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LUM 永远的LUM
关注数: 161 粉丝数: 529 发帖数: 19,635 关注贴吧数: 52
别把三笠的“老实”当成她的绝对善良和大义 对于结局三笠的选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别逼老实人”,三笠其实是个老实人,老实人当然是不喜欢杀戮的,是喜欢隐居本本份份过平静日子的,这才是三笠其实不喜欢艾伦出头哪怕是为了保护他们而做不好的事“屠杀”,好多人也用这张图来为最后三笠的“大义灭亲”做注脚,但三笠说图上这些话的时候,并没有真正做出“电车难题”,所以也没有杀死艾伦也要阻止他的觉悟。。 但“老实人”就不会残酷吗?当然会!而且当老实人残酷起来,会比所谓普通人更甚。 为什么小时候三笠面对杀死自己父母还要杀死救自己的艾伦的强盗,拿起刀还犹犹豫豫不敢下手,因为三笠不是什么穷凶极恶的人,她是“老实人”,她觉得“杀人”不好,哪怕是杀“坏人”,这个时候三笠的内心可能也会在想“杀人是不对的,虽然杀人是为了保护我和艾伦,但是我还是不想这么做”,但为什么最后三笠还是下手了,而且下手得那么狠,就是艾伦让三笠清醒地意识到,她不下手,他和她都会死,而唯有战斗,才能去面对这个残酷而美丽的世界。别逼老实人,老实人也会发飙。 很多人误把三笠的“老实”当成她的绝对“善良”和“大义”。而且当时他们包括救世小队对艾伦做法的认识就是全灭墙外,这么极端包括三笠也认为不妥。 但是最后艾伦并不是全灭墙外,而且塑造救世小队为英雄甚至带来巨人之力消失,知晓艾伦这个目的的同伴们其实是“感动”的,那么三笠也是有理由支持艾伦带来这个结局的。 一个她和艾伦私奔躲避的“理想世界”无法拯救她和艾伦的同伴们,那么她也会和艾伦一样,用血回应这个残酷的世界。所以三笠最后一样选择了一个屠杀的结局崩人设了吗?不,这就是她的人设,别逼你笠姐太狠,否则她会让世界看看什么叫狠人。 经历私奔线,三笠才真正做出了电车难题的选择! 三笠和艾伦,一个安于平静,一个不安于平静渴望打破现状向外追求,但安于平静不代表当外力打破平静她不会爆发,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三笠选择了爆发。
吉克也许从来不是一个虚无主义者 很多人因为吉克搞安乐死,灭亡艾尔迪亚来解决问题,还有最后在路里垂头丧气的对阿尔敏说灭哪边都是一样的,就这么执着于生殖吗认为吉克是个虚无主义者,我以前也这么认为,认为最后是阿尔敏嘴遁让吉克意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立马幡然醒悟。 吉克对不珍惜自己生命的行为,被菌郭洗脑为了大义是厌恶的,因为他在马莱见多了被菌郭注意洗脑的马莱和艾尔迪亚士兵送死的场景,所以看到团长冲锋下意识也认为是这样,才会那么生气。一个在意生命价值的人,会是虚无主义者吗? 慢慢我想通了, 吉克也不是什么虚无主义者,他有他一以贯之的人生意义,就是帮助出生就摆脱不了怪物身份的艾尔迪亚人解脱,这是他听闻养父悲惨经历后萌生的,同时也接受了养父的托付,虚无主义者更容易的是躺平而不是像吉克那么决绝和坚定的执行者。 他只是安乐死计划失败后无奈地感受到虚无,在道路里躺平了,否则也没那么容易被阿尔敏简单几句话就影响了虚无的思想。(想几句话改变成年人的思想观念根本不现实,那是属于少年漫不切实际的嘴遁桥段)。 吉克为痛恨明知道死还冲锋这种送死行为,他厌恶马莱征召士兵参与到一场场荒谬无意义的战争,他甚至在与中东战争在飞机上直白地说“战争真不是个好东西”,因为在吉克眼里战争才是虚无的无意义的消耗着人命,他希望和平希望人们能够幸福,这怎么看都并不是虚无主义。所以最后他真的只是安乐死计划失败 emo 了所以感受到虚无,在路里暂时躺平了,但实际上躺平的时候他并不开心,他在路里和阿尔敏聊天都是没精神嫣嫣的。 安乐死计划是因为“救赎”,因为艾尔迪亚人身上天然带着巨人之力,天然是“王族”的触角,生不得自由,又能成为怪物被各族人民排斥,他认为的意义恰恰就是“救赎艾尔迪亚人”,如果他能活着看到巨人之力消失,我觉得他不会萌生出让艾尔迪亚人安乐死的想法,而是会很欣慰看到艾伦带来的结局,因为尤弥尔民确实摆脱巨人之力自由了,这也是一种意义上的救赎。
战争才不是因为什么无法走出仇恨森林 而是因为当下的不满和利益冲突,所以需要以前的仇恨提供正义性,这才是真实的模型,而不是因为以前的仇恨所以引发当下的战争。 百年前的仇恨其实远没有现在的利益冲突直接,不然几十年前和日本的仇恨一直在,但是80年代改革开放日本对我们帮助很大,因为是增量经济大家一起做蛋糕阶段,帮助我们他们也获利,那时候整体舆论对日本的态度就很好。而现在是存量经济瓜分蛋糕,打压对方自己的企业在竞争中才能活下来,此时国家关系就恶化,民间仇恨就增多,以前的仇恨就越来越多被拿出来提供这种己方正义性。 巨人里百年后的战争自然直接原因也不是地鸣的恩怨或更早前的,就是当下的利益冲突,动画最后战争引起的原因是飞机撞大楼,隐喻什么不言而喻。不平等的发展和利益分割带来强权对弱者的压榨,继而爆发利益冲突最后不可调和发展为战争。 帕岛结局恰恰证明了始祖艾伦拉平文明让他的伙伴成为英雄的通透,否则谁会好好听阿尔敏这个帕岛人的理念?拉平文明并且创造了巨大空白地也为增量经济做铺垫,才有结局长达百年和平,已经很长了,二战到现在都没100年呢。 冷酷又决绝的始祖艾伦,是谏山创内心阴暗面的化身,是少年派心中那只猛虎,在极致的压抑环境中诞生,走出那份压抑的困境后在心中慢慢离去。但是谏山创和派都清楚,再次面对绝境的时候,他还是要出来的。
