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处 月下独处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一个人在苍茫的月下,
关注数: 9 粉丝数: 22 发帖数: 2,059 关注贴吧数: 9
【原创】完成了,心里却像打翻五味瓶(一) 完成了,心里却像打翻五味瓶 (一) * 从去年开始,整个燕赵大地就在为打造宜居城市,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三年大变样”。其意义不言而喻,作为本城市的市民,心中无不欢欣鼓舞。但因为区委主要领导的任用不明朗,去年一年就只听“吆喝”没见“动作”。今年年初,区委班子成员终于揭开朦胧的面纱,职务明确,分工明确,任务就随之明确。省里一再催促的“大变样”工作,如今好似箭在弦上,势在必行。 * “三年大变样”工作,主要是旧城改建,而最难做的工作就是拆迁动员。你还别说,我区的新领导自有新招、高招、妙招,那就是:把“搬迁户”分派给区属各个企事业单位。全区都动起来了,无论公检法司、无论机关处室、无论企业学校,谁也跑不了,各个都有任务。在战前动员时,区委领导下了死命令:这项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不能附带任何主客观条件,必须完成。换句话说,“政治工作”是来不得半点含糊,各单位“一把手”如果干不了就下台,让能者上。每个“一把手”的乌纱帽来的都不容易,如果这样轻易丢掉岂不可惜?这时的“头”都怕说“干不了”! 这不,我们这个和“拆迁”性质没有一丝关系的“外行”单位,也分摊了一户“光荣的政治任务”。单位领导又把此项“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我和另外一人,4月24日开始进驻拆迁现场。这个日子记忆太深刻,原因之一:这辈子也许就有这一次机会做这样的工作;原因之二:这一天家里商量父亲因肺炎住医院事宜。 * 接任务时,只知道这户人家的户主叫“周**”,房屋坐落于宣赤路北*排4号,其他情况一概不详。进了拆迁点,才开始一排一排地数,一户一户地问,找到了3号,也找到5号,但就是找不到4号。我们围着这排房子转了N圈,终于在5号院里找到了4号。却原来,4号房户主和5号房户主是娘俩,共用一个院子里。地址找到了,户主却无法联系。再一次询问邻居,多方打听探得:该户主的小孙女在一个私人办的幼儿园就学。好了,有线索就行。直奔幼儿园,院长听完我们的来意,也为了城市“大变样”,不敢阻挡“政治任务”,找到了那小女孩。现在的孩子真是聪明伶俐,把个父母的电话号码“倒背如流”。有了号码就好办,现代化通讯手段就是好,不多时就联系上了户主的儿子,这娘俩正在北京返家的路上,随即约好见面的时间。 *     下午,我们与户主见了面,开始了正式的动迁工作……
三八节,为母亲献礼!(原创)  体 味 母 爱      在前一篇博文中,我写过这样一句话:“少有清静,横卧床榻闲散日,回眸凝思,孤腿翘足感幸福。”这两天因自己走路不小心扭伤了脚,只能“横卧床榻”“孤腿翘足”,也正是这个时候,才能“静心凝思感幸福”。这幸福不仅仅来源于朋友同事的关切与慰问,也来源于父母家人的关爱与心疼。      脚受伤之事瞒了父母一天就瞒不住了,因我们每天都在父母那里吃饭,一顿两顿不在家吃还属正常,若有两天不去就不得了了,父母总会把事情想象的非常严重,他们就更是担心,只好老老实实告诉了他们。父亲身体有病不能行动,只能是一个劲地催促母亲来看我。六十多岁的母亲,顾不得中午休息,拖着胖胖的身体,气喘吁吁地爬上六楼来看我。她不想让我下地开门,自己还特意把我家门钥匙带上。(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母亲都要替女儿考虑到。)进门后顾不上脱掉大衣,母亲的两只眼睛就像是一台精密的“CT”机,逐节逐段地扫描着我的每一寸肌肤,生怕漏掉任何一个部位。最后把目光锁定在受伤的右脚上,才仔细询问我受伤的过程和治疗的办法。望着早已经花白的头发、满脸镌刻着岁月的痕迹的母亲,如今依旧还有这许多操不完的心。      人们都说:“母爱是雨天的一把伞,给你撑起一方晴空。”“母爱是沙漠中的一眼泉,给你滋润。”可我要说:“母爱是你行走中的一双鞋,但求沉默与奉献。”我想,一切的母亲都已经习惯了不提辛苦,不说要求,唯一心愿就是盼望着儿女丈夫的平安幸福。可我们做儿女的,是否能真正体味母亲这种细微的爱?也常听说“养儿方知父母恩!”,说实话,知道父母恩吗?知道!但又能回报给父母多少?细细算来,“报答父母”还不及“父母给予”的百分之一。      想用今天来往的一条短信做结尾。“月姐:听说你伤了脚,愿你早日康复!我妈也病了,我在医院陪她,医生说她的病情不坏也不好。等母亲好些了,我就去看你!”“我好多了,已经能够下地了,不用惦记我,好好照顾你母亲吧,要多留心、多尽孝,不要让自己留有遗憾!代我问老人好,也祝福老人家早日康复!!”      ------在三八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全天下的母亲,祝福所有的母亲平安健康!     
