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の宝宝〗 〖蚕の宝宝〗
关注数: 0 粉丝数: 12 发帖数: 164 关注贴吧数: 0
六月宜养二春蚕 所谓二春蚕,就是在常规春蚕饲养结束后桑园不立即夏伐,利用新梢生长的桑叶进行第二次春蚕饲养。6月份饲养二春蚕,整个蚕期基本不需要加温、也不需降温,同时因日照长,光照强,桑叶成熟快、质量好。二春蚕产量达40公斤是很容易的事,干壳量一般在9.8-10.2克,比夏蚕、中秋蚕高5-6级,且上车率、解舒率均高于中秋蚕,一般亩桑能增收700元以上。 二春蚕饲养关键技术。(1)出库时间:以六月一日前出库为宜,一般六月十日前收蚁,六月底前上簇。(2)饲养数量:以春蚕饲养量的7-8成为宜。长势较好的桑园,每亩饲养1.25张左右。(3)小蚕共育:必须切实育好二春蚕的小蚕,达到专室、专具、专用桑园统一共育。用于育蚕的桑园,新梢留叶必须达2叶1心以上。大蚕防僵:大蚕期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应用石灰粉等干燥材料防僵,每天使用一次;或两天使用一次“防僵粉”。 桑园管理关键技术。桑树在一春蚕期间不摘心。采叶时每根条顶端至少留1叶1心,让其继续生长。每根老条上部要留足2-3根新生粗壮条。下部的其它新梢及三眼叶全部采去,用于一春蚕条桑育。这样,桑树能正常生长,为二春蚕提供足够桑叶。 在一春蚕的大眠期后,每亩桑园带水追施20-25公斤的尿素。饲养二春蚕,当桑树新梢长到8片叶时,桑树要全部摘心,有利于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得大蚕条桑育。二春蚕大眠以后,要做到边采桑边伐条,6月底前夏伐工作要全部结束。饲养二春蚕期间,如桑园发生虫害,应以人工捕捉为主,再结合划片分区,用1500倍的桑虫净治虫。切不可用药大面积治虫,以免影响蚕作安全。夏伐后仍用800-1000倍的甲胺磷治虫。 夏伐后,桑园施肥要及时,每亩追施尿素30公斤、碳酸氢铵50公斤、磷肥50公斤,混合施入。为了恢复桑树长势,丰产桑园连续饲养2年二春蚕后,第3年春蚕结束时立即夏伐。以后每养2年二春蚕应隔1年后再养,以利树势恢复。疏芽要及时。当新梢生长到10厘米时疏芽,每株成年桑留足健壮无病的枝条10-12根,使养分集中,得新梢生长。
六月宜养二春蚕 所谓二春蚕,就是在常规春蚕饲养结束后桑园不立即夏伐,利用新梢生长的桑叶进行第二次春蚕饲养。6月份饲养二春蚕,整个蚕期基本不需要加温、也不需降温,同时因日照长,光照强,桑叶成熟快、质量好。二春蚕产量达40公斤是很容易的事,干壳量一般在9.8-10.2克,比夏蚕、中秋蚕高5-6级,且上车率、解舒率均高于中秋蚕,一般亩桑能增收700元以上。 二春蚕饲养关键技术。(1)出库时间:以六月一日前出库为宜,一般六月十日前收蚁,六月底前上簇。(2)饲养数量:以春蚕饲养量的7-8成为宜。长势较好的桑园,每亩饲养1.25张左右。(3)小蚕共育:必须切实育好二春蚕的小蚕,达到专室、专具、专用桑园统一共育。用于育蚕的桑园,新梢留叶必须达2叶1心以上。大蚕防僵:大蚕期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应用石灰粉等干燥材料防僵,每天使用一次;或两天使用一次“防僵粉”。 桑园管理关键技术。桑树在一春蚕期间不摘心。采叶时每根条顶端至少留1叶1心,让其继续生长。每根老条上部要留足2-3根新生粗壮条。下部的其它新梢及三眼叶全部采去,用于一春蚕条桑育。这样,桑树能正常生长,为二春蚕提供足够桑叶。 在一春蚕的大眠期后,每亩桑园带水追施20-25公斤的尿素。饲养二春蚕,当桑树新梢长到8片叶时,桑树要全部摘心,有利于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得大蚕条桑育。