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colin 年轻的斯巴鲁
关注数: 1 粉丝数: 575 发帖数: 8,302 关注贴吧数: 2
德国沃旭施中国基地开工,滁州第一家外资中国区总部企业。 沃旭施集团(DTWS)成立于1960年,是华世达与施耐德家族所创办的德国私营企业,从事生产密封技术产品60年,是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密封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作为密封件的生产商,DTWS长期以来在轿车和商用车行业中享有盛誉,在德国总部、保加利亚、墨西哥、印度均设有生产基地。集团汽车工业主机厂客户包括了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大众等全球知名企业。 2021年8月27日下午,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与德国沃旭施集团(DTWS)举行视频签约仪式。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吴孝水出席仪式。此次签约的德国沃旭施集团高端密封器件产品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DTWS集团公司在中国区的首座生产基地以及中国区的总部和主要生产基地,对滁州市汽配及高科技密封行业的全面高质量快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沃旭施密封技术(安徽)有限公司是德国沃旭施集团(DTWS)在滁州投资设立的子公司。德国沃旭施集团是全球橡胶密封件领域的领军企业,在中高端静密封件(包括轴向动密封)细分领域排名第一。德国沃旭施集团作为全球汽车产业密封件的核心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变速器、刹车、电子设备等主要部位。该集团长期以来在轿车和商用车行业中享有盛誉,在德国总部、保加利亚、墨西哥、印度均设有生产基地,集团汽车工业主机厂客户包括了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大众等全球知名汽车公司。 为了更好的服务中国客户及市场,鉴于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投资环境以及提供的优惠政策,沃旭施集团决定通过其下属投资公司在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新建高端密封件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外商独资企业,沃旭施安徽公司将成为集团在中国地区的总部和主要生产基地。该项目的顺利开工对滁州市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全面高质量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剑指3000亿世界级产业集群,江苏官方媒体开始关注滁州! 据滁州市发改委提供的数字,今年1至10月,该市光伏业产值达688亿元,同比增长126%,预计全年将突破800亿元,明年超千亿元。这座在新能源产业圈曾少有存在感的皖东小城,如今光伏制造业的体量已超越了江苏泰州、浙江金华和衢州等起步更早的城市,悄然接近了长三角地区新能源产业的龙头城市——江苏盐城。后者同期的光伏业产值是890.6亿元。短短两三年间滁州光伏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舞台边缘到中央,变化巨大,堪称“滁州现象”。 当地政府部门对此颇感振奋与自豪。其最新的概括是:滁州正向“世界光伏之都”迈进。据悉,这一宏伟目标最初由安徽省省长王清宪提出,体现出安徽对滁州光伏制造业的信心和期待。这种提法的背后所透露出的对于光伏业的长期有力支持,得到了国内光伏业不少企业家和专家的认可甚至赞许。 据滁州市发改委透露,包括2022中国光伏大会签约项目在内,该市近期还将引进光伏企业30余家,总投资额超2000亿元,其中超百亿元项目4个;总投资额超1000亿元,其中产值超百亿元企业6家。该市的最新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全市光伏电池产能100GW、光伏组件产能150GW、光伏玻璃产能800万吨,光伏业总产值3000亿元。据记者了解,“十四五”期间,滁州市力争工业经济总量超过7000亿元,实现翻一番。其中,以光伏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无疑将担当主导产业的重任。
100亿,滁州飞利浦产研基地一期项目进入投产倒计时! 坐落在安徽滁州的飞利浦空调产研基地将于今年12月20日正式投产,该基地的落成不仅将为低迷的家电市场带来发展新动力,更有可能成为国际品牌与中国制造合作共赢的全新发展模式。 9个月实现投产 中国速度助力飞利浦空调加速布局 首先,在生产端,飞利浦空调通过产研基地的建立,全面深化飞利浦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产品布局。据了解,飞利浦空调安徽滁州产研基地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计划分三期实施:一期为家用空调项目,总投资35亿元,用地659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达产后年产500万套空调;二期为商用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三期为压缩机、电机等配套产品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 从年初3月基地奠基算起,飞利浦空调仅用了9个多月就完成了新基地的阶段性投产建设。该基地不仅为飞利浦空调在空调行业内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也给整个空调行业注入了更新的活力。 其次,“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是安徽滁州产研基地在规划设计、建设、生产运营等各项环节的重要目标。中国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孟庆国在奠基仪式上表示,“飞利浦空调能够为空调产业带来一股‘科技研发为核心、工艺品质为前提、产品价值为动力’的全新能量。”在竞争激烈的空调市场中,飞利浦空调用更高品质的产品,抓住行业升级的下一个机遇,让其品牌力赋能更多品类产品线。 产品自产自研,加强内功修炼 飞利浦作为全球知名的健康家电产品供应商,有着深厚的健康科技积淀以及良好的市场基础。坐落于安徽滁州的飞利浦空调产研基地不仅是一个生产基地,更是一个研发基地。空调产研基地建成之后,飞利浦将更加灵活应对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开拓出属于飞利浦的一片空调市场。