其实,幸福很容易(原创) 多年夙愿,金鸡独立功练就, 今朝随心,天赐地接终玉成, 少有清静,横卧床榻闲散日, 回眸凝思,孤腿翘足感幸福。     这是今天早晨我发出的一条短信。朋友,你们一定感到莫名其妙吧。让我说给你听,你将会恍然大悟。     事情起因于昨天。单位同事的爱人在一星期前在外地做手术,虽离我们这里不很远,但来回也需多半天的时间。只因我手边有个“急活”,故一直没有前去探视。昨天终于可以去了,可“天公不作美”,大地又被晶莹雪花所覆盖。单位领导以安全为由劝我别去了,可自己思量再三觉得还是应该去的,因为病人及家属这时更渴望亲朋好友的关爱和温情,况且病人刚好也要出院,顺便也就把她接回来,一举两得。     一路上倒是很顺利,阳光融化了积雪,同行几人也是说笑不已。到了医院,问候关怀、礼金慰问品一并送达,病人以及家人对此很是感动,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感激之语重复再三,场面也感染了同病房的其他人,满屋的人脸上都充满了微笑和幸福。之后的出院手续也办的异常顺利,大家开始往汽车上搬转东西,我却忙中添乱,“一个小小的斜坡”成就了我一个难堪的“俯卧撑”,急忙拍土起身,感觉脚腕异样,但没敢“吭声”,否则会给病人心里增添不安的。回来后,我找医生给处理了一下,扭伤的韧带在医生的“一撑一拉”中复位,贴上祖传药膏,我就单腿蹦跳着上楼回家。O(∩_∩)O哈哈~~~真是得益于多年的“金鸡独立功”的基础训练。这不就是:“多年夙愿,金鸡独立功练就,今朝随心,天赐地接终玉成。”嘛!     今天这一早晨,同事们都打电话送来问候,也是让我很是感动,深感受益于“人心换人心”。“温暖和关切”通过电话中的“嬉闹”,笑我“到医院探视病人,把自己也送进了医院”。这下好了, 几天来“废寝忘食”过后,终于可以安心地享受几日悠闲了。也只有静静地躺在卧榻之上时,才有时间反思自己、品味尘世、感悟人生。在探视别人与被人探视之中,我能看见一路纷踏而来的幸福。它,也许不炽烈,也许不奢华,更没有刻骨铭心的印痕,也没有动听美丽的誓言,它就源于我们对身边的人的关爱,源于我们细微的举动。其实幸福真的很简单!这就是“少有清静,横卧床榻闲散日,回眸凝思,孤腿翘足感幸福。”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千面参差,万脸迥异。无论是牢骚满腹者、怨天尤人者、宅心仁厚者、心存感恩者,这一切主要起源于一个“心”字,若“心美一切皆美”。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满足,你的心灵要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也就是,“人”在中间,这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字,那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字,“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是个平正的人,一个时常能感到幸福的人。假若让人不去追求欲望是不可能的,那好,你花一半的时间追求欲望,一半的力量来使自己的心更开阔、更平和。
读博文有感(原创) 刚从两个初次结识的朋友空间里回来,可自己的思绪却总是拉不回来,被朋友的博文,以及朋友的朋友的评论所慑魂。 其一是女性朋友。她在博文中述说着安静状态下的暗夜情思,月下能够感觉得出:此朋友在白天或人前时,“保持着掩饰伤痕的文雅笑容,呈现出淡淡地幸福感觉”,也只有在暗夜时,不自觉地走进“一个人回味,伴着咸咸的泪在无声中滑落,浸透了夜色”的状态。 “以为自己可以放下,已经重生。到最后才知道,无法骗自己,爱了,真的爱了,却忘记如何寻找忘记……”。 其二是男性朋友。他针对上面朋友文中的表现,写下了很中肯的评论。“有些女性在对待爱的情感上面,其实处理的是蛮可怜的,那种悲的感觉只能在短时间打动男人的心,是不能征服男人心的,它会让好多的男人变得消极庸俗。