二春蚕大眠以后,要做到边采桑边伐条,6月底前夏伐工作要全部结束。饲养二春蚕期间,如桑园发生虫害,应以人工捕捉为主,再结合划片分区,用1500倍的桑虫净治虫。切不可用药大面积治虫,以免影响蚕作安全。夏伐后仍用800-1000倍的甲胺磷治虫。 夏伐后,桑园施肥要及时,每亩追施尿素30公斤、碳酸氢铵50公斤、磷肥50公斤,混合施入。为了恢复桑树长势,丰产桑园连续饲养2年二春蚕后,第3年春蚕结束时立即夏伐。以后每养2年二春蚕应隔1年后再养,以利树势恢复。疏芽要及时。当新梢生长到10厘米时疏芽,每株成年桑留足健壮无病的枝条10-12根,使养分集中,得新梢生长。
春蚕期综合防治蚕僵病 僵病是蚕感染真菌引起的一种蚕病。多湿的环境是引起蚕僵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般春蚕期发生僵病较多,蚁蚕、起蚕及熟蚕最易感染。发病后蚕皮肤上出现大小不规则的褐色病斑,排粪不正常,有吐液现象,死后尸体僵硬,全身长满菌丝及分生孢子。采取以下综合措施可有效防治蚕僵病。 做好蚕室、蚕具消毒,减少病原菌 养蚕前清扫蚕室,彻底清洗蚕具,并将蚕具搬到日光下充分曝晒,再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溶液喷洒消毒;也可用木屑、谷壳、干草等作为发烟材料,用消毒散熏烟1~2次。蚕期发病时,每天熏烟1次。熏烟时关闭门窗,约保持1小时,再将烟排出室外。蚕室周围也应用新鲜石灰浆消毒。 合理调节蚕室、蚕座湿度 蚕期尤其是大蚕期,应特别注意蚕室通风排湿。蚕座多用新鲜石灰及焦糠等吸湿材料吸湿,做到勤除沙,保持蚕座干燥,防止湿热。用含有效氯2%和3%的漂白粉分别对小蚕和大蚕进行蚕体、蚕座消毒。一般蚁蚕和各龄起蚕各使用1次,发病时每天使用1次。也可用防病1号预防。 及时处理僵蚕和旧蔟 僵蚕不要乱丢,应放入石灰钵中或深埋。烧毁发生过僵病的旧草蔟等,或严格消毒后再使用。及时清除蚕沙,堆埋发酵后做肥料。 做好桑园治虫工作,减少传染源 桑园害虫多数易感染僵病,病死害虫尸体可通过桑叶进入蚕室,引起蚕发病。因此,防治好桑园害虫,可有效地控制家蚕僵病发生。
春蚕期综合防治蚕僵病 僵病是蚕感染真菌引起的一种蚕病。多湿的环境是引起蚕僵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般春蚕期发生僵病较多,蚁蚕、起蚕及熟蚕最易感染。发病后蚕皮肤上出现大小不规则的褐色病斑,排粪不正常,有吐液现象,死后尸体僵硬,全身长满菌丝及分生孢子。采取以下综合措施可有效防治蚕僵病。 做好蚕室、蚕具消毒,减少病原菌 养蚕前清扫蚕室,彻底清洗蚕具,并将蚕具搬到日光下充分曝晒,再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溶液喷洒消毒;也可用木屑、谷壳、干草等作为发烟材料,用消毒散熏烟1~2次。蚕期发病时,每天熏烟1次。熏烟时关闭门窗,约保持1小时,再将烟排出室外。蚕室周围也应用新鲜石灰浆消毒。 合理调节蚕室、蚕座湿度 蚕期尤其是大蚕期,应特别注意蚕室通风排湿。蚕座多用新鲜石灰及焦糠等吸湿材料吸湿,做到勤除沙,保持蚕座干燥,防止湿热。用含有效氯2%和3%的漂白粉分别对小蚕和大蚕进行蚕体、蚕座消毒。一般蚁蚕和各龄起蚕各使用1次,发病时每天使用1次。也可用防病1号预防。 及时处理僵蚕和旧蔟 僵蚕不要乱丢,应放入石灰钵中或深埋。烧毁发生过僵病的旧草蔟等,或严格消毒后再使用。及时清除蚕沙,堆埋发酵后做肥料。 做好桑园治虫工作,减少传染源 桑园害虫多数易感染僵病,病死害虫尸体可通过桑叶进入蚕室,引起蚕发病。因此,防治好桑园害虫,可有效地控制家蚕僵病发生。
