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不尤🔯 云不尤
胡思乱想并不有趣,有趣是有道理且新奇
关注数: 52 粉丝数: 130 发帖数: 2,847 关注贴吧数: 70
粥的关卡设计,遇到的最大阻碍其实是干员强度不均 近期新活动,因为关卡强度问题在吧里吵的很凶。好多人都在讨论新老玩家,讨论关卡策划,但是我认为,关卡难度众口难调。根本原因与新玩家,与策划实力,都无太大关系。 就从这次活动来说,迷迭香最后一阶段半血会有常态减伤,浮空,高额伤害,近距离真伤反弹。可以说,仅这一个阶段,就断送了粥绝大部分干员的上场机会,在迷迭香的这一阶段,大部分干员上场都只能充当炮灰。幻神则不同,只要掏出叔叔的真伤,这个阶段的迷迭香也不过是脆皮高伤的普通小怪罢了,到死都见不到隐匿叔叔的面。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如果继续一味的增加关卡难度,那么大部分干员都只有从编队里滚出去这一条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干员强度差距显著。现在的幻神普遍机制与数值并称,在关卡设计上,已经很难强行抬高普通干员。更不要说即使是大杯的玛露希尔,也有着“每一下都是工笔入画”的美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鹰角强行要满足难度需求,那么厨力玩家只会不断的感到被抛弃。我认为,一款二次元游戏,其实是难以采用这种恶心厨力党的操作的。 然后我还想斗胆分析一下,一些认为关卡简单的人的想法。当然这里不是为了批评,仅仅是阐述一下我的想法,如有不对,欢迎指出。 首先,最广泛的说法其实是所谓强度党,但是我觉得强度党这个说法有失偏颇。因为我想,一般的强度党喜欢的是干员强。干员强,打BOSS过关才能摧枯拉朽,因此,当强度党获得了强力干员,打关卡觉得轻松简单之时,正是强度党愿望实现之日。 如果手握强力干员,嫌弃关卡不够强,那就说明他对强度的追求不够纯粹,单纯的干员强大满足不了他,他喜欢的其实是,依赖强度获取恰到好处的胜利。 对于这种情况,很多人推荐自限。有些人说,自己并无理由自限,这当然是没说错的,但是这证明了,这些人对于“自限”之类,由自己主导的玩法开发,并没有什么兴趣。其理由无外乎,没必要和不想。那说明这些人并不一味追求“塔防玩法”本身。因为他们享受的是强力的干员带来的正反馈,而不是与关卡机制斗智斗勇,寻找自己的极限。 那其实,嫌弃关卡简单的人,大概率即是认为,自己抽了强力角色,那么关卡难度就应该依照最强的这批角色来设计,不用管其他角色死活。 那其实我有一计,可解鹰角舆论之围。直接推出本地关卡编辑器和地图社区。这样一来,大家的问题都有解决方案了。
强袭菜鸟来求教 刚开始玩payday的时候我是潜袭和强袭都打的,后面感觉潜袭比较有意思就专打潜袭了。慢慢的从基本过不了几关,到现在大部分图6头单潜都必过了。 现在刚刚到达96级。牌组只点满了窃贼,为了打强袭点了七张浪人(点数不够点满了)。买枪有点乱买,除了一把红皮手枪以外基本每把枪就三两个配件。加点我觉得不说多么理解,至少没有乱加,也看了不少视频。结果打突袭被两头打趴了--论枪法我虽然不厉害,但是我绝对不是fps菜狗,玩Cod kd稳定都能在一以上,玩战地5基本把把kd从2起步。论思路,我也看了一些视频讲的,说什么突袭不要急着做任务抢进度,多躲掩体。 然后折腾来折腾去,打个两头天天死。躲掩体日常被重甲兵冲脸,打头效果也不显著。复合战术背心有时候一两秒就能被打没。外加警察突击波次间隔时间短,运包时间勉强,而且运包路上的残兵可能堆积成山,打屠宰场的时候好几回都是波次结束想要运包,结果被成堆人拦着,冲容易倒,不冲的话下个波次来了更不用冲了。 更不要说打安全屋梦魇的时候两三个高级重甲和飞踢战士。自己感觉怎么打都是刮痧,重甲一枪就快要给我破甲了。 现在就是感觉自己完全不懂怎么玩。是多玩多练枪,还是研究加点或者武器?又或者还有什么我不理解的东西?
“司辰”与古代文化考据 前些天考据了一下历史中的约翰.提托。本来想接着考据虚构角色剧团长夏利背后的文化内涵,但我直到今天都还差百分之十的信任解锁最后一个单品。又加上最近关于司辰一词起了一些节奏。所以决定先考据司辰一词。 事先声明,本帖重考据,不关心节奏问题,也希望大家能给予一些宽容。如果考据有误,也欢迎指正。 先说结论,司辰这个词是自古就有的。在可考的诗文中,最早出现于祢衡所作的《鹦鹉赋》。而彼时的司辰并不是个名词,只是个动(掌管)加名(时间)的组合。司辰作为称呼出现,还是唐朝龙朔年间。 接下来的内容主要是文化考究,可能会和游戏没多大关系。 先从早期说起。 祢衡的《鹦鹉赋》中,有“若乃少昊司辰,蓐(ru)收整轡” 这句话中的少昊,是黄帝的长子,而蓐收传说是少昊的辅佐神,也是掌管秋天之神。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轮到了少昊掌管时间,秋神就要整顿车马前来了。用很雅兴的方式表达出了秋天的来临。进一步引出来后面的“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而时代接近的大文学家傅玄,在自己的乐府诗中也有作:“仲秋狝(xian)田。金德常刚。凉风清且厉。凝露结为霜。白藏司辰” 仲秋就不用解释了,狝是摧毁的意思。金德指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中的金,而金是克木的,金德常刚也意味着摧毁田野和木林。最后的白藏同样指秋天,司辰则又是指掌管时间。所以这段的大意也是,秋天管制了时间如何如何。 从上面的两文中可以看出,这时候的司辰,是一种行为,是具有神力的。象征着世界的更易。 而接下来的唐朝司辰们,可就没这个好名堂了。 我特地去略读了《旧唐书.职官志》,不得不说这职官志是真的流水账到了极点,但确实是考究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 说回正题。根据旧唐书记载,我们的唐高宗李治特别喜欢用这个司字。把大半的官职都改成了司开头的。比如兵部尚书,被李治改成了司戎太常伯。刑部尚书被改成司刑太常伯。管租赋的被改名司度大夫,管水利的被改名司川大夫,管饭的改叫司膳大夫等等。 同样,管时间的就被改名司辰。甚至不属于大夫的行列,只是个九品下官。当然,管时间的还有五官司辰,官位稍高,是九品(司辰是九品下)。 先不论这个官如何,直说这个官的职责,就是管理古代计时工具漏刻,可能还兼要看天象。 说说漏刻,这东西有点意思。一个不停流水的大装置,其中一个桶里有个浮标,浮标的位置就代表刻度。不同的季节要遵循不同的刻度表。冬天要白天漏四十刻,晚上漏六十刻,夏天要白天漏六十,晚上漏四十。相比于我们的现代时间。这东西更符合人类的原始作息,安排也更符合直觉。 就唐代这个司辰,虽然是个官名,但是反而导致司辰一词格调反而远不如以前。(而且李治改的官名又被他子孙改回去了) 总体而言,司辰绝不是现代人造词,只是个古代很容易会意的正常词语罢了。不管节奏如何,还是希望能有更多人能了解到一些有意思的知识。在遇到节奏的时候能多了解一下而不是直觉化的盲从,或许会让自己的体验更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