为此劝女性朋友们:你们要坚强点再坚强点,也许你们的坚强会真正打动男人的心。” 一个很感性的女人,一个很理智的男性。这一述,这一评,不难读出人们在处理感情时的态度和方法,体味着理论上和现实中的矛盾所在。女性朋友白天的淡然与暗夜的情思,就是一对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男性的刚毅与果敢,在理论上更为现实些。但一个人真的爱了,百分百地投入了,都能在该放手时决然放手吗?心里就不留存什么?我没有要“能或者不能”确切的答案,只是想说说理论和现实而已。 月下独处认为:对感情的态度和处理方法,这是与性格有关系的,什么样的性格,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受伤,而有的人总是让别人受伤呢,这主要就是受伤的人,太在乎对方了,甚至在乎的失去了自我。从这一点上看,当两人感情如胶如漆时,就是优点;当对方要抛弃她时,这就成为斥责其不自重的把柄。 所以啊,月下劝人也强己:不要在别人的记忆里,寻找自己;不要刻求别人的灵魂,永远有你。不要在别人误解你时,声嘶力竭地辩护。不要在你理解别人时,也必须体会你。不要在言语中,总想占上风。不要在人群中,主角总是你。不要强行送去,默写的热泪。不要絮絮奏鸣,无聊的话语。不要不要,不要像一条痛苦的丝带,在漆黑的暗夜,织补心的碎衣……
小偷也要吃饭!?(原创) 早晨刚进办公室,就接到朋友的一个电话,问我有没有做律师的朋友。惊诧:好端端的,怎么就惹了官司?朋友愤愤:你评评理,"小偷也要吃饭"这样的话怎可以随便说? 事情的大致情况是这样:前一个周日该朋友去商场购物,在试选之际,一小偷乘其不备拿了朋友手包,正欲离去被抓了现行。可小偷理直气壮好似他是手包主人,竟开口骂起了此朋友。(小偷也有组织机构,并非单独作战,这一组就是三人配合。)朋友气不过,与三人组打斗起来。(期间打斗现场只有观众,没有帮手。正义何在?)朋友好在曾经在部队特务连服役过,虽在一对三的情况下,擒获个小毛贼还是不成问题的。结果是一个被摁到地上,另外两个吓跑。(擒住小偷也得有地方送啊!)于是朋友报警,警察出现,一起被请到派出所。 两方分开被审讯,各自做笔录,“良民”朋友笔录一半时,小偷就已经大摇大摆地被“放生”了。(小偷对这项业务太熟练,所以做得快。是吧!)更气人的是,经过朋友身边时,还洋洋自得地请吹口哨,斜睨着的眼睛,好似提醒原告和被告角色的转变,并潇洒地挥挥手,礼节性地说了声“再见!”。朋友愣了许久还是没有弄清楚此等结果。随即问警察,得到的回答却更是出乎意料,“小偷也要吃饭”!(好朴素,好实际,好随意,好吓人!)小偷吃饭,没错啊,不吃饭怎么活着?又怎么能再“工作”? (“吃饭”好平常的话句,多么温馨!怎么放在这里,就变味了?)谁又敢不让小偷吃饭?关键是小偷怎样解决吃饭的问题。如果是执法人员在朋友聚会或者酒桌上随口说说,人们也只会当成一句戏言,不会深究的。但在受害人和小偷对峙较量之时,在人们最需要警察伸张正义之时,这些公民的“保护神”、这些头带肩扛着“正义”的警察,怎可以这样随意又随口地说出“小偷也要吃饭”这样的言辞? 后面的一个星期,此朋友就走上了寻找“正义”的路途。一级一级地几进几出警察局、政法委、司法局……可结果呢,要么被说成是小题大做,要么互相推诿,把个“皮球”踢来踢去,(原本不大的事,扩大化也复杂化了,碰到这样的事情,愤懑之情定是逐级加重加浓,现在的问题不单单是法律问题了。)朋友现正准备咨询律师,想诉诸于法律,其用意已远非于“惩治盗窃”,其正在用一“渺小”之身挑战非正义,挑战hexie社会的“buhexie”。“讨个公道”之旅途曲折前途渺渺……