蚕不结茧怎么办 蚕农在养蚕生产中,蚕不结茧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养蚕生产带来一定损失。首先要弄清蚕不结茧的原因,然后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主要原因:   1.病理因素。如脓病,软化病在上蔟前感染发病,它破坏了蚕的丝腺的分泌功能;或是病原体在蚕体内产生大量有毒的代谢产物,使蚕的神经麻痹,不能吐丝结茧。   2.生理因素。中部丝腺异常,主要因为饲育温度过高,叶质过嫩,分泌腺失调等引起丝腺异常而不能吐丝。其次是前部丝腺异常,主要是饲育地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煤气、鱼腥气、酒精等不良气体造成吐丝障碍。   3.微量农药中毒。在饲育或上蔟期间,蚕食入或接触微量农药引起蚕体内分泌腺失调,而不能吐丝。   4.上蔟操作不当。使蚕丝腺破裂或温度过低,使蚕长期停止吐丝;上蔟过密,使蚕找不到结茧场所,或蔟具不干燥,上蔟环境不当等均易发生不吐丝结茧的情况。   防治方法:   1.预防蚕病,加强管理。要严格消毒,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做好蚕室、蚕具和蚕室周围的消毒工作。可用含有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或1%~2%新鲜石灰水上清液喷雾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体抵抗力。选用抗病力强的蚕种,避免夏秋闷热天气对蚕舍的影响;保持蚕房适温适湿,空气新鲜,蚕座清洁;在壮蚕期添食氯霉素,每龄1次~2次,每毫升中应含氯霉素500单位。   2.严防农药微量中毒。应防止饲喂农药污染过的桑叶;防止蚕室、蚕具和养蚕用品受农药污染。做到蚕室不堆放农药,蚕具不盛放农药,养蚕用品不接触农药。   3.上蔟操作要细致。上蔟时要做到“三匀”、“三干燥”。三匀即熟蚕老熟程度均匀,不偏生;上蔟密度均匀,不偏密;上蔟老熟均匀,不偏老。三干燥即蔟室蔟具、环境干燥
蚕不结茧怎么办 蚕农在养蚕生产中,蚕不结茧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养蚕生产带来一定损失。首先要弄清蚕不结茧的原因,然后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主要原因:   1.病理因素。如脓病,软化病在上蔟前感染发病,它破坏了蚕的丝腺的分泌功能;或是病原体在蚕体内产生大量有毒的代谢产物,使蚕的神经麻痹,不能吐丝结茧。   2.生理因素。中部丝腺异常,主要因为饲育温度过高,叶质过嫩,分泌腺失调等引起丝腺异常而不能吐丝。其次是前部丝腺异常,主要是饲育地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煤气、鱼腥气、酒精等不良气体造成吐丝障碍。   3.微量农药中毒。在饲育或上蔟期间,蚕食入或接触微量农药引起蚕体内分泌腺失调,而不能吐丝。   4.上蔟操作不当。使蚕丝腺破裂或温度过低,使蚕长期停止吐丝;上蔟过密,使蚕找不到结茧场所,或蔟具不干燥,上蔟环境不当等均易发生不吐丝结茧的情况。   防治方法:   1.预防蚕病,加强管理。要严格消毒,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做好蚕室、蚕具和蚕室周围的消毒工作。可用含有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或1%~2%新鲜石灰水上清液喷雾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体抵抗力。选用抗病力强的蚕种,避免夏秋闷热天气对蚕舍的影响;保持蚕房适温适湿,空气新鲜,蚕座清洁;在壮蚕期添食氯霉素,每龄1次~2次,每毫升中应含氯霉素500单位。   2.严防农药微量中毒。应防止饲喂农药污染过的桑叶;防止蚕室、蚕具和养蚕用品受农药污染。做到蚕室不堆放农药,蚕具不盛放农药,养蚕用品不接触农药。   3.上蔟操作要细致。上蔟时要做到“三匀”、“三干燥”。三匀即熟蚕老熟程度均匀,不偏生;上蔟密度均匀,不偏密;上蔟老熟均匀,不偏老。三干燥即蔟室蔟具、环境干燥
