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爱☜ 看到爱的无限
无理由,无条件,无要求,无限制,不定义,不期待,不重要,无所谓——轻松自然,淡定从容,大爱无疆
关注数: 3 粉丝数: 4 发帖数: 118 关注贴吧数: 4
关于书籍 书籍,是用文字描述表达思想的工具。 人们喜欢比较。 喜欢拿这本书跟那本书的词语相比。 喜欢比较这本书与那本书的内容哪个高级哪个低级。 书籍的作者的外在成就也可以作为比较的对象。 仿佛这些可以判断一本书的好坏对错与有用与否。 但是,一切都只取决于看到书中内容的人。 不是每个人都会看某本书,也不是每个人都会用某本书作为指导生活的标杆。 每个人透过文字的指向,看到的文字背后的思想,也不会完全一样。 可能把握到了作者本意,也可能歪曲误解,或者得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Taisha:每个人都只是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Taisha:真理总是简单的,人们不愿去实践的唯一原因,只是大脑病毒的顽固。” 观察思想,清空大脑。 Taisha:真正的阅读是超越文字的阅读。如果你能不拘泥于文字,每天花两到三个小时对任何一页的某个词、某句话、某个段落进行冥想,超越文字的表面,让那些段落和词语深深地沉入你意识之树的根部,你就会察觉到这本书每一页所表达的爱的光辉,不到半年,你肯定能一页不漏地真正地读完这本书,你也肯定会真正读懂这本书。你如果能用这种方法去读【任何一本书】,你甚至可以真正读到这本书的作者自己都没有探索到的意境,如果你能用这种方法,【真正地读任何一本书】,你肯定可以仅仅靠【真实的阅读】这一种修炼法门,就走到太傻第二步。 但是,即使这段指南清晰地写在这里,会真的这样读书并能有机会真正读懂这本书的人还是寥寥无几。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人还是追求快餐和速读的,无数的宝藏就这样被可惜地浪费,每个人在不断地陷入一本本新书,却从来没有真正读懂过任何一本书,就好像人们从来没有真的听到、真的看到、真的知道一样。 Taisha:每个人的道路是不一样的,没有任何一本书是适合每一个人的。 不必咬文嚼字。
一些关于太傻天书的闲话 一本书,虽然是相同的内容,但实际上每个人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这取决于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从自己的经历中养成的各种观念,形成各种判断,根据过去的经验去判断,去趋利避害,去担忧恐惧,这是大脑的惯性,这本书称之为大脑病毒。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阴阳对立,这是分离的花花世界的必然。没有区别的意思,只是说,用道的合一的眼光去看待世间的一切。大脑是用来理解对立分离的,没有大脑,你无法在世间生活。贴标签,下定义,是大脑最爱干的事情之一,但却是没有必要的。都知道凡事有利必有弊,有好必有坏,有真必有假,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一件事情的表象是你能看得见的,背后的真相你真能丝毫不差地了解么?万事万物都是互相关联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多米诺骨牌效应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点。一件事发生了,你说这是坏的,这是错的,这是不好的,你能否意识到,所谓的坏,最后也有可能转变成好的结果?一件事发生了,就因此结束了么?你说这件事坏了,贴上了坏的标签,你就再也看不到它积极的一面。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在你第一次失败的时候,你的大脑就贴上了坏事的标签,你还有继续下去见证成功的可能么? 再者,当你认为这个好,那个不好,这样对那样错,看看这些分离会如何用情绪操纵你。通常来说,这些因对立而分离的反义词存在的地方,必然是矛盾的,而且煽动一个人的情绪——认识到这一点,不再挑起情绪,才会真正理解没有区别这句话。你有辆名贵的车子,你觉得好极了,也很开心。车子被偷了,报警了,也没找回来,你认为是坏事的同时,你会骂那个贼吗?你会觉得你被伤害了吗?你会难过吗?会的。你的“好”失去了,变成了坏,你的心态同时也变了,这意味着,你被你的情绪掌控住了。在你的大脑说“我遇到了坏事”的那一刻,你的情绪就把你绑架了。你是你的情绪么?你是你的大脑么?你是谁?你的好车不见了,警察也帮不了你,你若不接受这个事实,你越是抗拒,越是计较损失了多少钱,你就越从这件事情中走不出来,唯有认清现实,去接受。理解一切,接受一切的作用,是为了让你不再受到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束缚,同时保持平静的心态。