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巳老突 无巳老突
关注数: 3 粉丝数: 46 发帖数: 876 关注贴吧数: 3
“亭之毒之。养之覆之。”陈鼓应和众人的注解全错了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陈鼓应的注解是,亭之毒之是安宁心性,养之覆之是爱养调护。书面网上,这差不多是通行的解释。我认为,类似的解读都错了,属于天道有大仁,大德有大爱的想当然。 亭之毒之,养之覆之,这两句就是字面的意思。亭是维护,毒是荼毒。养是蓄养,覆是倾覆毁灭。因此,亭之毒之是既维护也荼毒,养之覆之是既蓄养也覆灭。 道,怎么可能只有安宁心性,爱养调护,没有荼毒覆灭?道是有无相生,两面互动。荼毒覆灭,才会有物竞天择,万物进化。生养维护,才会有物种繁盛。 德,既蓄养也覆灭,既竞争也协调。人性,有善也有恶。仁也不仁,德也不德。义也不义。人类利己也利他,既竞争掠夺,战争杀戮,也互爱协作,结成集体,维护和平。 今天的世界和平,就是核恐怖平衡,大恶安宁着大善的和平。可以说,不知大恶,无以至大善,天下皆知恶之为恶,斯大善矣。 实际上,什么天道安宁养护,荼毒覆灭,天地有大仁大德,都是人的看法。天地不仁,道无为无不为,好事坏事一锅煮了。不仁不德,不善不恶,既安宁也荼毒,既覆灭也养护,创生既毁灭,毁灭也是创生。 老子在五十一章说这段话的意思是,从道的角度,辩证地看待道生之,德蓄之。生长蓄养和荼毒覆灭,其实都是长之育之。这是道和德的自然本性。统治者要惟道是从,对万物和百姓要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就是所谓的玄德。 坏的统治者出于私欲,好的统治者出于大爱,占有,自恃,主宰,都是对自然的干预,即使好事善事也会变为坏事恶行。而玄德,就是让道的两面力量,相互博弈制衡,有无相生自然发挥作用。
什么是无?解惑老子的无 什么是无?无,就是没有。我们能感知常识中的无。没有怎么感知?我们感知的无是与有的对比,也就是说,无是相对于有的无。日月星辰,天地万物,人来人往,都是有,即物质存在。对比物质存在,其他绝大部分是虚空。我们从哪里来?从常识来看,有是从无中生长出来。每个人原来都是无,万物原来是无。万物之前是没有生命的洪荒。无也可以从逻辑推理出来,有之前是无,无是因,有是果。有的否定,对立面就是无。那么天地宇宙原来是不是无呢?一般人想到这里就进行不下去了。我们的常识和感觉,宇宙永恒存在,无始无终,物质不灭,怎么是什么都没有的无呢? 科学家们观察到宇宙一直在膨胀扩张,那么根据因果律,宇宙来自一次奇点大爆炸。这个观点一度占据统治地位。但是有科学家提出,既然有因果,那么奇点大爆炸之前是什么?是无吗?这个无仍然是相对的无?还是绝对的无?绝对的无怎么生有? 宇宙有开始,肯定也有终点,这已经超越了我们的常识,科学也到了绝境,到此为止了。于是宗教出来说,宇宙之始是上帝,上帝创世。或者是超越自然的绝对精神。信不信由你。 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有始点,那个始点可称之为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无和有,同出于道,只是名称不同。所以,道是有无相生,即无和有的对立统一。 老子的道,有无相生能不能解决人类对于宇宙本源的困惑?
