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料交换 thinkeven
关注数: 12 粉丝数: 103 发帖数: 1,720 关注贴吧数: 40
【古籍】永乐大典219本.散本收集 PDF电子版 永乐大典219本.散本收集,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app.yinxiang.com%2Ffx%2F6009ed44-e9a5-48a7-b938-414d53dc3264&urlrefer=ce3b0900e7ce683a686d1db16ab5d31b简介: 《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全书目录六十卷,正文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收录先秦至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种。《大典》历经多次浩劫,正本下落不明,现存的副本仅有四百多册、八百余卷,散落于九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多个公私收藏机构中。 《永乐大典》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从知识门类上讲,涵盖了“经、史、子、集”等百家之书,包括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杂家之言,堪称包罗万象;从辑录范围上讲,涵盖了“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括宇宙之广大,统汇古今之异用”,无一遗漏。以数字而言,辑录的图书数量达到七、八千种,几乎囊括了明朝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所有藏书。然而,文渊阁所藏图书在万历朝重修书目时,已“十不存一”。到了清康熙时期,徐乾学在修撰《大清一统志》时,更是发现所存图书“寥寥无几”。因此,《大典》就成了保存这些佚书的独一无二的宝库,其历史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于永陵外,其副本也惨遭浩劫,大部分在战火中遗失。目前仅存四百余册,且散落于世界各地。 金梁《光宣小纪》“永乐大典条” 载:《永乐大典》藏翰林院内,自庚子后经外务部向各国联军索回者,不足二百本,分装二箱。 另《永乐大典》在明代即有佚失。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2 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已缺失 2422 卷,约千余册。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其中有 385 种收入《四库全书》,以为 “菁华已载,糟粕可捐,原(书)可置不复道”。 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 光绪元年(1875 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不足 5000 册,《永乐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据说文廷式一人即曾盗走百余册《永乐大典》。 光绪二十年(1894 年)六月翁同龢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 800 册。 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三百余册。 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 册。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 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 64 册。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地现今尚存大典四百多册,八百多卷。
【古籍】永乐大典219本.散本收集 PDF电子版 永乐大典219本.散本收集,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app.yinxiang.com%2Ffx%2F6009ed44-e9a5-48a7-b938-414d53dc3264&urlrefer=ce3b0900e7ce683a686d1db16ab5d31b简介: 《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全书目录六十卷,正文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收录先秦至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种。《大典》历经多次浩劫,正本下落不明,现存的副本仅有四百多册、八百余卷,散落于九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多个公私收藏机构中。 《永乐大典》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从知识门类上讲,涵盖了“经、史、子、集”等百家之书,包括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杂家之言,堪称包罗万象;从辑录范围上讲,涵盖了“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括宇宙之广大,统汇古今之异用”,无一遗漏。以数字而言,辑录的图书数量达到七、八千种,几乎囊括了明朝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所有藏书。然而,文渊阁所藏图书在万历朝重修书目时,已“十不存一”。到了清康熙时期,徐乾学在修撰《大清一统志》时,更是发现所存图书“寥寥无几”。因此,《大典》就成了保存这些佚书的独一无二的宝库,其历史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于永陵外,其副本也惨遭浩劫,大部分在战火中遗失。目前仅存四百余册,且散落于世界各地。 金梁《光宣小纪》“永乐大典条” 载:《永乐大典》藏翰林院内,自庚子后经外务部向各国联军索回者,不足二百本,分装二箱。 另《永乐大典》在明代即有佚失。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2 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已缺失 2422 卷,约千余册。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其中有 385 种收入《四库全书》,以为 “菁华已载,糟粕可捐,原(书)可置不复道”。 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 光绪元年(1875 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不足 5000 册,《永乐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据说文廷式一人即曾盗走百余册《永乐大典》。 光绪二十年(1894 年)六月翁同龢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 800 册。 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三百余册。 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 册。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 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 64 册。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地现今尚存大典四百多册,八百多卷。
