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n峰 半缘君kevin
不是好人!
关注数: 51 粉丝数: 185 发帖数: 3,408 关注贴吧数: 29
山地车变速技巧 骑车要省力,一定要懂得正确变速技巧,善用变速齿比,除了有助调节体力,让骑车更轻松,更可以避免关节或膝盖的运动伤害。很多入门者甚至骑车好一段时间的车友,还是搞不清在何种时机改变换使用哪种档位。山地车的变速器分为两部分,左手控制前大盘,右手控制后飞轮,通常都是以“后为主,前为辅”的方式来调整;踩踏较吃力的齿比有称为重踩或高速档,作用是费力省时,适用于平路加速或下坡;踩踏较为省力的轻齿比,是克服爬坡的利器。随着地形,坡度的改变和速度快慢,都需要运用变速系统来调节体能,要如何善用,得先了解自行车的变速齿盘搭配。 一般山地车前齿盘标准配备为3片式,常见齿数是42、32、22。注记为3、2、1档;后飞轮则依车种选用7~10片(搭配钱齿盘3片就是21~30段变速),齿数从11~34不等,档数定位于前齿盘相反,最多齿为1档。 切记:前后判的搭配使用要尽量避免链条的斜角过大(如钱3后1或钱1后10),这样的情形很容易造成传动系统的磨损,所以30段变速系统的档位,在实际上并非全部使用。 变速时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踩踏旋转,切记把脚力放轻,在链条变档时,实力多大会造成传动系统严重耗损。正确的齿盘配比请参考下图。 变速时机: 停车起步:用锅中的齿比会造成车把左右摇晃,对膝盖、传动系统都不好,所以在停车前最好先调整好变速,使用轻齿比让起步更为省力顺畅,一般来说,钱后变速都调在中间齿盘,是最佳的起步档,若是上坡起步,齿比也不能太轻,否则可能造成“翘孤轮”的情形。 顺畅行进间:起步后,车友可随着个人体力,耐力以及路况好坏,随时运用变速器来掌控行进速度,较健康的骑行方式是搭配心跳表维持一定的踩踏回转率,忽快忽慢的行进速度会使身体容易感到疲倦。 上下坡:进行时,看到前方地形改变就要有变速的心理准备,尤其进入爬坡路段前要先换好适当档位,可别在快要骑不动时在变速,这样对变速系统的损耗很大,也不易控制车把方向。看见前方下坡时,进入坡道要先将齿比跳到高速段,低速齿比会让骑乘者在下坡滑行时残生踩空现象,不适应者很容易摔跤。
山地车小常识 车架   车架的材质有钢、铝、钛合金及碳纤维。其中钢制的车架最便宜,不过重量也最重,表面的油漆脱落后便有生锈的危险,所以平时在保养上要下功夫。再高级点就是铝合金,重量较轻,但是需要较粗的管径才能达到与钢管相同的强度,为大部分登山车所采用。表面抛光后整台车呈现银白色,很好看。碳纤维车架的特点是可以一体成型,不需要焊接,不过每个车架需要特殊的模具制造,成本也很高。钛合金不但重量轻,不生锈,强度高,材料特性最佳,不过原料昂贵,加工困难。 座垫   座垫的高度对骑车的舒适性有很大影响,计算方法是人坐于坐垫上,把踏板踩到离身体最远的地方,此时脚伸直后,脚跟要恰恰能踩在踏板,注意是脚跟。如果脚跟踩不到就是坐垫太高了,膝盖伸不直的话就是太低了。有一点要注意,这个坐垫高度远远高过大部分人习惯的骑车高度,停车时甚至要单脚垫脚尖才够到地,刚开始骑的时候会不习惯,所以在都市中,车多、红绿灯多的地方要小心。不过对于长距离的骑车,这个高度能够让你的腿部对踏板提供最佳的施力。所以你的脚踏车只是骑几百公尺的话。为了安全还是不要把座垫抬到最高。 变速   一般人骑变速车时,想骑慢时就调到轻的齿轮比,想骑快时就调到重的齿轮比,这是错误的方法。正确的方法是要维持一定的踩踏速度,通常是1分钟90转。当以此速率稳定的骑车时,要是发现脚有点吃力,踩不了那么快,就应改变到较轻的齿轮比,反之则变速到较重的齿轮比,让腿部始终维持相同的施力,这才是变速系统正确的操作方法。所以21、24,乃至最新的27段变速,并不是提供更大的变速范围,而是在相同的范围中提供更细的变速,以维持踩踏速度的稳定。 