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peshow红袖 Hopeshow红袖
关注数: 62 粉丝数: 56 发帖数: 1,228 关注贴吧数: 8
人活着为了什么? 昨晚上睡觉做了个梦,很奇怪,尽然梦到自己骑着摩托车在路上跑。可是,跑着跑着前面的手把掉的只剩下一个光杆杆了,接着后面的轮胎就剩下了光瓦圈还在转动。后面好像还有一群人在追。而我依然吃力的在跑,在跑......。然后就是一身汗的惊醒。想想也许正是古历十月一快到了的缘故吧。 今早上去上班时,心理忐忑不安,不知道是不是会出什么状况。好在一路平安。 做学生的那些年,有时候晚上睡觉时会莫名的睡不着,心理就想着,我要是死了怎么办?埋于荒郊野地里,化骨肉为齑土,只剩下一个任由风吹雨淋的坟冢,对死亡着实的有种恐惧。慢慢的又觉得可能是自己想那些鬼神的东西多了,故心中才会生此诡异想法。这些可笑的想法也就不了了之了。 当过了成家立业的年龄,有时蓦然回首,家遂成而业未立,整日奔波在活着与死亡之间,想如今世事之艰难,每每心生对自己的怨恨。常常狐朋狗友之间与人比对,之后有时神情激昂,觉得不得碌碌无为之自己的后半生,发誓创业挣钱,让老妻儿女享受该享只福;然大多数时却依然如故的蜷缩于原始的、既定的圈子中不得发挥,窃以为比上不足比上有余来开脱自身。 也就在想,一个人,从哇哇落地到停止呼吸,少则几秒,多则几十年,个中滋味只能他自己来体会。时代变革了,现在的人活着为了什么?还为贡献?为幸福?为快乐?我想一定不是。因为人人都会觉得这个世道很艰难,人人却都被世道努力地改变着,直道完全改变了自己的初衷。 既然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就注定了他这一辈子要为各种各样的事务而活着,一个人为自己而活着的情况,我觉得狠少会出现。小时候要为每天的学习成绩活着,成年了要为自己的衣食无忧活着,结婚了,生子了,又要为老婆孩子活着,要为照顾年迈的父母活着;工作事业上还要为时刻变化的人际关系活着,要时时学习高尚的事物来提高自身的修养,要时刻提防小人出现,时刻提防天灾人祸的临头。唉,真的狠累。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人存于世,不要用贪婪、嗔怒、愚痴的眼睛看这个世界,别忘了你还有美丽、智慧、悲悯、宽恕的另一只眼。不肯宽恕别人的人是最可悲的,因为他早已暴露出了自己狭小的心灵空间。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就会更快乐,更有意义。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一位居士清晨抱着一束鲜花,提着一篮子供果赶到大佛寺去供佛。他右脚刚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个人来,正好与他撞个满怀,将他抱着的鲜花、提着的水果都给撞翻在地。   居士看到满地的水果和破碎的鲜花忍不住嚷道:“你看!你怎么这么鲁莽,把我供佛的水果和鲜花都给撞成了这个样子,你怎么向我交待”   那个撞他的人有些不满地说道:“撞翻就撞翻了,顶多说一声‘对不起’就完了,你干吗那么凶”   居士一听更加生气:“你这是什么态度本来自己错了,还有理责问别人!”   接着,双方就彼此谩骂,互相指责起来。   这时,寺中住持广圆禅师正好从此经过,他将两人带到一旁,问清原委后对他们说道:“莽撞行走是不应该的,但是不肯接受别人的道歉也是不对的,这都是愚蠢的行为。能坦诚承认自己的过失以及礼貌接受别人的道歉,才是明智之举。”两个人听后都低下了头。   广圆禅师接着又说道:“人生一世需要处理的各种事情太多了。在人际关系方面,要处理好与师长、亲族、朋友的关系;在经济方面,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在家庭方面,要培养夫妻感情、照顾子女生活;在精神方面,要提高自己的修养,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如此这般,才不会虚度人生。想想看,你们今天为了一点点小事,一大早就破坏了一片虔诚的心境,还浪费了这么长时间,值得吗”两人听后,都涨红了脸。   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愤怒是毒药,宽容是良药。宽容别人不仅是自己的一种美德,更是让自己健康长寿的秘诀。 容人的海量莫过于一个人得罪了你,你不但不跟他计较,不向他报仇,反而原谅他,宽恕他,必要时,还去帮助他。宽容大度能使伤害你的人感到无地自容,激起他灵魂的真正震撼,同时又中止了你敬我回的恶性循环。更为难得的是,宽容大度还带来了心理上的平静,能为你赢得宝贵的时间,把精力投入到事业中去。   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就能够赢得多少人。自古有成天下之志者必有容天下之量,而后能成天下之功。宏大的器量,宽阔的胸襟,对一个人的事业成败至关重要。佛法不离世间法,世间人,学佛人,在现实生活中要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做一个仁慈宽恕的人。