直面巨人最大烂尾论调的根源 就是艾伦,因为138话烂尾论调都不沸腾,而139话直接炸的原因就是艾伦,其他更多的烂尾点都是被这种失望情绪裹挟下次生产物。很多作品都有问题,但整体的喜欢的情绪会忽略,厌恶情绪会放大。 艾伦的特殊就在,他却如利威尔所说,第一眼就知道他是“怪物”,这个是指艾伦贯彻力精神力的强大。 所以很多人对艾伦的理解是这么强大意志甚至反抗世界的艾伦,最后精神崩溃因为一点小小的私人感情是不合理的,烂尾的。 无论一些巨学家们怎么证明艾伦“普通”,或是个“脑瘫”,“笨蛋”,又或者通过证明艾伦是反派被作者否定(这种明确反派行为其实是对整个灰色故事叙述的背叛),都只是找补行为,为了让感到不舒服的读者产生一种不好不坏的释怀。但用这种理解不会有惊艳、有强烈的惊叹之感。 而我的解读一开始也是找补,比如艾伦“精神病”,而后来我从读懂三笠强烈的感情中找到了惊叹感,然后从解读程序员艾伦的设计中感到了惊叹。要承认艾伦就是艾导,这个故事才是让人惊叹的,但也要知道导演也不是万能的。 从故事中发现惊叹的情绪,而不是找补,这大概就是我和一些巨学家解读的不同之处。 理解到艾伦的布局,那么其实艾伦也有能力隐藏这份脆弱,但他选择将这份脆弱在最后展现给阿尔敏,不仅仅因为阿尔敏是最亲近可以托付生死之人,也是种示弱策略,因为艾伦需要阿尔敏完成自己的计划。要让阿尔敏接受,聪明的做法不是像计划通安排他,而是展现自己的脆弱和期待让他主动去帮自己承担、背负。这样的解读,才是让人惊叹和复杂的。(就算是“反派”也支楞起来做个合格的反派) 读者们喜欢巨人,不该是妥协的,我们要的就是惊叹、震撼,从无数细节带来的“细”中高呼牛逼。只有这样,巨人才不是烂尾的,不是巨学家口中的“及格”而已。
直面巨人最大烂尾论调的根源 就是艾伦,因为138话烂尾论调都不沸腾,而139话直接炸的原因就是艾伦,其他更多的烂尾点都是被这种失望情绪裹挟下次生产物。很多作品都有问题,但整体的喜欢的情绪会忽略,厌恶情绪会放大。 艾伦的特殊就在,他却如利威尔所说,第一眼就知道他是“怪物”,这个是指艾伦贯彻力精神力的强大。 所以很多人对艾伦的理解是这么强大意志甚至反抗世界的艾伦,最后精神崩溃因为一点小小的私人感情是不合理的,烂尾的。 无论一些巨学家们怎么证明艾伦“普通”,或是个“脑瘫”,“笨蛋”,又或者通过证明艾伦是反派被作者否定(这种明确反派行为其实是对整个灰色故事叙述的背叛),都只是找补行为,为了让感到不舒服的读者产生一种不好不坏的释怀。但用这种理解不会有惊艳、有强烈的惊叹之感。 而我的解读一开始也是找补,比如艾伦“精神病”,而后来我从读懂三笠强烈的感情中找到了惊叹感,然后从解读程序员艾伦的设计中感到了惊叹。要承认艾伦就是艾导,这个故事才是让人惊叹的,但也要知道导演也不是万能的。 从故事中发现惊叹的情绪,而不是找补,这大概就是我和一些巨学家解读的不同之处。 理解到艾伦的布局,那么其实艾伦也有能力隐藏这份脆弱,但他选择将这份脆弱在最后展现给阿尔敏,不仅仅因为阿尔敏是最亲近可以托付生死之人,也是种示弱策略,因为艾伦需要阿尔敏完成自己的计划。要让阿尔敏接受,聪明的做法不是像计划通安排他,而是展现自己的脆弱和期待让他主动去帮自己承担、背负。这样的解读,才是让人惊叹和复杂的。(就算是“反派”也支楞起来做个合格的反派) 读者们喜欢巨人,不该是妥协的,我们要的就是惊叹、震撼,从无数细节带来的“细”中高呼牛逼。只有这样,巨人才不是烂尾的,不是巨学家口中的“及格”而已。
艾伦到底从小对三笠不爽的是什么 所谓巨圈的有些分析真的可笑,为了证明最后“三笠不是对艾伦唯命是从的奴隶,为了正义斩杀艾伦”以此让尤弥尔感悟什么爱一个人也可以独立思考否定对方错误的行为,揪着打鸣骂笠那里艾伦的话信誓旦旦的分析哪句是真话哪句是假话,可所谓分析却只是自己凭主观自作主张决定哪句真哪句假,然后拼凑出作证自己观点的理解,说艾伦从小不爽三笠就像他说的“只知道听命行事的三笠让他觉得是奴隶”完全是真话。 那么真的是有些人理解的艾伦从小讨厌三笠是因为“然而就算我做的事情让你讨厌,你还是会顺从我”?拜托分析真假看看漫画前面,看看小时候艾伦到底不爽三笠什么。是不爽三笠给母亲打小报告阻碍他参加调查兵团,不爽三笠不放心他去执行危险的任务惹得艾伦说出了名台词“我不是你弟弟也不是你孩子”,不爽三笠不能真正理解自己想保护她的心而却总是被她保护,不爽他抬着重物三笠却提着更重的东西很轻松还要来帮自己,自己明明说了不用还擅自做主要来帮拿,不爽自己明明让三笠去更安全的宪兵团可是三笠还要跟过来让他担心。 一桩桩一件件,哪里是什么“我做的事让你讨厌,你还会顺从我”,哪里是什么“你只知道唯命是从,像个奴隶”?明明是三笠总是不理解艾伦对自由的追逐,总是想限制艾伦,总是自作主张不顾艾伦的想法只考虑艾伦的安全。三笠小时候哪里顺从了?她要是顺从就从小支持艾伦出墙,帮艾伦替母亲隐瞒想加入调查兵团,艾伦也就不会不爽了。 艾伦从小对三笠不爽是真话,但连艾伦从小对三笠的不爽是啥都分析不出来,只会拿着艾伦那段最后坦诚是在胡说八道的话一通瞎分析,这就是有些人的分析水平。 艾伦真话假话混杂一起的含金量还在上升,他对读者的欺骗性真的太强了。
进击巨人中尤弥尔的执念与安息,生命啊它苦涩如歌 生命啊它苦涩如歌,它从诞生起就要面对永恒的虚无———死亡。 我突然顿悟了,为什么尤弥尔最后安息了,我以前的理解方向没错,但还是没有触碰到本质,还是聚焦在情感本身。 灵魂伴侣,挚爱,至死不渝这些词在艾笠身上都具现化了,所以尤弥尔看到三笠最后亲吻艾伦会笑起来,这个被执念折磨千年早不知笑为何物的女孩看到自己心中渴求的爱的具现化,是满足的,羡慕的,亦是觉醒了,但觉醒什么?仅仅是对渣男的恨,对自己糊涂的悔恨吗?这点有,不然她不会想创造一个没有拯救弗里茨王的世界线,但不是本质! 巨人讲的是爱、自由、命运的挣扎与选择、生命对死亡绝对虚无的抗拒。我写到这里突然发现尤弥尔觉醒的是什么了: 作品里借吉克之口说道路是尤弥尔拒绝死亡而创造的没有死的空间,其实就是尤弥尔这个生命不甘心没有得到爱的意义,不甘心自己人生是一场虚无的笑话后就这么死了,得到更大的虚无。 也许最后尤弥尔对真爱的见证和理解后,解开的心结就是明白了单单只是不死,像傀儡一样活着,完成命令,只是更虚无无聊地活着,而充斥着爱意,哪怕生死相别,哪怕人生短短几年,也一样精彩而无悔。 恶魔之子歌词中有这样一句“我不想仅仅只是活着啊” 尤弥尔不甘得不到爱,拒绝死亡的空虚,但她最后落得在不死的世界仅仅只是活着,成为一个被奴役的工具,成了更空虚的存在。这大概就是属于她的顿悟,我觉得尤弥尔此刻也就不会再害怕死亡,可以安息了