小偷也要吃饭!?(原创) 早晨刚进办公室,就接到朋友的一个电话,问我有没有做律师的朋友。惊诧:好端端的,怎么就惹了官司?朋友愤愤:你评评理,"小偷也要吃饭"这样的话怎可以随便说? 事情的大致情况是这样:前一个周日该朋友去商场购物,在试选之际,一小偷乘其不备拿了朋友手包,正欲离去被抓了现行。可小偷理直气壮好似他是手包主人,竟开口骂起了此朋友。(小偷也有组织机构,并非单独作战,这一组就是三人配合。)朋友气不过,与三人组打斗起来。(期间打斗现场只有观众,没有帮手。正义何在?)朋友好在曾经在部队特务连服役过,虽在一对三的情况下,擒获个小毛贼还是不成问题的。结果是一个被摁到地上,另外两个吓跑。(擒住小偷也得有地方送啊!)于是朋友报警,警察出现,一起被请到派出所。 两方分开被审讯,各自做笔录,“良民”朋友笔录一半时,小偷就已经大摇大摆地被“放生”了。(小偷对这项业务太熟练,所以做得快。是吧!)更气人的是,经过朋友身边时,还洋洋自得地请吹口哨,斜睨着的眼睛,好似提醒原告和被告角色的转变,并潇洒地挥挥手,礼节性地说了声“再见!”。朋友愣了许久还是没有弄清楚此等结果。随即问警察,得到的回答却更是出乎意料,“小偷也要吃饭”!(好朴素,好实际,好随意,好吓人!)小偷吃饭,没错啊,不吃饭怎么活着?又怎么能再“工作”? (“吃饭”好平常的话句,多么温馨!怎么放在这里,就变味了?)谁又敢不让小偷吃饭?关键是小偷怎样解决吃饭的问题。如果是执法人员在朋友聚会或者酒桌上随口说说,人们也只会当成一句戏言,不会深究的。但在受害人和小偷对峙较量之时,在人们最需要警察伸张正义之时,这些公民的“保护神”、这些头带肩扛着“正义”的警察,怎可以这样随意又随口地说出“小偷也要吃饭”这样的言辞? 后面的一个星期,此朋友就走上了寻找“正义”的路途。一级一级地几进几出警察局、政法委、司法局……可结果呢,要么被说成是小题大做,要么互相推诿,把个“皮球”踢来踢去,(原本不大的事,扩大化也复杂化了,碰到这样的事情,愤懑之情定是逐级加重加浓,现在的问题不单单是法律问题了。)朋友现正准备咨询律师,想诉诸于法律,其用意已远非于“惩治盗窃”,其正在用一“渺小”之身挑战非正义,挑战hexie社会的“buhexie”。“讨个公道”之旅途曲折前途渺渺……
小偷也要吃饭!?(原创) 早晨刚进办公室,就接到朋友的一个电话,问我有没有做律师的朋友。惊诧:好端端的,怎么就惹了官司?朋友愤愤:你评评理,"小偷也要吃饭"这样的话怎可以随便说? 事情的大致情况是这样:前一个周日该朋友去商场购物,在试选之际,一小偷乘其不备拿了朋友手包,正欲离去被抓了现行。可小偷理直气壮好似他是手包主人,竟开口骂起了此朋友。(小偷也有组织机构,并非单独作战,这一组就是三人配合。)朋友气不过,与三人组打斗起来。(期间打斗现场只有观众,没有帮手。正义何在?)朋友好在曾经在部队特务连服役过,虽在一对三的情况下,擒获个小毛贼还是不成问题的。结果是一个被摁到地上,另外两个吓跑。(擒住小偷也得有地方送啊!)于是朋友报警,警察出现,一起被请到派出所。 两方分开被审讯,各自做笔录,“良民”朋友笔录一半时,小偷就已经大摇大摆地被“放生”了。(小偷对这项业务太熟练,所以做得快。是吧!)更气人的是,经过朋友身边时,还洋洋自得地请吹口哨,斜睨着的眼睛,好似提醒原告和被告角色的转变,并潇洒地挥挥手,礼节性地说了声“再见!”。朋友愣了许久还是没有弄清楚此等结果。随即问警察,得到的回答却更是出乎意料,“小偷也要吃饭”!(好朴素,好实际,好随意,好吓人!)小偷吃饭,没错啊,不吃饭怎么活着?又怎么能再“工作”? (“吃饭”好平常的话句,多么温馨!怎么放在这里,就变味了?)谁又敢不让小偷吃饭?关键是小偷怎样解决吃饭的问题。如果是执法人员在朋友聚会或者酒桌上随口说说,人们也只会当成一句戏言,不会深究的。但在受害人和小偷对峙较量之时,在人们最需要警察伸张正义之时,这些公民的“保护神”、这些头带肩扛着“正义”的警察,怎可以这样随意又随口地说出“小偷也要吃饭”这样的言辞? 后面的一个星期,此朋友就走上了寻找“正义”的路途。一级一级地几进几出警察局、政法委、司法局……可结果呢,要么被说成是小题大做,要么互相推诿,把个“皮球”踢来踢去,(原本不大的事,扩大化也复杂化了,碰到这样的事情,愤懑之情定是逐级加重加浓,现在的问题不单单是法律问题了。)朋友现正准备咨询律师,想诉诸于法律,其用意已远非于“惩治盗窃”,其正在用一“渺小”之身挑战非正义,挑战hexie社会的“buhexie”。“讨个公道”之旅途曲折前途渺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