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火花on 五云太子
关注数: 35 粉丝数: 111 发帖数: 6,880 关注贴吧数: 7
男人要具备灰太狼精神(转自网络)   第一条,灰太狼爱老婆胜过爱自己。这可是男人必须要具备的哦。灰太狼每次抓到羊完全可以自己先吃掉,可是他一次都没有这样做,总是辛苦地把小羊们送到老婆大人面前,或煮或炸全由老婆说了算。这样的男人永远把老婆放在第一位,这可是嫁他的先决条件。   第二条,灰太狼热爱劳动。别小看这一条,两口子过日子讲究的就是细节,干家务、带孩子那全是细节。虽然灰太狼每天都出去抓羊给老婆吃很辛苦,但他仍然坚持做家务,洗衣服、收拾房间,什么活都不用老婆插手,多热爱劳动,嫁给这样的男人女人就不用担心很快变黄脸婆了。   第三条,灰太狼聪明能干有毅力。每次抓羊的点子都是他想出来的,而且准能抓到。虽然羊最后都从锅里跑了,可这是剧情安排嘛,要不以后演啥?但每次失败了, 灰太狼都会跟观众朋友们大喊一句:我一定会回来的!瞧,人家多有毅力。嫁给这样聪明能干的男人,万一在金融危机浪潮中失业了也不用害怕他翻不了身,人家有毅力,一定会回来的!好男人贵在品质。   第四条,灰太狼动手能力强。他爱搞些发明创造,这要是在生活中,准是一动手能力强的男人。家里的保险丝断了,他修;马桶堵了,他通;水管漏了,他补;椅子腿折了,他钉。这种男人省心又省钱,多好。   第五条,灰太狼为老婆花钱从不心疼。女人都爱美,红太狼想用十只羊换件虎皮大衣,虽然这对灰太狼来说是件难以完成的任务,但他眼睛都不眨就答应了。十只羊是笔不小的财富,灰太狼全拿来换大衣了。这种男人太让人感动了,找男人就要找一个舍得为你花钱的,值!   第六条,灰太狼从不花心,对老婆从一而终。在当今小三泛滥的年代,灰太狼这种精神太值得学习和表扬了。虽然偶有抵挡不住小白狐的媚眼给人家献了殷勤,把抓 到的青蛙送给对方的错误行为发生,但老婆一声召唤就会乖乖回家。这种优秀的男人不可能不被人惦记,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原谅他就好了。   第七条,灰太狼从不藏私房钱。男人有钱就变坏。私房钱可是导致男人变坏的温床。灰太狼抓到的羊一只不藏全留给老婆,这种精神可嘉,不藏私房钱的男人就是好男人!   第八条,灰太狼从不和老婆讨论对错。老婆错了也是对的,红太狼说一不二,这种女人多有威严,太给女同胞们长脸了!嫁个这样的老公不用担心自己做错事,丝毫不用担心会发生家庭纠纷,舒心!   第九条,灰太狼会做饭。没有羊的时候,灰太狼怕饿着老婆,亲自下厨为老婆大人做饭。毫无怨言。一个会做饭的男人可以把女人滋补得像花一样,这是当代男人必备的技能之一。   第十条,灰太狼会讨老婆欢心。老婆不高兴了,灰太狼会想尽办法哄她开心。而且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那种类型的。不用担心家庭暴力的发生,有这样一个老公多爽!
儒家的核心思想(转自网络)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中庸之道,中庸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把握阴阳的大智慧,尤其讲变通,中是整全的,但我们无法同时掌握整全的,所以中就变成了合理。当它大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中就代表大,当它小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中就代表小,当它极端才合理的时候,中就代表极端。中庸之道,就是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点,达到以虚控实的目的。仁义礼只是安人法,将心比心平衡的方法。还有经权之道。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上帝咬过的苹果 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自己的缺陷烦恼沮丧,认定这是老天在惩罚他,自己这一辈子算完了。后来一位教师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做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向命运挑战。若干年后,他成了一个著名的盲人推拿师,为许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事迹被写进当地的小学课本。 把人生缺陷看成“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这个思路太奇特了,尽管这有点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七八,这个世界上谁不需要找点理由自我安慰呢?而且,这个理由又是这样的善解人意,幽默可爱。 世界文化史上有著名的三大怪灰,文学家弥尔顿是瞎子,大音乐家贝多芬是聋子,天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是哑巴,如果用“上帝咬苹果”的理论来推理,他们也都是由于上帝特别喜爱,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的缘故。 就说帕格尼尼吧,4岁时出麻疹,险些丧命;7岁时患肺炎,又几近夭折;46岁时牙齿全部掉光;47岁时视力急剧下降,几乎失明;50岁时又成了哑巴。上帝这一口咬得太重了,可是也造就了一个天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3岁学琴,即显天分;8岁时已小有名气;12岁时举办首次音乐会,即大获成功。之后,他的琴声几乎遍及世界,拥有无数的崇拜者,他在与病痛的搏斗中,用独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满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个世界。著名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他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有人说,上帝像精明的生意人,给你一分天才,就搭配几倍于天才的苦难。这话真不假。 上帝很馋,见谁咬谁,所以,人都是有缺陷的,有与生俱来的,有后天形成的。既然无法抗拒,又难以弥补,就只有“既‘咬’之,则安之”,从容应对。你咬你的,我活我的,不屈服于命运的摆布,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或者干脆学学尼采,公开宣布:上帝死了! 上帝又吝啬得很,决不肯把所有的好处都给一个人,给了你美貌,就不肯给你智慧;给了你金钱,就不肯给你健康;给了你天才,就一定要搭配点苦难……当你遇到这些不如意时,不必怨天尤人,更不能自暴自弃,顶好的办法,就是像那个老师那样去自励自慰;我们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只不过上帝特别喜欢我,所以咬的这一口更大罢了。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