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807169
442807169
关注数: 36
粉丝数: 145
发帖数: 6,472
关注贴吧数: 10
隔壁幻想少女大战也要上ns了 战棋控爽爆
对于学费茶一个新认知 好茶也是学费茶, 拿着自己认为好的茶去茶庄交流一番, 既尝了泡茶人的手艺, 又能再次确认自己审美是否在线, 还能探究解答心中的一些疑问, 甚至斗茶过程中还能喝到不同风格取向的同类茶, 分享了茶,不掏钱消费也消减了心理压力,舒坦地走人
浅谈爱好,三无和大厂之间的关系 首先大前提 - 适口为珍,三无也好,小大厂也好,都会有好茶。 不谈茶本身品质的高低, 硬要谈的话,大厂不愿做量少的纯料茶饼,而不是没能力做, 因为吃力不讨好,大企业每年盘做多大,销售计划都定下来了, 纯料茶能卖几饼?就算利润够又有什么意思, 大厂运营成本叠加上去会比三无茶贵得多,只能引来诟病, 平民百姓够不着也发挥不了传播品牌形象的作用。 最终变成老茶友去炫耀自己喝三无的渠道, 这不过是喝茶的必经之路,到那份上了你没办法, 各有各的渠道,都像手心里的宝,不斗斗茶真的难分晓。 再谈谈以为买便宜三无/小厂跟捡到宝一样的茶友, 便宜的茶赚的不一定比贵的茶少, 因为他通过价格优势就能吸引用户, 不需要称心的包装、规范的人力、甚至不需要好的原料等等, 这些缺失的成本换来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而买经营有道的厂牌茶,从来就不只是买产品本身, 一个好品牌过了十年还是屹立不倒,甚至发展成更大的品牌, 每个消费者也是功不可没, 这本就是个双赢的局面,品牌价值强化,自己手上的产品不掉价好流通。 再想想你手中的三无或者小厂, 没准茶还是那个好茶,不过不知道换了几批人去做了, 没准小厂还是那个小厂,只不过早就名存实亡已是尾货清仓。 说到这里我想表达一个核心的思想, 不管任何爱好, 一味地去追求品质这一项,那不叫爱好,叫消费行为,叫买个体验 爱好是一件需要苦心经营和盘活的事情, 让品牌赚点又怎么了,沉下心强化学习和判断,迟早能赚回来,等的就是这个! 那些不在意所谓爱好的支出大于收入的豪, 或者三无都能卖出去的实力派,就一笑而过吧。
水中鸟 古树龙珠2019 开汤 兰香底下有新茶的鲜爽青味, 厚度好茶气好,茶香悠长 第一泡入肚有凉感, 第二泡后开始回甘,舌面的回甘能转去两颊,有意思。 不过杂质黑点是真的多,到第六泡都有漂浮的黑点。 第五泡有一个回甘和凉感的补强,整体低涩能化。 苦的质感在第二泡龙珠化开后有,之后不太明显。 6泡出水味,8泡坐碗30秒还是断层,厚感滑坡,剩下单薄的青味
大姨 易武正山2011 前些日子和茶友交流 对此款茶印象深刻 瞬现且悠长的凉感直达胸腔 以至于后续两种生茶被覆盖混淆 今天特意拿来再饮一泡,确实无敌 开汤第一泡已出清凉感 逐渐蔓延至胸腔 二三泡间隔期间舌面前段有微弱生津回甘 整体风格绵柔,苦涩低,淡雅木质香 留口香气弱,看得出用料不算优质 但体验已高于风味 味道不重要不重要了
