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说话 证据说话
关注数: 4 粉丝数: 212 发帖数: 14,225 关注贴吧数: 7
这两天大家讨论河南高等教育发展,我想问几个问题 1 提高河南的高等教育水平,最后想提高到什么程度?最后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2 如果靠国家给两个部属院校,如果靠引进几个二流985来河南建分支机构这种模式提高河南的高等教育水平,会有很好的效果吗? 我的看法是,这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河南的高等教育,但不会给河南的高等教育带来本质的提高。 这种模式无论对河南的高等教育水平提高多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河南的高等教育水平不可能超过北京、上海、湖北、陕西、江苏这些省,永远都不可能。 这是可以预见的,因为人家只是把分支机构放到河南,核心资源几乎还都在本部。 3 河南要想让自己的高等教育有本质的提高,要想让自己的高等教育弯道超车。就必须把眼光立足于世界,不能以建设国内一流高校为目标,必须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以建设世界顶级大学为目标。 那些二流985在国内牛皮哄哄的,神气的很,如果以世界顶级眼光衡量他们,他们啥也不是。 所以,既然河南的高等教育欠账这么多,既然想真心提高河南的高等教育水平,就干脆赌一把。 不要走传统老路,就以建设世界顶级大学为目标来规划河南的高等教育,当然难度很大,这需要高人大智慧。 河南搞的那个“河南省+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科院大学”这个模式很好。 …… 国内合作方也可以换,换清华或者北大。 可以搞“河南省+普林斯顿大学+清华大学”建国际性高水平大学。 可以搞“河南省+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建国际性高水平大学。 …… 这有无数个组合选择。 和世界顶级大学合作,可以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管理经验,然后把这些有用的东西用到河南的其他大学身上,河南的每个大学都能受益匪浅。 指那些国内二流985能给河南的高等教育水平带来本质的突破吗?我死都不相信。 如果这个搞成功,可以按这个办法一直走下去。 可以搞“河南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科院大学”再建一所国际性高水平大学。 可以搞“河南省+普林斯顿大学+中科院大学”建国际性高水平大学。 可以搞“河南省+斯坦福大学+中科院大学”建国际性高水平大学。
关于雄安新区引发的诸多问题之我的一些分析与判断。 关于雄安新区可能引发的诸多问题之我的分析与判断。 (一)首先必须的肯定一点,这是国家的重大决策,只要国家舍的倾斜资源,这一块地方肯定不会太差。 关键是现在国家也有钱和资源,也有实力砸出很多钱。 所以,如果不和其他地方比较,就只说雄安新区本身,这里未来的发展不应该会差。这是应该可以预期的。 (二)问题就在雄安新区将来能达到什么高度,当然按国家的定位未来可以比肩深圳、浦东。 但是按我个人看法,雄安新区不可能达到深圳和浦东的在中国高度。原因大概有这么几条。 1 时代不同了。今天的中国远不是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的中国了。 大家想想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深圳在起步阶段时期,他的政策在中国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好政策只有他那有,背靠香港,发展起来如鱼得水。 再看浦东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当时进入九十年代后,国家需要让上海发挥大作用,就作出开发浦东的计划,开发浦东有个好处就是浦东属于上海管辖,而上海本身就相当有实力。而如今的雄安在行政上隶属河北,而河北对雄安的支持力度估计达不到当初上海对浦东的支持力度。河北的高端资源本身也没有上海多,也没法和上海比,即使河北想大力度支持雄安新区也是有心无力。能大力度支持雄安新区的只有北京、天津,尽管这些地方都表态一定会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但是真涉及到核心资源时,肯定会扯皮的。 即使浦东和深圳比,明眼人也都能看出来浦东现在也无法和深圳比。其实原因也不复杂。就是开发浦东时全国已经有很多经济热地了,投资家不可能都跑向浦东。直接说就是开发浦东时全国出现的众多经济热地相当程度上平衡和抵消了浦东的热度了,也可以说其他经济热地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家对浦东的关注度。 其实这个规律越往后越明显,后来国家开发滨海新区,但是滨海新区的关注度明显比深圳和浦东低了很多,往后面国家又批了很多国家级新区,但和当初的深圳和浦东比,几乎不能同日而语。 这个规律说的再明白点就是,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经济热地越来越多,投资家能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其他众多经济热地的出现往往能抵消和平衡掉大家对某一个经济热地的关注度。 套用这个规律就大概能知道雄安新区未来的命运了。 雄安新区在强大的国家意志左右下肯定会发展很快,但如今中国的无数个经济热地会相当程度上抵消掉大家对他的关注度,个人认为他的未来不会达到深圳和浦东在中国的关注度和热度,不会达到深圳和浦东在中国的高度。 2 人都理性了,投资家不会再完全受政策左右了。改革开放初期,大家一窝蜂跑向深圳,88年国家建立海南省,成立海南经济特区,大家都跑向海南搞房地产,那时人几乎完全看政策。 现在不一样了,投资家、企业家都理性了,不再盲目跟风了,他们对社会发展和市场形势有自己的独立认识和判断。 