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ntboy
instantboy
关注数: 5
粉丝数: 33
发帖数: 834
关注贴吧数: 2
追寻"PC时代"的背影 IT的这个夏天注定有一些伤感,因为这个秋天的拉斯维加斯将不再成为IT的沸点——6月24日,从大洋彼岸传来的消息称,由于参展厂商和观众的逐年减少,2004年的COMDEX FALL将不再举办.世界IT三大展会之首的COMDEX就这样轰然倒下了.尽管此前的两三年间,COMDEX一直在风雨飘摇中苦苦支撑;尽管此前一直有人预测它会在什么时候倒下,但当停办的消息传来,却还是引得唏嘘一片:毕竟渐去渐远的,不仅仅是COMDEX,还有和它一起辉煌过的那个令人兴奋的"PC主导时代".COMDEX徘徊在生死之间"尽管我们现在承办COMDEX展会仍然能够实现盈利,但不得不承认它对整个IT业界的吸引力早已大不如前."在解释停办的原因时,COMDEX主办方MediaLive公司副总裁埃里克·法罗特无奈地表示.的确,近几年来,COMDEX的景况,是"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从下面这组数据,我们可以很直观地描绘出COMDEX衰落的轨迹:2000年11月,有2300多家企业在COMDEX FALL上设下了展台,而参观人数直逼20万;2001年的COMDEX FALL,有2000家企业参展,参观人数则降到了15万;而到了2002年,参展厂商已经减少到1100家,参观者也不过12万人左右.面对这一路下跌的数字和日益冷落的门庭,最冷静骄傲的人也会失去信心,何况COMDEX主办方自身也是"泥菩萨过河",在重重债务中苦苦求生.2002年11月14日——在这一年的COMDEX FALL开幕前4天,传出了主办方Key3Media将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而成为这个消息有力佐证的,是Key3Media的股价从一年前的5美元跌到了这一天的1.4美分.随后,关于主办方破产和"末代COMDEX"的传闻一直不绝于耳.到2003年2月3日,Key3Media终于正式宣布破产,COMDEX的命运被蒙上了厚厚的灰色.一直到2003年6月,Key3Media完成资产重组,更名为MediaLive,并宣称将要继续发展COMDEX品牌,COMDEX方才松了一口气,理直气壮地开始招展工作.但对于逃过大劫的COMDEX来说,厄运似乎不会轻易结束: 2003年11月的拉斯维加斯越发地冷清了,这一届的COMDEX上,只有500多家厂商亮出了自己的展台,而参观人数也下跌到了5万人.在展会转型失败之后,MediaLive陷入了更为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不愿意舍弃COMDEX的品牌;一方面,面对急剧降低的人气,似乎又束手无策.为了能够东山再起,在2003年年底,MediaLive成立了一个COMDEX企业咨询委员会,并试图将微软,戴尔,甲骨文等科技巨头拉入到这个委员会中来.2005年的COMDEX能否顺利举办,似乎也取决于这个委员会利弊之间的权衡.也就是说,在找到起死回生的良方之前,COMDEX还要继续在生死之间艰难地徘徊.与"PC时代"共辉煌"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尽管近年来举步维艰,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COMDEX却拥有极为辉煌的岁月.而COMDEX的辉煌,也正是"PC主导时代"的辉煌.1979年,商人Sheldon Adel son灵光一现,举办了"电脑经销商博览会",将新科技的元素注入到赌城拉斯维加斯的血液中.当时有160家企业和4000多名观众参加了这个展会.以后,"电脑经销商博览会"每年秋天都会举行,这就是后来的COMDEX.PC的诞生也正是在这个时代:在这不久前的1975年4月,MITS的爱德华·罗伯茨推出了个人电脑Altai 8800,这是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爱德华·罗伯茨还创造出了PC(个人电脑)这个词汇,来告诉人们:这是一种体积小,价钱便宜,可以摆在家里供个人使用的电脑.1976年3月,第一台苹果电脑问世,揭开了崭新的"PC时代"的序幕.到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PC的迅速普及,COMDEX也开始迅速崛起.在1981年的第三届COMDEX上,IBM PC首次展出, "PC"这个概念开始深入人心.也正是从这时起,Wintel联盟开始成为COMDEX上最耀眼的明星:1985年Intel 386DX CPU和 Microsoft Windows 1.0;1990年Windows 3.0;1991年主频为50MHz的Intel 486CPU;1992年Windows 3.1;1993年Intel奔腾60MHz和66MHz主频CPU;1995年Windows 95;1999年Windows 2000……PC进入了快速普及和大发展的时期.
电子皮肤,感受复杂触觉 如果有人闯入了你的家中,他也许能够灵巧地躲开红外线报警器,也许能够保证不发出声音,但是他绝对躲不过埋在地毯中的压力感受器,它们能收集自己的"感觉",并通过分析判别来人是陌生人还是家庭成员.让机器人拥有复杂的"感觉"一直是研究者们的目标.最近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染谷高尾开发出了一种拥有如同人一般敏感触觉的电子皮肤,从而向这个目标迈进了一大步.感受压力是根本人的皮肤具有非常精致的"触觉感受器",在受到压力刺激时能产生神经传导信号.人的皮肤感受轻柔压力的主要"传感器"是皮肤内名为麦斯纳小体的层状小组织球.染谷高尾研究的电子皮肤模拟聚偏二氟乙烯橡胶的特性,在受到挤压时产生电场,可用它来制作压力感受垫,可以应用于计算机键盘以及其它由触觉引发的电子感受装置.对于真正具有触觉的电子皮肤来说,不仅需要能够感受压力,还要能确定压力所在的位置.因此,电子皮肤必须含有大量的独立传感器,其中每个独立传感器在受到压力时,都能发送电信号.整张电子皮肤都是含有导电石墨电极的橡胶聚合体,在受到挤压时,整块橡胶的电阻发生变化,而且橡胶下的晶体管阵列能够检测到这种电阻变化.柔韧性是关键电子皮肤的关键是要具有足够的柔韧性,就如同真正的皮肤一样,从而能将整个机器人的肢体包裹起来.微芯片中的传统晶体管用硬而易碎的硅制作,但染谷高尾却采用一种名为"并五苯"的柔韧的有机材料进行制作,其传感器由32×32个晶体管阵列组成,每个晶体管阵列为2.5平方毫米.染谷高尾希望,将来能制作出仅有现有面积1/100的晶体管阵列,这样的电子皮肤可以被折叠,弯曲,却丝毫不会损坏晶体管.而且,用它包裹仅有2毫米厚的机械杆时,仍然具有持续的感受能力.当然,人的触觉不仅依赖于压力,还能感受温度和湿度.染谷高尾希望将这些特性也融入其电子皮肤中,而且还想将电子皮肤制作得富有弹性.因为目前它还更像一张纸,柔韧但没有弹性.大有用武之地触觉有助于机器人识别物体,完成精细任务,避免碰撞等.对于未来的机器人来说,识别触觉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尽管对机器人视觉和声音识别的研究已有了很大发展,但对触觉研究的进展依然缓慢.染谷高尾的研究成果是这个领域的巨大进步.除机器人之外,染谷高尾相信电子皮肤在运动,安全,医药等许多领域都有用武之地.例如,铺在房间地板上或埋在地毯中的"电子皮肤"能将陌生人与家庭成员区别开来,或者感知摔倒在地的老人;铺在体育馆的触觉垫,能监测运动员的动作规范与否;覆盖在座椅上的触觉垫,则能够测定汽车司机的体位.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