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巨魔 上古巨魔
关注数: 187 粉丝数: 608 发帖数: 8,519 关注贴吧数: 72
【侠之江湖】叛逆的小和尚 老娘到金吧一月有余,平日所见,皆是匪夷所思之贴,于是有感而发,以小学水平作此征文,仅博一笑,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友情提示:老娘跟水下看鱼亲密商量过,他说此贴有被枪毙之风险,让我先发发试试看,所以,请大家坚持看完全文后再作评论,切莫半途而废,断章取意,谢谢。 一 从前有座山。 叫做少室山。 山上有座寺。 叫做少林寺。 寺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他说:“张糟蹋那个老牛鼻子,原先不过是我少林寺中的一小小杂役,后来……” “可是,钢筋大师,”小和尚打断老和尚的话,略带不解地问,“我听别人说,那张三丰乃是武学史上不出世的奇人,应该没有你说得这么不堪吧?” “奇人个屁!”钢筋和尚不屑地说:“江湖传言,你也信得?依我之见,张老道不过是个沽名钓誉之辈,不值一提!” “说得好呀!”金眉碧眼的西北和尚形如鬼魅般地从旁窜出,接口道:“钢筋师兄此言甚合我意。这张老道分明就是个虚伪至极的小人!” “何以见得?”小和尚好奇地问。 “这还不简单?”西北和尚断然道:“张老道在世时,常常吹嘘自己专杀da子,尔后文天祥丞相不幸被擒,老张竟像王八一般龟缩在武当山上,丝毫不敢动弹,这就是典型的表里不一!” 小和尚闻言不语,心中却不太赞同西北和尚的观点。 (貌似当初戚继光大将军被害之时,少林不也没啥作为不是?) 不过,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情有可原的。 毕竟,少林与武当之间的明争暗斗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自从百多年前,张三丰横空出世,开创武当一脉以来,少林与武当之间的矛盾就逐年递增,渐有不可抑止之势。 近些年来,两派弟子更是不止一次地为了争做好事而大打出手,成为其它江湖门派的笑谈。 “钢筋师兄,十年之期就快到了,你说我少林能否再一次技压群雄?”西北和尚突然问道。 “那是自然。”钢筋和尚拍了拍小和尚的肩膀,斩钉截铁地说:“这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他的易筋内功已入大乘之境,年轻一辈中绝无敌手!” “这样就好。”西北和尚点了点头,话锋一转道:“我听说丐帮已经扬言要夺得此届比武大会的冠军,你怎么看?” “丐帮?”钢筋和尚轻蔑地说:“叫花子组成的门派,不堪一击!” “为什么?”小和尚发觉自己的脑袋似乎不够用,急忙问道:“我听说丐帮绝学‘降龙十八掌’刚猛无比,为何不堪一击?” “刚猛个屁!”钢筋和尚恨铁不成钢地说:“你难道不知?北宋时丐帮出了个胡人帮主叫萧峰,传说其天生神力,任何平凡的武功到了他手里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结果倒好,他一掌下去,连头老虎都打不死。你难道认为一套连老虎都搞不定的掌法能比得上我少林诸般绝技?” 小和尚闻言,撇了撇嘴,不再发问。 钢筋和尚看了他一眼,满意地说:“好孩子,你不需担心。此次比武,其它诸派诚不足虑也。不过,话又说回来,武当派有一门神功,你要特别留意。” “什么神功?”小和尚心中一动。 “吹牛大法!”钢筋和尚说完,哈哈大笑道:“武当派其它功武稀松平常,唯独这吹牛的功夫是炉火纯青。原本一平淡无奇的张老道,硬是被他们吹成了堪比达摩祖师的不世奇才。你说,这门神功厉不厉害?” “我……我……”小和尚怔怔地说不出话来。 “实话告诉你吧,孩子,早则三五载,晚则七八年,我少林与武当之间当有一战。”钢筋和尚忽然神情肃穆地说:“这是一场神圣的战争,我少林一定会撕下武当那虚伪的面具,还江湖一个朗朗乾坤!” (心魔?) 小和尚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钢筋和尚,彷佛第一次认识他似的。 钢筋和尚浑不在意,自顾自地嚷嚷道:“张吹不止,圣战不息!”