抗生素毁掉中国一代人 史上最严管理办法将实施 近日,卫生部药政司副司长姚建红在公开场合表示,抗生素毁掉中国一代人,中国人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我国是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除了经济利益,抗生素滥用还来自于病人的压力以及医生的用药习惯。 上月,新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结束征集意见,和4月第一版“征求意见稿”相比,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办法。据预计,今年内该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 近日,针对我国抗生素滥用的种种怪现象,记者专访了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多年专业从事抗生素临床药理研究的肖永红教授。 “三素一汤”凸显抗生素滥用 2007年,肖永红教授与同事做了一个调查显示: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出口约3万吨,在国内使用18万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是美国人的10倍。在所有**消费前十位中,头孢拉定、头孢曲松等占去半壁江山。 肖永红说,人均年消费量138克这个数据是综合多方数据的结果,并不是说138克都是人吃掉了,包括原料和制剂,原料包括人用的和动物用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我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肖永红说,“水”里面不外乎糖水、盐水,再加一些药,而加的药最多就是抗生素。国外门诊,基本上是不用输液的。中国人有一个误解,认为发烧感冒要好得快,最好去医院挂吊瓶。实际上,吃进去的**和输入体内的**并没有什么不同。可以在门诊输液的人是能自己进食的,肯定也可以自己吃药,口服与打针效果一样。 对于我国抗生素滥用到何种程度,肖永红形容说,即使你到最小的诊所去看,只要是病人来了,不管什么病,都会用抗生素。“特别是基层医院,不管什么患者来,反正就是‘维生素’、‘激素’、‘抗生素’加一瓶水,我们常常形容为‘三素一汤’。” 在中国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70%,是欧美国家的两倍。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其实,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还不到20%
【有感】扶吧的匿名跟(发)帖。同时发到眉吧。欢迎拍砖! 最近看扶吧里的发帖跟帖量有所上升,感觉扶吧人气正在提升。可忽然间隐约总感觉到一丝的不快。这便是对匿名帖的困惑,如此,就好比鱼骨埂喉。想把它一吐出为快。 (说法只代表个人言论,不妥之处吧友指正) 关于匿名帖子就如大家熟知的匿名信一样,几乎是大部分人都不喜欢的东西。有时候它是正义的利器,揭露丑恶,锄恶扬善的法宝;有时候它会如屎尿泼身,让人退避千里也可闻到。总之,它的出现,往往是连带着阴暗、消极、丑闻这样的负面印象。 匿名帖(跟帖)一般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提供“黑幕”,以保证公正公平,这种匿名发出的信息多为真实的;另一种,则是想通过“暗箭”,打击对方的优势等,借以得到利益好处,这种匿名信息难免包含歪曲事实的成分。 最后一种即为阴暗心理的作为,帖子发出的信息多为牢骚、谩骂、羞辱、无聊、和低级类。 头一种帖子我们不必言他,毕竟它是为保护自身而不得不做的,也是善意的和正义力量的一种代表。第二种虽说发帖者不坦荡,说到底是利益在驱动,毕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通谴责过后清即是清、浊依然浊。当清浊分明后说不定还能弄巧成拙,为他人做了嫁衣。 显然,后一种匿名帖子的制造者是出于不健康心理,这些人利用网络的特点,采取不光明手段肆意发布低级无聊的、谩骂攻击他人的言语甚至是黄色下流的帖子; 最终达到自己扭曲心理的一份满足。这样做法的人很悲哀,因为潜意识中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这样很快乐,但是不能让人发现了。另一个声音又告诉自己:反正在现实生活中你又找不到我,也不怕被报复。于是发泄的,不满的,搞怪的,捣蛋的,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这些人最大的弱点是害怕人知道,为了避免不被人识破,必须用无数个谎言来圆一个谎,心理上难免会增加负担,很纠结。表面上说这些人在网络上没教养,根子上说还是心理上出了问题,因为他们不懂得合理释放心中的幽怨,不懂得平衡自己内心的积愤;不懂得压制自己思想深处的丑恶,不懂得弘扬自身善良的一面。