什么是玄?道是无,也是有。这就是矛盾又和谐的玄。 老子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是玄妙,不可思议,不好理解。因为道是无,也是有。人是不是既是有,又是无呢?这既是一个有关宇宙起源的哲学思考,科学命题,一种观世界的方法,也是一个人生现实问题。 老子已经说了什么是玄。即无和有,一分为二,名称不同,对立矛盾,这叫玄。同出于道,即和二为一也叫玄。玄既是天道,也是对立统一,矛盾和谐的方法,即辩证法。自然之谜和辩证法都是玄。 天道,自然之道,其实是不分有和无,也不分善恶是非。它是有无,时空混然一体。我们这个宇宙的始点其实是上个宇宙的终点。宇宙前后都是道。人类要认识自然,认识道,就必须有所区分,一分为二。我们这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据说始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把这一点作为我们这个天地的开始,时间和空间的起点,既是自然,也是人为划定。 为什么说道是无?因为天地之始的道极小,几乎等于零。老子把夷希微,极尽于无的道称为无,这既是自然状态,也是人为规定。为什么说道还是有?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还得是物,不能为零,零就是绝对无,绝对没有。道有物,也规定它有物。否则老子的道全部塌陷,道之上还得有绝对的无,或上帝,象帝。 划分有无的意义在于:一,道是无,有生于无,有还要归于无,有无相生。二,道也是有,物有道,道有物是为了否定神和精神造物。三,确立一个宇宙观,世界观。即世界是两面矛盾对立又和一和谐的道构成。有无,正反,难易,高下,前后,贵贱,等等,都是同出而异名,一体两面。 我们用一分为二,和二为一的方法观察道,把道切割为无和有,然后再合为一体,就会发现道是一个在有无之间循环的圆周。对立矛盾,两者相互斗争推动,才会有运动,创新。但如果总是对立,不和谐,无永远地无,有永恒地有,就不会有天地万物。自然是玄,我们的方法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两者和一,也是玄。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曾苦此章久矣!开个新帖整理一下我的看法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这章困扰了我很久。有的版本把上德不德说成是不自恃有德,不失德解释为刻意求德。把上德无为无以为改成无为无不为,那么下德就不能无为又有作为,所以把下德无为有以为给删了。或把无以为解释为无目的,不自觉,有以为就是有目的,自觉。而对道之华愚之始,前识者的注解更是越看越越糊涂。总之,乱七八糟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自恃有德,刻意求德,自觉不自觉无为,纯属诛心之论,老子会这么无聊,没见识吗?不德不就是自觉有德吗?刻意,有目的无为不可以吗?读了道德经觉悟了,然后无为不可以吗?谁是生而知之?想不通后来放弃了。过了五六年再读,觉得老子重视不言,希言自然,悠兮其贵言,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以为不就是不以为,不言吗?原来跟着专家,想的太复杂,我试着按自己的想法解读,求教于各位。
什么是无?说说老子的无 什么是无?先来说说我们能感知的常识中的无。无,就是没有。没有怎么感知?我们感知的无是与有的对比,也就是说,无是相对于有的无。日月星辰,天地万物,人来人往,都是有,即物质存在。对比物质存在,其他绝大部分是空间的虚空。我们从哪里来?从常识来看,有是从无中生长出来。每个人原来都是无,万物原来是无。万物之前是没有生命的洪荒。无也可以从逻辑推理出来,有之前是无,无是因,有是果。有的否定,对立面就是无。那么天地宇宙原来是不是无呢?一般人想到这里就进行不下去了。我们的常识和感觉,宇宙永恒存在,无始无终,物质不灭,怎么是什么都没有的无呢?常识到此为止。 国外的科学家观察到宇宙一直在膨胀扩张,那么根据因果律,宇宙来自一次奇点大爆炸。于是科学家力图找到那个最小的,宇宙之始的物质。这个观点一度占据统治地位。但是有科学家提出,既然有因果,那么奇点大爆炸之前有什么?原因是什么?是绝对的无吗?绝对的无怎么生有? 宇宙有开始,肯定也有终点,这已经超越了我们的常识,科学也到了绝境,到此为止了。于是宗教出来说,宇宙之始是上帝,上帝创世。或者是超越自然的绝对精神。信不信由你。 那么老子的道和无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解决人类的困惑?
什么是道?人们自说自话,看老子怎么描述 什么是道?老子没有直接定义。前人做了那么多研究,或者小题大做,或者异想天开,或者自说自话,或者用西方哲学概念套用,总之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 答案应该从道德经中寻找。可是老子没有直接给道下定义,他认为名可名非常名。即那个东西可命名为道,但道并不是唯一的,绝对正确的,永恒的常名。道,原来是道路的意思,道路怎么可能是创生天地万物之母呢?所以他把那个东西强字之曰道。勉强命名,大概意思而已。虽然没有定义,老子对道有间接描述。我们看他是怎么说的: 1、道是物质。最小,最本源的物质,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2、道是天地万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他说,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精是本质,信是规律。 3、道是被人们认识的真理,理论,方法,途径,路线,道路。他说,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我道就是道德经,圣人之道。 空洞说道没用,说道不可道更是自欺欺人,不可道的是常道。所以这三者要看你的指向。是说天,说地,还是说人。这三者也可归一,统一于一体。比如人类,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来自最微小的物质,星尘,原子,分子。人类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人类有自我意识,科学文明。归一也是归于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即道的本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