【古籍】永乐大典219本.散本收集 PDF电子版 永乐大典219本.散本收集,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app.yinxiang.com%2Ffx%2F6009ed44-e9a5-48a7-b938-414d53dc3264&urlrefer=ce3b0900e7ce683a686d1db16ab5d31b简介: 《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全书目录六十卷,正文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收录先秦至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种。《大典》历经多次浩劫,正本下落不明,现存的副本仅有四百多册、八百余卷,散落于九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多个公私收藏机构中。 《永乐大典》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从知识门类上讲,涵盖了“经、史、子、集”等百家之书,包括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杂家之言,堪称包罗万象;从辑录范围上讲,涵盖了“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括宇宙之广大,统汇古今之异用”,无一遗漏。以数字而言,辑录的图书数量达到七、八千种,几乎囊括了明朝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所有藏书。然而,文渊阁所藏图书在万历朝重修书目时,已“十不存一”。到了清康熙时期,徐乾学在修撰《大清一统志》时,更是发现所存图书“寥寥无几”。因此,《大典》就成了保存这些佚书的独一无二的宝库,其历史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于永陵外,其副本也惨遭浩劫,大部分在战火中遗失。目前仅存四百余册,且散落于世界各地。 金梁《光宣小纪》“永乐大典条” 载:《永乐大典》藏翰林院内,自庚子后经外务部向各国联军索回者,不足二百本,分装二箱。 另《永乐大典》在明代即有佚失。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2 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已缺失 2422 卷,约千余册。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其中有 385 种收入《四库全书》,以为 “菁华已载,糟粕可捐,原(书)可置不复道”。 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 光绪元年(1875 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不足 5000 册,《永乐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据说文廷式一人即曾盗走百余册《永乐大典》。 光绪二十年(1894 年)六月翁同龢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 800 册。 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三百余册。 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 册。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 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 64 册。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地现今尚存大典四百多册,八百多卷。
【古籍】永乐大典219本.散本收集 PDF电子版 永乐大典219本.散本收集,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app.yinxiang.com%2Ffx%2F6009ed44-e9a5-48a7-b938-414d53dc3264&urlrefer=ce3b0900e7ce683a686d1db16ab5d31b简介: 《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全书目录六十卷,正文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收录先秦至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种。《大典》历经多次浩劫,正本下落不明,现存的副本仅有四百多册、八百余卷,散落于九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多个公私收藏机构中。 《永乐大典》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从知识门类上讲,涵盖了“经、史、子、集”等百家之书,包括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杂家之言,堪称包罗万象;从辑录范围上讲,涵盖了“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括宇宙之广大,统汇古今之异用”,无一遗漏。以数字而言,辑录的图书数量达到七、八千种,几乎囊括了明朝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所有藏书。然而,文渊阁所藏图书在万历朝重修书目时,已“十不存一”。到了清康熙时期,徐乾学在修撰《大清一统志》时,更是发现所存图书“寥寥无几”。因此,《大典》就成了保存这些佚书的独一无二的宝库,其历史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于永陵外,其副本也惨遭浩劫,大部分在战火中遗失。目前仅存四百余册,且散落于世界各地。 金梁《光宣小纪》“永乐大典条” 载:《永乐大典》藏翰林院内,自庚子后经外务部向各国联军索回者,不足二百本,分装二箱。 另《永乐大典》在明代即有佚失。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2 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已缺失 2422 卷,约千余册。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其中有 385 种收入《四库全书》,以为 “菁华已载,糟粕可捐,原(书)可置不复道”。 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 光绪元年(1875 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不足 5000 册,《永乐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据说文廷式一人即曾盗走百余册《永乐大典》。 光绪二十年(1894 年)六月翁同龢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 800 册。 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三百余册。 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 册。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 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 64 册。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地现今尚存大典四百多册,八百多卷。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