国家发展雄安新区,无外乎走这样的路线,开始起步阶段,强行让央企先投放一些大项目或者国家自己多给一些项目,强行让一部分科研机构院所等机构迁进来,利用这些资源让雄安新区热起来,进而吸引其他众多其他企业和社会资本进来,从而多股力量汇聚一起滚动起来开发雄安新区。 但是问题就出在起步阶段国家可以左右和控制,但雄安新区想发展绝不可能一直靠国家的力量和资源,只靠国家资源是不可能超常规发展的,因为国家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雄安新区要想超常规快速发展,必须的能引入大量的社会资本,关键是这些社会资本必须是用来搞实体经济的,而不是来炒地皮和房地产的,也就是说雄安新区必须引入大量优质的资本和企业进驻。 但是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企业家也经历了几次更新迭代,能混到现在的那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都是见过世面的,他们不是二三十年前那些完全受政策指挥的企业家了,如今的企业家对社会发展和市场形势几乎都有自己的独立认识和判断,他们不会轻易受政策所左右,不会盲目跟风。 打个比方,雄安新区热起来后,上海、深圳的那些顶尖企业会马上搬过来么,估计不可能,即使想在这投放个项目,估计也会仔细掂量掂量。 雄安新区未来能走多远,能达到什么高度,就取决于第二阶段快速扩张阶段取得多大成绩。第一阶段起步阶段国家可以靠自己掌控的资源来实现,但接下来第二阶段快速扩张时期就需要大量的社会优质资本和企业跟进,这些资本和企业进来绝对不能是炒地皮和房子的,必须是用来发展实体经济的,这时就看国家有没有足够好、足够多的资源来调动了(这应该没问题),并且还的取决于大量优质的社会资本和企业能否按国家意思跟进,关键还是那句话,现在的投资人和企业家都相当理性了,能不能完全按国家意思走,能按国家的意思走多远,那就很难说了。
关于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山东目前面临的复杂局面的一点分析 关于青岛、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一点个人看法。 这是山东省的重大发展问题,但矛盾也很尖锐。想说明这个矛盾,先明白几点。 1副省级城市在发展决策方面权限很大,很多发展问题可以另起炉灶,不听省委省政府的。从济南和青岛、杭州和宁波都提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就可以看出,同一个省里,绝对不可能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最多有一个,甚至一个都没有。省委省政府也只会支持所在省的一个城市申请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绝不可能同时支持两个。 这种情况下,一个省如果有两个城市都提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只能说明有一个城市在重大发展问题上可以不听省委的,他有自己的权力,当然有这个胆子的城市只能是副省级城市。 同样是经济大省,为啥江苏没有出现两个城市一起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声音,苏州经济实力很好,为啥不像青岛和宁波一样提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原因就在于苏州是个地级市,发展权限没有青岛、宁波这种副省级城市大,苏州严格受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在重大发展问题上,必须严格与江苏省委保持高度一致,直接说就是江苏让他干啥他干啥, 说这么多,其实就一句话,在很多重大发展问题上,副省级城市完全有权力单独决策。 2目前国家发展的最大问题。目前国家最大的发展问题是缩小地区发展失衡,东部和中西部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所以这就决定国家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加快中西部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3 国家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最根本目的是啥。最根本目的不是壮大城市个体,而是让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4 目前山东的发展问题。目前山东的发展问题是东部沿海就是山东半岛地区发展的好,而鲁西的发展有些滞后。 这就决定山东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战略是 必须加快鲁西地区发展,缩小与半岛地区的发展差距。从而让全省的发展更均衡。 5 青岛如果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后山东会是什么局面。 青岛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后,对青岛。那当然绝对是个利好,很多发展资源会波涛汹涌的向青岛汇聚。 对济南,那就大事不好了。青岛没有入选国家中心城市之前,尽管青岛的发展优势大,但济南好歹也是副省级城市,好歹也是省会,对青岛还不寒酸,还可以浑水摸鱼从流向青岛的发展资源中截获一些,但青岛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后,济南想再浑水摸鱼那几乎就不可能了,不但截不住,甚至济南原来长期积累的一些发展资源也会流向青岛,因为青岛对济南的优势太大了。 6对山东。不完全是好事,甚至称不上是好事。青岛入选国家中心后,局面就是整个山东省的优势发展资源都会流向青岛汇聚,这种局面会持续很长时间。长期积累的结果就是青岛的实力越来越强大,青岛所在的山东半岛发展的越来越快。结果就是山东半岛和鲁西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失衡。 这就触碰到了我在第2点里提到的国家现在正努力消除地区发展差距失衡的底线。 