久而久之一个外表正常的人,他的内心就会被集聚的垃圾填埋,这种人的行为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也许人们常说:网络就是网络,虚幻就是虚幻。一个不能太当真的地方,它可能会有太多的对现实不满的发泄。但是,想过没有?一旦这些网络上的做法做的过多了,它会无意识的改变现实世界中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水准。中国的孔子有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说的太好了 。一个成熟的君子,不论在虚幻和现实中的君子,都应该坦荡荡,站得直,行得正,而小人却常常心胸狭窄 ,失去品性。 网络的传播是飞速的。过去人们生活的圈子很小,无非口耳相传,传播非常有限。即使传千里的坏事也不见得真能传到千里之外。现在网络却让各种流言蜚语和个人隐私以病毒式扩散,范围之广让人咂舌。更使个体的报复心或者阴暗心理发挥到了极致。 我听说唐僧的四个徒弟原本是代表了人性中的四个不同层面的话。细想下,人性本身就有恶的一面,人的本性没有变得更坏,是传播方式的越来越便捷,使人性中的恶暴露得越来越充分而已。反之,善的东西、好的东西在网络上传播也多了,快了,揭露阴暗的东西也容易了。如何善用网络,在网络提供的互动平台上展示自己,在贴吧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知,如何避恶扬善的展现自己,是我们吧友都应该关注和反思的。
【有感】匿名跟(发)帖。欢迎拍砖! 最近看吧里的发帖跟帖量有所上升,感觉扶吧人气正在提升。可忽然间隐约总感觉到一丝的不快。这便是对匿名帖的困惑,如此,就好比鱼骨埂喉。想把它一吐出为快。 (说法只代表个人言论,不妥之处吧友指正) 关于匿名帖子就如大家熟知的匿名信一样,几乎是大部分人都不喜欢的东西。有时候它是正义的利器,揭露丑恶,锄恶扬善的法宝;有时候它会如屎尿泼身,让人退避千里也可闻到。总之,它的出现,往往是连带着阴暗、消极、丑闻这样的负面印象。 匿名帖(跟帖)一般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提供“黑幕”,以保证公正公平,这种匿名发出的信息多为真实的;另一种,则是想通过“暗箭”,打击对方的优势等,借以得到利益好处,这种匿名信息难免包含歪曲事实的成分。 最后一种即为阴暗心理的作为,帖子发出的信息多为牢骚、谩骂、羞辱、无聊、和低级类。 头一种帖子我们不必言他,毕竟它是为保护自身而不得不做的,也是善意的和正义力量的一种代表。第二种虽说发帖者不坦荡,说到底是利益在驱动,毕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通谴责过后清即是清、浊依然浊。当清浊分明后说不定还能弄巧成拙,为他人做了嫁衣。 显然,后一种匿名帖子的制造者是出于不健康心理,这些人利用网络的特点,采取不光明手段肆意发布低级无聊的、谩骂攻击他人的言语甚至是黄色下流的帖子; 最终达到自己扭曲心理的一份满足。这样做法的人很悲哀,因为潜意识中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这样很快乐,但是不能让人发现了。另一个声音又告诉自己:反正在现实生活中你又找不到我,也不怕被报复。于是发泄的,不满的,搞怪的,捣蛋的,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这些人最大的弱点是害怕人知道,为了避免不被人识破,必须用无数个谎言来圆一个谎,心理上难免会增加负担,很纠结。表面上说这些人在网络上没教养,根子上说还是心理上出了问题,因为他们不懂得合理释放心中的幽怨,不懂得平衡自己内心的积愤;不懂得压制自己思想深处的丑恶,不懂得弘扬自身善良的一面。久而久之一个外表正常的人,他的内心就会被集聚的垃圾填埋,这种人的行为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也许人们常说:网络就是网络,虚幻就是虚幻。一个不能太当真的地方,它可能会有太多的对现实不满的发泄。但是,想过没有?一旦这些网络上的做法做的过多了,它会无意识的改变现实世界中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水准。中国的孔子有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说的太好了 。一个成熟的君子,不论在虚幻和现实中的君子,都应该坦荡荡,站得直,行得正,而小人却常常心胸狭窄 ,失去品性。 网络的传播是飞速的。过去人们生活的圈子很小,无非口耳相传,传播非常有限。即使传千里的坏事也不见得真能传到千里之外。现在网络却让各种流言蜚语和个人隐私以病毒式扩散,范围之广让人咂舌。更使个体的报复心或者阴暗心理发挥到了极致。 我听说唐僧的四个徒弟原本是代表了人性中的四个不同层面的话。细想下,人性本身就有恶的一面,人的本性没有变得更坏,是传播方式的越来越便捷,使人性中的恶暴露得越来越充分而已。反之,善的东西、好的东西在网络上传播也多了,快了,揭露阴暗的东西也容易了。如何善用网络,在网络提供的互动平台上展示自己,在贴吧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知,如何避恶扬善的展现自己,是我们吧友都应该关注和反思的。