滁州国资联合中复前沿设立琅琊中复智造产业基金 据悉,「滁州琅琊中复智造产业基金」合伙协议已于近日正式签订并完成设立,该基金总规模10亿,重点投向数字科技、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   该基金由滁州市国有企业联合中复前沿(中复资本)共同发起,投资领域主要聚焦以前沿科技为主导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了贯彻并执行产业投资策略,滁州市国有企业及中复前沿(中复资本)均以投资人的身份参与该基金,同时中复前沿(中复资本)也作为基金管理人负责该支基金运营管理工作。 今年6月份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的《滁州市促进风投创投发展加快打造产业资本中心若干政策》中指出,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三地一区”建设行动方案》,引导风投创投集聚滁州、投资滁州,量质并举打造产业资本中心,力争5年引进不少于50家行业领先的知名基金管理机构,实现备案基金管理规模不少于5000亿元,在滁州实现投资超1000亿元,基本形成与产业高效融合、互动繁荣的资本服务生态体系。   8月,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又发布了《关于落实创业安徽行动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指出,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创新创业创造一体推进,坚持激发本土创业活力和吸引优秀团队来滁创业并重,以“亭满意”营商环境感召天下英才,繁荣市场主体,努力把滁州打造成安徽产业生态重要一极。   据相关人士介绍,此次滁州地方国有企业通过联合中复前沿(中复资本)共同出资组建股权投资基金,旨在通过基金投资,触达优质产业项目,助力新兴科技产业在滁州地区的集聚与发展,促进地方产业高效融合,打造「基金+产业」双向赋能的生态圈,共建资本赋能新兴科技产业的繁荣生态体系,形成高活跃资本、高素质人才、高增长企业集聚的良好态势,打造区域内最优金融生态“新名片”。
苏州中学到苏滁高新区开展合作办学。 近日,江苏省苏州中学校长卫新一行来园区考察调研,就推进合作办学事宜进行深入交流。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广兰,中新苏滁(滁州)开发有限公司总裁何建埠出席活动。 卫新一行深入苏滁实验学校,详细了解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功能设置、整体布局、校容校貌等情况,整洁精致的校园赢得了卫新一行的高度称赞。双方还就未来合作办学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座谈会上杨广兰对卫新一行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全面介绍了园区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期望通过未来双方的合作办学,更多导入苏州中学优秀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理念,探索在苏滁高新区深耕合作办学模式,与苏州中学携手同行结出教育硕果。 卫新表示,苏州中学与滁州有着巧妙的文化关联,苏滁高新区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希望双方以此为契机,再细化商讨、再精准对接,立足苏滁高新区教育实际,实现教学理念的高效适配和教学模式的精准嵌入。 园区党工委副书记刘东、中新苏滁(滁州)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史永刚,园区教育部门、苏滁实验学校负责人参加考察交流。 图片 江苏省苏州中学是千年学府,江南名校。学校于2019年成功入围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校20强,并获得了“高考有状元、竞赛有金牌、留学有哈佛”的大满贯成绩,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二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先后培养了叶圣陶、顾颉刚、胡绳、匡亚明、吴作人、陆文夫等大师名家,还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和钱伟长等63位中外院士。
来自苏州的高科技企业落户中新苏滁高新区!半导体一流企业供应商! 11月17日,珂玛高端装备用先进陶瓷材料和部件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中新苏滁高新区。滁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余成林、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广兰、中新苏滁(滁州)开发有限公司总裁何建埠及苏州珂玛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 珂玛公司滁州项目将建设用于半导体、化工行业生产设备使用的碳化硅等关键陶瓷材料。该项目投资方是苏州珂玛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硅谷博士为首的高精尖团队创建的高新科技企业,坚持自主研发,曾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等荣誉资质,并已启动IPO申报,计划于明年上市。