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5VDEbZ7
关注数: 59
粉丝数: 361
发帖数: 2,966
关注贴吧数: 8
近亲的标准是什么? 事情是这样,我表姐是宁波的,她女儿去年考上了上海的海洋大学,我呢也蛮喜欢这个外甥女的,就让她周末休息到我家来住,我儿子呢也在海洋大学读大三,兄妹俩感情也很好的,同进同出,我儿子也很照顾这个妹妹。但毕竟男女有别,两个小孩走的太近还是有点担心的。我倒是不反对儿子谈恋爱,但说起来总归是表妹,沾亲带故的。我现在就想打听下,我外婆和我表姐的外婆是亲姐妹,就是我妈和我表姐的妈已经是表姐妹了,算表亲了,我和我表姐算第二代表亲了,这种情况我儿子和我外甥女法律上来讲能开出结婚证来吗?
《繁花》落幕,带你重回我眼中的90年代 最近热播的《繁花》不仅带火了苟延残喘的黄河路。连排骨年糕都被推到风口浪尖。我是79年的,90年代贯穿了我的少年时代,从小学到大学。剧中的黄河路,股票,外贸,霸王别姬,船王炒饭等等对于像我这种长在老南市弄堂里的孩子来说是太遥远了。我记忆中的90年代和剧中大不一样,我总结了五条,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继续更新(最好有图片介绍)。四大天王镇楼。
上海话,大家“外贸”的“贸”怎么发音? 这几天和老妈和太太一起追《繁花》,当然是沪语版的,剧中宝总是做外贸生意的,剧中也多次出现外贸这个词,剧中的“外贸”的”贸”发音是(mao),但我们上海人生活中“外贸”的“贸”发音是(mou),同“谋”的发音。我说了40多年的外贸(mou)有些凌乱了,想知道各位上海老法师们“贸”这个字发(mao)还是(mou)?
45岁开始自己的家里蹲生涯。 没想到还有这个吧,更没想到自己也有家里蹲的一天,本人79年老油条一枚,上海普通家庭出身,学历本科,政治面貌党员,年龄45,已婚,膝下有雄性吞金兽一匹20岁,就读上海某高校大二。我01年毕业后一直在某家大型国企工作,没有跳过槽,原本以为会安安稳稳做到60岁退休,没想到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居然进了内退名单。拿了一笔补偿款,然后每月拿上海最低工资2690一直到退休,交金按照上海最低基数7310缴纳。从8月底回家已经2月有余,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慢慢习惯,上个月还带老妈去了厦门和张家界。明年等太太有空还计划去欧洲玩玩。此刻起要努力做到,享受生活,操持家务,关爱家人,善待朋友,做一个合格的蹲子。
今天晚上6点就可以拿货了? 不是说8点吗?不会去了还要等吧。
大家已经多久没见过黄浦江了? 今天去外马路吃饭,包房外有个小阳台,可以看到黄浦江,想想估计有10年没有看到黄浦江水了。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玩,上班后公司也在江边。自从08年公司搬迁后貌似就没有见过黄浦江了。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10年没见过黄浦江了?
上海“过来人”的善意提醒 首先对于贵阳人民表示深切同情。 然后有几点善意的提醒和面对封控的经验。 一,买菜APP凡是能下单的该下单下单,总有捡漏的情况。 二,去做小区志愿者,好处是消息灵通,可以下楼打探情况,一般都有午饭吃,至少我们小区是有的。 三,加楼道群,业主群,小区里面总有一些大神能搞到物资,哪怕是高价的。 四,有条件的楼栋里,邻居尽量互帮互助,我们楼栋一楼大厅有互助角,大家把家里多余的物资放到这里,也可以从这里拿自己需要的物资。 五,即使再困难也不要去做违法的事情,疫情总会过去,秋后算账滋味不好受。 六,足不出户,所以下楼做核酸是最危险的事情,请务必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距离,出门回家多做消毒,外衣最好不要带入室内,有条件的穿防护服或一次性雨衣。 七,家里老人,病人需要长期服药的要提早和居委会沟通,居委会有职责为封控居民买药。 八,小区有团购的不要心疼钱,该买还得买,因为你不知道还要封多久。 九,在家调整心态,善待家人,多做运动,保持健康。 十,相信政府,相信党,坚决服从政府领导,相应政府号召,齐心协力,共克疫情。 最后,相信贵阳人民会早日战胜疫情,恢复往日的繁华。胜利终将属于我们中国人民!
有没有浦东惠南的小伙伴指点迷津? 我是过年前搬到惠南居住的,因为平时比较喜欢吃面,所以每到一处会找一些特色面馆或苍蝇馆子去品尝,经过一位南汇本地人推荐就找到了这家名为“上品鱼汤面”的小店,去了几次味道不错,上海疫情后这家店生意依然火爆,但因为上海天气炎热就一直没有去光顾,昨天路过时突然发现门面换了别的公司了,问了旁边的商户也不知道面馆的去向。希望有知道面馆下落或者有老板联系方式的小伙伴不吝赐教。面馆地址城东路727号,南祝路人民东路路口,旁边有个全家便利店,对面是江苏银行。附上以前和现在的照片。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