农村养蚕常见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蚕病是养蚕中的大敌,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及质量。蚕病分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而以传染性蚕病危害更重。农村中常见的传染性蚕病主要是僵病、脓病、软化病3种。这些病的共同特点是潜伏期长、发病快、来势猛、范围广、危害性大,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80-90%,甚至颗粒无收,给蚕农带来极大的风险。笔者现就本地区养蚕常见病的发生原因及对策,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发病原因 1、消毒不彻底。首先是蚕室内灰尘未能打扫干净,药液被灰尘所吸收。喷药只喷地面、墙面,未喷屋顶,没有做到"六面光"。其次,蚕具只在房前屋后小塘、沟渠中洗一下,未用消毒药剂进行清洗消毒。同时周围环境污染严重,蚕沙、"草龙"乱堆乱放,未能及时深埋焚烧。 2、操作不规范。小蚕用尖筷扩座,易弄伤皮肤。除沙不垫塑料布,直接倒在地面上,除沙过后,不洗手直接拣甩在地上。 3、未能对症下药。相当一部分蚕农科学养蚕水平低,分不清脓病和僵病,常常是将僵病当作脓病用药,结果越治蚕死得越厉害。 4、用药剂量不足。有的蚕农用药随意,或多或少,以至影响了防病效果。还有的蚕农怕花钱,本来蚕座要用3个疗程的药,结果只用了1个疗程,造成用药量不到位,防治效果差。 5、饲养技术不严格。小蚕用叶过嫩,迟眠蚕、弱小蚕舍不得淘汰,易导致蚕病的感染;室内空气恶劣,不注意通风换气;5龄蚕头过密等都是造成蚕病暴发的重要原因。 二、相应对策 1、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努力提高蚕农科学养蚕水平。要开展技术培训,普及科学养蚕技术。首先要教育蚕农规范操作程序,提倡除沙垫胶布;除沙后要洗手喂叶;拣病蚕时要用蚕筷,并投入石灰钵;其次,重视饲育管理,小蚕喂适熟叶,大蚕期要注意通风换气,大蚕扩座稀放;使蚕农学会对常见病症的识别,掌握对症用药及用药的剂量等基本技术。 2、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蚕病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养蚕前,抓好消毒工作,消毒做到彻底、全面,不留死角。养蚕中要经常观察蚕的食桑情况,并适当添加药剂,不能等到蚕病大发生时才用药。同时养蚕后要进行回山消毒。 3、对僵蚕、脓病宜采用以下措施。抓好示范户、重点户的消毒防病、科学饲育,以点带面,扩大影响。每次消毒时,蚕具要浸渍消毒,消毒隐蔽部位病原体,然后在密封的蚕室内进行熏烟消毒。重点抓蚁蚕,并做好眠蚕和起蚕的消毒工作。常撒些蚕座净或防僵粉,以及焦糠等干燥材料。5龄蚕隔天用红霉素或氯霉素添食,并要稀放,做到良桑饱食。实行种药配套,技术跟踪服务。发种时把蚕药及技术资料一并发给蚕农,蚕农要从正宗厂家进药,保证蚕药质量。农技人员要深入村组农户,进行现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农村养蚕常见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蚕病是养蚕中的大敌,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及质量。