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河行者◎ Harry布迪
关注数: 1,171 粉丝数: 1,295 发帖数: 14,310 关注贴吧数: 49
【经验分享】黑锋碳片长弓使用感受 黑锋碳弓到手几天了,几天来一直在和手里的小鹿混着玩,一是为尽快适应这把弓,二是为尽快判断这把弓究竟属于什么样的一个层次,三是为理性选择接下来一段时间主要的练级弓。现谈一谈这段时间黑锋的使用感受,主要参照对象:同磅数鹿心。(手里的密林和祭司磅数都高出不少,参照依据弱,就不拿来比较了)。 首先外观做工方面,黑风不算特别骚,总体比较低调,做工还算精细,比野牛强,就不和木头弓比了,类别不同。重量方面也和野牛大致相当,属于前手输出型的弓,尺寸方面,弓长64寸,推荐弓档接近8.5,在美猎中算是大块头了,比小巧玲珑的鹿心大了一整圈。 拉感方面,64寸的长弓照理不应该弱,但我没想到这么好。鹿心算是拉感非常不错了,前区很轻,不过26以后撞墙感还是相当明显的。而黑锋完全没有。它前区很扎实,甚至可以说偏硬,但是越拉越平滑,几乎感觉不到后墙(也许是我的拉距还不够)。它的拉感体验不能说是甜美,但非常平稳,有着一点竹子特有的僵硬感,却完全不生涩。 震动方面,我只能说黑锋令我惊叹了。鹿心的振动控制相当不错,对于一把不到400克的小弓来说。但玩过黑锋之后,就觉得鹿心简直是按摩棒。即使凭黑锋自身的重量以及长弓的弓型,在震动控制这块能有如此的出色表现,也是颇让人意外的。 噪音方面,坦白说做的不大好,有非常沉闷的嘭嘭声。不要和我说上下弓档,这一块我还不需要别人教我。也不用赖到兔毛减震上,因为鹿心也是兔毛减震。我觉得噪音的可能来源:1,来自高弹弦。2、来自片槽腔共振。当然啦,这点声音还远未超出我的忍受范围。 效能方面,没用仪器,完全凭瞄点和声音判断箭速,黑锋略逊于同磅鹿心,差距很小,考虑到长度和弓档,表现算是非常不错了,要知道,这把鹿心可是完全碾压了同磅数野牛的。 容错,说这个有点欺负鹿心了,毕竟一把55寸,400克的小弓是没法和64寸,1KG重的黑锋比容错的。这是鹿心20米散布。这是黑锋20米的散布。 看起来两者差别不大,甚至鹿心散布更圆些,但是黑锋的散布基本是纵向的,我的前手还没有完全适应黑锋的重量,沉重的前手分散了太多注意,撒放时几次压弓,后手也出现过几次失误,如果当时手里拿的是鹿心,散布就没法看了。而黑锋的表现相当沉稳。 总体来看,黑锋在综合性能上完全超过了鹿心,但是鹿心有一个非常极端的优势,那就是超轻,用过鹿心的朋友对此应该是感受深刻。如果说表现沉稳的黑锋非常适合参加比赛,那么鹿心绝对是绝佳的练习弓。首先它可以让你的前手无比轻松,你可以愉快的玩上一天,其次它对于动作的苛刻要求也十分适合训练动作的标准性。这也是为什么另一款总体表现超越它的祭司最终也没能取代它日常练级弓的地位。 不过这次我是打算让小鹿暂时休息一段时间了,毕竟前手力量对一个射手来说也很重要,接下来一段时间黑锋将成为我的主力练级弓,它自身足够优秀,也够重,用来练前手再合适不过了。
【单独开贴】讲讲关于延长线法 之前看到有人发帖询问关于延长线法的概念,及如何使用延长线法。回帖字数有限,怕说不清楚。专门开个贴详细阐述一下。之前之所以不想说,因为意义不大,射100箭,基本就能知道延长线是个什么概念,射1000箭,对延长线这种打法在理论层面上就能掌握了。 在了解延长线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固定一个正确、科学的靠位,没有这个,所谓延长线根本没有意义。国内玩家常用的靠位是食指环颧骨中指抠嘴角,这是国内弓圈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并由飘雪前辈总结并形成理论的打法,不同于传统三河的脸部靠位。其优点在于靠位点明确,多点支撑,而且利于维持开弓动作,对撒放动作要求小。缺点是箭尾离眼睛远,归零距离长,而且只能用斜弓,容易打臂抽嘴。 正确靠位的目标,就是让箭尾处于眼睛正下方,在此基础上,延长线就有了物理上的依据。 由于箭尾在眼睛正下方,箭和眼睛形成一条直线,箭头所指的方向,即是箭的飞行方向。