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举高高 最爱举高高
将来的某一天,还会有人记得我们吗?
关注数: 101 粉丝数: 136 发帖数: 8,065 关注贴吧数: 281
突有感悟,送一首屈原的《天问》!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氾。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 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何尽何历?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坠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安错?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顺堕,其衍几何? 昆仑县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为嗜不同味,而快朝饱?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射鞠,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化为黄熊,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白霓婴茀,胡为此堂? 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蓱号起雨,何以兴之? 撰体胁鹿,何以膺之? 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何之迁之?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 汤谋易旅,何以厚之?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妺嬉何肆,汤何殛焉? 舜闵在家,父何以鱞?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厥萌在初,何所意焉? 璜台十成,谁所极焉?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终然为害。 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 吴获迄古,南岳是止。 孰期去斯,得两男子? 缘鹄饰玉,后帝是飨。
三国志 臧洪 臧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人也。父旻,历匈奴中郎将、中山、太原太守,所在有名。【谢承后汉书曰:旻有干事才,达於从政,为汉良吏。初从徐州从事辟司徒府,除卢奴令,冀州举尤异,迁扬州刺史、丹杨太守。是时边方有警,羌、胡出寇,三府举能,迁旻匈奴中郎将。讨贼有功,徵拜议郎,还京师。见太尉袁逢,逢问其西域诸国土地、风俗、人物、种数。旻具答言西域本三十六国,后分为五十五,稍散至百馀国;其国大小,道里近远,人数多少,风俗燥湿,山川、草木、鸟兽、异物名种,不与中国同者,悉口陈其状,手画地形。逢奇其才,叹息言:"虽班固作西域传,何以加此?"旻转拜长水校尉,终太原太守。】洪体貌魁梧,有异於人,举孝廉为郎。时选三署郎以补县长;琅邪赵昱为莒长,东莱刘繇下邑长,东海王朗菑丘长,洪即丘长。灵帝末,弃官还家,太守张超请洪为功曹。   董卓杀帝,图危社稷,洪说超曰:"明府历世受恩,兄弟并据大郡,今王室将危,贼臣未枭,此诚天下义烈报恩效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邈亦素有心,会于酸枣,邈谓超曰:"闻弟为郡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动任臧洪,洪者何人?"超曰:"洪才略智数优超,超甚爱之,海内奇士也。"邈即引见洪,与语大异之。致之于刘兖州公山、孔豫州公绪,皆与洪亲善。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洪乃升坛操盘歃血而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人思致节。【臣松之案:于时此盟止有刘岱等五人而已。魏氏春秋横内刘表等数人,皆非事实。表保据江、汉,身未尝出境,何由得与洪同坛而盟乎?】顷之,诸军莫适先进,而食尽众散。   超遣洪诣大司马刘虞谋,值公孙瓒之难,至河间,遇幽、冀二州交兵,使命不达。而袁绍见洪,又奇重之,与结分合好。会青州刺史焦和卒,绍使洪领青州以抚其众。【九州春秋曰:初平中,焦和为青州刺史。是时英雄并起,黄巾寇暴,和务及同盟,俱入京畿,不暇为民保障,引军逾河而西。未久而袁、曹二公与卓将战于荥阳,败绩。黄巾遂广,屠裂城邑。和不能御,然军器尚利,战士尚众,而耳目侦逻不设,恐动之言妄至,望寇奔走,未尝接风尘交旗鼓也。欲作陷冰丸沈河,令贼不得渡,祷祈群神,求用兵必利,耆筮常陈於前,巫祝不去於侧;入见其清谈干云,出则浑乱,命不可知。州遂萧条,悉为丘墟也。】洪在州二年,群盗奔走。绍叹其能,徙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太祖围张超于雍丘,超言:"唯恃臧洪,当来救吾。"众人以为袁、曹方睦,而洪为绍所表用,必不败好招祸,远来赴此。超曰:"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者,但恐见禁制,不相及逮耳。"洪闻之,果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兵,又从绍请兵马,求欲救超,而绍终不听许。超遂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兴兵围之,历年不下。绍令洪邑人陈琳书与洪,喻以祸福,责以恩义。洪答曰:   隔阔相思,发于寤寐。幸相去步武之间耳,而以趣舍异规,不得相见,其为怆悢,可为心哉!前日不遗,比辱雅贶,述叙祸福,公私切至。所以不即奉答者,既学薄才钝,不足塞诘;亦以吾子携负侧室,息肩主人,家在东州,仆为仇敌。以是事人,虽披中情,堕肝胆,犹身疏有罪,言甘见怪,方首尾不救,何能恤人?且以子之才,穷该典籍,岂将暗于大道,不达余趣哉!然犹复云云者,仆以是知足下之言,信不由衷,将以救祸也。必欲算计长短,辩谘是非,是非之论,言满天下,陈之更不明,不言无所损。又言伤告绝之义,非吾所忍行也,是以捐弃纸笔,一无所答。亦冀遥忖其心,知其计定,不复渝变也。重获来命,援引古今,纷纭六纸,虽欲不言,焉得已哉!