蚕病分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而以传染性蚕病危害更重。农村中常见的传染性蚕病主要是僵病、脓病、软化病3种。这些病的共同特点是潜伏期长、发病快、来势猛、范围广、危害性大,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80-90%,甚至颗粒无收,给蚕农带来极大的风险。笔者现就本地区养蚕常见病的发生原因及对策,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发病原因 1、消毒不彻底。首先是蚕室内灰尘未能打扫干净,药液被灰尘所吸收。喷药只喷地面、墙面,未喷屋顶,没有做到"六面光"。其次,蚕具只在房前屋后小塘、沟渠中洗一下,未用消毒药剂进行清洗消毒。同时周围环境污染严重,蚕沙、"草龙"乱堆乱放,未能及时深埋焚烧。 2、操作不规范。小蚕用尖筷扩座,易弄伤皮肤。除沙不垫塑料布,直接倒在地面上,除沙过后,不洗手直接拣甩在地上。 3、未能对症下药。相当一部分蚕农科学养蚕水平低,分不清脓病和僵病,常常是将僵病当作脓病用药,结果越治蚕死得越厉害。 4、用药剂量不足。有的蚕农用药随意,或多或少,以至影响了防病效果。还有的蚕农怕花钱,本来蚕座要用3个疗程的药,结果只用了1个疗程,造成用药量不到位,防治效果差。 5、饲养技术不严格。小蚕用叶过嫩,迟眠蚕、弱小蚕舍不得淘汰,易导致蚕病的感染;室内空气恶劣,不注意通风换气;5龄蚕头过密等都是造成蚕病暴发的重要原因。 二、相应对策 1、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努力提高蚕农科学养蚕水平。要开展技术培训,普及科学养蚕技术。首先要教育蚕农规范操作程序,提倡除沙垫胶布;除沙后要洗手喂叶;拣病蚕时要用蚕筷,并投入石灰钵;其次,重视饲育管理,小蚕喂适熟叶,大蚕期要注意通风换气,大蚕扩座稀放;使蚕农学会对常见病症的识别,掌握对症用药及用药的剂量等基本技术。 2、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蚕病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养蚕前,抓好消毒工作,消毒做到彻底、全面,不留死角。养蚕中要经常观察蚕的食桑情况,并适当添加药剂,不能等到蚕病大发生时才用药。同时养蚕后要进行回山消毒。 3、对僵蚕、脓病宜采用以下措施。抓好示范户、重点户的消毒防病、科学饲育,以点带面,扩大影响。每次消毒时,蚕具要浸渍消毒,消毒隐蔽部位病原体,然后在密封的蚕室内进行熏烟消毒。重点抓蚁蚕,并做好眠蚕和起蚕的消毒工作。常撒些蚕座净或防僵粉,以及焦糠等干燥材料。5龄蚕隔天用红霉素或氯霉素添食,并要稀放,做到良桑饱食。实行种药配套,技术跟踪服务。发种时把蚕药及技术资料一并发给蚕农,蚕农要从正宗厂家进药,保证蚕药质量。农技人员要深入村组农户,进行现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蚕种如何进行催青与收蚁 蚕种要放在通风的竹笼或线架上装好,切忌用塑料膜、布料或报纸等物包装,以防闷坏蚕种。领种后立即放到已消毒好的蚕室进行催青保护。在第1-4天室内保持22℃,第5天起至孵化期,保持25℃。如果春季室内温度低,则加火盆升温及保温(用火炭,忌用柴烧),火盆离蚕种1米以上,以免烘死蚕种,加火升温时要记得加水补湿。 催青至第8天,蚕卵的一端有小黑点,叫点青。当一张蚕种内有20%卵粒点青,用报纸将蚕种包好,把着卵粒面朝下,进行遮光制黑,使蚕卵发育一致。从点青日起,第二天转青(卵面呈灰色),第三天蚁蚕出壳。在出蚁当天早上5时,除去遮光物,开灯感光,促使孵化整齐一致。 