也就是说国家目前正在想尽一切办法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问题,设国家中心城市也是让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而青岛入选国家中心城市一定会拉大山东山东半岛和鲁西之间的发展差距。 这个结果是国家和山东省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7对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山东省委、省政府而言,那青岛入选国家中心城市简直就是个灾难,你们想想,青岛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后,山东的优势发展资源会源源不断流向青岛汇聚,结果就是青岛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手里的优势资源越来越多,而山东省委、省政府能掌握和支配的资源却越来越少,会导致山东省想带领全省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山东省想带领全省发展,但限于手里没资源可能啥也干不成,总不能给老百姓开空头支票吧。 对山东省委、省政府,这还不是最可怕,最可怕的是长期下去,山东省委、省政府想干点事,先必须和青岛商量,青岛同意才能干,才能干成,否则没用,也就是说那时的山东省、委省政府必须的看青岛的脸色行事。青岛掌握着巨量的发展资源,如果山东省想利用这些资源干点事,必须的先和青岛商量,但前面分析过了,副省级城市的权力很大,他可以听他的,他也可以不听他的,出现这种局面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明白。 所以山东省委、省政府那帮官员内心里应该极不情愿青岛入选国家中心城市,他们宁愿山东没有国家中心城市也不愿看到青岛入选。但这些话只能埋在心底,不能从嘴上说出来,嘴上不但不能说出来,甚至有些时候还的违心的给青岛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美言几句。 所以山东省领导内心里应该极想让济南入选国家中心城市,济南强大,对鲁西、鲁中、山东半岛、山东北部地区都能影响到,整体上会让山东的发展更均衡一些。 8 青岛入选国家中心城市,结果一定是山东半岛发展的更快,和鲁西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这是国家和山东最不愿看到的局面,而在国家眼里,山东省的整体利益肯定要高于青岛的利益。 所以,对青岛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山东省委省政府内心里应该是反对的,国家则还在巨大的犹豫中,给还是不给,不给的话,偌大一个经济大省没有一个国家中心城市有点说不过去,给的话,那些巨大的不利因素该如何消除或者怎样把这些不利因素降低到最低就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问题是目前没有很好的破解办法。
大学生和农民工的18个“真实”区别。特邀“总督”拜读 看完泪奔!大学生与农民工的18个真实区别 微闻哥 07-30 22:31 1.上了十几年的学,花了家里十几万,民工18岁出来打工,到23岁时已给家里赚了十几万。 上了十几年的学,花了家里十几万 2.放假回家觉得家里哪都不好,父母老土。民工放假回家觉得哪都没有家好,父母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放假回家觉得家里哪都不好 3. 大学生谈对象天天肯德基、西餐厅,民工谈对象一个礼拜吃一次大排挡就是奢侈的了。 大学生谈对象天天肯德基、西餐厅 4. 大学生上班觉得什么都可以做,惟独出力不能做;民工一上班觉得什么都不可以做,惟独能出点力。所以,大学生上班无所是事,民工上班忙忙碌碌,结果两年后大学生还是什么都不会做,民工已经是高级技术工人了。 大学生上班觉得什么都可以做,惟独出力不能做 5. 大学生最怕加班,给钱也不干,认为加班是资本家剥削我们的手段;民工就盼着加班,这样可以多赚钱。 大学生最怕加班,给钱也不干 6. 大学生上班要有电脑,有空调,民工上班有水喝就行了。 大学生上班要有电脑,有空调 7. 大学生天天骂食堂的饭难吃,民工庆幸这家公司还管吃管饱。 大学生天天骂食堂的饭难吃 8. 大学生月薪1000时抽10元一包的烟,民工月薪3000的时候抽3元一包的烟。 大学生月薪1000时抽10元一包的烟 9. 大学生天天抱怨社会不公,总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民工天天感谢社会让自己可以赚到比种地更多的钱。 大学生天天抱怨社会不公,总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 10. 大学生觉得自己比民工强百倍,民工觉得自己比大学生差很多。 就这样,10年后,民工兄弟老婆孩子热炕头,大学生兄弟还在网上写着:我堂堂本科毕业! 大学生觉得自己比民工强百倍 11. 大学生一边天天逃课玩魔兽世界, 一边骂骂咧咧的在鸟学校没学到东西 。农民工一直悔恨当年没能念书,嫌自己没文化。然后拼命挣钱希望自己的娃能上大学。 大学生一边天天逃课玩魔兽世界 12. 大学生出来天天发帖抱怨房价高,自己买不起房子 。农民工埋头挣钱,在老家盖新房子。 大学生出来天天发帖抱怨房价高 13. 大学生天天喊着要创业,天天幻想着有人能投资自己,却不愿意白手起家。农民工从摆地摊开始摆出了连锁店,学手艺的开起了自己的小店。 大学生天天喊着要创业 14. 大学生上网累了去上课。农民工上班累了去上网。 大学生上网累了去上课 15. 大学生觉得花父母的钱去买高档服装 买高档数码产品 是应该的。农民工觉得自己给母亲买衣服买补品,给父亲买好烟好酒是应该的。 大学生觉得花父母的钱去买高档服装 买高档数码产品 是应该的 16. 大学生打电话给父母通常是没钱用了 。农民工给家里打电话通常是发工资了。 大学生打电话给父母通常是没钱用了 17. 大学生上班被老板骂了两句,和父母诉苦。 农民工被老板骂了,告诉家里自己过的很好不用担心。 大学生上班被老板骂了两句,和父母诉苦 18. 大学生结婚买房花光了父母所有积蓄,农民工结婚盖房花光了自己的所有积蓄。 @广州2003