金学专家谈金庸笔下第一高手!!!(转) 1998年的秋季,应上海《新民晚报》曹正文先生的邀请,去上海参加金庸小说讲座,会上作了金庸、梁羽生、古龙三大家比较的演讲。      期间,主持人安排了一项内容,即请广大武侠小说爱好者上台发言,谈谈在金庸小说人物中,谁的武功第一。与会者踊跃发言,各执一端,争持不下。主持人让我谈谈看法。说实在的,对这一类问题从来没有思考过,但主持人的盛情难却,何况台下还有许多武侠爱好者瞪着眼睛看着台上呢,没办法,只好简单地说了说。      事后想起来,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简单,要回答好,还真得认真思索一番。      乍一看,这个问题提得十分可笑。金庸每部小说都有各自的武林世界和武林人物,其描写的时间、事件、背景均不相同,武功描写也是“春兰秋菊,各尽其妙”,硬要将其相互比较,岂非“关公战秦琼”,让人笑掉大牙!但是,如果我们开阔视野,打开思路,换一个角度来审视一下,这种比较的可行性也并非不存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地潜藏着一种“互相比较”的心理,对同类的人和事物进行一番比较,甚至对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事物也进行比较,并试图找出某种合理的“换算方法”。      那么在金庸小说人物中,究竟谁的武功第一?当日“华山论剑”,众人评说中,武功出众而入选者有如下几位:《笑傲江湖》中的东方不败、《神雕侠侣》中的独孤求败、《天龙八部》中藏经阁内的无名老僧和《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 观点一:张三丰     熟悉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以上四位人物在金庸先生笔下,都是武功奇高,惊世骇俗。东方不败在黑木崖上一人力敌令狐冲、任我行、向问天三位绝顶高手,仍是稳占上风;独孤大侠横行江湖数十年,欲求一对手而终不可得;无名老僧在藏经阁内举手投足便令萧峰、慕容复等人发出的力道消于无形;张三丰创立武当派,与早已享誉武林的少林派分庭抗礼,徒子徒孙辈皆名震江湖,本人更被公认为武林泰斗。但他们究竟谁更强些?他们被分在不同作品中,既没见过面,也没有过过招,其间的强弱高低如何区分呢?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统一“比较条件”,即找出他们之间的可比性要素。这可比性要素,我认为首要的一条,就是武功境界。武功境界包括两个方面,即武学修养和武功修炼。武学修养是指学武之人对武术的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体认,并由此而达到对武术的认识和独特的解悟;武功修炼则是学武之人对武术的亲身体验和刻苦磨练,并由此实践而达到对武术的深刻把握和灵活运用。两者相辅相成,武学修养越高,武功修炼便愈深。在金庸小说中武功境界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即表现人生的目的和对文化的追求。独孤大侠的武功境界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仗“利剑”闯荡江湖;第二阶段是持“重剑”横行天下;第三阶段则“不滞于物”,渐入无剑胜有剑之境。这第三阶段是独孤大侠武功的最高境界。这使我想起了孔老夫子,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一生周游天下,奔走列国,企图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与独孤大侠一生行遍江湖,寻求对手印证武功的经历相同,而独孤大侠的武功境界的变化也相似于孔子人生修养的不同阶段。无名老僧的武学境界是佛学境界。他以佛学为根基,练武的目的是为了渡世救人,佛法愈深,武技愈高,并时时以佛法调和化解武功带给人的戾气。因此,他看似行动迟缓,有气无力,浑然没有武功,其实却是超凡绝俗的武术大宗师。张三丰的武功境界是道家境界。平和、稳重,柔中有刚,变化万端,周流不止,飘飘然有仙家风范,是一种臻于化境、返朴归真、汇融自然为一体的艺术。而东方不败的武功境界则是乖戾邪恶,庸俗低下。虽然东方不败武功极高,但他这套武功的获得,第一是上了任我行的当,却又自以为得意;再者,他是自残身体,性情大变,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而这一切的起因在于东方不败心存图霸武林的邪念,有此邪念,其武功又怎能步入高境界!
