衤單
衤單
关注数: 0
粉丝数: 3
发帖数: 3,459
关注贴吧数: 0
和谐!大自在!
茫茫天数道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 茫茫天数道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
表情
篱笆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善乎?能自宽者也 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人穷则反本,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恒,未尝不呼父母也。
`
4季 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必然之道,可不审明之。
语出吾心,话出舌头 语出吾心,话出舌头.差之一毫,别之万理.
常以佛眼见一切法。至坐道场未曾中失。 常以佛眼见一切法。至坐道场未曾中失
火旺点,才够火 `
方便 `
生为大柱国,死作阎罗王
仲景先师的幽默 ..........师曰:病家人请云,病人苦发热,身体痛,病人自卧。 师到,诊其脉,沉而迟者,知其差也。 何以知之? 凡表有病者,脉当浮大,今反沉迟,故知愈也。 假令病人云腹内卒痛,病人自坐。 师到,脉之浮而大者,知其差也。 凡里有病者,脉当沉细,今反浮大,故知愈也。 师曰:病家人来请云,病人发热烦极。 明日师到,病人向壁卧,此热已去也; 设令脉不和,处言已愈; 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盼视, 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 设令脉自和,处言此病大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
《山海经》 山海经目录 山海经之 上 山经
叠罗汉
飞天 `
人生若只初相见
镜花缘 中药方收罗 :“此物到处皆有,名叫‘秋葵’,其叶宛如鸡爪,又名‘鸡爪葵’。此花盛开时,用麻油半瓶,每日将鲜花用筋夹入,俟花装满,封口收贮,遇有汤火烧伤,搽上立时败毒止痛。伤重者连搽数次,无不神效。凡遇此患,加急切无药,或用麻油调大黄末搽上也好。此时既无葵油,只好以此调治了。”唐敖道:“天下奇方原多,总是日久失传。或因方内并无贵重之药,人皆忽略,埋没的也就不少。那知并不值钱之药,倒会治病。
吾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吾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有尸勘嚼只待嚼,没待无齿嚼口水
虎 林之洋道:“刚才俺见大虫吃那果然,因想起闻得人说,虎豹吃人,总是那人前生造定,该伤虎口;若不造定,就是当面遇见,他也不吃。请问九公,这话可是?”多九公摇头道:“虎豹岂敢吃人!至前生造定,更不足凭。当日老夫曾见有位老翁,说的最好。他说:“虎豹从来不敢吃人,并且极其怕人,素日总以禽兽为粮,往往吃人者,必是此人近于禽兽,当其遇见之时,虎豹并不知他是人,只当也是禽兽,所以吃他。’人与禽兽之别,全在顶上灵光。禽兽顶上无光,如果然之类,纵有微光,亦甚稀罕。人之天良不灭,顶上必有灵光,虎豹看见,即远远回避。倘天良丧尽,罪大恶极,消尽灵光,虎豹看见与禽兽无异,他才吃了。至于灵光或多或少总在为人善恶分别。有善无恶,自然灵光数丈,不独虎豹看见逃窜,一切鬼怪莫不远避。即如那个果然,一心要救死然回生,只管守住啼哭。看他那般行为,虽是兽面,心里却怀义气,所谓‘兽面人心’,顶上岂无灵光?纵让大虫觌面,也不伤他。大虫见了‘兽面人心’的既不敢伤,若见了‘人面兽心’的如何不啖!世人只知恨那虎豹伤人,那知有这缘故。”唐敖点头道:“九公此言,真可令人回心向善,警戒不小。”林之洋道:“俺有一个亲戚,做人甚好,时常吃斋念佛。一日,同朋友上山进香,竟被老虎吃了。难道这样行善,头上反无灵光么?”多九公道:“此等人岂无灵光。但恐此人素日外面虽然吃斋念佛,或者一时把持不定,一念之差,害人性命,或忤逆父毋,忘了根本;或淫人妻女,坏人名节,其恶过重,就是平日有些小小灵光,陡然大恶包身,就如‘杯水车薪’一般,那里抵得住!所以登时把灵光消尽,虎才吃了。不知此人除了吃斋念佛,别的行为若何?”林之洋道:”这人诸般都好,就只忤逆父母,闻得还有甚么‘桑间月下’之事。除了这两样,总是吃斋行善,并无恶处。”多九公道:“‘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此人既忤逆父母,又有‘桑间月下’损人名节之事,乃罪之魁,恶之首。就让吃斋念佛,又有何益。”林之洋道:“据九公这话,世人如作了孽,就是极力修为,也不中用了?”多九公道:“林兄这是甚话!善恶也有大小:以善抵恶,就如将功赎罪,其中轻重.大有区别,岂能一概而论。即如这人忤逆父母,淫人妻女,乃罪大恶极,不能宽宥的。你却将他吃斋念佛那些小善,就要抵他两桩大恶,岂非拿了杯水要救车薪之火么?况吃斋念佛不过外面向善,究竟不知其心如何。若外面造作行善虚名,心里却杯著凶恶,如此险诈,其罪尤重。总之,为人心地最是要紧。若谓吃斋念佛都是善人,恐未尽然。”
俗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簌簌衣巾落枣花”
俗云:「一日食三枣,百岁不显老 俗云:「一日食三枣,百岁不显老。」「若要皮肤好,煮粥加红枣。」
牧童短笛 `
俄 可是 愿意搭理任何 愿意搭理俄地人哦 俄 可是 愿意搭理任何 愿意搭理俄地人哦
言 发於心而出於口, 言 发於心而出於口,咽之则逆余,吐之则逆人,是以促吐之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为他人做嫁衣裳,乐此不疲
