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晗§ §皓晗§
QQ:705756372
关注数: 21 粉丝数: 80 发帖数: 9,132 关注贴吧数: 9
大哥房子让我吧,请你看阿凡达(又是一个阿凡达的故事) 提要:老哥,知道最近上映的《阿凡达》吧。要不这样,老哥,你把这套房子让给我,我就请你一家去东莞看电影,还顺便包了今天晚饭。       不都说现在买房时机不对,观望者众多,天河某盘却在稿件里说开盘当天首期百余套便被哄抢一空,描述的场景活脱脱就像到电影院看《阿凡达》一样,持票者兴高采烈冲进去,没买到票的则在门口徘徊久久不愿离去。      一个周四下午冲了过去看楼,没想到逮了个“现行”:两位买家竟然在争仅剩的一套小面积房!更没想到的是,两位买家争夺的方式彻底把我雷倒了。站在一旁充当看客的我记得,当时情景大致是这样的: 买家A为年约30岁男子,对年约40岁的买家B首先开口:老哥,知道最近上映的《阿凡达》吧。B看似没反应过来,一脸疑惑地盯着A.“跟你说实话,早半个月我就相中这一套,那时板房还没出来了,后来因为我老婆(指着旁边一位大肚婆)要看《阿凡达》,害得我每天一下班为了这个票烦呀烦,想尽一切办法搞票,结果就忘记签约了”      B扑哧一下笑了:“一部电影就让你把房子给忘了,看来这房子对你不重要。”“那是因为你没看,那个特技那个效果,足足用了十二年时间才拍出来,而且还是一部现代版的拆迁史,绝对值得好好研究。我好不容易搞了几张今晚八点东莞的票,你看只要一签下来我立马就可以去东莞了”。“为啥要跑到东莞去,广州没有吗?”B好像对《阿凡达》有点兴趣了。      “东莞那个可是亚洲最大的IM A X银幕,比广州的效果好多了。要不这样,老哥,你把这套房子让给我,我就请你一家去东莞看电影,还顺便包了今天晚饭。”只见B把老婆拖到一边,小声嘀咕:小龟儿崽子天天吵着要看《阿凡达》,这下正好,反正过几天这里又有这个户型推出,大不了我们换个楼层(此段话后据接待买家B的销售人员透露)。半小时后,签约成功后的买家A (和太太)兴高采烈地载着买家B一家开车奔赴东莞看电影去了。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dichan.sina.com.cn%2F2010%2F01%2F29%2F117382.html&urlrefer=a106e4e42b169574316eba99a2bcfe6d
朝廷:国人热切期盼《孔子》打败《阿凡达》【转】 《孔子》是用来补课而非输出的 中国青年报      《孔子》终于要上演了,正好与《阿凡达》在一个档期内竞争。导演胡玫呼吁热爱孔子的中国影迷,都去电影院投上自己的一票。舆论则期望《孔子》与《阿凡达》的较量,打响中西文化的“第一战”——“文化输出战”。      《孔子》与《阿凡达》短兵相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西文化的碰撞与渗透。对《孔子》的热切期待也很容易让国人产生莫名冲动,渴望中国文化的遍地开花带给国人扬眉吐气的感觉。不过,在笔者看来,奢谈文化输出其实为时太早,国人能进影院看看《孔子》、补一补传统文化课倒是当务之急。             西方文化通过影视作品、学术思潮等纷至沓来,早已见惯不怪。这是传统中国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走向现代所必需经历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是应该也可以有所作为的,而不是束手无策、任由西方文化自由驰骋。但事实上,我们除了在曾经一段时间里通过影视作品向世界展示过落后、封建、愚昧甚至变态的“过去的中国”外,似乎在如何应对上并没有什么神来之笔。近年来在世界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也是为了回应学习汉语的热潮”,局限于语言教学的单一功能,未能拓展到文化传播层面。因此,在应对西方文化全面进入时,中国的影视作品几乎“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      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中国文化的传统之根和国学之魂在大范围、深层次上被搁置起来,在哺育青少年一代和滋养国人精魂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魅力。