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CN古德里安 SLCN古德里安
老大哥那清澈的眼神,倒映着你崎岖的背影
关注数: 84 粉丝数: 218 发帖数: 22,263 关注贴吧数: 13
扭转乾坤的古德里安计划——历史的一个假设【转】 我们知道1944年发生了著名的大崩溃。第三帝国的东线和西线几乎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1944年初,德国还占领着波兰、乌克兰、白俄罗斯、南斯拉夫、希腊、意大利大部分、法国、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疆域远超过1939年9月1日,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都是德国的战友。到1944年底,苏军和盟军都打到了德国的家门口,轴心伙伴纷纷背叛,战局陷入绝望。 假如,历史可以重演,用什么方法可以避免1944年的覆辙呢?更进一步,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强盛的第三帝国不成为昙花一现的历史过客呢? 本文着重从军事的角度来探讨一种不同于真实过往的历史,一种奠基于人类智识的最大可能性。 1943年11月基辅的沦陷,导致德国总参谋部和陆军总部遭到了各方的批判。希特勒知道这些批评其实是对着最高统帅部来的。为了安抚人心,他罢免蔡茨勒将军,起用在装甲兵建设中卓有成效的古德里安继任总参谋长,并对战略战役规划和指挥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使得总参谋部参与到战略和战役的提案与规划过程中,能够以其专业性影响战争的进程。当然,最后拍板的仍然只有希特勒。 古德里安不负众望,上台一个星期就拿出了一个西线和南线防御在东线实施防守反击的方案。方案马上在最高统帅部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许多将军都表示了反对意见,事实上反对最激烈的是古德里安刚刚就职的总参谋部。太冒险了。竟然把挪威、希腊、南斯拉夫的防御力量近乎抽空,意大利的装甲师只剩下一个,法国比利时荷兰丹麦只剩下20多个师。约100万军队和大量坦克被调到东普鲁士、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和东部前线。虽然德国和奥地利保留了五个装甲师,但只有一个经历过战火的考验。如果盟军在挪威、希腊、南斯拉夫登陆,德军将难以兼顾本土防卫与东线安全。组建众多装甲师也被认为不可行,会影响前线装甲部队的战损补充。事实上,国防军的态度远不如党卫军积极。眼看计划有夭折的危险,约德尔将军力排众议,坚决支持古德里安方案,还说动了凯特尔元帅,一起向希特勒进言:美英和苏联绝对不敢相信,天才的元首领导下的德国人民敢发起这样勇猛的攻势,这将比鲁腾,比坎尼,不,比镰割计划更能体现民族的优越性,它将载入史册,成为千年帝国最伟大的丰碑。希特勒沉思很久,终于同意了古德里安的方案,要求扩充为战略指导大纲,命名为条顿森林计划。 德国战争机器迅速开始了它在巴巴罗萨作战以来最大规模的运输行动。 条顿森林计划要点简介: 该计划包括主体部分的军备重整计划与附件部分的作战计划。最详细的是1944年的部分,较模糊的是1945年和1946年的部分,众所周知,战争局势千变万化,预知一年内的形势演变都极为困难,更不用说两年、三年的战局进程。日本曾经以为可以掌握一年的制海权,结果半年就遭遇了中途岛惨败。德国以为1941年可以打赢苏联,年底却从莫斯科溃退。然而军备重整计划却有着历史的惯性而不容易更改,所以更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 一、军备重整部分。 现状: 1、德国面临的基本形势是土地广阔,战线漫长,兵力不足,军备生产能力有限(以1939年到1943年的数据来说明),导致德军在战场上常常面临优势敌人的进攻(以苏联战场、大西洋战场、北非战场的数据说明),即使德军凭借较高的战术水平夺取战场主动权,因为兵力和资源有限,也无力扩大战果(以库尔斯克战役和阿拉曼战役的数据说明)。应对此种危局,只能以德国富裕的资源即占有的土地来交换德国不富裕的资源即部队和补给,也就是以放弃土地换取部队的集中,并以反攻摧毁对方的主要突击力量,从而收复失去的土地。 2、德国在西线面临盟军的海空优势,难以阻止盟军在西欧登陆,即使能取得胜利,也不能保证盟军不会卷土重来(以第厄普战役的胜利和西西里战役的失败来说明)。假如德军在西欧驻扎重兵,则难以对抗东线的苏军,与其为了盟军在西欧登陆这种无法确定的事情而浪费宝贵的时间和兵力,不如把它们投入决定性的东部战场,获取对帝国生存至关重要的军事胜利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