尤弥尔的执念与安息,生命啊它苦涩如歌 生命啊它苦涩如歌,它从诞生起就要面对永恒的虚无———死亡。 我突然顿悟了,为什么尤弥尔最后安息了,我以前的理解方向没错,但还是没有触碰到本质,还是聚焦在情感本身。 灵魂伴侣,挚爱,至死不渝这些词在艾笠身上都具现化了,所以尤弥尔看到三笠最后亲吻艾伦会笑起来,这个被执念折磨千年早不知笑为何物的女孩看到自己心中渴求的爱的具现化,是满足的,羡慕的,亦是觉醒了,但觉醒什么?仅仅是对渣男的恨,对自己糊涂的悔恨吗?这点有,不然她不会想创造一个没有拯救弗里茨王的世界线,但不是本质! 巨人讲的是爱、自由、命运的挣扎与选择、生命对死亡绝对虚无的抗拒。我写到这里突然发现尤弥尔觉醒的是什么了: 作品里借吉克之口说道路是尤弥尔拒绝死亡而创造的没有死的空间,其实就是尤弥尔这个生命不甘心没有得到爱的意义,不甘心自己人生是一场虚无的笑话后就这么死了,得到更大的虚无。 也许最后尤弥尔对真爱的见证和理解后,解开的心结就是明白了单单只是不死,像傀儡一样活着,完成命令,只是更虚无无聊地活着,而充斥着爱意,哪怕生死相别,哪怕人生短短几年,也一样精彩而无悔。 恶魔之子歌词中有这样一句“我不想仅仅只是活着啊” 尤弥尔不甘得不到爱,拒绝死亡的空虚,但她最后落得在不死的世界仅仅只是活着,成为一个被奴役的工具,成了更空虚的存在。这大概就是属于她的顿悟,我觉得尤弥尔此刻也就不会再害怕死亡,可以安息了
为何三笠会说这句“他明白不用和我分开而感到安心” 有读者表示看不懂这句话,这是一个有趣的细节,我虽然知道却一直没有好好说过。 我认为,这句话就是三笠一些病娇的流露,爱极深会极度渴望对方呆在自己身边。所以前期三笠虽然在小时候就和艾伦共鸣过战斗的意志,但还是无法理解艾伦向外的对自由的渴望。 所以三笠会无奈的问阿尔敏为什么艾伦总是要离开我们去远方。 所以三笠会在艾伦想去调查兵团的时候很不开心,偷偷向艾伦母亲告发她。 所以总是若有若无的期望艾伦不要追求自由了,呆在她身边别折腾。 这才有了三笠对私奔线的渴望,甚至动画编辑都在文案上写私奔线是三笠的理想。 就像极度的病娇甚至渴望拘禁所爱之人,三笠有这个倾向,所以她一直不喜欢也不理解阿尔敏和艾伦老是谈论自由,有一次阿尔敏和艾伦又谈,她在旁边吐槽啊又来了谈些我听不懂的东西 所以拒绝并离开私奔线的三笠杀死艾伦其实是对艾伦追求自由的肯定和理解,知道他想要看到的景色和结局,她不想用自己的爱把艾伦束缚在那个她和他在森林的小木屋,艾伦他想要创造一片崭新的大地,她和他的灵魂再次共鸣了,虽然生死永隔了。 而艾伦实际上当时的想法就是少年郎对喜欢的女孩的炫耀,他不想总是被喜欢的人保护,艾伦的自尊心很强,他有很强的英雄情节想保护别人。读者听到艾伦的心声这点没啥争议。 所以在当时阿尔敏猜艾伦的想法是对的,三笠这段发言很病娇,阿尔敏、莱纳、贝儿托特都惊呆了,冷汗都出来了。
尤弥尔身上的2道枷锁及其如何打破的 尤弥尔身上有2道枷锁 先说第一道枷锁,就从马莱让孩子继承巨人之力去卧底开始。 很多人总认为马莱让孩子去做卧底是失了智,实际上我现在想明白是小孩才好。巨人力量弥补了小孩力量上的不足,而孩子的心智让他们更听话,没成年人那么多想法。孩子才对故乡更眷恋,对亲人更依存,成年人狠辣起来马莱不放心 马莱对这些智慧巨人是一点也不放心,马莱对他们不好他们也知道,也担心他们联合起来早饭啊。但是孩子就更容易无助,不知道就算推翻了之后怎么办,无法建立成年人那样的复杂组织。 想想是不是战士候补里基本上是孩子,所以孩子继承智慧巨才是马莱的最优解啊。 意志坚定的成年艾尔迪亚人都去复权派那了,帕岛的无垢巨人们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反抗者。 对马莱无比忠诚的意志坚定的成年艾尔迪亚人马莱不配有,因为他们对艾尔迪亚人的恐怖控制、做炮灰、戴袖章、发现出去就可以随意杀死等等成年人心知肚明,只有假币这样的傻呵呵的,莱纳这样的想着证明自己的小屁孩才心甘情愿地表忠,马莱最喜欢。阿尼、贝尔托特之类的次之,有好把控的软肋。 尤弥尔效忠王好就好在她的形象是个小孩,她依存于原有权利秩序,但凡是个成年人获得始祖力量,估计弗里茨王得下台了,成年人有这力量还听你个破王bb。 这就是尤弥尔身上第一道枷锁,对秩序的服从,对王权的服从。 所以为什么道路里劳作的尤弥尔一直是小孩的形象,这就是尤弥尔内心投射的那个无助、虽有强大力量却依附秩序的孩童。 第二道枷锁是缺爱,渴望被爱,因为弗里茨王赋予了她妻子的身份,于是潜意识把弗里茨王当作了索取爱的对象。为了得到“爱”,不惜为他征战战场杀人无数,为了得到王的“爱”不惜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对方。 但最后在王嘴里她只是奴隶,这成为她的心魔与困惑,为什么她付出了一切无法换来“爱”。最后是三笠告诉她你爱错了人,你的“爱”一开始就是错误就是“噩梦”,尤弥尔第二层枷锁是见证真爱中解放的。 第一层枷锁是艾伦打破的,艾伦这个冲破一切的自由意志可以打破世间一切秩序,他要尤弥尔面对自身的不满,解放自己的情绪,“你不是神、不是奴隶,只是一个普通人”,所以尤弥尔也任性地给了艾伦可以摧毁世间一切秩序的力量。这同样也是她的不满与发泄,是她对束缚自己劳作千年的秩序的报复。 但直男艾伦给不了她“爱”的答案,所以她还得等三笠。三笠给她展示何为真正的爱,爱对人是什么样子,以及彻底否定她的“爱”只是噩梦,打破她第二道枷锁 尤弥尔对被爱的憧憬原作中有表现,就是在艾族人的婚礼上,身为奴隶的她痴痴地盯着接吻相拥的夫妻。她对“爱”的憧憬也因此产生,可惜她对爱的幻想投射错了人,最是无情帝王家
