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齐 毕齐
关注数: 1 粉丝数: 73 发帖数: 4,624 关注贴吧数: 1
北京内城九大城门浅谈 北京内城九大城门名称不同,意义不同,细品回味,趣味无穷。   正阳门:元称丽正门,京人俗称“前门”,与地安门(俗称后门)南北呼应。瓮城中关帝庙为九门之首,故人称“正阳关帝”。正阳门因皇帝龙车出入此门,正阳门又称“国门”。   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崇文门以瓮城左首镇海寺内镇海铁龟著名。此外崇文门税关之苛也使外阜客商望门生畏。“崇文铁龟”之名遍响京都。   宣武门:元称顺治门(讹传顺城门),宣武门外为菜市口刑场,囚车从此门经常出入,人称“死门”,值得令人回味的是:瓮城上的午炮每日一响,声震京华,京人以此对时,人称:“宣武午炮”。   朝阳门:元称齐化门,门内九仓之粮皆从此门运至,故瓮城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仓之节日,往来粮车络绎不绝。“朝阳谷穗”为南粮北运的第一位喜迎神。   阜成门:元为平则门,与朝阳门东西两方遥遥相对,京西门头沟,斋堂的煤车多出入此门,故瓮城门洞内由煤栈客商募捐刻梅花一束记之。“梅”与“煤”谐音,每当北风呼号,漫天皆白,烘炉四周之人皆赞:“阜成梅花报暖春”。   东直门:元崇仁门,此门为京华九门中最贫之门,以郊外盆窑小贩,日用杂品占据瓮城为主,但瓮城庙中的药王雕像极为精细,市人称“东直雕像”。   西直门:元称和义门,是东直门的姐妹门,“高亮赶水”的传说人人皆知,更兼玉泉山到皇城的御水车都走此门,故瓮城门洞中刻有汉白玉水纹石雕一块,京人皆知“西直水纹”。   德胜门:元为健德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乾隆四十三年,天大旱颗粒无收,年末清高宗去明陵,至德胜门,时逢大雪纷飞,除去一年之暑气,高宗龙颜大悦作御诗立“祈雪”碑碣一通,有黄顶碑楼,碑之高大,令其它诸门的石刻难以比拟,故人称:“德胜祈雪”。   安定门:元称安贞门。此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京都九门中有八门瓮城内建筑关帝庙,唯安定门内建真武庙,在诸门中独具一格,建筑整洁,布局精练。“安定真武”在诸门中颇有独特风格。   今天京都九门中虽大多无存,但回忆九门的历史掌故,别有一番情趣。
纪连海老师做客《鲁豫有约》小记 继8月2日海米游长城后,我们又迎来了《鲁豫有约》纪老师的访谈节目。今天的天气不是很好,虽然比不上昨日的强烈暴雨,但也是不小的。我和万哥哥在双安见面后,就一直等着公交车来,但是很是令我们失望的是来的车不是没进站就是人暴多。时间快来不及了,我们便打车去往目的地——北京亚洲影视城。计程车一直向西开着,天空也越来越阴沉了,没走多少就开始下大雨了。。。。。。 13点15分我们到达地点,刚从车里出来就被淋湿了半身,正好傲骨哥哥和他的军团也刚好赶来,我们胜利会师,不过我们每个人都被打湿了不少。影视城的大门在一段破烂不堪的黄沙路尽头,相当的难行。。。。。。我们最后一脚泥一脚水的进了大门,赶紧钻进了演播大厅歇脚。在演播室里已经来了不少朋友了,我有幸坐在第一排位置。等了近一个小时,老师和主持人鲁豫出现了,今天老师穿的是一身休闲装。14点30分,节目开始了鲁豫和老师开始了交谈,在这期间我们不知鼓了多少次掌,笑了多少回(节目很精彩,内容看电视吧)。。。。。。 16点30分节目结束了,我们走出演播室。天空已经放晴,太阳也出来了(上回看见太阳还是一周前阿)。万哥哥代表我们和纪老师电话问候起来(后来我们发现其实两人相距很近很近),不久我们海米军团便撤军了。。。。。。 特别关注:16号老师将在百家讲坛继续讲演李连英,到时候又会有很多海米去现场给老师捧场啦,老师加油!!!!!!