云南七子7532 2004开汤评测 今收到老爸给的生普一饼, 真假尚且不懂分辨, 直接开汤,以茶论品 因为已经被撬过,倒出茶碎10克开汤 图为第五泡, 刚开始汤色更为红润, 头泡入口滋味十足,醇厚瞬见回甘 可惜后续回甘无明显的加强, 悠长的陈香药香,甚至有骚香 待香气收尾放缓后喉上部和胸腔隐约清凉感 缺点在于舌面收敛性的叠加, 以及一丝刚要入喉的涩感, 也可能是茶碎过多的缘故 还有就是泛出微酸, 看包装棉纸估计是仓储带来了不良影响 七泡过后茶汤闻香不减 涩虽留存但能转甘,入喉的涩感也消失了 进入到比较舒缓的品饮过程 前几道茶汤则要拉长间隔才行
如果某山头的某棵茶树变异, 出来了另一山头的风味特征, 是不是基于市场的认知度, 硬扭也要把这棵茶树拼回大众概念中的风味, 岂不是抹杀了个性?? 越是打造山头茶, 其区域内的风味特征就会越被定性 配图与话题无关哈,欢迎讨论
2015布朗春晓 茶样测评 用料无明显粗长茶梗,也可能有茶样不均的缘故 本经已是数年熟茶,有一定转化了 轻微陈香搭配一定程度的枣香 盖碗中茶叶有诱人的焦糖化香气 入口有甜感,茶叶舒展后汤色出得快 看贴吧茶友汤色偏亮红通透, 而我这边则是深褐枣红, 或许是有仓源的不同。 不知是否天冷缘故,有不错的通透出汗体验 缺点在于滋味的衰退, 以及滋味衰退之后轻微涩感的显现, 具体表现在舌面中部区块以及一丝入喉 三泡过后中段的滋味减少很多 入口的陈香和留口的甜感倒有保留 总的来说是款值得一试的好熟普呀 对了, 老玻璃的霸王熟2019也试了, 太无趣,没有滋味轻微陈味,相对苦底,没滋味,没焦糖甜感,舌面有一定糙感
2019 下关麻黑公社 茶样评测 有拼陈料粗叶,而且是叶下一段居多 香气内敛无特点,似糯香又蜂蜜味 入口无苦,口腔中后覆盖涩感,在可接受范围 舌头中部至舌尖生津,留口茶香淡而悠长 黑点茶碎有够多。。 图为第四泡,依然有黑点漂浮液面 总的来说冬天当热水喝,勉强口粮吧
2020下关烟印 松鹤铁饼 茶饼评测 先喝松鹤铁饼 见吧内茶油开汤,感受基本一致 用料不一,茶梗叶片间夹 喝起来烟香和陈味并存 随着茶叶舒展 三泡过后口腔后部的收敛感加强 涩入喉,体验不佳 苦度低,舌面涩感倒也微弱 感觉上收敛感是麻高于涩 舌尖能闪现一丝的生津,可惜抓不住 转为喝烟印,下图便是烟印 对比喝没有了前者的陈味,是烟味主导的清香 在前者的收敛感基础上, 并没有加剧不好的体验, 韵浅但茶气十足,个人非常喜欢 虽不达回甘但舌面一直有生津滋味 今天厂牌从陈升换下关 感觉下关更注重茶有茶味 陈升是香高苦低,取向无爱
陈升号南糯大树2019 茶样评测 芽少叶多,花香夹杂青味 比起过分张扬的兰香蜜韵更爱这种香型 有一定茶气,让人会想接连几口,浑身发热准备冒汗 入口干爽,无苦感,持续既低涩感停留舌面,可以接受,涩不入喉 香气留口悠长,第二泡茶开始回甘,第三泡生津甜感加强 喝的时候倒不怎么香,不碍事不碍事
陈升号 2019易武大树 茶样评测 大叶!捡到宝哈哈哈 不开玩笑了,开始评测 入口质感醇 闻香好,偏兰香甜型,虽然我不喜欢 极低的苦涩感,甜柔 茶气弱,留口茶香也弱,但有清凉感 不是滋味很足的一款茶