和艾伦性格一样很冲动的贾碧真的像艾伦吗? 先说结论,贾碧一点也不“艾伦” 贾碧的狂热冲动恰恰是她天生其实是容易被规训被洗脑的人,而艾伦不是,他不容易被强权和什么思想规训,他更相信他眼睛看到的,亲身体验的。 贾碧如果遇到和自身体验矛盾的,有可能会装傻,会无视,最后实在是不得不面对了,才会“幡然醒悟”。要是互换出生,我相信在墙外艾尔迪亚人普遍被歧视的大背景下,艾伦早就会察觉到自身和身边的人受到的歧视和不公,而贾碧却忽视了这些,无忧无虑不考虑周围只考虑自己去做荣誉艾尔迪亚人,甚至她身边的法尔科等伙伴也意识到马莱的非正义性,意识到他们在做炮灰。 但艾伦不是,在墙内他会想管受到欺负的阿尔敏,他天然对受压迫感到不舒服。 艾伦小时候遇到宪兵团分配粮食不公,就不要命的去踢了宪兵结果被打,这放在贾碧身上是难以想象的,贾碧可能会想,是不是我或者(他)表现不好,不够善良所谓分配的少了,这是她潜意识的容易被规训的想法,而艾伦不是。 艾伦从一开始就不接受王zf的洗脑,帕岛的大环境其实调查兵团这些送死的才是怪胎,在希望安逸过个百年然后毁灭的王的思想带领下的帕岛,不要出去进行徒劳的努力,安安份份才是主流思想,这是王zf对民众的洗脑,甚至教科书直接下结论,墙外人类全灭了。 而无论是枭、格里沙,他们都生活在一个马莱洗脑的大环境下,但他们从未想过证明自己善良去成为荣誉艾尔迪亚人,我想这才是进击的巨人继承者的某种秉性。 大多数人其实容易被环境,被规则被社会规训你的行为方式行动,假币看似和艾伦性格相似,但她其实是容易被规则、大环境规训的人,而艾伦不是,这才是他们最大的区别 即,贾碧看起来冲动,实际上她是太乖了,而艾伦,他一点也不乖。他的人生若真的和贾碧对调,他大概率很早就要走上类似他父亲格里沙复权派的路,而贾碧大概率在帕岛在墙破前根本不会想着出墙,是乖乖听妈妈话的小棉袄。
安慰艾伦的阿尔敏 曾经利威尔为了安慰为杀人过度自责的阿尔敏,阿尔敏记下了,后面阿尔敏也活学活用安慰这个犯下滔天杀戮而无比自责的艾伦。 阿尔敏:“艾伦,感谢你为了我们成为杀戮者”潜台词:艾伦,谢谢你!正是因为你成为了恶魔,才拯救了我们,我们才不用成为恶魔!所以阿尔敏也很自知之明的表达让艾伦在地狱等着他,他也该下地狱。 阿尔敏圣母这是巨人里最好笑的笑话 阿尔敏的绝情绝义也体现在抓捕阿妮上,实际上明妮的感情线有人深挖过,很久远。但不妨碍他下定决心欺骗阿妮,不妨碍他拿阿妮去欺骗贝尔托特拿阿妮的安危来威胁贝尔托特。 这也是为啥很多人搞不懂明妮怎么走在一起的,因为他们还没忘阿尔敏的狠吧,这里面能看出“感情”?但事实上还真有,只是阿尔敏是个狠人。 阿尔敏也是个可以为了自己认可的目标绝情绝义的人,动漫中一直是这么塑造的。前提是得到他认可。曾经为了救艾伦让帕拉迪岛不失去始祖这种战略力量,他可以核爆港口,为了阻止地鸣可以下定决心杀死自己最爱的朋友。那么他同样可以在知道一定真相后参与艾伦的计划实现艾伦渴望的和平让他们这些同伴幸福。 当然了,谏山创动画因为很多人看得太懂还是把这台词删了。有些看得懂的人感觉三观被颠覆会有差评哦。
艾伦在救阿尔敏还是艾尔文时候只讲私情?我觉得不是这样 任何人都觉得在人类存亡重要性上团长都该活下去,但艾伦觉得团长能做到的阿尔敏一样能做到,甚至能做得更好,艾伦对阿尔敏的信任和寄托超越了所有 这也是我为什么在文案里说的,艾伦想看到的自由就在阿尔敏眼中 很多人觉得毁灭一切、破坏欲是艾伦的底色,但我觉得牵强,艾伦的底色就是自由,但终极的自由其实不是毁灭,而是“希望”,是藏在阿尔敏眼神中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对人类能够互相理解的执念,再残酷的世界也永远相信有一方未被发现的需要寻找的“净土”,阿尔敏也是个强大“疯魔”的人 但也许阿尔敏才是“疯魔”世界最“正常”的人 这才是艾伦愿意把一切托付给他的底层逻辑 我的标题是不只是私情,没有否定私情。只是艾伦如果觉得艾尔文才能拯救人类而阿尔敏只是因为是自己的挚友才救,那是彻底的私情 。 可事实上,艾伦真的认为阿尔敏才能真正拯救人类,那他救阿尔敏就不仅仅是因为“挚友”。艾尔文也许能比阿尔敏做得更好而且很多人相信能(阿尔敏后期的拉胯更让人觉得是这样),但这不妨碍艾伦当时就是有理有据的认为阿尔敏才能真正拯救人类。 而且也不要神话艾尔文,后期的立场已经让调查兵团越来越背离初衷,韩吉的痛苦就是在于要不得不逼自己去做一些违背自己理念的事,因为自己在团长的位置,所以她脑海闪现那个宪兵队的人对她说的话,“上一个演员走下舞台就必定有新的演员走上舞台,加油吧韩吉”,就不要折磨艾尔文了。
【02-25 漫画】鉴于某人老拿着大佛小钵的作者图说我瞎分析 他发的还是英配的,我找张日语原版的作者人物角色点评,看看我的专栏分析的对不对大佛小钵 - 秀知院学园高中部二年级学生 - 风纪委员会前成员 显著特点: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女孩,或者类似的评价 - 前童星 由于她的父母都涉足娱乐圈,大佛小钵也很早就被引入这个行业,从小就作为童星取得了成功。 然而,孩子们生活在一个我们称之为“学校”的小世界里,在这个小世界里,表演者和演员们往往因为与众不同而成为霸凌的目标。毕竟,孩子们常常难以接受那些与自己不同且“特殊”的人。 结果,大佛退出了儿童演员的世界,并调整了自己的价值观以适应那些成年人的价值观。尽管她仍然是个孩子,但她还是向自己和周围的成人世界妥协了,尽管她允许自己被这个沉闷乏味的成人世界所同化。 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她变成了今天的自己: 一个坚信所有的爱都是暂时且转瞬即逝的女孩,无论它是浪漫的、柏拉图式的还是亲情。她害怕向任何人敞开心扉,作为一个孩子,她在内心深处被成年人所伤害。 尽管如此,她还是认定了石上优和弥子值得她去信赖。 在内心深处,大佛将他们三人称为“局外人联盟”。 于是她变得依赖他们。 然而,看着这两人逐渐成长,她开始觉得只有自己被抛在了后面,于是她决定做出改变。 虽然她改变的方式可能并非最佳,但她至少已经培养出了强烈的愿望、改变的决心、想要做得更好的欲望以及想要与每个人都和睦相处的愿望。毕竟,她也只是一个16岁的女孩,也是这个世界的另一个居民。 有一天,当她开始发现自己真正的价值时,她也会开始意识到她与弥子的关系对她来说真正意味着什么。