纪老师今日讲坛小记 今天是七月份讲坛开始录节目的日子了,等待了好几个日日夜夜后终于盼来了今天。纪老师的节目可是打头阵,自从上次听完老师讲完马本斋后,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到过老师在讲坛上的风采了。 早上起了个大早,不到七点就到了现场。本以为最先到了这里,谁知道有位小朋友四点多就到了,人家可是特意从张家口来的。我不禁佩服这位小朋友的职业精神,这也从一方面反映了老师的人气度。过了一个小时,该来的人都来齐了,这可是头天晚上召集的为的是给老师助阵,我们这些人几乎把第一排第二排的座位占满了。除了我们这些海米,今天来的观众特别特别的多,这都是老师的吸引力太强大了。 不一会儿,老师就出现在了现场,一身衣服革履,真是特别精神。观众们一看见老师,就蜂拥而上。有和老师签名的,有和老师照相的,把老师差点给围了。。。。。。还是工作人员给劝开的呢。到点后,老师开始讲课了,今天讲的是李连英(内容等着电视台播吧,说了就没意思了)。在讲坛上,老师时不时就冒出诙谐幽默的语言,把全场观众逗得哈哈大笑。三节课的时间一晃就过了,老师为下一集流了个扣子,这使得我们这些个海米为了想知道答案,下节课也要一定来了,呵呵。节目一结束,观众们又开始把老师给围了。。。。。。 特别关注:在讲课中,由于演播室的气温太低,把我们都冻的不行了。可老师呢,一身西服再加上背后好几台灯都照着他,把老师照得特别的热,形成了台上台下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在讲课间隙时,陆老师陪着咱纪老师到化妆间休息,老师一边拿着稿子,一边拿着王老吉喝。唉,老师真是辛苦啊!
从《唐六典》看唐朝前期制度 唐六典》,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注。《直斋书录解题》引韦述《集贤记》注:“开元十年,起居舍人陆坚被旨修是书,帝手写白麻纸六条曰理、教、礼、政、刑、事,令以类相从,撰录以进。张说以其事委徐坚,思之经岁莫能定。又委毋煚、徐钦、韦述,始以令式入六司,其沿革并入注中。后张九龄又委苑咸,二十六年奏草上。”唐刘肃《大唐新语》和《唐会要》也有类似的记载。根据这些史籍,可知此书是臣下奉玄宗之命所撰,自奉旨至成书历时十余年,中间曾多次换人,最后经李林甫进奏皇帝。 《唐六典》本身的性质是唐朝的行政法典,还是官修政书等至今在学界都有争议。但是却不否认其本身对唐朝前期政治制度的客观记载,也是现在研究唐代政治史和法制史莫不参考的史学资料,以此笔记,从《唐六典》的记载来看唐朝前期各项制度。 一,国家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度和“九寺五监” (一)唐朝虽然保留了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但仍保留了汉朝以后的传统,只有其名,而无其权,三师,三公只有地位,而没有实权。《卷一·三师三公尚书都省》:“三师,训导之官也,其名即周之三公。汉哀、平间,始尊师傅之位在三公上,谓之“上公”,明虽天子必有所师。其后或废或置,大抵无所统职。至后魏,特称三师,以正其名。然非道德崇重则不居其位,无其人则阙之,故近代多以为赠官。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但存其名耳。”“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已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
孟宪实:"登坛"要过好几关 讲一半想撂挑子不干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曾经在《百家讲坛》主讲《玄武门之变》和《贞观之治》两个系列,他所讲述的唐代历史生动清晰、史料翔实,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日前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孟先生侃侃而谈,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登坛”前后的“非正常生活”。   “登坛”之前———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新疆   说起自己登上《百家讲坛》前的生活,孟先生觉得充满了人生玄机:“我本科是在南开大学读的,1983年毕业之后分配到了新疆师范大学历史系,在那里教书十年。但是那时候学校图书馆里的资料很少,而搞学术研究又必须掌握最前沿的资料,对我研究历史十分不利。后来我就结合当地的情况,开始研究当地的很多吐鲁番文书,这是很珍贵的历史资料。1994年我到北京读硕士、博士时,发现自己误打误撞,对吐鲁番文书的研究已经成了学界的潮流。由于吐鲁番的文书对研究唐朝历史很有帮助,所以我在北大就读了隋唐史。”   “登坛”过程———讲一半想撂挑子不干了   孟宪实还曾经当过电视剧《贞观之治》的编剧,可能正因为这一点,《百家讲坛》看中了孟宪实。“2006年,《百家讲坛》找到我,问我想讲什么,我还是想讲贞观之治。”   不过要真正登上《百家讲坛》,却还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要过好几关。“第一关,他们会到你的课堂上来录像,拿回去研究,看你是否适合上电视;第二关,让你准备个题目到演播室去试讲;第三关是让你讲一个小人物,其实是进一步考验你,如果通过就可以播出,通不过就作废了。我顺利闯入了第三关,开始讲长孙皇后,讲了两集后他们就让我直接进入大题目,讲李世民。说实话,我觉得在《百家讲坛》讲课很费劲,而我又有很多别的工作要做,就觉得时间不够用。中间有一段时间我就撂挑子不干了,死活不愿意再讲。《百家讲坛》的工作人员就来给我做工作,说为了让大家的工作都不白做,还是请我继续讲完,于是就又匆匆讲了两集,凑够八集,以‘玄武门之变’为题播出了。没想到播出的效果还不错,收视率也很高,所以电视台和我的同事、朋友都希望我能继续讲下去。这样,我就只好‘重出江湖’,又以‘贞观之治’为题,讲了十二集。最后播出了十一集,不过在新书里,收录了全部讲稿。”   “登坛”之后———不想当“明星学者”   “登坛”之后,孟宪实的生活的确发生了不少变化。“比如我突然知道,原来讲课还可以这么讲。我把在镜头前的讲课方式运用到课堂上之后,发现我的课更受同学们欢迎了。”不过虽然“登坛”讲课让孟宪实获得了很大的知名度,但他表示,自己不想当于丹、易中天那样的“明星学者”,只希望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继续踏踏实实地干。(济文)
与孟宪实老师的零距离接触 俗话说:好事多磨。这句话今天得到了验证。不久之前,我与zhaobo就策划去人民大学看孟老师的想法,今天这个想法得以实行。 早上的天气比较阴沉但却十分凉爽,我不知道这天气将意味着什么。我的家住在圆明园,距离人民大学不算很远,坐车不到25分钟就能到。可是今天中关村的早高峰却蔓延到了圆明园地区,我早上八点半坐上车后,半小时却只到了北京大学的西门。我不得不下车步行横穿北京大学,到中关村,在由中关村直行到人民大学东门(国学院在人民大学西门,由于zhaobo不熟悉,故舍远求近了)。我在十点钟之前准时到地点,但是zhaobo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到达了。唉,这就是天意呀。 我们后来会合后就直奔国学院。一路上我们不停的讨论见到孟老师后该怎么和他说话。我们走到一座六层的高楼前,这是一所多用途的楼,国学院就在它的顶层。我们坐上电梯到达顶层后,就看见一间间的教室和一些人大的学生。我们刚要找人问问孟老师的房间,就看见一位中年男子从一所房间中出来,当时我们都没认出来。停顿了2秒钟后我们才向老师问好,老师也亲切地回复,并把我们带到了他的办公室。 办公室很简洁,一个书柜,两张沙发,一张办公桌和一张茶几。我们落座后,老师亲自给我们倒水,之后我们就和老师开始亲切的交谈起来。谈话的内容大多都是些家常话,老师其实也是很大众化的呦。老师奉送了我们一人一本书,我这时把早准备还好给老师的礼物拿了出来,是一枚刻有老师名字的印章,是我从琉璃厂为老师精心挑选的呦。老师为这件礼物很高兴,一只拿在手里观看,随后就把他所有要送给学生的书上一个一个的加盖了上去,我也很希望这枚印章老师以后能在签售会上给广大的石头们加盖上呦。最后我请老师为吧里的石头们写下赠言,并且与zhaobo跟老师合影留念。 中午时候,我们又与老师一起进餐(这段就不加描写了)。 最后我们与老师一一握手告别。 这段与老师零距离的接触,让我们感觉到,老师是个很可爱的人。我们会一直支持他的呦!!!!!!