若有迟孵化的蚕种要继续遮光制黑,第二天早晨5时再进行感光收蚁。最后进行收蚁,春季气温低,在上午10时左右,夏、秋季在上午8时左右收蚁。收蚁用桑要在当天上午采摘,桑叶选用适熟稍偏嫩,用桑量是收蚁量的4-5倍。 收蚁方法:将切好的桑叶直接撒在蚕种纸上,经10-15分钟后蚕蚁爬到桑叶上,然后把蚁蚕连同桑叶倒在蚕座纸上,用鹅毛把蚁蚕疏密摊匀。收蚁后在给第二次桑叶要进行蚁体清毒,用“防病一号”(蚁蚕体消毒专用药,小蚕用含甲醛1.25%,大蚕用含甲醛2.5%)用纱布袋装药粉均匀地撒落在蚕体上,撒药量象一层薄霜即可。经5分钟后,再撒一层焦糠(谷壳烧成黑色)隔开药粉,而后再给第二回桑叶。
蚕种如何进行催青与收蚁 蚕种要放在通风的竹笼或线架上装好,切忌用塑料膜、布料或报纸等物包装,以防闷坏蚕种。领种后立即放到已消毒好的蚕室进行催青保护。在第1-4天室内保持22℃,第5天起至孵化期,保持25℃。如果春季室内温度低,则加火盆升温及保温(用火炭,忌用柴烧),火盆离蚕种1米以上,以免烘死蚕种,加火升温时要记得加水补湿。 催青至第8天,蚕卵的一端有小黑点,叫点青。当一张蚕种内有20%卵粒点青,用报纸将蚕种包好,把着卵粒面朝下,进行遮光制黑,使蚕卵发育一致。从点青日起,第二天转青(卵面呈灰色),第三天蚁蚕出壳。在出蚁当天早上5时,除去遮光物,开灯感光,促使孵化整齐一致。 若有迟孵化的蚕种要继续遮光制黑,第二天早晨5时再进行感光收蚁。最后进行收蚁,春季气温低,在上午10时左右,夏、秋季在上午8时左右收蚁。收蚁用桑要在当天上午采摘,桑叶选用适熟稍偏嫩,用桑量是收蚁量的4-5倍。 收蚁方法:将切好的桑叶直接撒在蚕种纸上,经10-15分钟后蚕蚁爬到桑叶上,然后把蚁蚕连同桑叶倒在蚕座纸上,用鹅毛把蚁蚕疏密摊匀。收蚁后在给第二次桑叶要进行蚁体清毒,用“防病一号”(蚁蚕体消毒专用药,小蚕用含甲醛1.25%,大蚕用含甲醛2.5%)用纱布袋装药粉均匀地撒落在蚕体上,撒药量象一层薄霜即可。经5分钟后,再撒一层焦糠(谷壳烧成黑色)隔开药粉,而后再给第二回桑叶。
养蚕节桑的窍门 正常情况下养蚕,每生产1公斤蚕茧需15公斤桑叶。采取节约用桑措施后,每张蚕种可节约用桑50公斤左右,而蚕茧产、质量可丝毫不受影响。其节约用桑措施是:    1.桑叶要合理采、运、贮。尽量做到早上或傍晚采叶,随采随运,松装快运。采回的桑叶抖松后放入贮桑池或贮桑室内,合理贮藏,防止风吹或堆积发热变质,造成桑叶浪费。    2.防止桑叶萎凋。稚蚕期采用炕床(房)育、塑料薄膜覆盖育,以利保温保湿,使桑叶保持新鲜。大蚕期喂蚕后适当关闭门窗,待蚕食去桑叶70%左右,再开门窗通气,能有效地防止桑叶萎凋,提高蚕对桑叶的食下量。    3.控制蚕少食期用桑。每龄蚕初、末期,蚕食桑量减少,这时喂叶要适量,从严掌握,切忌厚喂,以免浪费。    4.确保香室温度。大、小蚕适宜温度分别为24℃、25℃,在适温范围内,蚕食欲旺盛,减少残次桑叶,而且提高叶丝转化率。若低温饲养,蚕食桑缓慢,且践踏桑叶,造成浪费。    5.适时翻叶。大蚕期工作量大,劳力较紧张,喂蚕时往往速度较快,蚕座上桑叶厚薄不匀,甚至叶片成堆。因此喂蚕后1小时~2小时应检查蚕座,发现成堆的桑叶应及时撒开,以利蚕吃净桑叶。    6.推广少回育、条桑育。小蚕平面立体一日一回育、全龄二回育、大蚕条桑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不仅提高养蚕工效,且有利蚕儿食桑,比普通育节省桑叶5%左右。    7.计划用桑和定量给桑。按不同蚕期逐龄、逐日、逐回制定标准用桑量,5龄蚕盛食斯每张每日最大用桑量控制在110公斤以内(不同品种之间略有差异),以利提高单位桑叶重量的产茧量与产值。    8.添食蜕皮激素。蚕儿见熟5%左右,每张种使用1支蜕皮激素,对水25公斤,拌和20公斤桑叶,一次给蚕吃完,能促使蚕儿老熟齐一,每张种可节省桑叶10公斤左右