其实,我们离文明很近 事件: 下午下班回家途中,在西宝高速的立交桥下,因为最近的施工,造成了泥路高低不平且非常难走。猛然看见前面的一个中年妇女骑着自行车摇摇晃晃的摔倒了,这时,只见一个初中学生模样的男娃,慌忙扔掉自己的自行车,快速的上前搀扶起倒地的中年妇女。男娃的自行车上带的一袋子苹果抛洒了一地。此时,行走在旁边的众人都停下脚步,穿行的车辆踩下了刹车,大家一起帮助男娃捡拾起散落的苹果。 感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抱怨社会风气的低下,人与人之间诚信的降低。在物质和金钱的社会,绝对数量的人群将金钱当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和成功与否的标志;将头脑的灵活程度和奸猾的品性当成一个人聪明与否的标准。却往往是忽略了对人性中善的一面的挥发和培养。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见到许多助人为乐的事情;会看到许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的做出最简单很一般的事情;会看到许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却乐观向上的人群;也会看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将路边的塑料瓶捡拾回垃圾箱中。其实,做了这些事情的人,别人得到了帮助,自己也会获得快乐,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真正含义。 关注这些平凡的事和人,我们发现,文明其实无处不在,文明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只要我们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善心,善于发现,就会发现文明,文明就在我们的周围。
冷空气将至明起降温4℃~6℃ 扶风吧友注意添衣 从陕西省气象台了解到,今天起未来三天,全省以阴天为主,14日多云间晴。虽然降水将于今天逐渐结束,但从13日开始,新一轮冷空气将影响我省,届时将会出现吹风天气和降温。   降水将逐渐减弱   据陕西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新田介绍,由于受不断扩散南下的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从昨日开始降水,主要降水时段在今天的白天,期间,关中南部、陕南小雨,局部地方中雨。关中西部、北部以及西安均以中雨为主,其余地区以小雨为主。从今晚开始降水将逐渐减弱,而由于此次降水天气过程移动较慢,直到后天,降水才将彻底结束。在今天晚上和明天白天,关中东部和陕南还将持续阴雨天气。   另外,从13日开始,新一轮冷空气南下,届时,陕北大部地区和关中北部将出现5~6级偏北风,同时带来降温过程,预计陕北气温将下降6℃左右,关中、陕南下降4℃左右。而随着冷空气的南下,14日凌晨和15日,陕北北部还可能出现霜冻天气。  雾天继续唱主角   除了降水和降温,雾霾也是最近我省天气舞台上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角色。截至昨天,我省已经连续5天出现大范围雾天,据了解,这是入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一次雾霾天气过程。   气象专家解释道,这主要是由于气温低迷,空气湿度较大,加之高空对流不够活跃所致。今天早晨,大雾将继续主宰关中,陕南大部分地方。雾霾天气对交通和生活都会产生一些不利因素,大家要特别注意防范。   预计今天全省阴雨天气将逐渐结束,明天起午后气温会有所回升,但是由于雨后空气湿度大,早晨关中、陕南大部分地方会出现雾,司机朋友需注意小心驾驶,外出行人要注意交通安全。   此外,今天陕南南部局地有大雨,陕北部分地方有5级左右偏北风,都需要大家特别注
【删帖公告】 2011-10-11 21:28 ID为124.116.200.* 匿名吧友发了一篇帖子,帖名就不说了。说说删帖子的原因。 从帖子内容来看是一个吧友为他的“伙计”打抱不平的叙述帖,字里行间表现出对所指的当事人强烈的不满。 也许真有其事, 作为吧友我们不清楚到底真相是什么?以及谁错谁对?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吧友在贴吧发帖,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甚至进行某些发泄,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贴吧毕竟是网络组织,他有公开性、普及性等特点,采取辱骂、诋毁等言语是侵犯当事人的人权的行径。况且已将当事人照片公布出来,这已是错上加错。 