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东 迷东
大道至简
关注数: 1 粉丝数: 188 发帖数: 13,657 关注贴吧数: 10
【转】武丨侯祠里的“赵云谜” 作者:王萍萍 到四川旅游时,成都的朋友带我游了武丨侯祠。成都武丨侯祠,是全国著名的三国文化博物馆。可是,在这座博物馆里,“谜”文化不少,给游人带来了很多猜想。 武丨侯祠里,蜀国的重要人物都有塑像。其中,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有专殿,其余的重要文官与武将,则分别塑在文武廊。东边是文官廊,以庞统为首,其次是简雍、吕凯……西边是武将廊,以赵云为首,其次是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当我走到武将塑像廊时,意外发现武将廊的首位塑像赵云,身穿的服装却与文官廊首位的庞统一样。赵云是武将啊,为何不穿武将服装,却要着文臣服装呢?既然着文臣服装,为何又在武将廊?我一下子被这个“谜”困住了。 从赵云的一生来看,他当文官,只有一次,时间也不长。据《云别传》记载,赵云当过“桂阳太守”。太守之职,应是文官。可赵云一生的功绩,并非当太守时所创的啊。赵云的官职,一生中多是将军, 如牙门将军、翊军将军、中护将军、征南将军、镇东将军、镇军将军、偏将军等等。他在当阳长坂之役中英勇救幼主刘禅,是人们最熟悉的武将战功,在民间流传至广至深。赵云怎变成了文官?赵云之谜,实在令我不解。 看着赵云那慈祥的脸庞,我问成都的朋友,在三国文化博物馆里,出现这种不合乎历史的塑像,有什么背后的故事吗?朋友说,当然有。我说,是正宗的文史吗?朋友说,不是,是民间流传的。朋友给我讲了赵云塑“文服”的事。 现在武丨侯祠里的文武廊塑像,是清代道光年间重塑的。清代这样塑造赵云,是有历史原因与社会原因的。清代自清太祖取得政权以后,江山较稳,战事不多。和平时期,文官较为“吃香”,因而出现了“重文(官)轻武(官)”的思想。这种思想,不但朝里有,社会上也有,宫里有,民间也有。清朝的官职排位,往往是文官于先,“文官高半截”。如同品文武官员,以文官为正,武将为从,清朝的太师、太保、殿阁大学士,都是正一品,但将军、提督,却为从一品。朝廷这样看重文官,这种思潮当然会传于社会,武丨侯祠里的“赵云谜”,就是产于这种思潮之下。成都人很爱一生“默默无闻”、“勤勤劳劳”的赵云,所以,在塑他的像时,特地把他塑成“文官”像…… 朋友的这种解释,虽然没有什么正宗史料的记载,只是民间传说,但如果不是这样理解,难道还有别的解释吗?也许有,也许没有。没有史料记载的事情,可以说是一个谜。这是一个很美的文化之谜。 看着赵云的塑像,我突然想起著名学者余秋雨参观三星堆后说的话:“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相比,中国的历史由于史书的详尽记载而显得脉络过于清晰,缺乏神秘感。所幸,我们还有三星堆。”四川的三星堆,因为没有文字的记载,出土的文物给世人留下很多谜团。余秋雨称它为神秘美。武丨侯祠的“赵云谜”,也因为没有文字记载,给世人留下了神秘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些,也许就是武丨侯祠里的“谜”文化之美。
【云吧第六届同题作文】我心目中的赵云———恰如江水 流不断的江水,恰如道不完的将军。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然而赵云虽已逝去一千八百年,但他却也在人心间流淌了一千八百年。将军的事迹基本见于陈寿先生所著《蜀志》一书中。书中,将军与蜀汉的四位上将并作一传,名《关张马黄赵传》。这一卷,仅仅翻开便有一股凌厉的气息涌出———万人敌的关羽、张飞,雄烈过人的马超,勇冠三军的黄忠……而强挚壮猛,则是陈寿先生对赵云的盖棺评论。然而华夏历史长河中的猛将勇士并不少,但是大部分壮士都被遗忘在少人问津的角落,赵云却没有这样的遭遇。所以我想,他身上会存在着、且肯定存在着某种超越了时空的特性。裴松之先生的《三国志注》,给了我一份可以参考的答案———一个无关游戏、无关演义的历史的解答。果然,将军并不只是一个“将军”那么简单。