现代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价值观念的混杂、行为方式的畸变,不能不说与传统之断裂有着莫大关联。      接续传统之根、博采西方文明之长,在中西方文化的互补、交融中重构我们的价值体系和文化模式,越来越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近年来如火如荼的“国学热”,正是这一诉求的产物。遗憾的是,“国学热”表面上热热闹闹影响广泛,实际上则流于形式和皮毛,充斥了大量的炒作与泡沫,缺乏扎实的根底和真正的深入人心。      正因此,笔者对《孔子》的上演充满期待。尽管“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孔子形象”,尽管也有论者指责其部分细节历史失实,但从导演胡玫以往作品对传统文化的真诚与对传统文化影视表达的熟练把握来看,笔者愿意相信这是一部认真的、传神的《孔子》,也是国人补上传统文化这一课的很好的教材之一。      对于传统文化断裂已久的国人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强筋健体固本培元,然后才有资格和条件去考虑“文化输出”。虽然《孔子》档期与《阿凡达》产生了正面“冲突”,但大可不必将其视为中西方文化的交锋,大可不必以商业票房为标准来评判中西方文化的优劣,更没必要把它当成“文化输出”的一面旗帜。 ====================================== 如果不是枪文,我真不知道,我跟这个记者是否生活在同一个国家。。。。。
《孔子》试映反响差:剧情平淡台词乏味特效弱 通篇“子曰”的《论语》容易让人感到沉闷,缺乏戏剧冲突的电影《孔子》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将于本月22日上映的传记电影《孔子》日前举办试映场。两个多小时的片长由于缺乏足够的戏剧冲突而让人感到十分沉闷。 剧情 前段紧后段闷 电影《孔子》从中年孔子说起,他先是在鲁国当大司寇,随后被政敌逼迫流亡各国,终于在晚年回归故土。电影全长两个多小时,但戏剧冲突全部集中在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则是以记流水账的方式画了一张孔子流亡图。《孔子》以一场追捕逃奴的戏份开场,颇能吊起观众的胃口。到了流亡卫国时,孔子与卫灵公夫人南子见过一面。虽然戏份不多,但周润发和周迅的对手戏演得很精彩,堪称全片最精彩的一场对手戏。“子见南子”之后,《孔子》的节奏越发缓慢,影片后半部分如同游记一般描写孔子到了哪国,又到了哪国,缺乏矛盾的戏剧冲突,显得十分沉闷。 台词 语录多不鲜活 早在影片拍摄前,编剧陈汗就表示,电影《孔子》的台词会采用文白夹杂的方式,也会出现《论语》的段落。《孔子》的台词的确如此。尤其是孔子跟人辩论道理,或者是跟君主阐释治国之道时,大都是有《论语》间杂其中。比如“君子正其衣冠”、“未见好德如好色者”等等。不过,这种说话方式虽然古典,却不够鲜活。更重要的是,“仁义道德”之类的治国道理讲得太多了,给人留下夸夸其谈、缺乏真情实感的印象。事实上,片中孔子“论语式”的演讲远不如他趴在冰窟边上守望落水弟子颜回的场景动人。 特效 有场景无惊喜 尽管是一部人物传记片,电影《孔子》也使用了不少特效手段,制作出了几个大场面。像在“夹谷之会”中,齐国黎大夫谈判失利后恼羞成怒,在高台上手一指,镜头就随之进入山谷,显示出特效制作出来上千齐国军队。在稍后的“隳三都”行动中,公孙狙率军兵临曲阜,孔子让人将他们引到高台下,退出事先准备好的几鼎火油点燃沿高台泼下,结果公孙狙的军队深陷火海。导演同样通过特效来展现了这场火攻的场面。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中的点缀,这样的特效场面已经算得上制作精良,但因为有《阿凡达》珠玉在前,《孔子》中的特效就显得比较“小儿科”了。晨报记者杨莲洁 (北京晨报) 话说,孔子不是只有90分钟吗?怎么变成2个多小时了??难道加广告了?