2020陈升号香高 茶样评测 茶如其名,张扬的蜜兰香气 我看有人说苦,应该是停留时间过长 低苦,涩感强 入喉的涩化得开,但舌上的一直停留 留口香气持久,但茶气不足 总结起来是高香的小白定位茶 有别于大众观感里的生普 没接触过生普或抗拒生普所谓的草本气息以及苦感的人,喝这款应该会有新的体验 可就这样一款茶, 香气转弱转沉稳之后是不是就不如当初定位的面貌了? 数年后香高不再香高,不认为有存放必要
陈升号 2020鼠饼熟 茶样评测 盖碗里闻香好,焦糖感,甚至有巧克力香气 冲泡出汤快,入口寡淡无顺滑感 闻比喝好 用大佬说话就是香不入水 反而温度降下来出些许陈香 闻香吸引,喝起来无聊 喉咙上方位置也有很轻微的毛刺感 本就是口粮级别吧
香竹生茶 2015 投茶7.7克,水温95度 淡淡竹香,留口悠长轻柔 入口体验流畅,没任何苦涩 茶气略显不足 茶不赖,有一定回甘 但对这种压制方式打个问号? 压太紧实了,一戳下去就10克多 掰一半茶也变碎了 冲泡起来要么出水味, 要么散开一下子浓度过高, 没有像一般茶饼制式或散茶平稳的递进递减
勐库 大雪山 明前春尖 2005 投茶8.5克,水温93度 洗茶两道 不知是否年份原因,汤色出得快 闻香柔弱,入口已转化为微苦的药香 入喉体验流畅,无涩感 第一泡上颚两侧已略为回甘 茶香衰退但转化后性质更温和 作为日常茶喝喝看挺好 估计再陈放也意义不大
浅谈盖碗和紫砂壶的取舍 先从个人喜好说起 目前我更爱用盖碗,一是盖碗打开能更加看清茶叶舒展的状态,二是当看每泡茶的碎末渐渐排净,茶汤底越清澈时心情舒畅,纯当精神洁癖吧,或者强迫症。 从品饮角度出发 如果能做到一个山头,一个寨等对应一个紫砂壶,我愿意相信对风味有提升。 但从实际来看 我接触到大多喝茶的家庭,无非是日常用壶一个,甭管铁观音生熟普,照样一壶到底,别的自认为好的壶反而是摆设品。即便换壶,更多出于心情,与茶无关。 所以我认为 紫砂壶是考究的爱好者才用的,普通受众只会把茶壶给用串味了,还不如盖碗来得稳当,风味不加成也无坏影响。 即便偶尔得到一饼好茶,总是浸泡低端甚至带不良风味茶的茶壶,又谈何加成? 从泡茶层面来说 紫砂壶不怕烫手,自身结构和成色会影响出汤时间的判定,太暗了。爱好者有品鉴基数,对一款茶有足够了解自然有把握内心读秒,可普通受众因此常过度浸泡茶叶。 盖碗则比较好判定,打开前后一拨,看汤色云开再出汤,大致不会出错,无奈用盖碗得练。 欢迎大家都谈谈心得
南迫 丙申年明前春 克数10.1 反正不太准,碎末多洗茶倒了些 中午给茶油用针戳了一块完整的 深夜连碎茶一块儿再来一泡 控温93度 闻盖果蜜香气 入口苦度低 第一泡即轻微生津回甘 第三泡有一个很悠长的回甘 留口的余韵可以啊 后续一直是小甜水慢慢喝吧 舌根有涩感,在接受范围 不是进喉咙里的毛刺不适 不知道再放放能不能化解
投茶9.3克,95度水控温 习惯先用盖碗筛掉茶碎, 待轻微舒展茶叶, 换公道杯大杯浸泡。 熟茶就不分几泡了, 出足够汤色后大杯畅饮, 先喝后呼气, 几番呼吸之后从内而外散发热气, 通透舒爽! 焦糖感,舌上发甜,与生普回甘不同 入口顺滑干净无毛刺 确实浓稠不足但无碍 请教陈味是熟普必须达到的风味吗? 这款乌金滋味十足,但非陈味主导
评分归来啦 感恩
感谢好友~满意的一套小铜,希望还能提升
没得去币展 羡慕!!! 流传有序 我舔~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