该公司是一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陶瓷材料及技术公司,是国内泛半导体设备用陶瓷部件与表面技术解决方案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以碳化硅为主的公司产品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一千多家客户的认可和使用,主要客户包括美国应用材料、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中芯国际、三安光电、京东方、华星光电、友达光电等相关行业知名企业。公司在高端精密结构陶瓷部件领域成功打破了日本、美国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在此类核心部件方面的垄断,弥补了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上游配套的缺失,是国内极少数能够在此方面同时成为国内外一流半导体设备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滁州今年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达2560亿,光伏产业厚积薄发。 一大批重大投资项目成果的硬核落地, 是滁州市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项目投资总规模上看,2022年前三季度,滁州市共有四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额2560亿元。全市前三批开工动员项目299个,总投资1753亿元,目前开工率100%。第四批开工动员项目84个,总投资807亿元。 从项目所属产业方向上看,滁州正全力打造“世界光伏之都”。面对光伏产业这一新“风口”,滁州通过产业链招商加快产业集聚,围绕光伏上下游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先后招引隆基、东方日升、福莱特、亚玛顿、晶科、通威、尚德、阳光电源、海螺光伏产、中润光能,捷泰科技、天合光能、正泰新能源、亿晶光电等国内光伏产业头部企业落户,构建起日趋完整的产业链,截止2021年底,其中光伏组件、光伏玻璃产能分别占全国11%、21%,占全省60%以上,部分企业的电池转换效率、光伏组件最高功率等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此外,在滁州市委、市政府的科学谋划、统筹布局下,滁州近年来还形成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链,链上企业超530家,生产总值近千亿元。11月初,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集约式创新奶酪工厂落地滁州琅琊区,该工厂总投资10亿元,也是奶酪博士的首个超级工厂。这是该区深入开展以商招商、链式招商的成果。据悉,接下来,还将有一大批以奶酪博士为代表的高端型、科技型健康食品企业落户滁州。
前三季度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池州将反超蚌埠! 安徽各市规工营收额排名:合肥7854.7亿,处于第一名,滁州3294.1亿,反超马鞍山313.7亿,阜阳和安庆旗鼓相当。 前三季度安徽规模以上工业营收额实现35282.4亿,同比增长8.5%。合肥一城独大,总量占比全省1/5以上,实现7854.7亿,处于第一名。 马鞍山实现2980.4亿,同比增长-1.3%,增速不敌滁州,落后滁州19.6个百分点,被滁州反超313.7亿,由去年的第3名降到今年第4名。去年马钢大涨超了滁州,但滁州拥有高增速,恐怕紧跟滁州步伐有点困难。铜陵什么原因不可知晓,依然还能处在前五,实属不易,但后面城市的步伐以然均有反超之势。 阜阳经济实力强于安庆,但规工营收额却和安庆旗鼓相当,安庆实现2136.5亿,处于第6名,阜阳实现2105.6亿,处于第7名。 而昔日的蚌埠仅1091.4,倒数第四仅高于池州,亳州黄山市。极有可能被池州反超。老工业城市在迷失方向5年里究竟要用多少时间来弥补,还是那句话,没人愿意等你更没人愿意回头多看你一眼。 前三季度数据详情。 合肥市 7854.9 10.3% 芜湖市 4537.1 11.6% 滁州市 3294.1 18.3% 马鞍山 2980.4 -1.3% 铜陵市 2189.2 -3.8% 安庆市 2136.5 9.0% 阜阳市 2105.6 8.8% 宣城市 1811.5 8.9% 六安市 1329.0 7.2% 淮南市 1266.7 9.3% 淮北市 1209.9 12.7% 宿州市 1130.0 0.9% 蚌埠市 1091.4 13.3% 池州市 1034.3 13.3% 亳州市 915.0 11.2% 黄山市 396.3 -1.0%
南京滁州深度合作。江宁-明光,江北-定远,经开-凤阳合作园区 11月12日上午,江苏南京和安徽滁州在明光市共同举行宁滁皖北省际产业合作园区集中揭牌仪式,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凤阳省际合作园区、江宁—明光合作产业园、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定远合作产业园正式揭牌亮相,这是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首批集中揭牌合作园区,标志着宁滁结对合作帮扶迈出坚实一步,两市合作取得新的突破。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凤阳省际合作园区 重点发展光电配套和绿色食品产业,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5平方公里位于凤阳小岗产业园,拓展区3平方公里。 江宁—明光合作产业园 重点发展汽车配件产业等,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2平方公里,启动区3平方公里,拓展区5平方公里。目前,已启动编制园区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专项规划,路网基础设施、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定远合作产业园 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分为东区(定城片区)、西区(炉桥片区),其中东区12平方公里,启动区3.5平方公里,拓展区8.5平方公里;西区8平方公里,启动区4平方公里,拓展区4平方公里。 据了解,在揭牌仪式上还进行了宁滁皖北省际产业合作园区项目集中签约。此次共有6个项目集中签约,涵盖了高端锂电材料、光伏、汽车配件、大型钢结构件生产制造等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