进击的巨人作者想要的“最好”结局与角色想要“最好”有冲突 追求自己所能达到的“最好”结果是人的本能,jsc访谈说的只是不能随意改结局不自由不舒服并不是承认他认为现在的结局不是他所认为的“最好”,他真想任性改多加点设定就是了哪怕会有些不合理又如何?所以现在的结局我认为就是谏山创想要的“最好”结局,他是可以画出对人物更温柔的结局,可是他不想啊(在艺术表达和对角色的爱护上艺术表达赢了)。谏山创要是画出一个冲突更少对角色更温柔的结局,从角色和角色厨观众眼里肯定是个“更好”的结局,但是对谏山创也许就是个没有艺术表达的平庸的不算好的结局 “最好”结局是有遗憾的,这对角色来说并不矛盾 这是作者的“最好”与角色想要的“最好”的矛盾,但没办法,作者最大。 谏山创要是画出一个冲突更少对角色更温柔的结局,从角色和角色厨观众眼里肯定是个“更好”的结局,但是对谏山创也许就是个没有艺术表达的平庸的不算好的结局。 那就意味着艾伦或三笠或尤弥尔所能选择的“最好”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结局,因为比这个更好的角色想要达到的结局jsc不会画。 所以看似始祖艾伦可以改变得到“无数结局”,实际上jsc给艾伦划了一个圈,圈外的艾伦更希望的认为更好的谏山创不会画,而圈里的艾伦能够接受的认为最好的就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漫画结局。否则艾伦的脑子不会乱,阻碍他在无限中寻求完全对自己没有遗憾的“最好”! 这和奇异博士也只能在1400064个结局里选一个意思差不多,这个让钢铁侠献祭的结局并不是编剧所能对角色创造的最好却是编剧最想要的认为戏剧张力的最好,但对角色而言这就是他能找到并完成的“最好结局” 某白一如既往的自作聪明缺乏理解力,“最优解”不是什么客观的东西尤其是涉及到种族,国家,自由概念以及私欲,是极其主观的,他眼里似乎“最优解”是一道题的标准答案一样。
进击的巨人是唯一世界线还是无数世界线 我的理解是借用了jsc本人的访谈的许多内容来理解的,简单来说就是浮生如幻,世界可以是唯心的,作品的结局设计来自于作者的一念,而结局亦是被设计来自于艾伦,三笠,尤弥尔乃至更多人共同选择的那一念的聚合体。 所以最终那一念的诞生,对于超越时间的始祖艾伦必然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更改和选择所最后确定的,无数的念头会产生无数的世界线和结局,但是最后都会被高纬的存在化为南柯一梦,而超越时间的存在所选择的那一念,会成为“唯一”的结局。(故事里的超越者有3人,艾伦,三笠,尤弥尔) 这种理解下不存在所谓“主时间线”,“改变后次时间线”,这只是典型的用低纬来理解高纬,对于超越时间者,实际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先后之分。 唯一世界线和无数世界线对立又统一的,既可以说唯一,也可以说无限,就像jsc也想过改结局,可以设想过很多结局,但最后“困”于故事最初设计的结局,当他画出了现在的结局,那么其他念头产生的其他结局也亦成了脑中的“想象”,现在的结局变成了“唯一”,并不是他写不出更goodend(对作者只是加设定的事,就算不合理也可以),而是他最终选择的,最终让他接受的就是这样的表达,就和始祖艾伦一样(所以始祖艾伦是谏山创最深的黑暗面和真实面)。 所以我很多分析的其实就是人物念起的契机,做出选择的觉悟以及支撑这股觉悟的强大的情绪与欲望。
艾伦没有坑爹,他只是想让他爹支棱起来 很多人对艾伦影响格里沙那觉得艾伦真是恶魔啊,为了达成目的不惜利用父亲,忽悠他去杀人夺力量。 但是不是“坑”爹我有点不同意见,我认为艾伦不是坑爹,而是让他爹支棱起来,去想起一路支撑他走来的同伴们的牺牲和托付,想起妹妹惨死的仇恨,想起枭和他的话,让他不忘过去,背负自己的使命走下去。他爹并没有被“坑”,而是需要直面自己背负的一切不再逃避,做出选择。 他爹本身也到13年诅咒了,马上就到了诅咒死亡的必死结局了,哪有坑不坑。若是他爹在那里不夺走始祖,自己的手是干净了,没有用他高贵的医生之手杀死孩子了,但他又对得起过去的战友?对得起枭的托付?对得起戴娜?然后诅咒到期一死把包含自己孩子和妻子的帕岛丢给明确表达不作为的始祖吗?最后带着绝望、愧疚、窝窝囊囊去死又对得起谁?而现在虽然格里沙杀戮了孩子,但至少他死前把力量和使命托付给了艾伦,让他去继续战斗,这也是艾伦希望的,亦是格里沙自己的选择,这并没有所谓坑爹。 而未来的地鸣虽然不是格里沙想要的,你也可以说艾伦逼迫爹选择了遥远未来的残酷,甚至格里沙都有些受不了要让吉克阻止(这个时候始祖艾伦未将卡露拉死的信息给格里沙估计自己的死亡结局应该也未告之,因为格里沙夺始祖的动机里就有很大的理由是保护卡露拉和艾伦),但说出让吉克阻止艾伦的格里沙想清楚后,还是依然交给了艾伦,因为他听到卡露拉死了,格里沙对马莱,对世界,对巨人的仇恨被点燃了,艾伦要地鸣,那就去做吧“你要为母亲报仇”。 把一切托付给艾伦的格里沙是仇恨的,是悲伤的,但不可否认,亦是带着对艾伦的托付,亦对得起过去的战友,是保持着斗争意志死去,并不是窝囊地带着愧疚死去。 坑爹?也许没坑,因为格里沙面对的必然是悲剧,那么就在面对悲剧的时候支棱起来,以一种哪怕仇恨驱使的战斗意志面对悲剧的结局,这算是艾伦的孝心了。 巨人的世界太过扭曲,导致很多行为情感很反常识而不被观众理解。杀你未必是阻止你而是支持你,杀你不是恨你而是因为深爱你。“坑爹”“算计”也不是因为不在乎你,恰恰是为了让你最后是支棱的。