养蚕节桑的窍门 正常情况下养蚕,每生产1公斤蚕茧需15公斤桑叶。采取节约用桑措施后,每张蚕种可节约用桑50公斤左右,而蚕茧产、质量可丝毫不受影响。其节约用桑措施是:    1.桑叶要合理采、运、贮。尽量做到早上或傍晚采叶,随采随运,松装快运。采回的桑叶抖松后放入贮桑池或贮桑室内,合理贮藏,防止风吹或堆积发热变质,造成桑叶浪费。    2.防止桑叶萎凋。稚蚕期采用炕床(房)育、塑料薄膜覆盖育,以利保温保湿,使桑叶保持新鲜。大蚕期喂蚕后适当关闭门窗,待蚕食去桑叶70%左右,再开门窗通气,能有效地防止桑叶萎凋,提高蚕对桑叶的食下量。    3.控制蚕少食期用桑。每龄蚕初、末期,蚕食桑量减少,这时喂叶要适量,从严掌握,切忌厚喂,以免浪费。    4.确保香室温度。大、小蚕适宜温度分别为24℃、25℃,在适温范围内,蚕食欲旺盛,减少残次桑叶,而且提高叶丝转化率。若低温饲养,蚕食桑缓慢,且践踏桑叶,造成浪费。    5.适时翻叶。大蚕期工作量大,劳力较紧张,喂蚕时往往速度较快,蚕座上桑叶厚薄不匀,甚至叶片成堆。因此喂蚕后1小时~2小时应检查蚕座,发现成堆的桑叶应及时撒开,以利蚕吃净桑叶。    6.推广少回育、条桑育。小蚕平面立体一日一回育、全龄二回育、大蚕条桑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不仅提高养蚕工效,且有利蚕儿食桑,比普通育节省桑叶5%左右。    7.计划用桑和定量给桑。按不同蚕期逐龄、逐日、逐回制定标准用桑量,5龄蚕盛食斯每张每日最大用桑量控制在110公斤以内(不同品种之间略有差异),以利提高单位桑叶重量的产茧量与产值。    8.添食蜕皮激素。蚕儿见熟5%左右,每张种使用1支蜕皮激素,对水25公斤,拌和20公斤桑叶,一次给蚕吃完,能促使蚕儿老熟齐一,每张种可节省桑叶10公斤左右
桑蚕上蔟营茧及采茧技术 一、上蔟 1、蔟室、蔟具的准备 蔟室要选择地势高燥,空气流通,光线均匀,便于补温、补湿的房屋。蔟室的数量可按每张蚕种需上蔟面积50~55m2计算,即上蔟面积比蚕座面积笠槐丁?   蔟具种类较多,一般有方格蔟、塑料折蔟、蜈蚣蔟等。方格蔟最好,上茧率极高,成本也较高,可多次使用。每个蔟片内有156个孔格,纵12格、横13格,可按一蚕一孔计算。塑料折蔟经久耐用,便于消毒,每张蚕种需准备50个左右。蜈蚣蔟用稻草或麦秆制成,成本较低,制造容易,一般3.3~4cm长,每张蚕种需40条左右。 2、适时上蔟 当正常的五龄蚕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食欲逐渐减退,停止食桑,并大量排出绿色软粪,胸部透明,身体略软而缩短,尾部尚有2-3粒粪,头部左右摇摆吐出丝缕时,上蔟最为合适。按五龄蚕到熟蚕的天数计算,一般二化性品种春蚕7~9天,夏秋蚕5~7天。在上蔟过程中,注意先熟后捉,边捉边上。 3、从上簇到采茧这一段时间里,一定要做好蔟中保护工作。合理的保护温度范围是以24℃为中心,上下不超过1.5℃为宜。初期可偏高,后期可稍低。湿度以60%~75%为好。簇中空气流通十分重要,主要是排除湿气。上蔟初期不宜强风直吹,蚕儿基本定位营茧后,开放门窗,通气换气,气流以1米/秒以内为适当。蔟室要求光线均匀,采用自然的辐射光线即可。 二、采茧 1、适期采茧 采茧过早,蛹体尚嫩,容易出血,污染茧层,增加内卵茧或毛脚茧,影响茧质。采茧过迟,若为蝇蛆所寄生,则会形成蛆孔茧,不能缫丝,增加损失。采茧适期为蛹体变为黄色较为适当。一般春蚕上蔟后7天,夏蚕5~6天,秋蚕6~7天。 2、注意事项 目前采茧都是手工采茧,采茧时必须做到分批上蔟、分批采茧,先上先采,不采毛脚茧。一定要注意,动作要轻,轻采轻放,切忌乱丢乱甩,使出血蛹增多。采放处不要堆积过厚,要薄摊匾中,以2~3粒为宜,以免发热,影响茧质。
