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rianer adrianer
关注数: 94 粉丝数: 15,421 发帖数: 1,534 关注贴吧数: 20
消费成未来经济增长最大“奶酪”,地方政府服务重点以后是消费者 消费成经济增长最大“奶酪”光明网10-11 08:49 央地财政收入分配再调整 消费成未来经济增长最大“奶酪” 时隔3年,国务院再次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关系。10月9日,《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在保持我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维持现有的“五五分享”不变、调整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机制的同时,《方案》还提出要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主任刘怡认为,这确保了中央与地方既有财力格局稳定,尤其是消费税的调整更是革命性的变化,有助于地方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地方政府的服务重点不再完全是企业了,而是要转去服务消费者。”她说。 《方案》是在两万亿元大规模减税降费背景下,为了支持地方政府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缓解财政运行困难而提出的。为了保持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不变,2016年,国务院下文规定增值税收入中央和地方“五五分享”,即中央分享增值税的50%、地方按税收缴纳地分享增值税的50%。 “‘五五分享’只是过渡方案,当时文件称两三年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这次调整就是为了明确收入划分改革成果。”刘怡称,这将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鼓励地方在经济发展中培育和拓展税源,增强地方财政“造血”功能,营造主动有为、竞相发展、实干兴业的环境。 除此之外,《方案》还明确了增值税留抵退税的分担机制。增值税纳税人当期销项税款不足以弥补其进项税款时,其差额称为留抵税款。为了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2018年,我国开始对部分先进制造业等行业试点退还部分增值税留抵退税,今年则试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这对地方财政造成了较大压力,且由于权责不明确,部分地方还因为退税发生了扯皮。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范子英对此表示,目前增值税央地分享各五成,退税责任也各占五成。中央的收入与退税责任完全匹配,但地方存在不匹配现象,因为产品会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导致部分地区拿出的退税额会超过其获得的增值税分成收入。如一台机器从江苏卖到上海,税交在江苏,但退税有可能由上海支付。 为了破解这一问题,《方案》采取均衡机制,在保持增值税留抵退税中央与地方“五五”分担比例不变的前提下,增值税留抵退税地方分担的部分(50%),由企业所在地全部负担(50%)调整为先负担15%,其余35%暂由企业所在地一并垫付,再由各地按上年增值税分享额占比均衡分担,垫付多于应分担的部分由中央财政按月向企业所在地省级财政调库。 同时,为了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作为中央税种的消费税的增量部分也将逐步划归地方。《方案》明确,在征管可控的前提下,将部分在生产(进口)环节征收的现行消费税品目逐步后移至批发或零售环节征收,具体调整品目经充分论证,逐项报批后稳步实施。先对高档手表、贵重首饰和珠宝玉石等条件成熟的品目实施改革,再结合消费税立法对其他具备条件的品目实施改革试点。 “这是税收分享原则的根本改变,核心就是要引导改善消费环境。”刘怡把这次消费税分享制度的调整称为革命性的变革,“过去我们一直以生产地为核心,生产地得到税收,企业注册在哪儿,税收就在哪儿,这种做法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多年来,刘怡和团队多次前往不同地方进行调研,发现“生产地原则”导致了地区间的激烈竞争。她说,这极大地激发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而非刺激消费的热情。地方政府要求跨省经营企业在当地注册的做法,也导致企业多重注册,增加成本。 而消费税的后移传递出的清晰信号是:政府将引导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奶酪”。长期以来,我国积极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2018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54.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6.2%。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1%,这为中国经济增长由过去长期的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消费拉动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
美著名学会《全球大都市监测报告》,成都、北京、福州等跻身前十 韩国《中央日报》8月2日报道,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布《2018全球大都市监测报告》显示,中国大城市发展势头在所有国家和地区中表现最为亮眼。排在榜首的是爱尔兰的都柏林,第二位为美国的圣何塞,成都以人均GDP增长7.2%和就业增长5.9%的成绩位列全球第三名,排在所有上榜的中国城市的首位。北京位列全球第五,福州、天津、厦门分别位列全球第八、九、十位。 该报告以人均GDP和就业增长率为指标,评估过去几年全球300个大都市的总体表现。2012年中国上榜的城市只有48个,而今年的报告中中国城市增加到103个,超过北美和西欧的总和。 报告称,300个主要大型城市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近一半,大城市对全球经济总量、就业和人口吸纳的贡献率已呈现出“不成比例”的压倒性优势,在塑造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过程中发挥独特力量,成为“次国家级动力”。 报告分析,虽然北京和上海从规模上看,在中国仍具有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但已经不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包括成都在内的14个主要城市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城市的持续演变将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键因素”
