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疯势 爱疯势
关注数: 71 粉丝数: 455 发帖数: 5,732 关注贴吧数: 53
[转帖]如何判断龙鱼的紧张状态和生病 作者:东方神灭 鱼的紧张状态表现如下: >> 喂食时拒绝食用 >> 游动时频繁地撞击鱼缸的箱壁 >> 过分好斗或过于消极 鱼生病的特征如下: >> 在接近水面的地方游动 >> 鱼嘴一直张着或重复开合 >> 鱼须分开过大并且僵硬 >> 游动的姿势不平衡或倾斜 造成鱼紧张的情况有: >> 鱼缸的水变脏或充满食物残留物 >> 水的pH值过高或过低 >> 水中的氧含量过低 >> 水温过高或过低 >> 鱼缸周围的噪音太大 当鱼有明显的紧张或生病的特征时,应尽快采取补救措施。 补救措施 补救措施的步骤和药品剂量根据每条鱼的不同情况和反应不同而不同。 补救措施的步骤如下: >> 以每100升水200克盐的比例,在鱼缸的水中掺入盐 >> 在水中加入或提高氧含量 >> 加入适量建议使用的药物 每个步骤之间间隔3到4个小时,同时观察鱼的反应和状况。步骤(1)和(2)可以同时进行。如果鱼的状况改善了,或之前紧张和生病的特征消失了,就可以停止补救措施。 1观察水 对龙鱼来说水质最重要.水要清亮而有光泽.不能浑浊.定期检查NO2.如果太高.就检查过滤系统以满足大量硝化菌的生长.降低NO2.稳定水质,龙鱼最理想的酸碱度为6.5~7.5即弱酸性.一般用自来水除氯就可以用.用条件可以买黑水 2检查游姿 正常没病的龙一定在水面游动.如果鱼把鱼体摩擦缸壁和溶底.正明鱼有寄生虫.如鱼擦身.煽动胸鳍和背鳍.或撞缸.漂浮水面或沉底这就是最危险的.这时要检查鱼头部有没有寄生虫.检查是石细菌感染 3检查鱼的各部位 1看鱼外表.外表有没有寄生虫,口红肿.白点.穿孔.烂鳍.白包.松鳞.掉鳞片.红斑等~~~这都是病症 2看鱼是否有腹部下垂和水肿.这就是明显的肠谓病 3看鱼是不是日渐消瘦.这是营养不良做成的 4看鱼是否松鳞<又叫坚鳞病.这是内脏引起的病症 5看鱼是否弯曲.这是下药不当或过量做成的 6看鱼的眼是否有异.是否朦眼 7看鱼的鳃.的张合是不是正常.鳃盖形状有没有崩溃变形.有没有附着异物.寄生虫.鳃缘软质部有没有增长.有没有翻卷.鳃瓣是不是暴露等
[转帖] 龙鱼专业术语 为了更好的了解红龙鱼饲养知识,本人整理出一些术语供大家参考! 1、曝气 水处理中的爆气其实就是给水中充氧,激活水中休眠的细菌,通过细菌的繁殖消耗掉水中的有机杂质,达到净化的目的。 2.并须 龙鱼额下的两根胡须交叉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并须。 3.侧线 龙鱼的侧线器官位于身体两侧第三排鳞片中,从头部开始沿着整个身体长轴随着水平肌隔的走向分布,直达尾部呈线状排列,因此又称侧线感觉器官,或侧线系统。 4.吃框 龙鱼的鳞片边缘称为第一鳞框,边缘以内称为第二鳞框(鳞底)。由于在饲养过程中,第一鳞框慢慢变粗,而第二鳞框(鳞底)的面积随着第一鳞框的变粗而逐渐减少,这种现象叫吃框。 5.地包天 地包天又叫兜齿儿,龙鱼分上下额,上颚短、下额长,下颚部分高出于上额这种现象就叫地包天。 6.第一鳞框 龙鱼的鳞片边缘称为第一鳞框。 7.第二鳞框 龙鱼鳞片边缘以内称为第二鳞框也可称为鳞底。 8.掉眼 所谓“掉眼”是指龙鱼眼睛下视,眼睛逐渐向下倾斜,造成上眼窝脂肪堆积,眼部看起来有点象犯困的模样。 9.返垢 所谓的垢,就是龙鱼自身的鳞片底色,而底色取代了原有的鳞片光泽和亮度,使原有鳞片的光泽和亮度面积缩小,这种现象的发生叫做反垢。 10.封缸 顾名思义,封缸就是将缸的四面用不透光的隔板或是纸张封住,不让光线照入缸内。 11.过背 金龙系有着金属光泽的鳞框,可到达背部的第六排鳞片,因此称此为过背。鳞框的金色框缘一直延伸到背部的个体称之为过背金龙。 12.过水 过水,就是新鱼来前所在的水体与将要进行饲育的水体之间的一个兑水的缓冲过程。 13.溶鳞 龙鱼鳞片边缘出现腐蚀,呈现出锯齿状,这种现象叫做溶鳞 14.立鳞(松鳞) 松鳞也叫立鳞病,鱼的鳞片向外张开,竖立起来似松球,故叫松球病或者叫立鳞病。 15.吐胃袋 吐胃袋就是龙鱼的呕吐现象,吐出来的胃袋其实是龙鱼的胃酸包膜。 16.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 ,俗称A菌( nitrifying ) 是一种好气性细菌,能在有氧的水中或砂层中生长,并在氮循环水质净化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们包括形态互异类型的一种杆菌、球菌或螺旋菌。属于自营性细菌的一类,包括两种完全不同代谢群:亚硝酸菌属 ( nitrosomonas ) 及硝酸菌属 ( nitrobacter )。 17.养水 养水就是在鱼放入缸之前,将缸中的水培养成适合你所饲养品种鱼的水质过程。 18.老三样 换水,加盐,升温 19.珠鳞 所谓的珠鳞,指的是后三鳞*近鳞根处的小园鳞片,因其形状而得名,正确来说,后三鳍各鳍附近的小园鳞片都是珠鳞,珠鳞又可称为鳞末碎鳞。 20.自切 龙鱼在运输或者导缸时因受惊而作出的挣扎反应引起的龙鱼尾鳍背鳍或腹鳍折断现象。 21.翻鳃 龙鱼鳃盖边缘的软膜翻起来的症状,称为翻鳃。 22.宝石 宝石是红尾金龙独有的商业名词,红尾金龙也称为宝石。 23.一号红龙 一号红龙属基因血统纯正的红龙,包括了辣椒红龙和血红龙这两大品种。 24.一号半红龙 一号半红龙属超级红龙和黄尾或者青龙的配种,所以也叫做班扎尔红龙(Banjar Red)。 25.高背 红尾金龙它鳞片上的金色色彩最多只能达到第四排,繁殖场通过过背金和红尾金的配种,繁殖出一种鳞片亮度较高可达五排的红尾金龙。
