些不文明甚至龌龊行为,而这些行为的温床,就是网络这个可以“任意”行为的平台。网络的构成是由一个个个体构成的小群体而够成的大群体,个体而言是指每个终端,而终端的操作者通常是一个或者数个人。也就是说,网络社会的构成最基本要素仍然是人。网络技术的日趋进步和完善,网络应用的日渐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工作重要的一部分。就象电被发明以前,蜡烛和各种油灯是每户家庭夜晚照明用必须物品。然而,这样一个方便沟通联络的信息渠道,却因为不文明甚至龌龊行为导致变味,甚至与原功效背道而驰。种种现象的发生已经导致了网络的负面影响不断加深,很多家长因为孩子迷恋网络而视网络如大敌,当然,这虽然只是片面的局部的表象,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文明行为有很多种表现方式,不同方式的目的不同,其做蛹者目的也千差万别。比如在政治上有非法目的者,可能会借助网络这样一个信息容量超大传播速度超快的平台传播非法言论、散布非法言论。这种行为是违反法律的,不过既然有人肯违反法律去做,就必然有其获利性的一面,那就是达到或者宣传其目的,让有效接受者接受到其所要传播的内容。最为常见的,就是一些别有用心者经常在利用网络以表述真相或者揭密的方式来歪曲事实,借助这种快速大容量平台来迷惑、鼓动受信者,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阴险用心。最为普遍的当然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的各种现象,这如同真实社会一般无二。传播垃圾邮件、网络欺诈、网络赌博、盗用他人帐号、强制广告、强制下载等等,这些行为无不带有很强的利益性,比如说强制广告和强制下载,这些行为如同抢劫一般,占用他们的时间和网络空间,有时候还会造成经济损失;盗用他人帐号的行为简直就是偷窃,传播垃圾邮件,就如同破坏生存的环境,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对环境造成致命的打击,这些都将从隐患慢慢演变成为灾难。如果在真实社会里,这种行为一般会被声讨,而后借助法律或者其他正当手段给予严厉打击,但在网络中,却司空见惯,平常之极。一些怀有个人目的的操作者,因个人目的不同造成的危害性也有所不同,但本质还是一样的。散布虚假信息、聊天室辱骂、漫骂、传播、窥探他人隐私、不正当“网恋”、制作传播色情信息、恶意炒做小道消息等等行为,这些行为虽然不具有大面积的危害性,但却在一定范围内给受害群体造成了伤害,其中很多是对他人人格的侮辱,也严重侵害了他人的基本权利,在现实社会中,这些行为都可以被处以一定的惩罚,或轻或重,但一定是被禁止的。虽然危害程度不同,但确实存在,也干扰了正常的网络秩序,违反了网络公德。当然,也存在一些如“黑客” 攻击、骚扰、制作传播网络病毒、流氓软件、使用庸俗网名的无意思或者目的性不强的行为。作为一种对某种元素不满的发泄也好,作为对自身“超凡”本领的无忌惮展现也好,这些行为也给其他用户造成了损失和伤害,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比如“黑客”,可能是由于好奇心使然,也可能是技痒难耐,但却只实施的过程中给受者造成困扰甚至是巨大的经济损失,通常这种行为的后果是损人不利己,相信在现实社会中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发生的概率是相当低的,但为什么在网络上发生率却如此之高?而且屡禁不止?首先是网络安全的不稳定性,即使有各种各样的 “防火墙”、“防病毒”软件出现并被大规模利用,但这些手段还是不足以防范和控制掌握着更高技巧却用心不良的网络使用者,况且,从来就没有一种真正有效的手段出现过,这是网络应用的一个巨大缺陷。另外,相关互联网管理法律的缺失和不完善导致出现不文明行为以及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局面难以得到有效且合理的处理,这又在一定程上助长了该行为的日益嚣张。网络防范技术不够完善可以逐渐克服,但如果网络管理方案一直缺失却是一个重大的不足。黑客犯罪多是由玩乐引起,而这种行为往往给相关机构个人带来惨重损失,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在网络上对他人进行漫骂、羞辱,对他人人格进行最大限度的诋毁,这又该如何处置?网络色情泛滥、网络诈骗屡见不鲜、网络广告铺天盖地,似乎这些问题存在于每个使用网络的人的面前。这些,都将是网络进一步发展的桎梏,而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却不能随之进步甚至完全滞后。这又是制约网络的功能进一步被扩展的不利因素。网络社会之所以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主要原因仍然是对网络使用主体的制约不够,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被更大面积的普及必将受到相对应的制约。技术的进步是必须的,然而在技术进步的同时,管理手段和管理观念也要随之进步,避免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更不能让漏洞遍布而使其千疮百孔,到无可修复之时才知道手术刀和杀虫剂的秒用!