所以第一步,先不要去管箭的落点高低,而要基本能保证箭的散步大致在一条贯穿靶心的纵向直线上,不要出现太大的左右偏差,有这个基础,说明靠位点基本不成问题。(在箭的挠度基本合适的前提下)如果落点统一偏左,加大一点斜弓的角度,偏右则缩小角度。 接下就是固定动作,直到你射出的箭能够较为稳定的处在这条直线,有了这个基础,下面都好办了。 很多新手都会把对点法等同于延长线法,应该说对点法是延长线法的初级阶段,就是将靶心上或下某个点作为瞄点,让箭头指向这个点,除非你正好站在归零距离,否则这个点不会正好处在靶心上的。例如打30米以内时,只要你的弓磅数不是太低,或者你的箭不是特别长,瞄点多半是在靶心下方。当你打一段时间后,在特定射击距离上,靶心正上或正下的某个位置就会被固化成瞄点,有人会刻意寻找标的物,甚至人为制造标的物(这其实算是一种自欺欺人,过于依赖标的物,就很难自然进化到真正的延长线法),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征是,瞄准时箭头实靶心虚,箭头会不自觉的怼标的物。在初期,这种瞄准法很见效果,但一旦离开熟悉的环境,甚至固定的靶位,距离感就会完全失灵。有的人会刻意使用低磅弓和较长的箭,目的是缩短归零距离,甚至在18米时,箭头就可以直接怼在靶心上,这当然能够在比赛成绩的层面大大提高精度,但是一旦离开这个射击距离,你就完全抓瞎了,本质上和反曲虾苗戳眼数格子的鸡贼做法别无二致(鸡贼二字可是老男孩前辈的原话,可见真正的美猎射手是很反感这种投机行为的),完全违背了美猎的技术特征。对点法打一段时间后,一般就会自然进化到延长线法。真正的延长线法必须摆脱标的物的束缚,而更多关注箭头和靶心的物象距离,所以这个阶段,你的视线焦点将脱离箭头,靶心和箭头在你的视线里都是虚的,而两者之间那一段才是实的。最早的时候,可以将靶纸宽度作为参照标准,比如箭头处于靶心下一个60靶纸宽度的物象位置,这算是另一种标的。在最初脱离固定标的物时,你可能会很难能控制箭的落点,这个调整的过程或许会比较长,比较痛苦,但却是必需的,只有这样,你才能摆脱对固定环境的依赖。 量一段时间靶纸宽度后,你需要撤掉靶纸,直接在靶面上做数个随机点,通过打这些随即点,形成对物象距离的直觉判断,直到在特定射击距离上,不论物象形态发生怎样的改变,都不会影响你对物象距离的判断,这时,你才真正能够说你是在用延长线法。不过延长线法也有局限,那就是当射击距离改变时,你的整个瞄准体系都要重置,因为瞄准时的物象距离也随着射击距离的改变而改变,很多美猎射手在脑子里都存有若干套“数据体系”,分别对应10米、18米、30米等标准的比赛距离。但这还不够,因为你终究还是个比赛型射手,而野外环境是复杂多元的,你在面对猎物时,不可能走到固定的距离点在射击。要成为真正的猎人,必须进化到第三个阶段,直觉射手。 在真正的直觉射手眼中,箭头是虚的,靶心才是实的,射手在眼睛盯着靶心的同时,大脑根据晶状体的收缩程度自动形成射击距离的直觉判断,并且下意识的调整前手高度,使箭能够命中目标。这是一种很高的层次,真的可以说达到了人弓合一的程度,要达到这个层面,没有数十万箭的长期练习是不可能的。因为我还没有到这个阶段,所以无法详细描述这类射手的大脑运转方式,只知道他们拥有对随机环境、随机距离得当极大适应性,是真正能够走到野外的射手。当然直觉打法也有局限性,就是对固定器材的依赖,准确的说,如果弓的磅数或箭的长度发生改变,整个射击的直觉体系都要重置,而调整一套直觉体系可远远难于确定一个新的标的点或确定一段新的物象距离,其过程会漫长许多,所以那些高段射手,是不会轻易换弓的,很多人甚至一把弓用一辈子。
二手黑魔法45磅 首先请看图全套包括上两张图内所有东西,打包出清,具体包含: 1、泰坦黑魔法弓把(17‘’)1个 2、泰坦黑MAX碳木弓片(45#)1套 3、原配弓弦1根 4、原配内六角扳手一套(3只) 5、1916贡品10支(箭可选择不要) 6、铝合金T尺1把 7、自制仿野牛上弓绳1条 8、弦蜡1管 9、弓箱1口 10、炎字护臂1个 11、自制地中海护指1个挑重点具体说明: 弓是16年4月购自美猎乐园,45磅,60寸,28拉距。玩了3个月,挂墙大半年,总计打了3000箭左右,弓况良好,有正常使用痕迹。 