偿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得不止
仙剑图文 1
达摩论宝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东印度人也。既得法已,行化至南印度。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乘,尊重供养,度越伦等,又施无价宝珠。时王有三子:曰月净多罗,曰功德多罗,曰菩提多罗.其季开士也。祖欲试其所得,乃以所施珠问三王子曰:「此珠圆明,有能及否?」第一王子、第二王子皆曰:「此珠七宝中尊,固无逾也。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
心无所希 西方二十祖闍夜多尊者,北天竺国人也。智慧渊冲,化导无量。後至罗阅城,敷扬顿教。彼有学众,唯尚辩论。为之首者,名婆修盘头.[此云遍行。]常一食不卧,六时礼佛,清净无欲,为众所归.祖将欲度之,先问彼众曰:「此遍行头陀,能修梵行,可得佛道乎?」众曰:「我师精进,何故不可。」
师者, 十六祖罗[日侯]罗多尊者,迦毗罗国人也。行化至室罗筏城,有河名曰金水,其味殊美,中流复现五佛影。祖告众曰:「此河之源,凡五百里,有圣者僧伽难提居於彼处。佛志:一千年後,当绍圣位。」」语已,领诸学众,泝流而上。至彼,见僧伽难提安坐入定。祖与众伺之。经三七日,方从定起。
佛性之义,廓然虚明 十四祖龙树尊者,西天竺国人也,亦名龙胜。始於摩罗尊者得法,後至南印度。 彼国之人,多信福业.祖为说法,递相谓曰:「人有福业,世间第一。徒言佛性,谁能睹之?」祖曰:「汝欲见佛性,先须除我慢。」彼人曰:「佛性大小?」祖曰:「非大非小,非广非狭.无福无报,不死不生。」彼闻理胜,悉回初心。
从自心来,欲往无处 西方六祖弥遮迦尊者,一日游化至北天竺国,见雉堞之上有金色祥云,叹曰:「斯道人气也,必有大士为吾嗣。」乃入城,於闤闠间有一人手持酒器,逆而问曰:「师何方来?欲往何所?」祖曰:「从自心来,欲往无处。」曰:「识我手中物否?」祖曰:「此是触器而负净者。」曰:「师识我否?」祖曰:「我即不识,识即非我。」
地狱中安否 世尊因调达谛佛,生身入地狱,遂令阿难问:「你在地狱中安否?」曰:「我虽在地狱,如三禅天乐。」佛又令问:「你还求出否?」曰:「我待世尊来便出。」阿难曰:「佛是三界大师,岂有入地狱分?」曰:「佛既无入地狱分,我岂有出地狱分?」
不见法身
丙丁童子来求火 只如则监院在法眼会中,也不曾参请入室.一日法眼问云:"则监院何不来入室?” 则云:“和尚岂不知,某甲于青林处,有个入头。” 法眼云:“汝试为我举看。” 则云:“某甲问如何是佛?” 林云:“丙丁童子来求火。” 法眼云:“好语,恐尔错会,可更说看。”
呵佛骂祖 德山后闻沩山盛化,直造沩山。便作家相见,包亦不解。直上法堂,从东过西,从西过东,顾视云:“无无。”便出。雪窦着语云:“勘破了也!” 德山至门首却云:“也不得草草。”便具威仪,再入相见. 沩山坐次,德山提起坐具云:“和尚。” 沩山拟取拂子,德山便喝,拂袖而出。雪窦着语云:“勘破了也!”
枯木里龙吟 僧问香严:“如何是道?”��严云:“枯木里龙吟。”僧云:“如何是道中人?”��严云:“髑髅里眼睛。”僧后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霜云:“犹带喜在,如何是髑髅里眼睛?”��霜云:“犹带识在。”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赵州示众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时有僧问:“既不在明白里,护惜个什么?”��州云:“我亦不知。”��僧云:“和尚既不知,为什么却道不在明白里?”��州云:“问事即得,礼拜了退
恨不挽将河汉水,剖开人心细细浇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三分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
大丈夫意气相投,遂成莫逆
智入诸相。了法空寂
等待 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以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世事波上舟,幽人自来去
斜阳,逗留在沉与未沉的边缘
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
习惯与偶然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秦国随处可见。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中药名 对联 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只知贪程,不觉蹉跎
一坐四十年 佛窟惟则禅师,宋朝长安人,少年出家后,在浙江天台山翠屏岩的佛窟庵修行。 他用落叶盖屋顶,结成草庵,以清水滋润咽喉,每天只在中午采摘山中野果以充饥腹。 一天,一个樵夫路过庵边,见到一个修道老僧,好奇的向前问道:“你在此住多久了?” 佛窟禅师回答道:“大概已易四十寒暑。”
隐居地方 无德禅师一向在行脚,一天来到佛光禅师处,佛光禅师对他说:“你是一位很有名的禅者,可惜为什么不找一个地方隐居呢?” 无德禅师无可奈何的答:“究竟那里才是我的隐居之处呢?” 佛光禅师道:“你虽然是一位很好的长老禅师,可是却连隐居之处都不知道。”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