联合国力荐福州“创森”经验,福州生态美景蜚声海外 3月21日是国际森林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当天发布了一本名为《森林与可持续城市——来自世界各地鼓舞人心的故事》的专刊,其中向世界各国重点介绍了福州市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 这本专刊共收录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世界遴选出的15个城市森林建设典型案例,我国有北京市、福州市2个城市入选其中。专刊共46页92个版面,涉及福州的内容占了6个版面。值得一提的是,封面和封底均全幅选用福州市森林城市建设实景图(福州西湖鸟瞰图)。在介绍福州时,专刊认为,如今的福州城,已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美丽景象,形成了山、水、林、城相互交融的生态宜居城市格局。 近年来,福州市以创建森林城市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建成12条生态休闲步道、12个生态主题公园,新建滨河绿道20公里、串珠公园70个,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城市空气质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福州蓝”成为新的城市名片;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6.0%,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左海公园-金牛山城市森林步道,荣获年度国内唯一的“国际建筑大奖。此外,还成功创建云顶、鼓岭等2家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去年10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授予福州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如今的福州,绿树掩映、天蓝如画、空气清新。来过中国福州的海内外游客,都对这座山水相融、生态宜居的城市由衷赞叹。今年初,福州市还出台了《福州市深入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将全力实施“五大体系、六大工程”,着力建设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森林之城,构建更高质量的城市环境和生态美景,努力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黄俐吟)
联合国专刊专门介绍福州“创森”经验!中国仅两个城市入选! 今天是国际森林日 福州“包下”了 联合国出的一本专刊封面封底! 专刊共46页92个版面 涉及福州的内容就占了6个版面 封面和封底均全幅选用 福州西湖鸟瞰图 太“涨脸”了! 今天是国际森林日,联合国系统内最早的常设专门机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当天发布的一本专刊中,向世界各国重点介绍福州市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这本专刊,刊名为《森林与可持续城市——来自世界各地鼓舞人心的故事》。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世界遴选了15个城市森林建设典型案例,推介给世界各国,敦促世界各地对绿色空间进行投资,使城市变成更加可持续、有抵御力、健康、平等和愉快的居住地。联合国粮农组织 此次在全世界推介的城市名单里 我国北京市、福州市2个城市 入选其中 联合国粮农组织今天在官方网站阐释了出版和发布专刊的目的:“值此国际森林日之际,粮农组织今日发布了一份新的出版物,名为《森林和可持续城市——世界各地鼓舞人心的故事》。报告显示,很多城市已经在致力于建设更加可持续的未来,出现了很多城市绿色发展的优秀案例。”该组织认为,这些案例显示了世界各地城市运用森林和树木改善市民生存条件的不同方式,这可能会为其他城市提供启迪。 在介绍福州时,专刊认为 如今的福州城,已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美丽景象,形成了山、水、林、城相互交融的生态宜居城市格局,“这座城市与森林为友,这一切,都得益于福州近年来开展的森林城市建设”。飞凤山公园里花红柳绿。东江滨公园游客如织。福州大学里风景如画。福州温泉纯净清澈,深受游客喜爱。 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 常务副主任、研究员王成认为 福州森林城市建设做法和成效 具有典型意义 对中国乃至世界城市生态建设 都有借鉴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福州的烫金名片。福清市市民休闲生态公园。 下面来看看 这本专刊是怎么介绍福州的 ↓↓ (文章译文) 绿荫满城 绿树掩映、天蓝如画、空气清新。来过中国福州的许多客人,都对这座山水相融、生态宜居的城市由衷赞叹。福州的绿,无处不在。放眼望去,公园里、内河边、街道上、居住区……整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种上了各类景观树木,一年四季,绿荫满城,分明是一幅“树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优美画卷。每一个晴朗的早晨和悠闲的周末,都能看到众多休闲健身、享受绿色环境的身影。这座城市与森林为友,这一切,都得益于福州近年来开展的森林城市建设。乌山风景区。 福州别称“榕城”,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福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福州种植榕城已有千年历史,满城榕树是这个城市的一大特色。榕树不但是福州的市树,还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激励当地人们积极向上、自强不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满足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追求,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2004年中国政府为推动城市活力启动了“森林城市建设”。福州为了提升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达到“让森林走进城市”的目标,增加了植物多样性,创造了美丽的景观。晋安洋下串珠公园。 行道树及林荫大道 建新南路是福州城市主干道之一。这里种上了5排高大的榕树、樟树等乔木,将两侧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分隔开来。