他恭谨,但不拘谨;他守礼,但不谦卑;他忠心,但不盲从;他智慧,但不阴险;他刚胆,但不卤莽;这是子龙的真实之美,是坚韧、不息、刚正、深邃的真实之美。有一个词叫海纳百川。江水亦是如此,也会有众多大小支流汇至此间,或是涓涓细流、或是汹汹滔浪……而汇至将军身上的“支流”,就更多了。那个执银枪骑白马的不老少年;那个气势凌厉威严的常胜将军;那个心象针一样细的俊逸小生;那个近乎完美的梦幻武将;等等等等。银白成了他的标志,不老印上了他的容颜,威风是他永远的气势,常胜的名号他一人独享。这是赵云的虚幻之美。这种美,惊心动魄。然而这种美被越来越多的人传颂,被越来越多的人铭记,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却俨然以一种区别于真实的“真实”而存在着了。谁也不能更改,谁也无法更改。他是威武的军人,也是俊俏的小将;他有标枪一样的站姿,更有儒雅知文的气息;他的性格威严厚重,他的品行柔贤慈惠;他无视自己的利益,而竭力为百姓争取利益;他视美色,不动;他对赏赐,不要;他触逆鳞,不屈;他临大敌,不惧;如江水,虽有曲时,但从不失笔直迫人的正气;如江水,虽有拗时,但从不会停下奔腾的脚步;复杂的江水,复杂的将军。江水流往天地,将军归于天地,它与他,都无愧于自己曾经的脚步与向往的天地。所以他们长存于天地。真实的美与虚幻的美的融合,造就了将军的生前身后名。我想,我真正得到了自己一直追寻思索的答案。一杆枪,一匹马,一袭白衣;一个人,一颗心,一生仁义;一瞬间,一千年,屹立天地。 ————记我心目中的赵云将军。
【新闻】石家庄第三届动漫节今拉开帷幕 石家庄第三届国际动漫节于今日正式拉开帷幕,在动漫节召开前夕,河北省动漫产业界的精英们于昨天召开了记者见面会,向媒体报告并介绍了目前我省动漫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和先进项目,这也是2007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授牌石家庄市“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后我省在动漫产业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我省自创动画片将在央视播出动漫产业,尤其是电视动画的制作很大一部分是针对儿童和学生的,而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儿童动画片则必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昨天关于我省动漫产业的介绍中,记者获悉,由河北玛雅影视有限公司制作的100集动画片《豆丁的快乐日记》目前已经制作完成了70多集,《豆丁的快乐日记》得到了央视的青睐,并与央视签订了合约,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这部原创儿童喜剧动画片真实反映了学生们在学校和社区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豆丁的快乐日记》属于三维折纸动画,动画片播出后,折纸玩具等后期衍生产品将为制作投资方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期效益。此外,由石家庄市三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历史动画片《郑和下西洋》,也已经北京及台湾的有关公司签订合约,预计于2010年将动画片与游戏同时推出。立足河北文化打造地方特色在大力发展动漫产业的同时,许多项目也在河北文化和地方特色下煞费苦心。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动画学院就制作了三维数字动画电影《赵云传》。赵子龙这位完美的常胜将军,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燕赵英雄,他的英武潇洒和智勇双全完美地向世人解释了“燕赵风骨”的涵义。《赵云传》的推出不仅展现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弘扬民族精神,也将向全国和全世界推广河北文化。