进击的巨人本身就诞生于谏山创阴暗的想法 地鸣的展开结局在作者一开始就存在的设计,从千万超大巨人构成了城墙的秘密揭开,那么这些超大巨人必然要启动的。就像文学作品里特写了枪的镜头,那么这个枪就一定要开的。 艾伦认罪但无悔,就像谏山创知道会“伤害读者”做好了道歉的准备也依然要画这个结局一样的。我无比肯定巨人这个故事就是诞生于谏山创一个阴暗的想法,结合他的人生经历,他从小山村到大城市经历的理想幻灭让他一开始设计的就是一个带有毁灭世界性质的结局。 所以谏山创设计艾伦这个角色,就是为了不破不立,谏山创刻画的无解的矛盾和对立从来不是为了有办法温和地圆满地解决的,就是为了让他能够更合理地去破,去灭,从而诞生出新的,他们更想要的世界。(基于这种前提下进行塑造的存在巨人的旧世界,会比天真的读者们所想象的恐怖1万倍) 而随着作品完结,这个阴暗的想法通过“地鸣”释放,现实世界对谏山创造成的伤害与压抑,他以在漫画中进行毁灭来释放。最后毁灭完成,达成平衡,所以谏山创访谈中坦然结局后心中的阴暗面被清空。他与世界和解了,因为他成功了,他曾经是反社会的,用反叛宣泄着不满,却又因此成功并与世界和解。 这个经历我感觉颇有点韩寒的影子[lbk]呲牙[rbk]
直面巨人最大的烂尾论调的根源 就是艾伦,因为138话烂尾论调都不沸腾,而139话直接炸的原因就是艾伦,其他更多的烂尾点都是被这种失望情绪裹挟下次生产物。很多作品都有问题,但整体的喜欢的情绪会忽略,厌恶情绪会放大。 艾伦的特殊就在,他却如利威尔所说,第一眼就知道他是“怪物”,这个是指艾伦贯彻力精神力的强大。 所以很多人对艾伦的理解是这么强大意志甚至反抗世界的艾伦,最后精神崩溃因为一点小小的私人感情是不合理的,烂尾的。 无论一些巨学家们怎么证明艾伦“普通”,或是个“脑瘫”,“笨蛋”,又或者通过证明艾伦是反派被作者否定(这种明确反派行为其实是对整个灰色故事叙述的背叛),都只是找补行为,为了让感到不舒服的读者产生一种不好不坏的释怀。但用这种理解不会有惊艳、有强烈的惊叹之感。 而我的解读一开始也是找补,比如艾伦“精神病”,而后来我从读懂三笠强烈的感情中找到了惊叹感,然后从解读程序员艾伦的设计中感到了惊叹。要承认艾伦就是艾导,这个故事才是让人惊叹的,但也要知道导演也不是万能的。 从故事中发现惊叹的情绪,而不是找补,这大概就是我和一些巨学家解读的不同之处。 理解到艾伦的布局,那么其实最后艾伦也有能力隐藏这份脆弱,但他选择将这份脆弱在最后展现给阿尔敏,不仅仅因为阿尔敏是最亲近可以托付生死之人,也是种示弱策略,因为艾伦需要阿尔敏完成自己的计划。要让阿尔敏接受,聪明的做法不是像计划通安排他,而是展现自己的脆弱和期待让他主动去帮自己承担、背负。这样的解读,才是让人惊叹和复杂的。 读者们喜欢巨人,不该是妥协的,我们要的就是惊叹、震撼,从无数细节带来的“细”中高呼牛逼。只有这样,巨人才不是烂尾的,不是巨学家口中的“及格”而已。
对神秘的145代王完全可以从戴巴身上理解 随着对真相的了解,戴巴清楚意识到戴巴家族本质上也和帕岛的王一样,成为幕后的王,即使没有记忆机制,要继承战锤巨,背负领导马莱的责任,背负一代代亲子相食的悲剧和使命,背负的这个家族与145代王缔结的这个跨越百年最后灭亡尤弥尔民的计划。 戴巴自己都厌恶自己身上的血,厌恶这个亲亲相食,继承力量者只有13年寿命的诅咒,想来他其实应该与他妹妹也就是战锤巨人是有深厚感情的。 而一代代,在背负责任与接收诅咒的绝望,这种煎熬难以想象。 所以到了戴巴这,他已经完成成为了145代王的理解者。即使王族失去了始祖力量,戴巴没有王的掌控,他也继续执行145代王的计划,他也已经成为了民族的背叛者,自我毁灭者。同时他在演讲中哭着说我想活下去也是真情实感,他无非也是个像145代王一样,在注定的毁灭前拖延一下的可怜人,在了断前想享受一段平静。(为什么艾伦听到戴巴最后这段猛地睁眼了“特写”,因为这享受毁灭前的平静让他共情了,就像他做出决断前和同伴们喝酒享受最后的平静一样,但既然你做好了觉悟了,那我也做好觉悟了) 我甚至可以想到,他灭帕岛后,继续像145代王寻求自己家族和剩下来的墙外尤弥尔民的彻底毁灭。所以他把仇恨没有转移给艾伦,而是转移给了艾伦代表的势力,帕拉迪岛,他宣战的对象不是艾伦,而是向帕拉迪岛宣战。细节:请在一旁见证我吧(妹妹),这就是将你牺牲了的我(愧疚,戴巴眼中继承战锤是牺牲是让自己妹妹背负诅咒),要做出的了断
