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闪电 重生闪电
关注数: 65 粉丝数: 88 发帖数: 2,811 关注贴吧数: 3
【TNABO】武侠观感,一流导演,二流演员,三流剧本 其实说三流剧本有点过了,主要是为了陈可辛而可惜。。 没去电影院看武侠,倒不是对陈可辛失去信心,而是对华语大片失去信心和兴趣,何况是古装片,何况是甄子丹演的古装片。。 片子的前半部分挺乏味,也可能是我先入为主,反正各场戏各个人物都不出彩。人体经脉学和cia式的解案还有点新意。 到中后断,影片逐步向传统港产武侠片发展,而陈可辛的才华反倒在这其间才有了充分施展。具体不多说了,也没有很突出的东西,但摄影、剪辑、配乐,节奏和气氛的拿捏,比起十月围城(非陈可辛作品)和叶问2之类的强了不知多少(精武风云没看)。。 演员方面基本都是老样子,只有王羽(之前并不认识)的气场特强。 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故事和剧本。看得出陈可辛是很想做一点突破,哪怕只是突破自己。但一个混合型的故事(断案和武侠)在他处理起来有点勉为其难了,人物的背景交代和情节的转换都颇生硬。而且整个故事显得重点不明确。最失望的是最终的着力点还是集中在了江湖恩怨 宿命 情仇。我不是反对表现这些,而是觉得作为一部不到120分钟的影片只要表现好其中的一点就足够了,犯不上每次都苦大仇深地想让观众心里打翻了五味瓶。。 其实陈可辛的作品除了武侠我也只看过投名状,但这一部就让我把他看成是目前华语导演的第一集团(主要是他和姜文,艺谋 凯歌 李安(近年作品太少) 杜琪峰等人待定)。从武侠的技术层面看他仍然凌驾于一众大片导演,唯独缺一个适合他发挥的剧本。希望影片的票房平平不要影响到他的电影梦想,而一般般的剧本尽量还是让给手底下人去拍吧。。
【TNABO】X第一战,导演第一,演员第二,剧本第三 终于等到了蓝光。。这个标题的第一第二不是说第几流的水平,而是指这几项对于影片的重要程度。 对于影片首先我想说完全值回票价(如果有上映的话),无论从故事还是动作性,同时相对于烂番茄7.4而非一开始8.1的分数来说也完全对得起期待。 再从本楼的标题说起。。由于每年有如此多的漫画改编电影上映,大多又讲述了类似的故事表达了类似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相对比较容易比较出导演能力对于电影走向的影响。第一战再次印证了导演往往能在最大程度上决定一部影片。 有一段时间,我对电影的认识是剧本和导演一样甚至更为重要,导演的工作只不过是把剧本图像化。而看x第一战,会发现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剧本,有太多的似曾相识——二战中产生的超级英雄(地狱男爵),冷战的国际大背景(守望者),年轻人的聚义(神奇四侠)。。而第一战与那些影片的最大区别,在我看来不是两大(甚至三大)男主的基情演绎,而是导演所赋予的各种能量——而演员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导演。 马修.沃恩,只看过他的海扁王,以及星尘的一部分(ccav放的)。应该说两部都还难算得上佳作,但是马修的能力和风格还是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示。抛开剧本,海扁王的叙事节奏、手法以及一些关键戏的调度都是相当优秀的,尤其是小萝莉的戏份,马修懂得如何展现角色最有感召力的一面,而在同时又能铺陈好各种情节和人物关系,这个优点很好地被继承到了第一战。可以说,我对第一战的最初期待来自于冷战题材,而看过海扁王后这种期待则大大增强了。(未完待续)
【TNABO】观雅克.贝汉最新生态纪录片《海洋》 因为对雅克.贝汉团队的《迁徙的鸟》和《微观世界》的顶礼膜拜(看过的最喜欢的两部生态纪录片),这次的《海洋》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了(要不是国内引进的话都不知道这部耗时5年,耗资6000万的新记录片)。 看的昨晚5点多的场次,结果发现临时还增加了晚7点多的一场,看来上座率还过得去。我这场小厅,上座大约超过一半,作为晚饭时间也还不错了。 影片没有超出预期。首先一点,看过的大部分生态纪录片都是关于海洋的,其中有瑞芬斯塔尔的,有吕克贝松的,有卡神的,还有imax的,以及国家地理和bbc合作的蓝色星球。再加上电视上看到的各种海洋题材片,有关大海方方面面的视觉信息早已不那么新鲜。其次,我看的这场画面色彩和清晰度都不理想,比过去看的所有数字2d电影都差不少,也许是拷贝问题(原片肯定不是这个画面,固准备再收张蓝光作比较)吧。 不过仍然不时为影片制作人员的投入程度震慑乃至揪心。好多镜头感觉就是情节片的人工场景,场景和镜头都布置的精致有序,一些画面也强大的非常不像纪录片。至于影片主题,尽管是重复了一万遍的环保,但还是能让人共鸣。 观众的反应也不错,观看过程中时常对于内容和画面发表各种讨论和感叹。总体来说,可以算是今年在影院最好的一次体验,不过受制于放映条件(估计是拷贝制作问题,画质只能给70分),希望国内能和雅克.贝汉的另两部生态片一样出正版蓝光把。 最后个人打分:《迁徙的鸟》95分,《微观世界》92分,《海洋》85-90分。