【?】穷人的孩子要上大学吗? 穷人的孩子要上大学吗 多少年来,在中国,穷人的孩子要想出人头地,就只能靠科举考试。只有科举,才能使原本平凡的老百姓成为统治阶级的一份子,才能够摆脱原来缺衣少食的生活而能够丰衣足食,甚至于锦衣玉食;也只有通过科举才能使穷人摆脱受人欺压的悲惨境地。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再有科举考试,但仍然存在很多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过着贫苦生活的老百姓。那他们怎样才能摆脱贫困呢? 延续了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类似于科举考试的高考作为飞黄腾达的另一个平台。十几年前,在农村,如果谁家能够出一个大学生那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情啊。考上了大学,不仅代表着将要摆脱破落的农村小院,不仅代表着不必再从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体力劳动,更代表着父母的一辈子辛苦没有白费。在人们眼中,对于考上大学的人来说,不仅他们的未来是美好的,就是他们的父母同样将会有幸福美好的晚年。拥有一个大学生,这家人得到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升,得到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精神上的受人尊敬。 但是现在,大学生已经不“希罕”了。几乎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可以上大学,当然前提是有一定的金钱作后盾。但是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上大学还是很必要的一件事。对于有钱人来说,一来要面子,孩子一定要大学毕业才好出去炫耀;二来,即使孩子及早的不上学的也没什么意义。对于穷人来说,上学既是面子问题,更多的还是对经济与出路问题的考虑。 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大学生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仍然很高。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另一点,大学生这个名称的含金量已经大不如前了。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我必须承认这一点。首先,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已经不如以前了,由于高校的盲目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在激增,素质的降低也就勿庸置疑了;其次,在高校扩张、大学生数量不断上升的同时,社会的吸收能力有限,所以大学生就业难也已经成为一件很令人头疼的事;最后要提出的一点是,大学校园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很纯净的象牙塔了,大学里的风气已经令人无法忍受了,可以说有点引导社会潮流了。 然而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喜欢恶性循环的社会,由于大学生的越来越不值钱,大学生就业就越来越难,大学校园的风气就越来越差。大学教育的普及率也会越来越高,于是大学生就会越来越不值钱。但是与此同时,我们都看到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现在连九年制义务教育都还没能完全普及,更何况拿出钱来去普及更高层的教育呢?所以大学仍然有他的门槛,一部分人仍然进不来。所以,现在有的人认为穷孩子不要上大学,因为上了之后就业也将是另外一个大问题。 是的,这么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站在穷孩子的角度来想一想,他们难道就这么轻易的放弃一个能够使他们做翻身农奴、能够飞出穷山沟的机会吗?我想如果他们真的想立志要考大学的话,你怎么说他们都不会放弃的。但是作为一个穷孩子,我也不得不承认一点,走到今天这一步,我已经多少有点后悔了。如果说考大学为的是出人头地,那么我现在没能做到,因为我没能找到一件令我满意的工作;如果说上大学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多学知识、提高能力,我感觉我也失败了,因为大学对我来说,甚至于对很多人来说,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如果说上大学为的是能够跑到大城市过舒适的生活,那我感觉我要绝望了,因为在大城市没钱的日子真的很难过,很苦,很累。 穷孩子往往会对陌生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幻想,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在大学里,浪漫是属于有钱人的,他们有钱泡妞,他们有钱泡吧,他们有钱做很多我们可望不可及的事。穷孩子也往往幻想着上学期间出去赚很多很多的钱,但是往往都会兼职没做成,先被骗了中介费。说句心里话,人不管到了哪里,穷都会被人瞧不起,穿的破烂永远会被人鄙视。在大学这种有钱人居多的环境中,穷孩子将会遭受到很大的打击。 我永远无法忘记一句刻骨铭心的话。那是我一个家境比较贫寒同学,由于相似的贫寒我们比较有共同语言,他有一次告诉我,他一个在学校做老师的亲戚告诉他最好不要谈女朋友。我当时就问为什么,他的回答是“因为我跟别人不一样”。这句话我一生都无法忘记,我可以理解一个家庭压力比较大的人应该去为自己的家庭分担、去体谅自己父母的辛酸,因为我就一直在努力着。但是我无法理解的是,难道在别人眼中一个穷孩子难道就连谈恋爱的权力都没有吗? 或许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全世界的穷孩子都能够成为强人,成为世界上的佼佼者。但是,我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我必须告诉全中国的穷孩子们,上大学这条路真的不好走。浪费了青春年华,浪费了父母的血汗,但换来的是什么呢。你们认为值吗?或许你们认为上完大学,你们的前程是多么美好,但我必须告诉你们,很多名牌大学出来的学生都找不到好的工作。我也必须承认,现在工作机会很多,但那都是些什么样的工作呢?我已经体会过了。真正的我们所渴望的工作在哪里呢?已经被关系户彻底占领了。 说句心里话,我并不是说就完全不赞成穷孩子上大学,但是,看到这么多上不起大学的人在呐喊,在呼吁的时候,我感觉他们是在折磨自己。因为他们现在的痛苦是不必的,因为不值得,真的。不管怎么说,中国的高考毕竟不同于科举,中国的现实也已不再是当年的封建社会。除了升学,我们还有很多摆脱贫困,摆脱劳苦的方法。我们可以做生意,可以做很多事。说回来,能考上正规大学的人都是些聪明人,都是些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开拓一片天地的人,我们又何必为了那些不必要的东西苦苦追寻呢? 或许不上大学有很多工作是不能做的,但是即使上了大学,这些工作穷孩子也是很多都不可能做的,因为它们存在太高的人脉壁垒。当然,一切不是绝对的,如果真的有穷孩子确实想要追求一种梦想的生活,真的想要去挑战这个残酷的社会,我也很赞成,因为我欣赏这种敢闯敢拼的勇气,但是我希望大家都做好承受挫折的准备。 话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只是想把自己的一点看法告诉大家,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会少一些在社会上碰壁后又后悔的穷孩子!!!更希望穷孩子们都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一路走好!!!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