艾伦大编导接受进击的巨人完结后采访 我也想整部电影一个不死 是不是很大胆 整部电影不死一个人 就进击的巨人这一部 就这个故事 就完全是这个故事 一个不死 我最早请演员的时候 跟所有演员说的都是一个不死 难以想象 喔所有演员小贝啊,韩吉啊 他们所有人都很兴奋 萨莎他们很兴奋 一个不死 一直说的是一个不死 我们一直在做一个不死的准备 所以当时跟演员说的时候 我只要你们1个月 或者只要你们 25 天 两周到三周 他们说为什么 我说很简单 我不停调整不停调整剧本 路里时间是无限的 2000年前调一次 2000年后调一次 我每年调两遍就是4000遍 4000遍我选一遍 一个不死啊 这个电影就完了 我选一遍 就够了 然后前面的十天排练排练 严格的排练 我说只要你们二天咱就拍一部电影 所有演员真的太厉害了 就挑战性太大了 一点都不能错呀 但是后来我还是放弃了 你知道为什么 我研究了大量的一个不死的电影 也有一些幼稚园动画电影 还有尤其是最近这2年 有一些实验性的一个不死 电影国外拍的我都看过 我专门 看研究 我专门看研究 也就一直我就一直下不了决心 其实在尤弥尔替sb王挡枪的时候 我就想做一个不死的画面 到底后来也没有做 你知道最大问题是什么 当然这是一个专业问题 简单的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性 就是人性 因为一个物理时间啊人性没有办法 对于一个高反转的 对于一个高悬疑的 一个高概念的一个类型片来说 那么挑战人性底线的情景达不到一个不死的人性达不到 人性达不到 因为你不能每个人都是小天使这样子 不可能 你从这里到这里 就变恶魔了 第一是人性达不到 无论怎么样 我想来想去 因为我算个内行吧 我不拍我就知道人性达不到 人性实现不了 第二个 演员的智商会损失一半以上 一个演员的智商会损失一半以上 每一个人物会损失一半以上的智商 智商看不到的 我不能洗脑2000年隔段时间就洗脑 为了不死人就洗脑,每个人就没有自我意志了 或者是在几个人博弈当中 悬疑就不好做了 感动就不好做了 自由意志就没有了 最后我差不多一个多月的思想斗争 那是个重大决定 一个个演员都是按照一个不死准备的 排档期呢 后来说我放弃 我自己决定放弃 一个人做的决定 一个人的思考 一个多月以后 我放弃以后 第一个电话打给尤弥尔 我说我放弃一个不死 呀这几乎不能接受 尤弥尔已经完全沉浸到一个不死当中去了 你知道吗 就想着已经好的 就喜欢的不得 怎么可能就过来说服我 你不用跟我说 你就不太清楚 反正不能做了 怎么可能你能做到就开始给我忽悠 这玩意没用 给我放弃了 然后给谏山创说放弃的呀 说我都把诺贝尔和平奖联系了 所有人没想到大家都觉得太遗憾了 最有意思跟演员说 跟贝尔托特说不一个不死了 就觉得好像就没劲了 就跟韩吉说 不能一个不死了 就觉得好像就不想演了 开玩笑啊 就所有人都沮丧而失落 我看到大家的反应 我也很难过(笑) 我后来还是放弃了吧 所以电影是一个学习 它对于一个追求高节奏的一个电影来说 它是破坏性的 它凸显了一个不死的风格又能怎么样 你丢掉了故事 丢掉了牺牲了人物 孰重孰轻啊 所以我在学习 我在学习做一个导演的思考 这就是我的遗憾 但也许是我的清醒
很可惜尤弥尔不是“好母亲”,和三笠一样都是爱的疯子 最终结局为什么是艾伦、三笠、尤弥尔的共同选择之前我的帖子已经阐述过。 最后尤弥尔确实想过另一条弗里茨王死去的世界线,但这条线尤弥尔余生都不能从虚幻的爱中解脱,再加上三笠劝导;被尤弥尔舍弃了。哪怕这条线她的三个女儿也许过得更好,不用继承巨人之力不会被咒杀早早死掉,尤弥尔也舍弃了。(这就像艾伦也不是“好儿子”,他选择的也是母亲会惨死的这条世界线) 因为这条世界线她得不到爱情的答案,无法从爱的痛苦里解脱,这就是尤弥尔。 尤弥尔也是个很极端的人,她等的2个人三笠和艾伦都是有相同秉性气质的人。 在我那篇“和三笠、艾伦一样有杀人心性的尤弥尔”的动态里,我已经很详细的阐述了尤弥尔的极端心性。 最后三笠很幸福,这份幸福来自内心充盈着对艾伦爱的记忆,她并不需要其他爱来填补自己内心了。而尤弥尔在这份爱里也学到了:虚假的爱的反馈,不是互相理解只是互相利用的所谓“爱”也不值得像三笠那般不放下。 极端的人不是看到别人放下自己也能放下的(目前巨人相当大的群体理解还是这样),而是看到同样极端的人不放下却能得到幸福,才理解到自己爱错了人,所谓的“爱”配不上这份极端炙烈。 尤弥尔但凡考虑点女儿,也不会在弗里茨王对自己说奴隶起来的时候因为绝望选择死掉,实际上她但凡有点牵挂巨人之力那么强的恢复力哪是那么容易死的。她就是这么任性。故事里巨人继承者有多难死读者应该也看得到,更何况有所有巨人之力集合的尤弥尔。尤弥尔、三笠真是爱的疯子,艾伦是自由的奴隶。 三笠她一生都没放下过艾伦,否则也不会一直陪在艾伦葬身的地方,不会到死前都戴着围巾,去献玫瑰花。 死亡并不意味着放下,如果死亡是放下,三笠选择私奔线最后艾伦不是也死了么,同样不也放下了么,何必要选择这个“更残酷”的世界线?如果看不懂人物意志的选择,是很难体会人物真正的内心情感的。 私奔线艾伦最后对三笠表达放下的意愿更清楚“拜托了三笠,忘了我,去寻找新的幸福吧”,而地鸣线三笠对此的回复是决绝的重新系上围巾说“我做不到”,这不仅没有丝毫放下意愿,而是更加坚决和强烈的不放下。 尤弥尔真羡慕啊,羡慕这种不放下,无论爱人是生是死可以永远守候等待的,被爱充盈的欣喜!而非痛苦。 最炙烈的爱如同精神病,不是一般人理解的逻辑。
很可惜尤弥尔不是“好母亲”,她和三笠都是爱的疯子 最终结局为什么是艾伦、三笠、尤弥尔的共同选择之前已经阐述过。 最后尤弥尔确实想过另一条弗里茨王死去的世界线,但这条线尤弥尔余生都不能从虚幻的爱中解脱,再加上三笠劝导;被尤弥尔舍弃了。 哪怕这条线她的三个女儿也许过得更好,不用继承巨人之力不会被咒杀早早死掉,尤弥尔也舍弃了。(这就像艾伦也不是“好儿子”,他选择的也是母亲会惨死的这条世界线)因为这条世界线她得不到爱情的答案,无法从爱的痛苦里解脱,这就是尤弥尔。尤弥尔也是个很极端的人,她等的2个人三笠和艾伦都是有相同秉性气质的人。 在我那篇“和三笠、艾伦一样有杀人心性的尤弥尔”的动态里,我已经很详细的阐述了尤弥尔的极端心性。 最后三笠很幸福,这份幸福来自内心充盈着对艾伦爱的记忆,她并不需要其他爱来填补自己内心了。而尤弥尔在这份爱里也学到了:虚假的爱的反馈,不是互相理解只是互相利用的所谓“爱”也不值得像三笠那般不放下。极端的人不是看到别人放下自己也能放下的(目前巨人相当大的群体理解还是这样),而是看到同样极端的人不放下却能得到幸福,才理解到自己爱错了人,所谓的“爱”配不上这份极端炙烈。 尤弥尔但凡考虑点女儿,也不会在弗里茨王对自己说奴隶起来的时候因为绝望选择死掉,实际上她但凡有点牵挂巨人之力那么强的恢复力哪是那么容易死的。