被中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九句俗语!!! 1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 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 “不见棺材不落泪” 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 “有眼不识金镶玉” 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 “不到黄河心不死” 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7 “狗屁不通” 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都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   8 “王八蛋” 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的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是,“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9 “潜水员” 潜水员的本意是在水下工作的专业人员,现指看贴不回贴的现象。看帖回帖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大家都不要缺“德”了,看完记得回哦。  
柳残阳大师作品全介绍:     1、傲爷刀      2、苍鹰      3、大煞手      4、大雪满弓刀      5、荡魔志      6、独尊劫      7、渡心指      8、断肠花      9、断刃      10、凤凰罗汉坐山虎      11、拂晓刺杀      12、关山万里飘客      13、洪门传奇      14、火符      15、江湖之狼      16、劫后恩仇      17、金雕盟      18、金家楼      19、开戒      20、雷之魄      21、沥血伏龙      22、沥血伏龙(台版)      23、烈日孤鹰      24、麟角雄风      25、龙头老大      26、魔箫      27、牧虎三山      28、怒剑狂火      29、七海飞龙记      30、起解山庄      31、千魔之仇      32、千手剑      33、青龙在天      34、如来八法      35、杀伐      36、伤情箭      37、神手无相      38、生死锤      39、十方瘟神      40、霜月刀      41、索命鞭      42、天宝志异      43、天魁星      44、铁剑丹心      45、铁脚媳妇      46、铁面夫心      47、铁血侠情传      48、屠龙手      49、侠盗来如风      50、枭霸      51、枭中雄      52、邪神门徒      53、邪神外传      54、星魂      55、修罗七绝      56、血刀江湖载酒行      57、血斧      58、血魂山之誓      59、血魄忠魂困蛟龙      60、血烟劫      61、阎王梭      62、银牛角      63、鹰扬天下      64、眨眼剑      65、忠义江湖      66、竹与剑      67、追魂贴      68、剑度夕阳红
从武功发展的角度来分析金庸笔下四大超一流半神级高手的武学修为!( 以金庸的15部小说第二版为讨论范畴。       最早的时代是春秋时期的越女剑,从这里面不难看出基本上处于一个武学的启蒙阶段,可能是由于文化传播不理的原因,没有更多的人从道、佛、儒等方面思想去体会内功心法等,因此阿青那飘忽、灵动的剑法几乎无敌,其中自然也暗合独孤九剑的宗旨,至于射雕中的越女剑法是后人改创,应该是失其真髓了。       而后就是北宋时代的天龙八部,这应该是一个武学爆炸性发展的时代,各种教义层出不穷,少林自然是佛家的主流,36洞、72岛里例如五斗米教等应该是道家的代表,此外例如鸠摩智、慕容世家等外族的武学也是一大特色,逍遥派的各位前辈也是各具神通,但从小无相功上看,应该也是属于道家范畴。这其中武学修为最高的当是无名扫地僧,从他轻松应对慕容复、萧峰的情况看,几乎到了神的地步,但是这必须建立在萧峰足够强的基础上。萧峰的最具杀伤力的武功当是降龙十八掌,而内功估计是少林一脉的,降龙十八掌在射雕中注明由洪七作了改进,变成刚柔并济,所以在此应该是纯刚的掌法,虽然非常合适萧峰,但招式上是不足的。至于少林的内功,最出名的是易筋经,其和九阴真经、九阳神功当是齐名的最高内功心法了,而在天龙八部中,易筋经才被发现,游坦之练过大约半年左右,(鸠摩智练过一段时间但走火入魔不做讨论),其余皆未曾修炼,游坦之在少林英雄大会一役上已经明显的在内力持久上超过了萧峰,可以认为萧峰的内力修为一般。因此,萧峰总体的武学修为一般,比不上其他的一流高手(例如五绝),因此在第一次出手,扫地僧轻松应对南慕容、北乔峰。但是,不可忽略的是,萧峰的爆发力,在情况危急时刻,其战斗力会迅速提升,这点屡次在天龙八部中提到,因此在其父受到威胁之时出手便使得扫地僧受伤,或许会有人认为扫地僧无法用双手来挡而造成这一受伤后果,其实是萧峰战斗力陡然上升,造成扫地僧准备不足。爆发状态的萧峰,战斗力绝对一流,甚至超出,然而也只使得扫地僧受伤,说明扫地僧的实力是超一流的,但也决不至神的境界。       之后是南宋的射雕和神雕,这一时刻当是武学上最繁荣的时刻,无论道教、佛教在招式和内功上都发展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阶段,典型的代表就是九阴、九阳两部真经的出现,五绝,郭靖、周伯通、杨过、金轮法王、林朝英、裘千仞无一不是一流高手(少林方面只在神雕最后出现了一个觉远,但也是一流的代表了)。同一时代,有如此多的人达到很高的境界,不能不说是武学繁荣时代了。如果包括未出现的人物的话,那么就需要特别推出黄裳和独孤求败了,黄裳的一部九阴真经足以证明他的实力,而书本身应该还不足以记录他的武学修为,如此看来,黄裳的实力也是超一流的。独孤求拜,留下几句话就让杨过进入一流高手境界,流传的独孤九剑也让令狐冲笑傲江湖,他的实力也是超过一流的,但是和扫地僧、黄裳等相比,由于不太清楚他的内力修为的境界,故此对他的明确定位要打一个问号。       接下来是倚天屠龙记了,所谓盛极必衰,元朝的时代武学已经开始衰败了,练了九阴没几天的周芷若居然也可傲视群雄,武当七侠居然也是难逢敌手。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热兵器的发展,二是想来在南宋抗元的过程中,很多高手英年早逝,武学失传,典型的代表是郭靖以及降龙十八掌。张三丰终于要出场了,虽然是武学开始衰败的时代,张三丰确是鼎盛时期遗留下来的元老级人物,体会过部分九阳真经,终于开创全新的武学一脉,形成了少林、武当分庭抗礼的局面,张无忌身兼三项绝学,当是一流人才,但是在修为方面还不足以和张三丰媲美,无招胜有招,以柔克刚,张三丰以他的创造力和修为也足以进入超一流的境界了。       其余的故事背景都为明、清两朝,其中,袁承志、归辛树是最后的一代内家高手,但其地位也就和丘处机、宋远桥等相当。风清扬剑法达到了相当的境界,但是独孤九剑也未必就能无敌,例如碰上会双剑合璧的小龙女,攻守兼备,毫无破绽那就胜负难料了。       总体来看,扫地僧、黄裳、张三丰是超一流的境界,独孤求败基本上也处在这一档次.
