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夜 郭雪夜
关注数: 1 粉丝数: 2 发帖数: 20,381 关注贴吧数: 1
【转贴】——女皇统治下便捷而文明的离婚 女皇统治下便捷而文明的离婚 在整个封建社会中,由于女子处于被压迫的地位,是没有离婚自由的,男子可以任意“休 妻”、“出妻”,女子却只能忍受。同时,女子被“休”、被“出”,被认为是奇耻大辱 ,终生难以抬头,改嫁更是“丧失贞节”,为人所不齿。但是这种状况在武周时代这个较 为开明的封建社会中发生了根本改变,特别是在敦煌民间男女的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表 现在离婚问题上也是如此。若夫妻性格不合,妇女可主动提出离婚,手续十分方便,由男 方写一纸“放妻书”或女方写一纸“放良书”即可。0343卷“放妻书”写道:“若结缘不 合,比是怨家……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继而写道:“愿妻 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裙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得高官之主”,可见男方衷心祝 愿女方另择佳偶,很有点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好聚好散的意思。可见那时人们多开通, 真比现代人的协定离婚更宽容!当然,这并不包括极穷的卖身为奴的妇女。   有敦煌资料可以佐证,武则天当政时期妇女改嫁的事是比较常见的,例如在《秋胡》 话本中,秋胡几年不归,秋胡母就劝秋胡妻:“不可长守空房,任从改嫁他人。”婆婆竟 然主动劝媳妇改嫁。在吐鲁番地区也是如此,例如在《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赵 义深自洛州致西州阿娼家书》中也写到:他收到了阿婆“×月廿日书,书上道连改嫁,属 张隆训为妻,居子义深具悉知也。”   那时,离婚的手续很简单,称为“放妻”,也有些特殊情况称为“从良”者,只要男 方写一纸《放妻书》,并为女方和见证人认可,或由女方写一纸《放良书》,并由男方和 见证人认可,都可以解除婚约,各奔东西。   由于离婚的情况不同,《放妻书》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完全相同,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八 股形式。从现有一些资料来看,大致有这几种情况:   1.性格不合   例如,斯○三四三的《放妻书》是这样写的:某李甲谨立放妻书盖说夫妇之缘,恩深 义重,论谈共被之因,结誓幽远。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若结缘 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妻则一言十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稻鼠相憎,如狼羊一处。 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裙娥 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于时年 月日谨立除书。  从以上《放妻书》看来,夫妻双方性格不合,即“结缘不合”,表现在“似猫鼠相憎 ,如狼羊一处”,“二心不同,难归一意”,所以,还是“各还本道”,分道扬镳为好。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也类似我们现在常说的,各自重新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开始 新的生活。由于《放妻书》是以丈夫为主体写的,丈夫还对妻子提出一些美好的祝愿:“ 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裙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至于今后双 方的关系,则是“解怨释结,更莫相憎。”这样的离婚是比较文明的,要比某些现代中国 人离婚后就反目成仇或是视同陌路文明得多。  斯六五三七还有一起《放妻书》是这样写的:盖闻伉俪情深,夫妇语义重,幽怀合卺 之欢,念同牢之乐。夫妻相对,恰似鸳鸯,双飞并膝,花颜共坐,两德之美,恩爱极重, 二体一心。共同床枕于寝间,死同棺椁于坟下,三载结缘,则夫妇相和。三年有怨,则来 仇隙。今已不和,想是前世怨家。反目生怨,作为后代增嫉,缘业不遂,见此分离。聚会 二亲,以求一别,所有物色书之。相隔之后,更选重官双职之夫,弄影庭前,美逞琴瑟合 韵之态。械恐舍结,更莫相谈,千万永辞,布施欢喜。三年衣粮,便献柔仪。伏愿娘子千 秋万岁。时×年×月×日×乡百姓×甲放妻书一道。  从这篇《放妻书》看来,也是首先阐述夫妻应该是多么和谐美好;第二层说明双方如
【转载】——正说唐代女性 开国女帅:  平阳公主  雨中登娘子关  钱世明  乱山微雨间,按剑仰雄关。  娘子今何在?绵河去不还。  泉声思铁骑,春色想红颜。  一自供游赏,险隘笑登攀。  唐朝的女强人很多,中国第一个女皇帝诞生于唐朝;中国第一个女性首相出现在唐朝;中国第一支"娘子军"出现在唐朝。有人说是唐朝的鲜卑血统决定了唐朝女性的惊人业绩,平阳公主开风气之先,之后,女强人式的公主中又出现了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然而只有平阳公主死时,军队擂鼓而葬,她的事迹即使今人读起来,仍让人热血沸腾。  乱世武女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但她的名字和年龄史载不详细。后世写武侠小说的给她起了个名字叫李秀宁,说她是唐太宗的妹妹,其父李渊起兵时她的年龄是16岁,人们觉得如此低龄难以做成那么大的事,于是推测她是李建成的妹妹、唐太宗的姐姐,这样,在李渊起兵时她是20到26岁之间。  南北朝统一之后不久,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状态。这次分裂的时间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渊只用了7年时间就击败群雄,再一次统一了天下。李渊能当上皇帝,固然与他个人的条件分不开,更重要的是他培养出了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唐太宗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的婚事是父亲李渊一手操办的,平阳公主的丈夫柴绍是一位武将,婚后,柴绍携妻平阳公主定居长安城。  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阎立本在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凌烟阁里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褚遂良题之,皆真人大小,用以来缅怀功臣,柴绍就在这凌烟阁24功臣中排名第14位。  柴绍也以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闻名,在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作为他的妻子平阳公主也毫不逊色,平阳公主在深爱武艺的母亲窦氏的影响下,从小就熟知兵术。  平阳公主的母亲是李渊的原配,窦氏本也是一位爱好武艺的女性,窦氏是京兆平陵人,父亲窦毅是北周的八大元帅之一,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从小就很聪明,并且喜欢武艺高强的人,于是在出嫁年龄时用了比武招亲的办法,父亲窦毅让人在大门上画了两只孔雀,有意招亲的必须在百步外射两箭,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根据正史记载,李渊是箭法相当高超的人,几十人来应试,只有李渊两箭都射中了,窦氏遂嫁给了李渊,窦氏生下女儿平阳公主后,常常说起此事,让平阳公主甚是羡慕。  娘子挂帅  隋末民不聊生,天下大乱。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决定起兵,当时李渊的胜出机会并没有多大。他的地盘在遥远的山西边境,远离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手下兵力也不足,不过万人,而且天天要面对突厥的进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长安,身边只有一个次子李世民跟着。  李渊领兵离开自己的防地时,对外宣称是为了到江都去接应被困在那里的隋炀帝,可是他的行军方向却直指首都长安,这种"掩耳盗铃"当然瞒不过长安的隋朝官员,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