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哲学学者 商丘哲学学者
关注数: 2 粉丝数: 9 发帖数: 676 关注贴吧数: 18
河南省书画院举办军旅书法家侯和平作品研讨会 9月23日,河南省书画院为军旅书法家侯和平举办个人专场作品研讨会。中国书协副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省书协副主席宋华平、李刚田、陈春思、李强,河南省书画院院长李运江,《书法导报》总编王荣生,省广播电台台长、作家何新年,著名书法家西中文、云平、常安、许雄志、张建才等及书法评论家、书画收藏家和驻郑多家新闻单位人员共4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由李强主持。 与会人员重点围绕侯和平同志书法创作的渊源、风格、特点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研讨发言。张海同志认为,侯和平作为一名军队领导干部,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书法上投入这么多精力实属不易。对侯和平书法的创新意识,强烈鲜明的个性风格,以及在线条、造型及用笔变化上的独到之处,给予了肯定,同时对侯和平同志书法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也提出了中肯建议。 侯和平同志现任河南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党委书记、政治委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作品曾多次入展全国书法大赛,2003年出版书法集《铁河冰马入梦来》,2005年出版书法集《侯和平书法艺术》。河南电视台、《东方艺术》、《十方书道》、《美术报》、《书法导报》、《书法报》、《大河报》、《青少年书法报》等新闻媒体对其作过专题报道。这次研讨会,展出了侯和平同志近期创作的20多幅作品。据悉,这是河南省书画院第一次为河南书法家、也是第一次为军旅书法家举办个人作品研讨会。
“造纸黑液碱回收中直接生产沉淀碳酸钙新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通过 2005年9月25日,由我校承担的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造纸黑液碱回收中直接生产沉淀碳酸钙新技术研究与开发”成果鉴定暨验收会在郑州召开。包括胡宗渊、张道沛在内的中国造纸界资深专家和河南省环保、化工行业的专家经过3个多小时的讨论,一致认为项目符合鉴定要求。 这也是我校科研项目的一大突破。我校化学化工学院董学芝教授带领造纸黑液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课题组经过20年的努力,成功开发出了“造纸黑液碱回收中直接生产沉淀碳酸钙”的新技术。这项技术是专门针对传统造纸黑液碱回收工艺中的白泥二次污染问题而设计,通过对传统造纸黑液碱回收苛化工序的关键性技术改进,提供一种不仅能从根本上避免废渣产生,不需要进行白泥回收处理,而且还能在回收碱的同时,直接生产出造纸所必需沉淀碳酸钙的新技术。 专家委员会在讨论中认为,这项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无废水、废气排放,无废渣产生,既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又有可观经济效益。它可从根本上解决制约造纸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减轻了制浆造纸企业污染治理的沉重包袱,对于促进造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董学芝教授研发出的技术在非木材碱法制浆领域属国内首创,居国际领先水平。 据介绍,这项技术已分别与1998、2002年获得发明专利权,并在1999年中国造纸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上得到造纸界专家的首肯。我校以专利普遍许可方式先后与岳阳纸业和武汉晨鸣合作,将该技术在这两个企业投入工业化生产,取得巨大成功。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美国、欧洲、加拿大、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等6国申请国际专利,科研处、化学化工学院正积极向国内造纸企业推广。中国造纸学会碱回收专业委员会主任张道沛先生称,项目若被全国制浆造纸的企业采用,每年能给国家带来10个亿的直接经济效益。 会议由河南省科技厅组织。副校长王发曾、科研处处长张保国以及河南省科技厅、环保局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王发曾代表我校向出席会议的专家委员表示感谢,他指出,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河南大学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尤其加大了对横向课题和科技服务项目的投入,设立了专利基金和对外开放基金,对应用性项目的研究开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董学芝教授的项目就是学校重点支持的应用项目之一。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中部崛起”学术研讨会在我校 2005年9月26日上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中部崛起”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我校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长陈秀山,著名经济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胡兆量,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侯景新、吴殿廷,秘书长孙久文,香港伟立信建筑工料测量师事务所副董事吴永辉,河南省科协名誉主席、河南大学原校长李润田,校领导关爱和、王发曾、李小建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南省科学院等30多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及我校环境与规划学院的部分师生与会。会议由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覃成林主持。 校长关爱和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我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他说,长期以来,在国内同行的大力支持下,在李润田先生等老一辈专家学者的带领下,我校的地理学科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通过研讨会这样一个学术平台,和河南大学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对我校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及环境与规划学院、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建设多提宝贵意见,为实现中原崛起献计献策。 胡兆量同志介绍了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的研究领域、发展阶段及其与中国地理学会的关系。他说,我国区域经济问题十分复杂,地区差异大,发展背景多种多样,解决区域协作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十一五”计划的重点。中部崛起也是我国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这一形势必将推动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的繁荣和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的昌盛。胡兆量同志在讲话中还对李润田同志所做的工作予以高度的评价。 河南省地理学会理事长、我校副校长、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小建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并介绍了省地理学会和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与会人员对中部崛起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河南及其他中部省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次会议将于9月27日上午闭幕。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将通过数十场简短的报告对中部崛起问题进行研讨。