据介绍,《赵云传》的制作完全依靠院校老师和在校生,全面反映了我省的动漫制作水平,预计影片将在2010年通过院线在全国发行。此外,由石家庄市深度动画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河北神话传说故事《赵州桥》也已经投入制作,预计年底前竣工,而其他如抱犊寨等河北知名旅游景点的传说也在筹备当中。“小鹿芮卡”着眼启蒙教育除了动画片的制作,我省动漫产业还着眼幼儿教育,并成功打造了自己的品牌。由河北春雨彩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打造的小鹿芮卡儿童多媒体动漫音乐启蒙教育系统,芮卡动画片、芮卡系列丛书和芮卡游戏就日益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小鹿芮卡“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互动的动漫教学形式,革新传统的音乐启蒙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儿童的音乐素养,受到了小朋友和幼儿园的喜爱。网络游戏逐渐发展壮大此外我省的网络动漫游戏制作也开始有条不紊地发展壮大,由河北极限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中国第一款普及地震知识的手机游戏《抗抗震》,由河北瑞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投资实战》以及由河北鼎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网络游戏《独角兽的宝藏》等都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与关注。纵观我省动漫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省有关部门领导和我省动漫产业从业人员都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民间艺术】赵云相关介绍 【《三国志平话》】  “赵云使一条枪名曰涯角枪,海角天涯无对。《三国志》除张飞,第一条枪。”  《三国志平话》为元代新安虞氏所刊,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三国故事小说。  三国故事在中国流传甚久,在李昉《太平广记》的卷二百二十六有引用杜宝《大业拾遗记》的记载,其中就有六种三国傀儡戏的剧目;而晚唐李商隐的《骄儿诗》则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记载。即在隋唐时民间就已有表演与谈说三国故事的风气。根据《东京梦华录》及《东坡志林》记载,北宋时就有专门「说三分」的说书人。宋、元、金的戏曲中,也出现不少三国的相关戏剧,其中已出现明显的「尊刘贬曹」的倾向,因此属于刘备一方的武将常被视为正义的代表。  赵云在《三国志平话》中登场时为袁绍之将,当时刘备失了徐州,与关张相失,欲向袁谭借兵以讨曹操,袁谭久不能决,因此在晚上归馆之后,带酒口念短歌一首,歌曰:  天下大乱兮,黄巾遍地;四海皇皇兮,贼若蚁。曹操无端兮,有意为君;  献帝无力兮,全无靠倚。我合有志兮,复兴刘氏。袁谭无仁兮,叹息不已!  此时,西廊下有一将听得玄德此歌,应声而和曰:  我有长剑,则空挥叹息。朝内不正,则贼若蛟虬。壮士潜隐,则风雷未遂。  欲兴干戈,则朝廷有倚。英雄相遇,则扶持刘邦。斩除曹贼,与君一体!  此将即为常山赵子龙也。  后来赵云便以刘备为仁德之人,舍了袁绍跟随刘备。之后刘备、赵云听说古城有一「无姓大王」,使一条枪丈八神矛,万人难敌。刘备怀疑是张飞,赵云便出战「无姓大王」,硬战六十合,赵云气力不加,败回马本阵里来。刘备乃认出「无姓大王」果然就是张飞,兄弟相认。  当阳长坂一役,赵云单马入曹军中,欲寻刘备家族,遇见甘夫人时,她右腹已受箭伤,深可见肠,在把阿斗托附给赵云之后,于墙下身死。赵云乃推倒墙,盖其尸。