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fanghong2018 wufanghong2018
关注数: 27 粉丝数: 26 发帖数: 390 关注贴吧数: 3
校党委书记姚书志: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随想 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随想 ——写在2023年辞旧迎新之际 2022年12月26日,学校收到校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不仅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迈入国家第一梯队,其他各个学科也都取得了提升与突破,超额完成了“三步走”第一步的战略目标,标志着我校内涵式发展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为下一步学校实现复兴、腾飞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保密原则,结果只在规定范围内通报,但知道的同志们都表现出了难于抑制的兴奋和激动,无不感到欢欣鼓舞。我向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汇报了评估结果,刘书记给我回复微信说道:“成绩确实丰硕,也实属来之不易,值得肯定表扬庆祝庆贺!”并在文字前后各附有三个伸出大拇指的图标,表示点赞。 面对来之不易的成绩,引发了我对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一些思考。 两个故事,两点想法第一个是我当校长时的一个老故事。 2016年4月底,在时任副校长马建中同志的陪同下,我们一行到原轻工业部属高校中唯一进入“211工程”建设高校的江南大学学习考察,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和冲击。暮春江南时,人间四月天,梅雨青梅涩,紫蝶随花去。看着烟波浩渺太湖之滨3000亩花园式的大学校园,看着琳琅满目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领略“江南开学府,万顷湖波扬;屏障九龙好,山高水又长”的丰厚底蕴,知道了为什么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理顺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时候,比我们建校要迟的所谓轻工业部“老二”能进国家队,而曾经以“老大”自居的我们却只能屈居第二,“沦落”为省属高校。 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印象的是——江南大学独特的发展战略。截至我参观的2016年,该校划归教育部管理已经近20年了,但只建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在以“贪大求全”为潮流的高等教育界,这种不求数量、只求质量、重点突破的做法,没有相当程度的定力肯定是做不到的,实属一股清流。如果单纯看博士学科数量,江南大学不仅在长江以南这些发达省份,就是和我们西部的一些“双非”高校相比,可能都只能算作小弟弟。但是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是全国第一,轻工技术与工程是全国第二,设计学是全国第四。在前两轮国家“双一流”建设中,江南大学及其食品科学与工程和轻工技术与工程两个学科,都毫无悬念顺利入选。而有一些“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在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却没有一个学科够资格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国家为了照顾,只能允许自设。 趁赴江南大学考察学习的机会,我还顺便参观学习了另外一些大学。其中有一所学校,因为实行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平均使用精力的发展战略,而使我至今记忆犹新。为分析方便,就把这所大学简称为S大学。S大学2016年就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流动站是江南大学的4倍多,博士点是江南大学的3倍多。如果仅看数量,S大学并不比很多原“985工程”建设高校逊色,比许多原“211工程”建设高校更要多很多。能够有这样的规模,应该说也是具备一定水平的,但在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却只有一个自设学科,直到第二轮这个学科才有所突破。
给姚书记的一封信 尊敬的姚书记您好: 我是陕科大03级校友,很抱歉用这种方式打扰您,虽然毕业14年,为生活长年在外奔波,但时刻不忘母校四年的培育和教导,一直在关注陕科大的点点滴滴,此次陕科大逆势突围,新增三个一级博士学科,作为远在千里之外的科大学子,也是倍受鼓舞,激动之余,也常在思考,母校的荣光,我辈亦当义不容辞,应更加努力工作,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与母校共荣。 陕科大的辛酸曲折,自不必多说,每一位科大学子心里都憋着一股劲,作为校党委书记的您,压力更是不言而喻,庆幸的是,陕科大在您的带领下,正一步步走向复兴大道,路虽远,行将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看过您写的《那一场雨,写在60周年校庆一周年之际》,《让顶层设计照亮学校复兴之路》《受命西迁 大写忠诚》,您书写的每一个字我都有认真阅读,每读一次,都是热血澎湃,倍受激励,感受到您为了科大的复兴鞠躬尽瘁,为科大有您这样一位负责,担当的书记而敬佩,自豪! 最近有校友和我讨论陕科大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合署办学的话题,虽知可能性极小,但亦是眼前一亮,陕科大作为老国重,现为省属重点大学,材料学科有一级博士点和流动站优势,研究院的周廉院士长期担任陕科大的名誉校长,且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未央区,地理位置距离陕科大不远,学科融合度亦高度吻合。山东,浙江,河南在试行新一轮高校和研究院的合作创新模式,最典型的就是原山东轻工业学院和山东省科学院合并组建齐鲁工业大学成功,冲击双一流。国家现在鼓励高校立足当地,为市场经济服务,校企合作已是未来高校教育一种新的创新模式,陕科大复兴计划,前有部分高校前车之路,后有国家政策趋势,中有陕西省属高校冲击双一流迫切需求,陕科大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合署办学,既解决了学校的学科,科研发展问题,也是校企合作创新典型,同时解决了企业依托学校进一步深化研究领域,让科研助力高校,实现成果转化。 我深知,此提议困难重重,甚至很多人觉得是异想天开,但是连我们想都不敢想,何谈发展,何谈复兴,从走进科大门的那一刻起,每一位科大师生身上就被烙下了陕西科技大学的标签,与有荣焉,事在人为!此提议最终无论是否被采纳,或是沦为笑谈,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一定有我! 再次感谢敬爱的姚书记的聆听一位科大学子的心声,祝您身体康泰,生活美满,幸福! #关于陕科大实现伟大复兴可行性提议#
都来预测下第五轮学科评估陕科大成绩 兄弟们,陕科大自1958年北京建校以来,如今已63个年头了,60多年从北京到咸阳,再到西安,从国重到省属重点再到错失211,太多的心酸!太多的感概!好在学校这两年启动复兴计划,陕科大正在一步步在崛起,2021年陕科大预算经费省属排名第三,仅次于西北大学和西安理工,超越西建和矿院;博士新增3个一级学科,和矿院持平,自科基金66项,数量省属第三!当然,学校的发展难免会遭遇挫折和负面攻击,比如地铁14号线,比如我们的美女博士,这就好比如今的中国强大了,但总会遭受其他人的嫉妒和打压!所以我觉得,每一位陕科大人骨子都在憋着一口气,那就是埋头苦干,追赶超越,用结果说话用实力证明自己! 最近网上都在吵第二轮双一流马上出结果了有上车的有下车的,反而我觉得一点都不能急,双一流是动态的,今天没有不代表明天没有,我们清楚自己未来想要什么,清楚自己目前还存在得短板和差距,而第五轮学科评估是陕科大眼下最重要的工作,是对我们上一个五年规划成果很好的检验,也是我们未来能够进入双一流的坚实基础和信心! 第四次学科评估,陕科大1个B+,1个B,1个B-,1个C+,2个C,3个C-,共9个学科入围,相比较矿院1个A-,2个B-,5个C+,2个C-,也是9个学科入围,总体上,我们略显劣势,那么第五轮学科,陕科大会不会有所突破,欢迎各位同学留言(无关对错,讨论而已,一位毕业十四年的老科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