“大河之旅”走进河南大学 近日,腾讯网“大河之旅——环保中国2005黄河万里行”报道组沿着黄河走进了河南,9月26日,沿黄考察采访团来到了百年名校河南大学,在全国人文社科基地黄河文明与发展中心揭开了主题为“黄河的水患与治理”的“九省论剑之•河南篇”的序幕。校领导孟庆琦在会前接见了与会的专家,并合影留念。 在黄河文明与发展中心一楼贵宾厅,来自河南报业集团高管、资深媒体人 赵建功;河南大学黄河文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省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覃成林教授;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牛建强教授;中科院地理与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历史地理专家王守春;腾讯网大河之旅领队、新闻中心副总监(主持人) 王永治等各界专家围绕本次论坛主题“黄河的水患与治理”畅所欲言,话题涉及历史、地理、生态、文化、经济以及黄河的管理等领域,是一场有着强烈忧患意识和黄河儿女深重反思的论坛,更是一场有着最新观点提出的,有“你来我往”思想火花碰撞的精彩讨论。 此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凤凰网、中国新闻社、南方都市报、华商报、南方周末、外滩画报 等单位主办,历时近一个月,从黄河的源头到黄河入海口沿途进行考察。在河南站的考察活动由腾讯网、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报业网、郑州晚报 、河南大学等单位承办。腾讯网进行了视频现场直播;河南报业网进行了图文直播。凤凰卫视、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开封日报、汴梁晚报、郑州晚报等媒体都报道了此次活动。
河南大学:光荣与梦想(摘自2002.9.18河南日报) 河南大学诞生90年来,始终根植中原沃土,演绎着一段段曲折而动人的故事,成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缩影,形成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营造了一种勤奋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  “嵩岳苍苍,河水泱泱,中原文化悠且长;济济多士,风雨一堂……”这是河大人用血用泪用情谱成的一首属于自己的歌曲。上溯20世纪之初迄今,河大已历经百年风雨,饱经百年沧桑,几十万莘莘学子,造就了中原文化的昌盛与辉煌;90年来,河大弘扬了“河南精神”,熔铸了铁骨铮铮的“河大精神”;90年河大发展史,是一部创业史、奋斗史、辉煌史!  诞生于1912年的河南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开封市的东北部。她北依宋开宝寺塔和铁塔湖,东傍沧桑斑驳的古城墙。此处原为后周、北宋的国子监,元、明、清时成为河南文化教育中心。清雍正九年,建成了规模宏大的“河南贡院”,至今校园矗立的“两块”贡院碑,记录了当时的盛况。学校整个建筑古朴、典雅、和谐。校园东面以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门、大礼堂为中轴线,六号楼、七号楼、东十斋、西二斋等建筑分列两旁,中西合璧,雄伟壮观;西面以科技馆、图书馆、外语楼、十号楼、地理楼、体育馆等现代建筑为主,与艺术楼遥相呼应,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气息。校园里绿树成荫,花草芬芳,景色宜人。
贾连朝副省长为我校研究生院揭牌 2005年7月1日上午,我校试办研究生院揭牌仪式在大礼堂隆重举行,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贾连朝,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原所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张海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吕晓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崔健民,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李文成,我校全体在校领导以及原校领导李润田、王才安、王文金等出席揭牌仪式。贾连朝、李文成为河南大学研究生院揭牌。揭牌仪式由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张秉义主持。 贾连朝同志在揭牌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河南大学试办研究生院是促进我省学位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件好事和大事,将对河南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贾连朝副省长希望河南大学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把研究生院办出水平,办出成效,不断提高学术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水平,从而加快创建全国一流大学的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提供高层次专门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揭牌仪式上,校长关爱和表示,河南大学决心以试办研究生院为契机,积极建立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规范保障体系,积极研究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律,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继续健全管理机构,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彻底规范管理手段,继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河南大学研究生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层次、高水平、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吕晓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原所长张海鹏分别在揭牌仪式上讲话,他们表示将全力支持河南大学研究生院的建设和发展。 我校研究生院是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2005年57号文件精神成立的。
我校举办黄河文明形成与发展研讨会 9月11日上午,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江苏、山东、湖南、湖北、安徽、陕西、甘肃、河南等地数十位专家学者齐聚在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三楼会议室,参加黄河文明形成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先生,我校校长关爱和,副校长、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小建等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关爱和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在简单介绍了我校情况后,他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辉煌的黄河文明。黄河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社会宝贵的文化财富,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拟通过对教育部重大课题的研究,把黄河文明与文化的研究、河南大学历史学科的研究推向纵深发展,并与国际文化史研究接轨,奠定黄河文明在世界古文明史上的地位。同时提高我校青年学者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培养出一支强有力的科研队伍,使我校在黄河文明的研究领域中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在这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弘论,提出宝贵的建议,并对河大的工作予以支持和指导。 李小建副校长代表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光临表示欢迎,对各位专家在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三年来给予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中心将尽力为各位专家提供服务,以推进中心的研究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王巍先生,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甬坚教授在发言中表示,中国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具有重要地位,而黄河文明一直处于核心作用,绵延不绝,传承至今。研究黄河文明,就是要以史为鉴,为可持续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据悉,此次研讨会将为期两天,于9月12日闭幕。专家们将从各个角度展开研讨,对黄河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除了参加研讨会之外,一些专家还将为师生们举办讲座。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