【TNABO】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个年代的正太史诗 不记得有多久在看过一部电影后没有如此深陷在其中,产生出那么多的感触了。。而对于这样一部年代久远,影响过无数人也被无数人从各个角度评说和解读过的电影,我还是会觉得不留下一长段很可能缺少新意的文字不足以表达它现在对于我的地位。如果要我用一句话形容一部好电影,我会说起码能让观众在看的过程感到值得,看后不觉得浪费时间;那么一部杰作呢,应该是能让人有反复观看的欲望;至于伟大的作品,那就是不管你看上几遍,总会有在某个时刻(很可能不是在观看第一遍的时候)完全进入到它的世界,并且像我现在一样有着强大的表达和交流欲望。。 开始说电影吧。对于这部电影,我可以想到一百个标题,也可以有一百个开头和切入点(虽然实际上很可能只是自己的夸张),不过什么华丽的辞藻都无法再现它所能打动影迷和普通观众的亲切感和原始力量的无数瞬间的中的任何一个。好吧,现在我想到的是和电影有关的年代。 电影所表现的年代和电影制作的年代,都是诞生出电影最终形态和价值观的决定性因素。而阳光灿烂的日子上映的1994年是个什么年代?当时的国际环境是,冷战结束,美国刚打赢了一场一边倒的现代化信息战争,而美国经济也开始走上信息高速公路。而国内,刚经过80年代短暂的现代文化和思想启蒙(欧美6、70年代发生过的),人们开始更加确信发展才是硬道理,那是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而1994年的电影业,北美经历了E.T.、终结者、侏罗纪公园的轰炸,逐渐向20世纪末的新世纪电影工业(典型标志是改编和续集电影)过渡,这一年诞生了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狮子王、这个杀手不太冷、生死时速、真实的谎言,而3年后的泰坦尼克和世纪末的黑客帝国像是对这个原创电影黄金年代的最后告别。同一年,国内也有两部具有时代意义的标志性电影面世——《阳光灿烂的日子》和《活着》(同时代的另一部代表作《霸王别姬》于1993年上映)。这个时期的国内电影,刚从80年代的启蒙中积累起经验和资本,即将进入到产业的高速发展和扩张期。不过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毕竟不像高楼大厦那样可以一夜之间平地而起(分账电影的引进才刚刚开始),而那一代电影人的理想主义也没有来的及被冲刷干净。于是近现代中国最有力量和影响力的一批电影人差不多集体出现在那个年代。(未完待续,暂勿插楼)
【TNABO】电影推荐,写给摇滚音乐的情书——海盗电台 放了很久的片子,听口碑不错而且对摇滚乐感兴趣买的,一直到昨天才看。 应该是今年看过的最给力的片子(虽然一共也没看几部,大地惊雷还不错)。以为就是一个围绕某个主题的普通励志故事,也可能是这种期待带来了无数惊喜。。 影片从纯粹的导演、剧本、表演角度可能还称不上多么伟大,但依然足够给力!很多很多有趣的桥段和场景,虽然几乎都只发生在一条船上。。而如果你恰好是一个摇滚乐迷的话,那么这部影片一定会从内容和精神上将你完全俘获。 不光有60年代的摇滚乐,还有更多的粗口、drug、sex以及无政府主义。恩,让我想起了猜火车(不过个人更享受于这部摇滚题材电影)。。而除了这些,电影甚至还能在结尾和其他一些小段落让你在爆笑或者感到发泄的时候触动到更深的情绪(结尾的一小部分达到的感动类似于死亡诗社和女人香)。 笑着被感动,至少我体会到了,不少的优秀独立电影都具有类似的气质吧。而如同我前面所说的,海盗电台虽然可能还算不上一部电影佳作,但在调动观众的各种情绪方面无疑是相当成功的,而同时它又不是一部可以看过就忘的普通商业制作,对于摇滚精神的表达是我看过的题材类电影(比如音乐、体育、商业官司等事件性题材)中相当突出的。如果说有什么不足,可能角色太多戏份太平均以至于缺少一个绝对强势的中心人物,还有政府的这条线偏弱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