扫地其实也就是老五绝水平(有事实有真相)!!! 首先我想先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朝代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样的?不错,就是由弱变强,最后由盛转衰.我国古代的封建王朝,没有一个能逃出这种规律,比如汉朝,刘邦建汉时很一般吧,经历了汉景.汉文,到了中期汉武帝的时候,终于强盛之极,汉武帝之后,又么落了下去;再观唐朝,从唐高宗到唐玄宗开元盛世,唐朝到达顶峰,之后逐渐衰落,清朝也是一样,康乾到达顶峰,之后衰落;为什么会这样了,因为这是历史的必然,大自然的规律,明白了这些,我们也就可以着手讨论谁才是金庸武侠中的第一高手.   暸解了历史的规律,现在我们开始言归正传,天龙所在的宋辽时期,应该算金庸武侠的初级阶段.降龙掌还并不成熟,因此到射雕时代,丐帮百年一遇的练武奇才洪七公才会把它添补削减,去粗加精,变为大家都熟悉的降龙十八掌,这个不是我本人的主管猜臆测,而是金庸老先生自己的意思,要不他也不会单把天龙中的降龙改为28掌,而不改射雕的.但萧峰就是凭著这套还并不是最完美的降龙掌纵横与天龙之中.射雕三部曲应该属于金庸武侠中的中级阶段,这在大自然的规律中,属于最强盛的时期,而之后的笑傲以及鹿鼎记就是金庸武侠的末期了.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脱离不了自然的规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金庸初期在天龙中近乎变态的扫地,在金庸中期最强盛的阶段,内力至多就是老五绝的水准,而他的武功可能还不如老五绝. 因此希望以后比较武功高下的朋友,不要再根据书中人物和同时代人物的对比,而是更多的要把他放在历史发展的这个大规律中来研究,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公正客观的答案!!!
各版倚天主要角色大对比,绝对公正!!! 我只列对比式,公不公证,列位心中自有一杆秤: >大于  >>远远大于 音乐:马>>>>>吴>苏(这个就不用解释了,爱江山更爱美人估计谁都会哼两句) 背景:马=吴<<苏(没办法,苏版赶上好时代了) 武打特技:马=吴<<苏(高科技啊,不过不好看) 阵容:马>吴<苏(马版裏光唱歌就有成龙大哥和华健大哥来压阵,这个牌子够硬啊,苏版也是大腕云集,吴版能压住台面的就只有小黎和小佘了,没办法,只能屈居最后了) 张无忌:马=吴>>苏(马多余优柔,吴优柔不足.) 赵敏:叶<黎>>贾(业演技有余,相貌天生不足,又被深入人心的许仙造型影响) 周芷若:周>佘>高(这个大家应该没异议吧,呵呵) 张三丰:马>>吴=苏(这个是公认的,马版确实是一代宗师,吴版和苏版就差些了) 杨逍:马>>吴>苏(苏版的:张无忌:皇阿玛来了,大家快出来磕头......) 杨不悔:马=吴=苏(本人比较喜欢潘仪君的,嘿嘿.) 珠儿:马>吴<苏(马版虽然不漂亮,但也到位,苏版那是一个可爱啊,吴版......) 白眉鹰王:马>吴=苏(虽然马和吴的鹰王都是同一人,但感觉马版裏面白眉鹰王更有一代枭雄的豪爽和霸气.) 金毛狮王:马=吴<苏(徐锦江演技还是不错的,整天翻个眼睛也够难为他了) 宋青书:马>吴<苏(吴版宋青书把芷若都带回家长相厮守了,这可比另外两版的小宋命好太多了) 就写这么多,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不过我觉得也没什么能提的了,自我感觉非常公正,呵呵!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