她就是这么任性。 故事里巨人继承者有多难死读者应该也看得到,更何况有所有巨人之力集合的尤弥尔。尤弥尔、三笠真是爱的疯子,艾伦是自由的奴隶。 三笠她一生都没放下过艾伦,否则也不会一直陪在艾伦葬身的地方,不会到死前都戴着围巾,去献玫瑰花。死亡并不意味着放下,如果死亡是放下,三笠选择私奔线最后艾伦不是也死了么,同样不也放下了么,何必要选择这个“更残酷”的世界线?如果看不懂人物意志的选择,是很难体会人物真正的内心情感的。 私奔线艾伦最后对三笠表达放下的意愿更清楚“拜托了三笠,忘了我,你还有漫长的人生(去寻找其他幸福)”,而地鸣线三笠对此的回复是决绝的重新系上围巾说“我做不到”,这不仅没有丝毫放下意愿,而是更加坚决和强烈的不放下。 尤弥尔真羡慕啊,羡慕这种不放下,无论爱人是生是死可以永远守候等待的,被爱充盈的欣喜!而非痛苦。最炙烈的爱如同精神病,不是一般人理解的逻辑。
很可惜尤弥尔不是“好母亲”,她和三笠都是爱的疯子 最终结局为什么是艾伦、三笠、尤弥尔的共同选择之前已经阐述过。 最后尤弥尔确实想过另一条弗里茨王死去的世界线,但这条线尤弥尔余生都不能从虚幻的爱中解脱,再加上三笠劝导;被尤弥尔舍弃了。哪怕这条线她的三个女儿也许过得更好,不用继承巨人之力不会被咒杀早早死掉,尤弥尔也舍弃了。(这就像艾伦也不是“好儿子”,他选择的也是母亲会惨死的这条世界线) 因为这条世界线她得不到爱情的答案,无法从爱的痛苦里解脱,这就是尤弥尔。尤弥尔也是个很极端的人,她等的2个人三笠和艾伦都是有相同秉性气质的人。 在我那篇“和三笠、艾伦一样有杀人心性的尤弥尔”的动态里,我已经很详细的阐述了尤弥尔的极端心性。 最后三笠很幸福,这份幸福来自内心充盈着对艾伦爱的记忆,她并不需要其他爱来填补自己内心了。而尤弥尔在这份爱里也学到了:虚假的爱的反馈,不是互相理解只是互相利用的所谓“爱”也不值得像三笠那般不放下。 极端的人不是看到别人放下自己也能放下的(目前巨人相当大的群体理解还是这样),而是看到同样极端的人不放下却能得到幸福,才理解到自己爱错了人,所谓的“爱”配不上这份极端炙烈。尤弥尔但凡考虑点女儿,也不会在弗里茨王对自己说奴隶起来的时候因为绝望选择死掉,实际上她但凡有点牵挂巨人之力那么强的恢复力哪是那么容易死的。她就是这么任性。故事里巨人继承者有多难死读者应该也看得到,更何况有所有巨人之力集合的尤弥尔。 尤弥尔、三笠真是爱的疯子,艾伦是自由的奴隶。 三笠她一生都没放下过艾伦,否则也不会一直陪在艾伦葬身的地方,不会到死前都戴着围巾,去献玫瑰花。 死亡并不意味着放下,如果死亡是放下,三笠选择私奔线最后艾伦不是也死了么,同样不也放下了么,何必要选择这个“更残酷”的世界线?如果看不懂人物意志的选择,是很难体会人物真正的内心情感的。 私奔线艾伦最后对三笠表达放下的意愿更清楚“拜托了三笠,忘了我,去寻找新的幸福吧”,而地鸣线三笠对此的回复是决绝的重新系上围巾说“我做不到”,这不仅没有丝毫放下意愿,而是更加坚决和强烈的不放下。 尤弥尔真羡慕啊,羡慕这种不放下,无论爱人是生是死可以永远守候等待的,被爱充盈的欣喜!而非痛苦。最炙烈的爱如同精神病,不是一般人理解的逻辑。
和三笠、艾伦一样有杀人心性的尤弥尔 在杀人这件事上,三笠同样心性很强大,这也是尤弥尔看中三笠的一个点。 让尤弥尔给予力量的艾伦,也是敢于杀人者,她等的2个人都不是善辈,你想想尤弥尔就是善辈么。巨人继承者13年必死的诅咒其实很恶毒,这更像尤弥尔自身怨念的咒杀,凭什么我得到力量13年就得死,其他人可以得到力量活得更久,不公平,那么你们13年后得到力量也去死吧。这种潜意识的怨念产生了力量上的诅咒。(未必是主观的,毕竟咒杀的都是她的后代,但是力量会放大这股怨念,这就像我以前提到过的9大巨人之力亦是尤弥尔心像化的产物) “小时候被拴住的小象长大后放弃了反抗”是很多人对她的误解,放跑猪本身就是一种大胆的反抗完全对不上这种小象的理解。 尤弥尔柔弱少女的形象深入你们内心,让你们无辜化这个女孩。实际上我提醒一下,在杀人这件事上,尤弥尔的心性更强大,她为王长期征战绝不是杀一点两点,她能默许艾伦屠杀80%世界,也绝不是很多人以为的“善良”。她实际上是心性强大,胆大,是富有反抗意志追求自由的女性,但因为认知不够,用错了方法,没得到真爱也没得到自由。 如果尤弥尔真的放弃了反抗,她是不会因艾伦一句话产生了巨大的愤怒并把力量任性给予艾伦破坏这个世界的秩序。
为何漫画与动画法尔科在战场迷糊的处理不同 因为漫画这里传送给法尔科的未来记忆被艾伦彻底封锁了,就像对阿尔敏封锁那样(阿尔敏在船上那里也有晃神),所以法尔科没有在空中的未来记忆,又因为记忆调整恍惚中忘却了身在何处所为何事。 其实漫画才是更合理的,而动画为了明显提醒观众艾伦对法尔科的传送记忆,而没有选择记忆封锁处理,所以动画法尔科说出来未来记忆:那时候法尔科没有继承任何巨人,记忆来源只可能是未来超越了时空的始祖艾伦,动画应该是表现法尔科获得了未来天地大战的一些记忆,手持刀飞来飞去砍巨人应该是他看到的天地大战的场景。 直到后面需要法尔科去变鸟巨始祖艾伦才解锁当时传送的未来记忆,让他坚信自己能飞赶赴天地之战。法尔科误以为是吉克的记忆,这是错的,吉克才没有这种飞在云端的记忆。这就是法尔科的未来化身鸟巨在天空看到的景色。而这个景色,在法尔科躺在中东战场的时候就传送给他了。 有人质疑未来始祖艾伦为何不直接法尔科在船上这个时间点传记忆,而是绕了个弯先传记忆之后再解锁,是因为始祖艾伦“引导历史”的地方是他控制鸟关注到的地方,而艾伦关注到法尔科就是在战场上法尔科对着贼鸥伸出手让它快跑远离战场展现他的善良之处。这个和艾伦在船上和阿尔敏在路里对话然后封锁记忆一样,当时阿尔敏在船上也有贼鸥在他身边观察他。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