易中天的签售会 还是几个月前写的呢,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我很喜欢研究历史。小学和初中时我酷爱三国,光是《三国演义》就读了很多回,再加上玩的游戏与演的动画片什么的,对它达到了痴迷程度。 百家讲坛不仅捧红了阎崇年,也打造了一个知名的易中天。易老师以一个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理会三国,评说三国,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他的《品三国》销售量也是达到了一个顶峰。上周日他专程来到中关村图书大厦来对他的作品进行签售,我利用了这个机会见到了他。 早上还没到九点,中关村图书大厦门前就排成了长龙。由于离家比较近,我有幸能排在前五百名左右。不到九点半时,签受会开始。从一层走到八层的用了很长时间,终于在多功能厅看见了易老师,他身穿一套休闲西服,带着一副眼镜,正在那给读者们签名。易老师很随和,一边签名一边和读者交流心得。我也向他提了个问题,易老师很认真地听完我的问题后,细心的给我解答。易老师的名字比划较多,所以签名速度有点慢,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工作量,两个小时后就签了2000多本 。等我走出多功能厅后,等待签名的读者以达到了四千多人了,我不禁为易老师有点担忧了,这可真够他受的了。但是他却一直就在那签下去,一直到了下午三点钟。。。。。。
纪连海老师的签售会小记 今天是高考后的第一个双休日,在北京图书大厦里,纪老师正在给读者们挥汗如雨的签书。。。。。。 昨天晚上和zhaobo商量了一下,决定早起赶到西单,今天那早上六点钟我就从海淀圆明园附近的住所向城里赶。由于是星期日,所以路上的车还不是很多,我在七点多钟就到了图书大厦。在那里,zhaobo早已等候我多时了,原来他五点多就已经到了,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职业精神。同样比我先到的还有好几个人,他们当中有外地来的,有远郊区来的,看来老师的名气真得很大。我和zhaobo分别排到了第一和第二的位置。 就这样在图书大厦里等了近两个小时,我们终于等来了纪老师,这时候在我们后面已经有数不清的人了。签售会开始了,我们排着队伍一个一个进入会场。zhaobo是第一个,我排在他的后面。老师看起来今天气色不错,带了三枚印来。他有说有笑的,还不时对他那几枚印评说了一番,zhaobo一口气买了小十本书,老师一个一个的都认真签名留言。我曾经参加过老师的签售和讲坛讲课,老师对我还有点印象,我向他报以真挚的问候,老师也客客气气的回复了我。再我在签完后,我还为zhaobo和老师照相合影。 时间匆匆而过,我们不再打搅老师的签售,就急急忙忙的出了大厦。据老师说他这阵很忙,我们在这里也希望老师能注意身体,七月份的讲坛我们期待着您的讲课。
两个门神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 秦琼的先祖是北朝有名的大将,时为望族,门庭荣显。隋朝时,秦氏家族曾一度中落,沦为庶族。受其家风的熏染,加之自己又处于一个天下扰攘、戎马生郊的大动乱时代,少年时代的秦琼就崇尚武力,喜好弓马,立下了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秦琼从戎入伍,在隋将来护儿的帐下当侍卫。秦琼英概超群,举止不俗,颇受来护儿青睐。这一年,秦琼的母亲去世了。来护儿派人前去吊祭,并赠厚礼。军中许多卫官奇怪地问:"士兵阵亡和士兵的亲人死亡,这样的情形很多,将军从来都没有问过,为什么惟独秦叔宝受到这样特殊的礼遇呢?"来护儿回答说:"秦琼这个人勇敢强悍,有志气和节义,以后一定能够飞黄腾达,成就一番大事业。难道能以卑下的态度对待他吗?" 后来,秦琼转到隋齐州通守张须陀帐下,随张须陀镇压卢明月的起义军。起义部队大约有十几万人,而张须防率领的部队只有一万多人。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张须陀不敢轻进,在距离起义军六七里的地方安营驻扎。两军相待了十几天,张须陀部队的粮食已经用完,准备撤退。张须陀给他的将士们说:"敌人看见我们退兵,一定轻视我们的力量而来追赶。他们的军队急于追击,一定倾巢而出。营内必定空虚。如果我们用一千人攻打敌人的营地,就可获得巨大的胜利。但这项计谋确实很危险,哪位将军愿冒险担此重任?"将士们面面相觑,无人敢领军令。惟有秦琼和罗土信请求接受这项艰巨的任务。于是,张须陀丢下营地,带领大部队撤退。