即便没有阿凡达被强制下线,我也不会去看《孔子》【转自爱洗澡de木 即便没有阿凡达被强制下线,我也不会去看《孔子》 理由如下: 《孔子》总策划叫于品海 大家可能对此人比较陌生 我来告诉你他是谁 当年分文未出,以资产置换的方式骗取金庸《明报》控股权,并转手卖出大赚数千万港币 以同样的手段空手套白狼取得马尼拉希尔顿大酒店控股权 臭名昭著的以直销手段行骗的互联网公司“中企动力”的董事长 空有其名的洗钱公司“大地文化传媒”董事长 你能指望这样一个资本炒家拍出什么好东西吗??? 《孔子》的导演胡玫此前仅拍过一部电影《芬妮的微笑》 这部投资1500万人民币的影片国内票房不到百万 紧接着制片方把本已上缴国库的税款退出,爆出税务丑闻 主演王志文因为表达对影片艺术水准不高的遗憾而被制片方告上法庭 最终王志文胜诉 胡玫之前唯一值得称道的作品是电视剧《乔家大院》 众所周知,电视剧从来都是演员和编剧的艺术 《乔》的成功更仰仗于编剧朱秀海的深厚功力 和陈建斌的扎实表演功底 胡玫的近作《望族》更是错漏百出 听说她要拍电影版《红楼梦》 看来她是不把中国传统文化糟蹋完了不罢休 这是个很可怕的文艺女官僚 艺术创造力等于零 《孔子》的编剧陈汗依靠《赤壁》的搞笑台词而“出名” 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人知道陈汗是谁 《赤壁》最被人诟病的便是无厘头的台词和错漏百出的剧情 大家想一想,一个资本炒家+一个二流电视剧导演+一个三流编剧 你能指望这样的主创阵容能拍出什么好东西? 中国电影就是让这帮人搞烂的! 可怜发哥为何要介入这样一个草台班子? 我尊敬孔子,但决不看《孔子》 我可以把省下来的钱买几本《论语》送朋友 【转自爱洗澡de木】 看到的地方被删掉了
内地多家影院证实《阿凡达》2D版23日提前下线 内地多家影院证实《阿凡达》2D版23日提前下线 2010年01月19日09:19红网龙玲 李芳明 肖帅我要评论(5331) 字号:T|T 视频:《阿凡达》2D版将下线 传为《孔子》让路 《阿凡达》拍摄现场 红网1月19日报道 从1月4日开始在内地上映,《阿凡达》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昨日,一则“《阿凡达》将紧急停映”的消息在网上疯传,还有网友将之与国产大片《孔子》即将上映联系在一起。 就此,本报记者向有关方面寻求求证。事实是,包括长沙在内的内地不少影院已经接到“内部通知”:从《孔子》上映时间(1月22日)开始,《阿凡达》2D(普通版)将统一下档,只保留该片的普通3D版、IMAX版。 2D版下档 3D版、IMAX版会继续放映 爆料 昨日上午,一则“《阿凡达》将紧急停映”的消息在网上疯传,网友纷纷转帖江苏无锡大世界影城出示的“紧急通知”,该通知称:“接中影公司及院线通知,影片《阿凡达》(所有版本)将于1月23日起全国紧急停映!敬请谅解!!已购买23日、24日票的观众,请于22日前至影城售票处办理退票!”消息一出,有网友将之与国产大片《孔子》即将上映联系在一起。 求证 影城:片方要求2D版停映 从长沙的情况来看,除万达国际影城外,包括中影今典、王府井在内的其他影城尚未接到通知。长沙万达国际影城副总经理周毅表示,通知是17日晚由影院内部系统传达的,下达通知的不是影片在内地的发行方,而是片方。 随后,记者尝试联系发行方中影公司新闻发言人翁立,但其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与中影共同发行《阿凡达》的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负责人萨先生表示:“据我所知是没有正式通知,至少华夏这边没有下达这种通知,中影那边怎样不太清楚,但也不至于要为了《孔子》而下掉《阿凡达》,不存在‘让道’一说,尤其是在今年本来就已经很挤的贺岁档期间。” 