桑蚕上蔟营茧及采茧技术 一、上蔟 1、蔟室、蔟具的准备 蔟室要选择地势高燥,空气流通,光线均匀,便于补温、补湿的房屋。蔟室的数量可按每张蚕种需上蔟面积50~55m2计算,即上蔟面积比蚕座面积笠槐丁?   蔟具种类较多,一般有方格蔟、塑料折蔟、蜈蚣蔟等。方格蔟最好,上茧率极高,成本也较高,可多次使用。每个蔟片内有156个孔格,纵12格、横13格,可按一蚕一孔计算。塑料折蔟经久耐用,便于消毒,每张蚕种需准备50个左右。蜈蚣蔟用稻草或麦秆制成,成本较低,制造容易,一般3.3~4cm长,每张蚕种需40条左右。 2、适时上蔟 当正常的五龄蚕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食欲逐渐减退,停止食桑,并大量排出绿色软粪,胸部透明,身体略软而缩短,尾部尚有2-3粒粪,头部左右摇摆吐出丝缕时,上蔟最为合适。按五龄蚕到熟蚕的天数计算,一般二化性品种春蚕7~9天,夏秋蚕5~7天。在上蔟过程中,注意先熟后捉,边捉边上。 3、从上簇到采茧这一段时间里,一定要做好蔟中保护工作。合理的保护温度范围是以24℃为中心,上下不超过1.5℃为宜。初期可偏高,后期可稍低。湿度以60%~75%为好。簇中空气流通十分重要,主要是排除湿气。上蔟初期不宜强风直吹,蚕儿基本定位营茧后,开放门窗,通气换气,气流以1米/秒以内为适当。蔟室要求光线均匀,采用自然的辐射光线即可。 二、采茧 1、适期采茧 采茧过早,蛹体尚嫩,容易出血,污染茧层,增加内卵茧或毛脚茧,影响茧质。采茧过迟,若为蝇蛆所寄生,则会形成蛆孔茧,不能缫丝,增加损失。采茧适期为蛹体变为黄色较为适当。一般春蚕上蔟后7天,夏蚕5~6天,秋蚕6~7天。 2、注意事项 目前采茧都是手工采茧,采茧时必须做到分批上蔟、分批采茧,先上先采,不采毛脚茧。一定要注意,动作要轻,轻采轻放,切忌乱丢乱甩,使出血蛹增多。采放处不要堆积过厚,要薄摊匾中,以2~3粒为宜,以免发热,影响茧质。
桑蚕种补催青技术要点 蚕种补催青是养小蚕的前奏,是养好小蚕的基础。实践证明,蚕种补催青做得不好,将导致收蚁不齐,实用孵化率低,蚕体虚弱,影响蚕茧的高产高效。做好蚕种补催青工作要抓好以下几点。 蚕种补催青 一般是县(市)丝绸公司统一进行蚕种催青,在收蚁前一天分发到各共育室或养蚕户,各共育室(户)仍需按照催青标准进行保护。 具体做法是:共育室(户)在发种前一天,对蚕室进行加温补湿,使温度保持21℃,干湿差2℃。领到蚕种立即入室,并随即升温补湿,每小时升温1℃,逐渐达到25.5℃,干湿差1.5℃。 蚕种黑暗处理 为使蚕孵化齐一,提高实用孵化率,对蚕种要进行黑暗处理。黑暗处理时间的长短要看胚子发青情况而定。发种当日胚子全部转青,蚕种入室后立即装收蚁袋,于下午6时进行制黑。具体做法是:共育室一般用黑暗箱制黑,如果分散养蚕户少,可在蚕匾内铺2~3层黑布,上放收蚁袋(若需摞放,只限2~3层。并且,中间摆放麦秸,以利通气),再用相应大小的盆扣严,黑布上折把盆包严。如果室内温度难以保证,可把蚕匾放在盛大半盆水(水温25.5℃)的水盆上。以上所用物品均要消毒。到第3日早上5时感光,制黑时间36小时。室内温湿度控制:当日下午6时降温,保持23~24℃、干湿差1.5℃。第2日下午6时再升温,保持25.5℃、干湿差1.5℃。 如果蚕种发育不齐,转青、点青胚子都有,也要当天下午6时进行制黑,要到第4日早5时感光,制黑时间60小时,一次收蚁成功。蚕室温湿度控制:第2日早6时降温,保持23~24℃、干湿差1.5℃,第3日下午6时再升温,保持25.5℃、干湿差1.5℃。蚕种在黑暗中,要绝对避光,不能让蚕种见到一丝光亮。否则,会使发育早的蚕种见光孵化,造成蛾蚕,诱发蚕病。 蚕种感光 蚕种感光,即是在预定收蚁日早5时,除去制黑物,把收蚁袋一袋一袋地平放在蚕匾内,放在灯光(100瓦)下(距1.5米)。在光照下,蚁蚕会争相破卵而出。为使蚁蚕迅速爬到绵纸上,于早6时在收蚁袋白绵纸上稀稀地撒少量碎桑叶。上午8时可进行收蚁。通过以上技术处理,蚁蚕孵化齐一,小蚕发育整齐,蚕体健康好养。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