秦琼、罗士信二人则分别带领了一千多人埋伏在荒草丛中。没多久,卢明月果然带领大半的土兵追击张须陀,秦、罗二人不失时机,立即急驰敌方营地,敌方营门紧闭,他们不能进入,秦琼和罗士信就攀栅而上。敌人在栅内用刀枪乱刺,秦、罗二人边用佩刀隔挡边奋力攀登。不几下,他们就攀上栅墙,舞刀大呼而下,一阵乱砍,各杀数十人。敌营顿时大乱,秦、罗二人乃打开营门,让自己的部队进入。接着,他们又纵火焚烧了义军三十多个营栅,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卢明月看见火光,心知上当,立即带领部队返回。这时,张须陀也杀回马枪;奋力攻打义军,义军损失惨重,卢明月只带了几百个骑兵逃走,剩下的都成为隋军的俘虏。从这以后,秦琼的勇气,闻名遐迩。 有次,秦琼和山东另一支义军孙宜雅在海曲作战。他身先士卒,首先冲入敌阵,击败孙宜雅。由于秦琼屡建战功,被授予建节尉这一职务。 此后,秦琼跟随张须陀在荥阳攻打隋末主要的起义军李密一部,这次隋军战败,张须陀本人也在战斗中被斩杀。秦琼率剩余的士兵归附了裴仁基。 裴仁基在虎牢关同李密会战。结果战败,投降李密。李密获得秦琼非常高兴,认为他是自己营内少有的猛将,对他非常好。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父子太原起兵,占领长安。不久,隋炀帝在江都被隋将宇文化及弑杀,接着,宇文化及带兵北上,想一统天下。在黎阳童山,宇文化及和李密进行了一场大会战。作战当中,李密突然被乱箭射中,堕落马下,昏厥过去,李密的士兵看见主帅不省人事,只顾各自逃命。当敌兵到来时,只有秦琼一人独自奋战,保护李密,李密才幸免于难。秦琼又聚集一部分士兵与宇文化及激战,终于打败了宇文化及。武德元年,李密与另一支割据势力王世充部作战时,李密战败。秦琼又被王世充所俘获。王世充早闻秦琼英勇善战,骁勇无比,便接其将军职务。果然,在以后的数次战斗中,秦琼屡立大功,更得王世充器重。但在数次的交往中,秦琼了解了王世充的为入,鄙薄地奸诈狡猾的性格。而此时李渊父子的济世大略亦为世所知,加之,其出师以来,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横亘北方的声威早为秦琼所倾慕。武德二年,王世充与唐军在九曲作战时,秦琼与程咬金、吴黑闼、牛进达等瓦岗旧将商议,准备投奔唐军。战斗中,他们一行几十骑奔向唐军,走了不远,他们下马向王世充跪拜说:"虽然我们受到你特殊的礼遇,但我们还是不能为你做事。让我们从此分手吧!"王世充也不敢威胁逼迫,秦琼等人就奔了唐军。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 618年~690年,705年~907年 庙号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高祖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渊 618年~626年 武德 618年~626年 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 627年~649年 贞观 627年~649年 高宗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李治 650年~683年 永徽 650年~655年 显庆 656年~661年 龙朔 661年~663年 麟德 664年~665年 乾封 666年~668年 总章 668年~670年 咸亨 670年~674年 上元 674年~676年 仪凤 676年~679年 调露 679年~680年 永隆 680年~681年 开耀 681年~682年 永淳 682年~683年 弘道 683年 中宗 (为武后所废)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684年, (以及705年~710年) 嗣圣 684年 睿宗 (为武后所废)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684年, (以及710年~712年) 文明 684年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周圣神皇帝 武则天 684年~705年 光宅 684年 垂拱 685年~688年 永昌 689年 载初 690年 中宗 (重新即位)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见684年,) 705年~710年 神龙 705年~707年 景龙 