2016年河南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近4万亿,国家只给1295亿 2016年全省经济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河南省统计局 2017年1月22日 2016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防风险,全省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40160.01亿元,比上年增长8.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分别增长8.2%、8.0%、8.1%,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分产业看,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286.3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9055.44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6818.27亿元,增长9.9%。 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畜牧业生产总体稳定 2016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189.32亿斤,比上年减产24.1亿斤,仍属历史第二高产年份。全年全省猪牛羊禽肉总产量682.5万吨,下降2.0%;禽蛋产量422.5万吨,增长3.0%。 二、工业生产总体平稳 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从走势看,增速从1-2月的7.5%稳步回升,自6月份以来持续稳定在8.0%的增长水平。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下降1.7%,集体企业增长6.7%,股份制企业增长8.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0.7%,制造业增长9.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5%。分行业看,40个大类行业中有32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8.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6.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0%,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0.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6.3%,汽车制造业增长14.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8%。分产品看,全省500种工业产品中,有329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其中,铝材增长12.1%,金属切削机床增长27.2%,汽车增长13.8%,手机增长30.3%。12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 企业效益继续好转。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20.68亿元,增长6.0%。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657.65亿元,同比增长7.0%。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中趋升 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39753.93亿元,增长13.7%,高于全国5.6个百分点,增速连续4个月加快。其中,国有控股投资7909.44亿元,增长56.0%; 民间投资31414.73亿元,增长5.9%,增速连续4个月回升。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932.11亿元,增长31.1%,第二产业投资18523.16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19298.66亿元,增长17.1%。全省工业投资18536.63亿元,增长8.9%。从到位资金看,实际到位资金39113.20亿元,增长12.2%。其中,国家预算资金1295.80亿元,增长5.5%,国内贷款4058.25亿元,下降0.2%,利用外资59.31亿元,增长27.4%,自筹资金30881.57亿元,增长13.4%。 四、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 2016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6179.13亿元,增长28.2%,增速连续6个月加快,其中住宅投资4558.07亿元,增长29.2%。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11306.27万平方米,增长32.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2.6%;商品房销售额5612.90亿元,增长42.3%,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6.6%。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土地购置面积1108.04万平方米,增长16.5%,增速自8月份由负转正以来总体呈现加快态势。