说法:既是“让道”也是“还人情” 尽管通知的出台比较蹊跷,但《阿凡达》2D版下档一事并非虚构,全国各地的主要影城都已开始做调整工作。由于《阿凡达》2D版下档的日期正好与《孔子》的上映期重合,一位圈内知情人士透露,《阿凡达》2D版下档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给《孔子》让道,只不过官方不方便出面,只好由《阿凡达》片方来操作,“之前《阿凡达》为《十月围城》的票房增值推迟了内地上映日期,然后《孔子》为《阿凡达》推迟上映,这样一来,说是‘还人情’也可以,说是‘让道’也有道理。总之,不论《孔子》之前上的是什么影片,它来了就得‘让道’。”对此,《孔子》片方明确表示不对此事做任何回应。 《阿凡达》剧照 安排 《阿凡达》:想看还得提前买票 因为“《阿凡达》将停映”的传闻,昨晚长沙几大影院再次出现购票高峰。据了解,《阿凡达》的普通3D版、IMAX版将继续放映至今年3月初,长沙影迷不用担心看不到《阿凡达》。“普通3D版影片的档期一直就比2D版的长,因为国内的3D银幕较少,片源也少,且近期也没有新的3D片上映,加上《阿凡达》现在的票房很高,即便2D版的票房减弱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中影今典放电影院总经理杨学非说。也就是说,即使《孔子》来了,长沙三大影院至少8个影厅还会继续放映《阿凡达》(中影今典3个3D厅、王府井2个3D厅、万达2个3D厅1个IMAX厅)。 这也意味着,想看《阿凡达》还得提前买票,尤其是IMAX版。长沙三大影院委托本报提醒,影迷不要扎堆选择在周末观看《阿凡达》。 《孔子》:2500个拷贝刷新纪录 《阿凡达》2D版下档的当天,也是《孔子》的上映日期。据《孔子》出品方大地电影透露,此次《孔子》的发行规模达到史无前例的新高,甚至超过之前的《建国大业》。据介绍,《孔子》的拷贝数已经准备2500个,而之前创下国产电影拷贝纪录的《建国大业》才1450个。由此可见,《孔子》此次大吞票房的野心不容小觑。
看样子除刺不彻底啊……才出森林就被人全知道了…… 等着被包饺子了。。。。 虽然有猪脚光环,但是估计也免不了要一番伤筋动骨了 原因如下: 1:猪脚最近一段时间太顺利了,不符合方大一贯的写作手法,猪脚要受挫折才对 2:读者们也觉得CM要受挫折,要不然一路YY下去着实有些无味 3:绝对实力摆在那里,猪脚虽然各种新技术,新战斗条列,各种媲美战争卡的方阵,但是总应该是有差距的。按照之前的描写,整个木字营除了青年卫比较有发展潜力,别的几个大队的人用的卡片都是批量生产的。啥叫批量生产?那就是给龙套们度身定做的!虽然青年卫也是用批量卡片,但是潜力这两个字,应该有点分量。所以估计青年卫可能折损会比较小,但是别的几个大队估计要出现一定的伤亡,甚至伤亡比例会比较大。这样等和老巴回合的时候,老巴手下的那些人,刚好可以填补这里的人员缺损。 4:实际上CM只是善于算计,他的手头没有真正的指挥专家,尤其是集团性作战的指挥专家。他的指挥思想应该还只是局限于小范围的,小规模的作战细节指挥。而应该没有对整个战局进行把握的能力。 5:按照除刺的失败来看,应该还有部分的间谍潜伏在木字营,而且这些间谍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和外界联系。这些间谍在关键时刻反水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 6: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里高手数量不够啊!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