707年~710年 睿宗 (重新即位)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见684年,) 710年~712年 景云 710年~711年 太极 712年 延和 712年 玄宗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712年~756年 先天 712年~713年 开元 713年~741年 天宝 742年~756年 肃宗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李亨 756年~762年 至德 756年~758年 乾元 758年~760年 上元 760年~761年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 李豫 762年~779年 宝应 762年~763年 广德 763年~764年 永泰 765年~766年 大历 766年~779年 德宗 神武圣文皇帝 李适 780年~805年 建中 780年~783年 兴元 784年 贞元 785年~805年 顺宗 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李诵 805年 永贞 805年 宪宗 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李纯 806年~820年 元和 806年~820年 穆宗 睿圣文惠孝皇帝 李恒 821年~824年 长庆 821年~824年 敬宗 睿武昭愍孝皇帝 李湛 824年~826年 宝历 824年~826年 文宗 元圣昭献孝皇帝 李昂 826年~840年 宝历 826年 大和 827年~835年 开成 836年~840年 武宗 至道昭肃孝皇帝 李炎 840年~846年 会昌 841年~846年 宣宗 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李忱 846年~859年 大中 847年~859年 懿宗 昭圣恭惠孝皇帝 李漼 859年~873年 大中 859年 咸通 860年~873年 僖宗 惠圣恭定孝皇帝 李儇 873年~888年 咸通 873年~874年 乾符 874年~879年 广明 880年~881年 中和 881年~885年 光启 885年~888年 文德 888年 昭宗 圣穆景文孝皇帝 李晔 888年~904年 龙纪 889年 大顺 890年~891年 景福 892年~893年 乾宁 894年~898年 光化 898年~901年 天复 901年~904年 天佑 904年 昭宣 光烈孝皇帝 李祝 904年~907年 天佑 904年~907年
关于圆明园的焚烧 我的家在圆明园附近。每当从那片废墟中经过时,我就不仅大生感慨。愤恨那些侵略者不应该把这么宝贵的文化艺术宝藏给毁掉。但是我又不明白侵略者是怎么找到圆明园的呢。欧洲人知道圆明园还是要从乾隆时期的传教士王至诚的信件中得知的,从那天起人们就开始议论这座东方皇帝的夏宫了。1860年的鸦片战争,给了侵略者入侵北京的机会。他们梦想中的都城近在眼前,每一个联军士兵都想着进入北京去看看。据联军几个重要将领的日记上说,他们是追击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部,才到的西郊。当时英国和法国还是分开行进,结果英军迷了路。法军则误打误撞,到了圆明园。后来还是英军点信号弹,通知法军才会的师。但有一种传闻说,当年导引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的是龚自珍的儿子龚橙(孝拱)。《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一书中记载:“初有奸人龚孝拱者,游海上,以诈通于夷,闻圆明园多藏三代鼎彝,龚故嗜金刚刻,至庚申京师之变,乃乘夷乱,导之入园,纵火肆掠。”。另外,《圆明园残毁考》有云:“及英兵北犯,龚为响(向)导曰:‘清之精华在圆明园。’及京师陷,故英法兵直趋圆明园”。不管这些资料是否确凿,不管是否真的是“内奸”导引英法联军入侵了圆明园,有一个事实却毋庸置疑:外国势力的入侵,是圆明园两次劫难的实施者和主要原因。 现在呢,圆明园的大部分景区正在修复,什么九州清晏,正大光明,万方安和等等,到08年的时候将会向国际友人和大家展示,希望到时大家能去游览,我在这里代表海淀人们欢迎大家了。参考书目:1860圆明园大劫难,名家眼中的圆明园,日落圆明园等。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