之后赵云怀抱阿斗南走,撞入曹军军阵,曰:“我于百万军中与主公救阿斗!”后有诗曰:  奇哉赵子龙,凛凛一心忠;先主败荆州,家族又不从。一生不顾死,再入虎狼丛;  忠孝保弱子,敢当百万雄。春秋有伍相,汉世有子龙;到今千载后,谁不仰高风?  赵云血战之后抱著阿斗终于见到刘备。刘备接过阿斗,掷于地上曰:“为辱子,几乎折了吾之良将赵云!”。至刘备平定益州乃恩封五虎将军,将关公封寿亭侯,张飞封西长侯,马超封定远侯,黄忠封定乱侯,赵云则封为立国侯。  《三国志平话》虽然文笔粗鄙,与历史大势不符处甚多,但已可看出《三国演义》的基础。其中描写古城会时,赵云曾战败于张飞;当阳长坂一役,赵云亦只射杀一将;恩封五虎将军时,赵云居于末位,对照明代《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可以明显看出赵云在民间传说形象的提升。【传统戏剧】  在传统戏剧方面,赵云在京剧中为著名的武生角色,特徵为扮相俊逸,身段威武稳健,嗓门洪亮。著名的京剧大师杨小楼便以扮演赵云,表演《长坂坡》的剧目著称,有“活赵云、活子龙”的外号。  以赵云为主要角色的京剧故事如下:剧目简介《磐河战》  袁绍与公孙瓒会战于磐河,袁绍命大将颜良、文丑出战。当时赵云也在袁绍帐下,因与其理念不合便不被重用,赵云见公孙瓒兵败,乃出马杀败颜良、文丑,救了公孙瓒。《借赵云》  刘备向公孙瓒借赵云,刘备素来喜爱赵云将材,一路上一直试探赵云心意,问他天下诸侯谁为英主,最后竟得赵云认同自己,乃领赵云至徐州。但是张飞不服,赵云乃打败曹军猛将典韦,才让张飞亦心服。《长坂坡》  刘备逃奔江陵,于当阳长阪被曹操大军所追,妻儿都在乱军中失散。赵云乃匹马单枪,闯进曹操万军之中,陆续救出糜竺、简雍、甘夫人等,最后寻到糜夫人,但糜夫人已身受箭伤,乃将幼子阿斗托给赵云,自己投井而死。赵云怀抱阿斗,夺得宝剑,奋力血战得脱,将阿斗交还刘备。刘备却将阿斗摔在地上说“为此孺子几乎损我一员大将”,赵云为之感泣。《取桂阳》  赵子龙奉军师诸葛亮之命,带领三千人马夺取桂阳。桂阳太守赵范亲自迎战,并安排校尉陈应接应,企图前后夹攻取胜。结果战不过子龙,不得不开城投降。子龙在弄清赵范是真投降后进入城内。在款待子龙时,赵范表示愿将国色寡嫂许与子龙为妻,子龙严词拒绝。《截江夺斗》  孙权乘刘备入益州时,用张昭之计,假称吴国太染病,派心腹周善到荆州接孙夫人归吴,并嘱她带回刘备之子阿斗,以作人质。孙夫人不疑,乃怀抱阿斗登船归吴,赵云驾船赶来,力劝孙夫人留下阿斗,夫人不从,赵云乃夺回阿斗,此时张飞亦驾船赶到,乃杀死周善,和赵云一起带阿斗回荆州。《阳平关》  黄忠斩夏侯渊后,曹操闻讯大惊、亲率大军至阳平关报仇。诸葛亮欲断曹军粮道,黄忠讨令,赵云恐其劳乏,拟替他一行,黄忠不服老,请令前往。烧粮后,曹军势众,将黄围困核心,幸得赵云及时解围,杀退曹军。又名《子龙护忠》。《凤鸣关》  诸葛亮初出祁山伐魏,赵云请为先锋,诸葛以其年老激之,赵云历数战功,坚决前往;至凤鸣关,果力斩魏军大将韩德父子五人。又名《力斩五将》《刀劈五将》。(该剧是唯一一出赵云用刀戏)  元杂剧中,关汉卿在《单刀会》中有“赵子龙胆大如斗”之句,在《襄阳会》《黄鹤楼》《隔江斗智》等近十本杂剧中,赵云都作为较重要角色出场。杂剧时代,“五虎将”一称呼已经极为普遍,而且“赵子龙胆气豪”是剧作家们的共识。赵云作为主角的杂剧有《赵子龙大闹泥塔镇》一本,但已失传。赵云谨慎细心的特点亦被加以强调,出演赵云的演员都会被特别要求,必须要表现出赵云胆大而又细心的特点。  在一个早期流传的故事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一次诸葛亮令赵云率军去攻取一座城池,诸葛亮事先策画整个军事计画,何时出发、何时用餐、何时行军、何时渡河、何时攻城都按表制定完成,赵云只要照著既定的行程表执行即可。但是在赵云出发之后,诸葛亮才发现计画中有一个严重的疏失,即按照原定的时间,那条河正值涨潮,士兵们将无法渡河,当诸葛亮正在担忧整个行动将会失败的时候,却传回赵云已按照预定的时间攻下城池的消息,原来赵云知道河水会涨潮,在出发之前就已经先准备好渡河用的舟筏,因此顺利完成计画。在这个早期故事中,赵云谨慎细心的程度甚至在诸葛亮之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