关于诸葛亮和姜维 有人发表了一篇关于诸葛亮与姜维的帖子,我在此提几点自己的想法。 注:本贴本是准备作为回复的,言辞有些针对性,又不想修改了,请见谅! 诸葛亮出山时,刘备还和弱小,他愿意一直追随刘备,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可贵的事,他辅佐刘备建立起蜀国,在刘备死后还一直执行刘备遗愿。他既掌管国事又掌管军务,在他有生之年,蜀国还比较富庶,没遇到什么大祸姜维随后北伐的资本可以说有很大一部分是诸葛亮打下的。最后司马懿都感慨:“天下奇才!”你知道为什么姜维时期兵慢慢少了吗,刘备伐吴时,还有兵力二十万左右,到了蜀灭之时全国只有九万人了,还要亲自率兵种粮,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年年出征,穷兵默武了,次次万人出击,劳兵伤财,这正是蜀国弱小的原因啊!诸葛亮初次伐魏时,还不是让三郡归附,但后来是司马懿来了,才进展少了,姜维的斩敌数万只不过是捡了个漏而已,而司马懿的防守策略是坚守,你知道为什么司马懿遇到诸葛亮要坚守吗?就是因为诸葛亮素来用兵谨慎,和诸葛亮硬拼不划算,诸葛亮并不是不会迂回,只是不爱用奇而已。深入敌境?!开玩笑!千里运粮,万一被断了后路,全军覆没也是可能的!到了姜维时代,邓艾次次都是主动迎击并大破姜维,说当时的强将?姜维时期,邓艾他们有张辽徐晃这种将领吗?说到占领的区域大小,实际上诸葛姜维都没有长久占领过一块地方,这里我没什么想议论的,诸葛亮想拉拢其他的力量,姜维也想拉拢羌人,这是战争常识。有人说我反姜维,其实我一直都很喜欢姜维这个人物。姜维的一生,始终志在灭魏兴汉,是蜀汉晚期杰出的政治家,诸葛亮,钟会,邓艾都曾肯定了他的能力,可惜受国力所限。陈寿肯定了他的功绩,对他“玩众默旅,明断不周”也提出了批评。 诸葛亮和姜维都为蜀国做出了巨大地贡献,可以说如果没有诸葛亮,蜀国很难兴起,没有姜维,蜀国早被灭了。感动我们的不仅是他们的才能,更有他们执着的精神,没有必要非要在他们身上争个高低。 太激动了,可能有好多错别字,没整理过,语言有些也可能过于尖刻,请见谅!“默”不是原字,原字我不会拼,又懒得查字典。。。。。。 另外,自从我决定创一个高嘲讽的贴开始,我就已经有被人不理解的准备了。思想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体系,我不怕别人对我提出异议,也不准备让别人都听从我的想法。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才是本吧创建的意义吧!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