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乌兰诺娃 嗨乌兰诺娃
关注数: 81 粉丝数: 1,230 发帖数: 27,842 关注贴吧数: 123
民国海军的发展思路 考虑到日本海军的实力太过强大,民国应该集中实力发展内河海军。而且在1949年前,长江还是国际水域,洋人可以开着军舰在长江上进出,所以发展一直内河海军是非常有必要的。更重要的是中国大部分区域河流密布,在渡河作战过程中,最好有水面舰艇进行支援。 海军舰艇方面以发展内河炮艇为主,排水量应该控制在300吨以下,确保能通过大部分河流。最好再发展出排水量100吨以下的小型炮艇,能用卡车、火车运输,方便在渡河作战中抢占渡口。 炮艇武备上不应该学毛子那样,简单地把坦克炮塔安装上艇就完事了,因为二战的坦克普遍没有火炮稳定器,坦克炮很难在摇摇晃晃的水面上精确瞄准。应该安装小口径自动炮作为主要的输出火力,利用火力优势弥补水面射击命中率低的缺陷。小口径自动炮应有对空射击的能力,确保能给舰艇提供防空火力。历史上的民国海军,安装了一堆的常规火炮,但缺乏防空火力,退入内河后在日军的几次空袭中遭受重创,损失殆尽。 防护上应该加强装甲,因为要承担支援渡河作战的任务,炮艇应该能抵御轻武器的直接射击,并对轻型重武器有一定的抗打击能力。炮艇还要有较高的航速,提高机动性。 此外应该发展鱼雷艇,因为输出火力以小口径自动炮为主的内河炮艇,对排水量1000吨以上的舰艇很难造成实际伤害。而当时的长江是国际水域,经常会遭遇列强的大型舰艇。对付排水量在1000吨以上的大型舰艇,应选择多兵种协同作战,最好能出动空军,多艘内河炮艇从多个方向攻击,利用航速和火力优势冲上去洗甲板,压制敌舰火力,鱼雷艇则抓住机会靠近后使用鱼雷攻击。
关于民国架空文的农业 很多架空文过分夸大了土地平分的作用,忽视了把农民组织起来的作用。 把地主的地分给农民后,必须组建起农业合作社。一是为了方便统收统购,挨家挨户征粮征税的成本太高了,应该由合作社组织征收。 二是方便生产工具统一管理,像耕牛、毛驴、牛车、马车……这些东西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必须由合作社统一管理使用。 三是方便农业技术的普及,新的化肥、农药、种子、耕作技术……这些东西怎么使用,需要人去给农民普及教导,这都需要村一级的合作社组织教导。 四是方便制定农业计划,确定下一季度应该种族什么农作物,播种的面积又是多少。不能把农业计划明确下达到村一级,就很难确定会收获多少农产品。 五是方便摊派劳役,平整土地、挖灌溉渠、修蓄水库、修建道路……这些乡村工程需要合作社把青壮年组织起来,通过摊派劳役让他们完成。 六是方便粮食分配,地是有瘦有肥,各家各户的粮食产量也会有多又少。一般年份问题也不是很大,但遇到灾年个别农户就可能颗粒无收。合作社必须进行粮食的重新分配,确保受灾的农户不会饿死。 七是方便普及医疗卫生,可以通过合作社提高农村的卫生意识,了解苍蝇、蚊子、蟑螂能传播疾病,饮用水可能有寄生虫需要烧开,养成刷牙习惯减少口腔疾病。还有就是组织农民接种预防针,南方地区科普预防血吸虫病。提高农民的卫生意识,就能很大程度提高农民的寿命,降低婴幼儿夭折风险。 八是方面征兵工作,青壮年人口大量集中在农村,征兵工作最好下到最基层。 九是推广土豆、花生的种植。沦陷区和靠近沦陷区的地方,都应该种植一定比例的土豆和花生,甚至可取代部分小麦和水稻的播种面积。推广土豆种植不仅是因为土豆的产量大,淀粉含量高。而是根据欧洲三十年战争的经验,战争中雇佣兵会经常下乡扫荡,不仅会抢光村里的粮食,还会放火把田里的农作物烧了,避免日后另一方能利用这些粮食。农民虽然可以提前逃到山上躲避兵灾,但也会因为没有食物,导致活不过冬天。 但马铃薯、花生,和谷壳类农作物不同,它的果实是长在地下的。即使地表的茎叶被烧光,地下的块茎还在,农民还可以慢慢收成,这可是抵御三光政策的好东西。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