牛角   牛角是指装在车把两端的小把手,或叫做附把,除了用来挂档,主要的作用是提供手腕不同的抓握方式,减少疲劳,此外也有保护手部的作用。一般车把都是左右水平的,抓握时类似吊单杆;牛角则是前后平等,抓握时手臂的姿势与开汽车差不多。上坡时,双手握住牛角比较容易施力。下坡时,因为牛角的转向操控性不良,同时也拉不到刹车,所以还是握原来的车把比较安全。牛角的装设角度因人而异,通常是先调到与手臂垂直,然后往下调整,使手腕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便能抓握。
户外骑行需注意的事项,骑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骑车,特别是骑自行车,有其他旅行方式不易遇到的问题,应予注意: 1.大腿内侧与座垫摩擦,容易产生表皮擦伤;局部出汗多,易生浸渍皮炎。故骑一段路程后应下车休息、擦干。如已有溃破要按擦伤处理,重者要停止骑车旅行。 2.两手紧握车把,以及坐骨、耻骨部神经受压,过久后易麻木。故骑车时应带手套,且有弹性为好,两手常变换握持角度及方式;坐时也应前后、左右“着力点”变化,有利于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使肌肉松弛。 3.车座要有弹性、软、车座高度应低于车把(龙头)高度,车座前端略前倾,上面有软性垫物。旅游骑车者不要追求赛车那样以出速度为前提的设计要求,而以舒适、卫生为主。 4.女性月经期一般不宜骑车长途旅行,如平时有锻炼基础,个人体质情况较好,也不必禁止。 5.行车要保护好眼睛。在行驶过程中,车速快,公路上风沙大,异物容易侵入眼内,造成意外。应佩带防风太阳镜。患有沙眼、泪囊炎疾病的人,容易迎风流泪,更要保护好。如果发生眼内异物,应立即用干净手帕试去异物,或用口吹,切忌硬擦。异物取出后要闭目休息一下,并滴几点眼药水。 6.防止骑车摔倒。长途旅行骑车要小心谨慎,下陡坡、急转弯最容易摔倒。万一发生,要采取正确姿势,保护身体,避免摔伤。要当机立断把车子抛掉,人向另一侧跌倒。全身肌肉要绷紧,尽可能用身体的一部分面积接触地面,切不可用单手、单脚、单肩着地,更不能让头部先着地。为了能做到这一点,旅行前要加强练习,学会防护技巧。练习的方法是:身体直立,上下肢向前伸,臂部迅速着地,右肘关节弯曲,身体向右侧倾倒,从臂部向左肩滚动。动作要敏捷、连贯,坚持每日锻炼,直至熟练掌握为止。 7.骑自行车摔倒最常见的是擦伤、脱臼和挫伤,擦伤是皮肤组织被擦伤出血,或组织液渗出。小面积擦伤可用红汞或紫药水涂抹局部,不必包扎。若关节附近擦伤,处理创面要涂上一些消炎软膏,并包扎起来,因为暴露容易干裂,影响活动,一旦发生感染,还会波及关节。面部擦伤,可涂点红汞,不要用紫药水。 8.若发生大面积擦伤,须用盐开水清洗污染伤口,然后涂上消炎软膏,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 9.挫伤:轻者为皮下组织、肌肉韧带挫伤;重者为头、胸、腹部和内脏器官挫伤。如损伤部位疼痛、肿胀、皮下出血等,可口服和外敷跌打损伤药物,然后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疼痛厉害时可服止痛药。 脱臼是被外力冲撞后四肢某部分关节脱位。最好是立即复位。如果没有复位知识技巧,不要随意摆弄,而应迅速作临时固定,到就近医院处理。固定的方法,如肩或肘关节脱臼可以用绷带悬吊固定。注意劳逸结合。晚上要休息好,勤洗澡,勤换内衣。 10.长途骑行后两脚会充血肿胀。休息时要平躺,尽可能把脚垫高,以促使血液循环。如有坡度不大的斜坡,也可头朝下地躺下休息片刻或把脚放在自行车上休息一下。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