走出水清与硝化菌有关的误区(转帖) 养鱼是一门科学。随着科学养鱼理念的普及,人们对鱼缸生态系统、生化过滤、生物滤材、硝化菌等越来越重视,都在努力的为鱼儿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其能把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但是在论坛待久了,发现很多鱼友对硝化菌的认识存在误区,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例一:为什么我清洗滤材后水就变混了? 答:清洗滤材后硝化系统受到破坏,硝化菌大量死亡,所以水会变混。 例二:为什么我开缸后水一直比较混浊不清呢? 答:这是因为硝化系统还不健全,硝化菌的数量比较少,所以水不清,等硝化系统健全后水自然就清澈了。 以上的两个案例都是在讲水的澄清度与硝化系统(硝化菌)的关系,如果您认为以上的回答都是正确的话,那么请一定把这篇文章读完,因为这两个答案都是错误的。 其实应该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什么是硝化系统,因为在百度上都查不到硝化系统的定义,所以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因此也就有了很多对硝化系统的错误认识,那么硝化系统应该怎么定义、硝化系统的组成和作用是什么?我先讲一下这个问题。 先看一下我给硝化系统的定义:以生物滤材做为载体培养硝化菌的水循环过滤系统叫做硝化系统。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硝化系统是由水泵、生物滤材和硝化菌这三大要素构成。其实硝化系统就是一个培养硝化菌的平台,生物滤材给硝化菌提供了栖息繁殖的场所,水循环系统为硝化菌带来了氧气和食物(氨和亚硝酸盐),这就是硝化系统,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硝化菌来清除水中的毒素。 理解了什么是硝化系统,再来看一下它和水的澄清度的关系。大家都知道硝化系统(硝化菌)的功能是净水,但是很多人都错误的理解了净水的含义,把净水理解成了清水,总是把水的清澈与否和硝化系统(硝化菌)挂钩,所以就有了上面的这两个错误答案。 硝化菌的作用是去除水中的毒素(氨和亚硝酸盐)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不是清洁水体。如果氨和亚硝酸盐的存在会引起水混浊,硝化菌将它们去除后水就会变的清澈,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硝化系统(硝化菌)就具有清水功能,但会是这样吗? 学过初中化学的人都知道氨和亚硝酸盐是无机物,它们的存在并不改变水的澄清度,就像盐撒进水里不会使水变混一个道理。水绝不会因为有了氨和亚硝酸盐的存在而变的混浊,也不会随着氨和亚硝酸盐的去除而变的清澈。因此,硝化系统(硝化菌)和水的清澈混浊没有关系。 上面这段话一定会对不少鱼友的知识体系造成冲击,我经历过很多次这样的辩论,当我提出硝化菌和水的清澈混浊没有关系的理论时,很多人一开始是坚决不认同的,但是经过细致的讨论,绝大多数鱼友都会认同这个观点。其实要说清楚水清与硝化菌的关系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下面我会充分的论证我的观点。 我们鱼缸的水为什么会混浊,这个问题我在“生物性混浊的危害及控制”这篇文章里已经充分的论述过了。生物性浑浊是鱼缸水浑浊的最主要形式,表现为水混沌不清、雾朦朦的,其实这是一个物理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细菌很小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是当它大量繁殖的时候,就会产生乳光,改变水的折光率,使光发生散射,造成水的澄明度下降,我们看到水的白浊就是细菌大量繁殖后改变了光的反射造成的结果。 鱼便残饵等过多的有机物会引发异营菌的大量繁殖,从而产生“丁达尔效应”造成生物性浑浊。要想控制这种生物性混浊有两条途经:1、杀灭过度繁殖的异营菌,2、清除过多的有机物。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硝化系统(硝化菌)具有这样的功能吗? 1、硝化系统(硝化菌)能杀菌吗?答案是绝无可能。硝化系统是用来培养硝化菌的,硝化菌分解的是毒素,毒素是异营菌的代谢产物,通俗的说就是异营菌的粪便,硝化菌分解的是异营菌的粪便而不是异营菌本身,所以不会对异营菌造成任何威胁,没有杀菌功能。可能有人会问硝化系统会不会除了培养硝化菌之外还能培养一些能杀菌的细菌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我是学微生物的,我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一些原生生物以细菌为食比如噬菌体,还有很多细菌会分泌抗生素、溶菌酶来抑止其他细菌的生长,但是它们和硝化系统没有关系,它们不需要依附于生物滤材来生长繁殖,也不需要水循环系统,也不是硝化系统培养出来的,所以和硝化系统没有任何关系。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