当你真正认识到好坏没有区别,名贵普通没有区别,得到失去没有区别,所有的对立都没有区别,你才真正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会再让外物影响到你,哪怕一夜之间丧失一切,依然能够谈笑风生,用最积极的态度重新创造一切。 没有认识到大脑是如何挑起情绪去掌控一个人的言行的人们,我不知道他们能从书中看到什么。有说看这本书抑郁的,有说看这本书疯了的。太傻天书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爱。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去觉察爱,感受爱,以及清空大脑,这是重中之重。至于太傻的声音,有些地方说的是阿卡西记录,宇宙信息库,都是一样的东西,大脑不纯净听到的只会是大脑的声音,不会是什么太傻的声音,你的大脑知道你想听什么样的声音,你喜欢听到什么样的信息,你的大脑会如你所愿。 清空大脑,甚至是一生的事情。许多人连日常生活中的情绪都没能理解,还在受着各种情绪的困扰,却只看到书中描述的“美好”的部分,但往往那些描述反而一点都不重要。力量只有一种,就是爱,练习只有一条,清空大脑的状态下,与太傻同在,有多少人看完全书连这一点也没看明白?况且书中一再强调。 建议还在受情绪困扰的人们,先去看看埃克托利的修炼当下的力量,宁静在说话这些书籍,多了解大脑心智。 兄弟姐妹们。
关于巴夏信息 Jim: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我根本就不应该去那些各种外星人信息和不知来源的大师信息那里寻求真理,真理是不在外在的,只有靠自己在内在探索才能找到,对吗? Taisha:没有应该或不应该,只是你在面对这些信息的时候,你可以思考:为什么我会看到这些信息呢,它们难道不也是在我的追逐中被我找到的吗?是我自己制造了它们,我究竟为什么制造这些信息呢?它们究竟是帮助我还是束缚我呢?当你这样思考,你就会知道,你看似已经觉悟,但其实还是在玩那个游戏,只是以一种更微妙的方式在玩罢了,即使你看似在寻求解放,但是你追逐解放这个行为的结果还是在给你建造一个新的、更微妙的囚笼。你这样理解后,你就知道那些信息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为何会觉得你需要它们,你为何觉得他们是什么对你会重要。如果你已经觉悟,你为何还要去寻求帮助你觉悟的事物呢?如果你没有觉悟,这些追寻真的能让你觉悟吗? 当然,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从服务他人的老师和服务自己的老师对信息的不同教导方式来看这个“外在追逐信息”的岔路。如果你的答案是从外在的书或者老师那里获得的,那些答案并不是你自己的,你只有自己找到并相信的答案,才是你自己的答案。所以随着你在爱的道路上走得越久,那些真正会帮助到你的外在的老师给你解答的就会越少,老师会帮助你自己去找到答案——引导你回到自己,这是每一个服务他人的道路的老师必然会做的事情。所以,服务他人道路的老师,总是会觉得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值得告诉你,真理总是简单的,只是你自己没有理解罢了。他们也清楚地知道,对你的指导越多,只会让你更热衷于追求外在的智慧,而不会开始向内心探索。所以他们会不断给你讲相同的内容,以至于大部分追求者会认为这些教导重复而啰嗦。但是,当他们真正睁开爱的眼睛的时候,他们才会理解,这是真爱的教导,并且每句话都有自己的深意。 这是服务他人道路的老师一向的态度,他们从来不会告诉你,自己是权威,自己是领袖,自己是比你掌握得更多或者更高的存在;他只会告诉你,你知道所有的答案,因此你可以自己去找到,你不用别人告诉你任何的秘密、技巧或者诀窍,也没有人可能告诉你任何这类东西。你本来就知道一切,但是你却被自己的大脑阻碍了。老师的价值只是不断地提醒你,你自己知道,你可以自己找到,而不是替代你做任何事情。而服务自己的道路的老师,他们知道只有你不断地寻找、不断地陷入追逐和恐惧,他们才能真正地控制和操纵你和这个世界。所以,他们会不断地给你讲各种新奇的技巧,并会给你各种各样的建议,他们也会让你不断地向他们追寻,向各种外在的书、外在的技巧和外在的力量去追逐,而且每一次都不会告诉你完整的答案,于是你会在追寻中不断地付出你的力量。 例如:他们也许会告诉人类屠杀动物肉食,动物的恐惧会在肉中产生有毒元素,因此要避免肉食,实行素食。他们也许会告诉你,都市的媒体轰炸和周围人的扭曲的欲望会给你的灵光体造成种种损伤,因此你最好远离繁华的都市……等各种看似帮助你的建议,当然这些观点和建议并没有说谎,而且是可以获得各种支持的事实,但是,这些教导的本质却是控制和恐惧的。他们还会告诉你在你的道路上有各种各样的麻烦和陷阱,要这种技巧或者那种技巧才能避免,但是,你之后会想:为什么你总是会遇到更多的问题,而需要更多的技巧呢?总而言之,引导你追逐外在的教导,本质都是以控制和限制、束缚为目标的教导。即使这些教导都是诚实的。这是服务自己的道路的老师的教导的本质。而引导你探索内在的教导,永远是简单、重复和单一的,真理就在你自己那里,你不用作任何的追逐。追逐内在合一的道路,内在的道路是简单而唯一的。追逐外在分离的道路,却可以因为分离而多姿多彩、花样无穷,追逐外在你可以有无数的形式和变化,这也是服务他人和服务自己的道路的不同。