绝无空放,本人玩弓不是一两天了,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弓把保养情况较好,有三处小的磨损痕迹(后面会单独贴出来),漆面没有明显划痕。箭台也是原装的,质量很好,看起来几乎全新,根本不像3000箭的样子。单独贴下弓把上最明显的几处磨损:分别在上下片舱边缘,之所以在这里有磨损,是因为黑魔法广受吐槽的老毛病——卸弓片超级费力,尤其刚买来那阵,每次卸弓片都是欲仙欲死,后来自己想出了歪招,用杠杆原理。用六角板卡进舱墙和弓片之间,轻轻松松就能把弓片顶出来,不过几次下来就磨出了这几道印子。细看才能看出来,对使用更没有影响。弓片是45磅泰坦BLACK MAX,碳木片,近梢处贴有另外买的降噪贴片,除了卡槽处因为卡得太紧有磨痕外,几乎连道划痕都没有。这副弓片说真的真有点舍不得出,拉感极好,效能也非常不错。弓片上的螺丝,有轻微锈蚀的痕迹箭是伊斯顿贡品1916,共10支,其中一支是光杆,箭截到28.5寸,适合28拉距,在此拉距下,和这把弓基本是完美匹配,尾羽有磨损较严重,因为不同的人拉距不同,箭可以选择不要,我自己还可以留着用。 弓箱是某宝买的塑料安全箱,内胆是自己买黑色珍珠棉,用数控雕刻机雕出来的,根据弓形专门设计,空间分配合理,外观大气,绝对赞。上弓绳是自己做的,仿野牛样式,看起来很不起眼,但是用料绝对扎实,使用方便可靠。另外还送护指护臂一套,分别是炎字标准护臂和自制的一体真皮护指。
丢狗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才知道有多揪心..... 陪伴我一年多的Teana,跑了 8月23日下午,照例去学校画画,因为是暑假没什么人,所以一般都比较放心。而且我们系的大楼假期都是关着的,平时它只能在楼里跑跑,跑出不去的。 但那天下午鬼使神差的,们不知被谁打开了,而且后来就没有关上。下午5点多钟,我正在办公室里画画,突然某根神经感觉到不对,这家伙半小时没在我面前出现了(平常它在楼内玩,每过十几分钟就会溜回办公室看看我还在不在,顺便要点吃的,然后继续去疯)。 我立刻起身满楼喊它,哪还有个影子? 到楼下,看到大门敞开,心里一沉,心想坏了,Y肯定跑出去了。 然后就是漫长的寻找,从5点半到凌晨,开着车满校园转,喊名字,吹口哨,问每一个遇到的人,但是Y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再没有出现过。 第二天继续寻找,终于得到一点线索,当晚6点左右,它曾出现在工训中心大楼,但很快又不见踪影,虽然已经过去将近一天,但至少说明,它是自己跑出去,而不是被人拐走的,但一只边牧,在外面能游荡多久?何况Y对陌生人又是这么没有戒备心。 现在我还没有放弃寻找,在当地宠物论坛,学校贴吧发寻找贴,校园里也贴了大量启示,但心里知道希望已经很渺茫了,Teana如果能回来,当真属于奇迹。 我最担心它往东面跑,我们和东面施工工地只隔了一条路,那里车多人杂,Y被挖土机埋了都没人知道,何况那么多人,只要有一个起歹念,一声招呼Y就屁颠颠凑过去,想拐走它实在太容易了。 不论往哪面跑,出了学校就是人海茫茫,希望都不大。 现在只能祈祷Y还在学校里,虽然学校很大,但毕竟是个相对封闭的场所。我倒真心希望学校里的其他老师或是学生收留了它,这样我还有希望见到它。 作为家长我很自责,我没有训练好自己的狗,也没有给它良好的生长环境;作为一只边牧,它陪伴我的这段日子,一定觉得非常憋屈;它需要的是青草、阳光、新鲜的空气,而我只能给它木地板和软垫。我不止一次想,它对我究竟是爱多还是恨多。 由于不愿扭曲它的天性,我一直没有给它做拒食和避生训练,导致它对人类和美食双双没有抵抗力,这几乎肯定会导致悲剧的发生,而我却熟视无睹,如今这种随遇而安的懒惰终于让我失去了它 在这里发帖不是找狗,也不是求安慰,只是觉得说出来会好受些。人有一种奇怪的心理,喜欢将自己的苦难与他人分享;这绝不是什么好习惯,对于他人而言;但对当事人自己,确实能释放淤积的情绪。之前在边吧也看到一些丢狗的家长来这里诉苦,但不是当事者,感觉总是不痛不痒,等到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才知是什么滋味。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