辱骂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而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侵犯公民名誉权的民事责任:第一百二十条 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 为此,贴吧认为,此贴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叙述帖或发泄性言论帖。不论发帖内容真是与否,都已有些违规嫌疑。贴吧认为应该将其删除。 也希望我们扶吧的吧友在发帖时,注重和谐文明的素养,积极探讨,理性发帖。 -----小吧:红袖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作为初来贴吧的新人,本不想在此讨得“指手画脚”之嫌。但浏览了许多帖子之后,又觉得不说却堵的慌,故发此贴以宣泄之,与众吧友共勉。 尊重他人,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谦逊。 尊重他人,对己而言更是自尊、自重。 尊重他人,是对他人人格和自我人格的肯定,也是对他人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任何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他从来不会忘记——努力去尊重别人。而那些对生活不负责任,玩世不恭的人,却从来不会想起这些,最低层次而言,也想不到自身有比不上别人的地方。 贴吧是大家创建的,需要大家去努力的维护她,不能因为哪一种意见、哪一种看法不符合自己的胃口,就一味的口诛笔伐。攻击、谩骂远远不会让你的心情舒畅,也不会让你有一种得胜的感觉,更不能解决任何的问题,只能表明谩骂者的心态需要医治了。社会之大,芸芸众生,人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别人那样,因为也许我们自己并不曾做到。 开放的社会讲求民主的言论,繁荣的网络平台需要人人积极的参与和共建,再强势的人也不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即使别人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可以选择倾听,选择沉默,还可以选择有风度的嫣然一笑式的飘过。我们一定不要用傲慢和不敬去代替可贵的尊重。相信自己,这样,你就会愉快地去尊重别人。 沟通、交流、学习、促进,应该是我们在贴吧里的享受。
《看帖子,致吧友》二帖 刚下班回来打开电脑第一个看到的就是这样啊?忙了一天了,为什么让大家都不好受了? 为什么??? 忽然记起了我曾经发过的一篇帖子。大家找找看看吧。------《看帖子,致吧友》 我赞同“哈学生”的观点:“眉吧是个大社会,每个年令阶段都要有的,没有了年轻人,这个吧就不完整了。” 在吧里大家其实都是一家人,亲如兄弟姐妹,否则我们每天忙完工作后急急忙忙上吧里为了个啥? 到现在为止眉吧会员365人。应该说多多少少能够代表一个小社会了。既然是一个小社会,那么就应该容许不同年龄、不同思维、不同理解的人都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说的不对,或者意见相左的,抑或没有迎合到谁的观点并不重要。 好帖、对自己感兴趣的帖子我们可以热烈的跟帖讨论,发表观点多多益善。不对胃口的帖子你完全可以不去理会,甚至可以在内心里耻笑,这都不足为怪。吧里不是法院,吧主也不是法官,吧内的吧友们也不是老师教授。谁说的话都不可能是千真万确一锤定音凝固了事实的。所以说,吧内的跟帖发言,说的好的,说到谁的心眼里不要紧;说的不舒服的,只要不是攻击他人,不去谩骂他人。不去涉及到法制,说的再不好也应该没有啥。这叫什么,这才叫正确的言丵论自由嘛。 本人浅显的认为:眉吧不同于其他贴吧的最大一点就是眉吧人的素质比我看到的所有贴吧人的都高。试问?在其他吧内谁见过吧友之间道歉的??咱们吧就有,对吧。我想这也是我们大家都愿意呆在这里的最大的原因。 社会多元了,中年人有中年人的思维,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处事方式。我不知道咱们吧内吧友真实的年龄分布如何,但是,我本人在发帖和看帖之余其实是非常乐意看年轻人的帖子,尽管有些话语让人皱眉和不适,换个角度如果你把那些让人不适的话语当作新潮的思维去看待,你一点会露出舒心的笑容。你会说:唉,现在的年轻人就是这。我的孩子可能也是这样的吧。反过来年轻人看中年人的帖子和言论时,往往在很多的时候是不屑一顾的,那是因为代沟和交流的原因。你可以去想,虽然有些思想言语老土僵化,但是仔细的品味,却往往包含许多人生的哲理和经验的知识,这其实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啊。再往大的说一点,中年人的观点往往是代表着社会的主流;年轻人的观点是伴着主流的欢快小溪。都应该共存的,不是吗? 声明一点,我无意去评论谁是谁非。写这么多的乱话,只是想让大家冷静下来。 也许冷静下来想想,眉县就这么大,明天后天说不定那天我们都会见面的呀。为了那时候的不尴尬,我们何以不宽容相待?? 我想,眉吧不见得不欢迎哪个吧友。只是眉吧应该需要更多理性和和谐的吧友。 再次说明:如果你们的气还没有消的话,来我这里喝酒吧,好不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