相邻较近的树冠,如同张开了巨大的伞,为穿行其中的人们遮挡住炎炎夏日。连江江滨公园。 在城市中心区的法海路上,种植了波斯皂荚,工业路上,种植了羊蹄甲。这些道路,不仅绿树成荫,人们还能在花开时节,欣赏到美丽的街头景观。 近年来,福州共推进100条林荫大道建设,种植榕树、樟树等绿化树木20多万株。这些林荫大道,与分布在各处的公园、山体、绿地、健身广场等无缝对接,形成巨大的林荫网络,覆盖了整座城市。鼓楼区福山(郊野)生态公园。 目前,福州市森林覆盖率56.0%,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城市建成区绿化面积17201.8公顷,绿化覆盖率43.93%。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大榕树。 人行道及小路 福州市提出“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建设理念,通过大规模建设步行道等方式,把居民的足迹进一步向森林延伸,使城市和自然融为一体,让人们看得见、走得进、摸得着一片片森林。晋安公园(鹤林生态公园)。 在福州城西,就建了这么一条森林步道。这条步道取名“福道”,它依山傍水,环绕在青翠的森林中。在深秋季节,这里能欣赏到红黄绿三种色彩,红的是枫叶和池杉,黄的是银杏和无患子,四季青翠的则是榕树、樟树、芒果树。登福道体验清新福州。 愿景 如今的福州城,已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美丽景象,形成了山、水、林、城相互交融的生态宜居城市格局。福州市林业局局长童桂荣说:“福州建设森林城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更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努力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仓山区高盖山生态公园。
福州发改委:之前不实报道不会影响我市轨道交通项目报批工作 国家发改委新规导致福州不符合地铁建设条件? 诉求编号: FZ18030500742 诉求标题: 国家发改委新规导致福州不符合地铁建设条件? 诉求内容: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国家发改委近日向各地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申报建设地铁城市的地方政府预算、GDP的要求,是2003年规定的3倍。同时,严控地方债务,增加了政府债务率指标,要求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原则上在300万人以上,远期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并且在一些论坛和网站出现了疑似发改委内部文件,称全国有13个已批复轨道交通建设城市不符合发改委新审批要求,福州在列,理由是“市区常住人口未达标(达到300万)”。(如附件) 而据我们了解,2016年福州市五区常住人口已经超过300万,而市区人口的定义是包括了城区人口(街道人口)+城镇人口(市区内的主要乡镇,非街道)。2017年长乐撤市设区以后,福州市区城镇人口已经达到380万,而根据其他GDP、负债率等来看,福州市完全符合建设新一轮轨道交通的条件,被“卡住”实在是难以理解。 1. 请问该报道是否属实?若属实,福州发改委和地铁公司将采取什么方式向国家申诉? 2. 该消息是否会影响福州市第三轮轨道交通规划或更远线网规划的制定及申报? 谢谢! 诉求附件: 14-34-04-001f74094b36acaf22ce3b147ad98d1000e99c18.jpg 部门办理: 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处理 截止时间2018-3-7 14:39。 回复意见: 您好!编号FZ18030500742诉求件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关注与支持,您所反映的情况我们已在关注。截至2016年底,我市仅五城区的常住人口数就达313万,完全符合市区常住人口300万的标准。因此,上述报道不会对我市轨道交通项目报批工作产生影响。 (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 2018-3-7 13:05回复)
挑战“一中”红线!美参议院通过“台湾旅行法” 海外网3月1日电美国联邦参议院2月28日无异议通过“台湾旅行法”,一旦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其将成为正式法律。这项草案鼓吹“台美”之间实现所有层级官员的“互访”,严重挑战“一中”红线。 据《中时电子报》报道,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于2月7日无异议通过“台湾旅行法”,让法案顺利进入全院投票阶段,“台湾旅行法”28日是在与其他提案共同包装下,于参院无异议过关,该法案提议人之一参议员鲁比欧办公室28日晚间证实了此事。 自1979年“台美断交”以来,台湾地区的领导人、外事部门负责人、防务部门负责人至今都无法“访问”华盛顿,而美国派官员赴台,也会避开敏感的军事防务部门,多以商务、教育部门之间的交流为主。“台湾旅行法”草案就是企图对这种“受限的”高层级官员“互访”进行解禁。 据海外网了解,2001年,美国国务院公布的对台交往相关细则,设有六项禁令,其中就包括“办公室主任以上的国防部和国务院官员不得以官方身份前往台湾”一条。而参与提出“台湾旅行法草案”的美国众议员夏波特(Steve Chabot)则就此公开叫嚣,美国自我设限“台美”高层官员“互访”是“侮辱”。 台媒称,美国国会通过本法案,具有强烈实质和象征意义,中美关系也不免将受牵动。 此前,针对美国国会参议院外委会日前审议通过相关涉台法案一事,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曾表示,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并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耿爽表示,上述议案有关条款尽管没有法律约束力,但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如获通过实施,将对中美关系及台海局势造成严重干扰。“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我们敦促美方信守在台湾问题上向中方作出的承诺,停止审议有关议案,妥善处理涉台问题,维护两国关系和台海局势稳定。” 有专家分析道,美国是想继续把台湾地区当做抗衡中国大陆的一个桥头堡,希望营造出美国主导的东亚地区秩序。至于特朗普会不会批,这就考验中美关系了,“一旦特朗普最终签了这个法案,中美关系将出现严重倒退”。但专家也认为,草案最终完成所有程序成为法律的可能性不大,“近40年来的美国历届政府在两岸问题上的认识总体是理性和务实的。” 还有媒体警告称,一旦该草案最终成为法律,意味着“台美”交往公开官方化,中美关系的基础和两岸和平的基础都将被严重冲击。如果“台美”高级别官员“互访”,势必酿成高烈度的危机。(海外网 杨佳)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