12月末,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3395.26万平方米,比11月末减少93.27万平方米。 五、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 2016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18.35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增长11.9%,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其中,限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7383.67亿元,增长10.9%,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399.86亿元,增长11.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18.49亿元,增长12.8%,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434.32亿元,增长12.5%;商品零售15184.03亿元,增长11.8%。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8.5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
2016年河南进出口额4714.7亿元,首次跨入全国前十 2016年我省进出口额4714.7亿元,创历史新高 外贸规模首次跨入全国前十 2017-01-19 河南日报 本报讯(记者赵振杰实习生袁楠)1月18日,郑州海关发布消息:2016年我省进出口额4714.7亿元,其中出口额2835.3亿元,进口额1879.4亿元,增速高出全国增速3.5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全国排名第10位,比2015年上升一个位次,首次跨入全国前十。 据郑州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我省外贸呈现逐渐回暖的态势,第四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保持高位运行,智能手机产业对全省外贸影响较大。2016年前8个月,我省月均外贸额徘徊在300亿元左右,9月受苹果新型手机上市拉动,外贸额达548.6亿元,并在接下来的3个月保持高位,10月外贸额达596.3亿元,创2015年11月以来河南外贸月度进出口新高,12月以539.6亿元收官,整体呈现逐渐回暖向好态势。 欧盟取代韩国成为我省第二大贸易伙伴。一直以来,美国、欧盟、韩国、日本是我省主要的贸易伙伴,2016年,我省对这四个市场的贸易值分别达864.1亿元、739.5亿元、423.9亿元和414.3亿元,其中对欧盟和日本分别增长75.5%和29.5%,对美国和韩国分别下降19.4%和27.8%。受手机订单激增带动,欧盟以300多亿元的优势超过韩国,成为我省第二大贸易伙伴。 外商投资企业仍为我省外贸发展的重要支柱,民营企业进出口成外贸增长新引擎。2016年,我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3281.0亿元,增长1.0%,占外贸总值的69.6%;民营企业进出口额1035.1亿元,增长7.7%,占外贸总值的22.0%。 此外,生鲜进口业务增长迅猛成为我省外贸发展的一大亮点。2016年,郑州海关共监管进口生鲜货物1.7万吨、增长2.1倍,货值6.1亿元、增长1.2倍;货物品种新增64种,达115种,其中智利水果包机进口业务增长尤为迅速,占全国空运进口智利水果约70%的市场份额。
2016年河南进出口额4714亿元,外贸规模首次跨入全国前十 2016年我省进出口额4714.7亿元,创历史新高 外贸规模首次跨入全国前十 2017-01-19 河南日报 本报讯(记者赵振杰实习生袁楠)1月18日,郑州海关发布消息:2016年我省进出口额4714.7亿元,其中出口额2835.3亿元,进口额1879.4亿元,增速高出全国增速3.5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全国排名第10位,比2015年上升一个位次,首次跨入全国前十。 据郑州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我省外贸呈现逐渐回暖的态势,第四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保持高位运行,智能手机产业对全省外贸影响较大。2016年前8个月,我省月均外贸额徘徊在300亿元左右,9月受苹果新型手机上市拉动,外贸额达548.6亿元,并在接下来的3个月保持高位,10月外贸额达596.3亿元,创2015年11月以来河南外贸月度进出口新高,12月以539.6亿元收官,整体呈现逐渐回暖向好态势。 欧盟取代韩国成为我省第二大贸易伙伴。一直以来,美国、欧盟、韩国、日本是我省主要的贸易伙伴,2016年,我省对这四个市场的贸易值分别达864.1亿元、739.5亿元、423.9亿元和414.3亿元,其中对欧盟和日本分别增长75.5%和29.5%,对美国和韩国分别下降19.4%和27.8%。受手机订单激增带动,欧盟以300多亿元的优势超过韩国,成为我省第二大贸易伙伴。 外商投资企业仍为我省外贸发展的重要支柱,民营企业进出口成外贸增长新引擎。2016年,我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3281.0亿元,增长1.0%,占外贸总值的69.6%;民营企业进出口额1035.1亿元,增长7.7%,占外贸总值的22.0%。 此外,生鲜进口业务增长迅猛成为我省外贸发展的一大亮点。2016年,郑州海关共监管进口生鲜货物1.7万吨、增长2.1倍,货值6.1亿元、增长1.2倍;货物品种新增64种,达115种,其中智利水果包机进口业务增长尤为迅速,占全国空运进口智利水果约70%的市场份额。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