这就是不同模式的老师和他们不同的教导,但是,你不用依赖任何外在的方式来分辨,你自己一直都知道。你只要不断地问自己,在当下与太傻交流,即可知道一切。在未来,Jim,你会遇到无数的情况,在内在的合一和外在的追逐中作出选择,你每一次经历这些考验,不断地放下外在的追逐,不断的回到内在的探索,你都会更加地接近你本来的自己。 当然,我并不是说,那些外星人信息和大师信息都是服务自我信息,或者说它们是你觉悟的陷阱,我只是说,只有你自己才能阻碍你自己,是你自己的追逐阻碍了你自己,你在追逐中不断地确认你自己还没有觉悟,不断地确认你自己还是匮乏和无知的,于是你就不可能觉悟,于是你也会一直处于匮乏和无知的状态。 Jim:我明白了,那如果我并没有追寻,但这些信息却以某种奇怪的方式出现在我生活中,如果那是太傻给我的呢?我如何去理解这些信息呢? Taisha:太傻给你的信息确实不一定就是服务他人道路的信息,也有可能是服务自我道路的信息。当你接收到这种信息,既不要恐惧,也不用欣喜,你知道这是一个信息,于是你阅读它、理解它,与太傻一起感受它。感受它其中到底是爱还是恐惧,到底是服务自己的爱还是服务别人的爱。于是你就会知道你需要的答案,和太傻给你任何其他的答案是一样的程序。记住,没有任何人可能给你答案,只有你自己,太傻的“真”那里,才有真正的答案。你也不需要从任何的大师、外星人、经典、书籍、宗教、组织、团体那里寻求任何的帮助或者指导,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指导你自己。 ——【太傻天书】
关于分离 对于一个深受负面情绪困扰,外在生活矛盾冲突困难重重的人来说,这些灵修书籍的实际作用是,先观察、承认、解决自己内在的问题,把自己转化为一个问题较少直至没有问题的人,在理解和爱的心态中轻松自然地化解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这个世界是一个合一的整体,各种事物本身都是和谐的存在。但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的差异,造就了这个缤纷多彩的花样世界。 因为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的差异,为了便于沟通,便于理解,人们开始用事物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大小、多少、好坏、是非、黑白、善恶、成败等等所有的反义词,都是经过对比之后得出的结果。 在对比的过程中,事物本身的合一性质被一分为二,产生了对立,分离分裂。所以,凳子椅子房子动植物等等有大小,有高矮,有难看有好看等等反义词。 因为对比而产生的事物之间的反义词,本身并不会产生什么问题,问题是,当一个人开始在事物之间对比得出的反义词上,【心理上倾向于】这个反义词的某一个对立面,【用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开始这样那样【认为】、【觉得】的时候,产生矛盾是必然的结果。【倾向】、【自己的喜好】、【认为】、【觉得】,就是一般所谓的偏见、主观、执着——真正的客观的人,不会带着自己的偏执来看待事物,也能看的清楚自己偏执什么。 例如野外的花朵,花本是花,天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当甲某看到它时,经过跟以往见过的花朵对比,以前见过的更为好看。经过对比,他开始【认为】、【觉得】,有了【偏见】,得出这野花并不好看的结论。乙某经过,他赞叹这野花的美,他【认为】、【觉得】这野花很美,他也在用【自己的喜好】来进行分辨。甲某嘲笑乙某见识短浅,连这野花也说好看——潜台词是,我【比】你见得多,我是正确的,我当然可以嘲笑你,仍然是对比得出的结果。甲某的嘲笑使乙某【觉得】受到了蔑视,自尊使得他为自己进行辩解——潜台词是,我也不【比】你知道的少。到此,矛盾的种子已种下了,至于矛盾的结果如何,会不会发展成为暴力冲突,那就得另当别论了。 生活中矛盾的产生,究其原因,深层的本质必定是对比,物于物、人与人之间的对比,甚至人与物的对比!无论是内在自我冲突的矛盾还是外在环境的矛盾,若不能及时觉察到,必然激起一个人的负面情绪,引发各种冲突。 对比之后的觉得、认为,都只是假象,假象必然引发矛盾。真实的无法辩驳,任谁去描述那张椅子,那个电视机,那台电脑,每个人都会说,他们本来就是那样的形状,那样的作用…… 所以,不断告诉自己不要去觉得,不要去认为就可以解决矛盾问题了吗?那只是害怕产生矛盾而已,仍旧在恐惧。只有去观察、发现自己是怎么对比的,跟什么对比,又在对比些什么,然后理解,对比只会造成更多的麻烦,完全可以不用去对比、要求什么,一切都在轻松自然中完成! 不对比,无区别,无条件,无要求,无限制,无期待,无恐惧(泛指害怕、惊吓、焦虑、疑心等等),什么都不重要,什么都无所谓!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思?无矛盾,无冲突,剩下的,只有轻松自然、平静喜悦,以及对万事万物的平等的爱。所谓神性的漠然,只是平等的爱罢了——爱你,同时也爱着“伤害”你的人或物,其实也没有伤害与受伤这回事,都只是对比的假象。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