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瓶儿 保瓶儿
关注数: 5 粉丝数: 10 发帖数: 49 关注贴吧数: 13
一口唾沫测出患癌症的风险,基因检测靠谱吗? 只要一口唾沫,就能测出未来患上癌症的风险; 牺牲一滴血,不仅能知道祖上十八代的基因,还能提前预知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当艺术家还是企业家; 通过基因配对,甚至能帮你快速匹配最合适的对象,减少婚姻失败概率。 即能预测疾病,又能测祖宗十八代。 听起来简直无所不能的基因检测,成了很多人的新宠。 不少读者也非常关心,基因检测有癌症的风险,会影响买保险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基因检测。 一、 我们先来搞清楚,基因检测到底测的是什么? 一般基因检测分为两种,一种是消费型的。 这种基因检测操作非常简单。 你只需要在网上下个单,滴一滴血或吐口唾液,放在小盒子里,原地址寄回去。 再坐等半个月,就能看到结果。 最后生成的报告里面,从潜在病症、个人体质、身体素质到性格特征,一应俱全。 甚至还能根据基因追根溯源,可以一直下挖到你祖宗十八代。 就像我朋友W,前几天刚做完基因检测。 就兴奋地跑来跟我分享,说他有非洲人的基因。 但是这种检测纯粹就是娱乐,就像测字算命,在医学上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大家随便看看,图个乐呵就好。 真要当真,你就输了。 图一,图二 二、 真正有价值的,是疾病专项基因检测。 这种一般常用在特定人群身上。 比如许多孕妈都会做的无创产前筛查,主要用于筛查胎儿畸形。 像大家比较熟悉的“唐氏筛查”,就属于这种。 它可以通过孕妇的血液,检测出胎儿患先天愚型、神经管缺陷的危险系数。 除了产前筛查,基金检测还用于,对复杂慢性疾病等方面的个体用药指导,和药品不良反应检测。 比如癌症的辅助治疗。 很多癌症患者在做治疗之前,都要先做基因检测,看看是哪种基因突变,再决定用哪种靶向药治疗。 举个例子,村口的老王得了白血病,常规医院会建议老王使用xxx药物。 但可能这种药物对老王来说并不奏效,这个就要通过基因检测才能发现。 在老王进行正式治疗前做基因检测,就可以帮助老王更好地对症下药,同时还能减少了老王无谓的开支。 这种情况下的基因检测,能发挥普通诊断时没法做到的精细。 三、 虽然基因检测可以做到很精细,但是基因检测仅仅是一种风险预测,检测结果并不等于诊断结果。 比如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被质疑“漏检”的华大基因事件。 湖南一位孕妇在怀孕期间,接受了华大基因“无创DNA检查“,结果显示胎儿畸形率为“低风险”。 之后在进行B超检查时,提示胎儿发育缓慢并有多项指标异常。 但是前后有3位医生,因为基因检测结果的“低风险”,没有建议孕妇进行有创的羊水穿刺检查。 最终生产之后,孩子存在“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症”、“脑发育不良”、“虹膜缺损”等一系列缺陷和疾病。 但是基因检测出有致癌基因,并不代表就会患上癌症,更不能说明我们已经患病。 没有致癌基因,也不是肯定不会患癌。 得病的原因有很多,不止是先天基因,甚至更多是个人的生活习惯、生存环境和工作压力等等。 四、 知道了基因结果,又有什么用呢? 预测这两个字,听起来就很魔幻有没有,更何况是提前预知自己可能得的疾病。 提前得知自己携带哪些突变基因,可以更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给大家举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好莱坞巨星安吉丽娜·朱莉。 2013年,她通过基因检测,得知自己携带乳腺癌高风险基因。 之后她切除了自己的双侧乳腺。 通过切除乳腺的方式,朱莉将自己患乳腺癌的几率,从87%降到5%。 但是朱莉的选择,并不适用所有人。 朱莉家族中有非常严重的遗传病史,她的母亲是乳腺癌患者。 因而在专家和其个人的谨慎评估下,她才会做出切除乳腺的决定,但这绝不是面对基因突变的唯一选择。 而癌症的基因检测,目前并没有推荐健康人常规地进行。 在很多领域,基因检测预测疾病的准确性,目前还有争议。 它也远不能解释全部的疾病风险,所以结果的解读更要谨慎。 五、 如果做过基因检测,结果会影响买保险吗? 答案是完全不会。 去年保监会就有明确的规定,保险公司销售健康保险产品,不得非法搜集、获取被保险人除家族病史之外的遗传信息、基因检测资料,也不得要求投保人提供。 保险公司不得以被保险人家族病史之外的遗传信息、基因检测资料作为核保条件。 说人话,就是基因检测不得作为核保参考。 而且我们大陆的保险产品,采用的是“有限告知”原则。 一般问什么就告知什么,没有问到的就可以不用告知。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产品,都没有问到基因检测这一项,所以根本就无需主动告知。 即使你的基因检测上,有某个高风险基因,也不会影响你的核保结果。 其实无论你做不做基因检测,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大家更需要关注的事。 面对自己的健康问题,向专业人士寻求建议,了解各种选择。 才能做出对你来说正确的决定。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