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uplay 4uplay
关注数: 90 粉丝数: 149 发帖数: 3,534 关注贴吧数: 38
最奇葩的《吉尼斯纪录》! 集世上最美、最怪、最疯狂事物,内容无所不包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于日前开售了最新版本《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5》。为庆贺这本世界上最畅销图书诞生60周年,2015版大全不仅收录了最新纪录及精美照片,也攫取了过去60年中最精彩的部分于其中。 下面一起来看看新书中的一些神奇纪录。 ■ 世界上最大的机动购物车,获得者:Fred Reifsteck。■ 两分钟内吃下最多印度断魂椒(Bhut Jolokia)的人:Jason McNabb■ 最长的可用高尔夫球杆,获得者:Karsten Maas■ 最快时间喝下1升柠檬汁的人:Michael Jenkins■ 职业生涯最长的马戏团导演:Norman Barrett■ 世界最长指甲,获得者:The Dutchess■ 世界最响亮自行车铃,获得者:Yannick Read■ 打开最多易拉罐的鹦鹉:Zac■ 最高的狗:Zeus■ 收集最多加工食品周边商品的人:Akiko Obata■ 最短时间内用前腿前进5米的狗:Jiff■ 用脚射出最远一箭的人:Nancy Siefker。■ 跳跃距离最远的猫:Alley■ 被捕获的最宽甲壳类生物:Big Daddy。■ 收集警帽最多的人:Andreas Skala■ 世界上舌头最长的人:Nick Stoeberl。他真得能舔着自己的胳膊肘哦~■ 世界最大溜溜球,获得者:Beth Johnson■ 收集漫画书最多的人:Bob Bretall■ 世界上最高的青少年:Broc Brown(17岁,7英尺又1.5英寸,约2.17米)■ 世界上最短的猫:Lilieput(5.25英寸,约13.33厘米)
ISON彗星将于29日过近日点 多颗卫星追踪观测   这是美国宇航局日地关系观测台(STEREO)视野图像中的ISON彗星,时间是2013年11月21日。在这张图像中还可以看到地球,水星以及恩克彗星。在感恩节当天,将有4台美国宇航局空间望远镜设备参与到对ISON彗星的观测行动中来  这张照片是哈勃空间望远镜于2013年10月9日拍摄的,可以看出此时ISON彗星尚未发生彗核分裂。在11月21日至30日之间,全世界地面和太空中的监视设备将对这颗彗星进行持续的详尽观测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8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ISON彗星正式编号为C/2012 S1,其源自遥远的奥尔特云,距离太阳几乎有1光年,从那里抵达现在的位置,它几乎已经整整飞行了100万年。北京时间这个月的29日清晨,ISON彗星将终于抵达它距离太阳最近的位置。此时也就意味着这颗彗星漫长的飞向太阳的旅程的正式终结——要么是它在太阳的强大光热和引力作用下分崩离析,要么是它侥幸的幸存下来,但也将从此踏上返程。   ISON彗星最早是在2012年9月份被发现的,当时它距离太阳大约5.85亿英里(约合9.4亿公里)。对于这颗彗星,天文学家们给予了不同寻常的关注,倒不仅仅是因为能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发现它说明当它进一步接近时将有可能变得非常明亮——不过如果它能够在掠过太阳之后幸存下来,这也的确是可能的——但更多的是,这一次是这颗彗星第一次进入内太阳系。这就意味着这颗彗星仍然是由太阳系最早期最原始的物质成分组成的,其表层物质还从未因为接近太阳而被蒸发消耗。为了不错过这一观测研究的良机,美国宇航局调动了位于太空之中和地面之上的大量观测设备一路上对这颗彗星开展严密的观测。   就在这颗彗星一头冲向太阳的最后一个星期,ISON彗星的身影将会进入美国宇航局的几颗太阳物理学观测卫星的视野范围内。首先它会进入视野较宽的美国宇航局日地关系观测台(STEREO)的监视范围,随后它会进入这颗卫星的日冕仪成像范围。所谓日冕仪是一种通过特殊手段遮挡太阳日面从而暴露出其近距离空间,即制造“人工日食”进行观测的专门设备。与之相似,欧洲空间局与美国宇航局合作发射的“太阳与太阳风层探测器”(SOHO)也将加入观测行列。   然后是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它将对彗星抵近太阳最近位置的那几个小时的关键时刻进行连续监视。而美国/日本合作的“日出”(Hinode)飞船搭载的X射线望远镜也将对通过近日点的ISON彗星进行持续约55分钟的跟踪观测。   所有这些观测都将具有不同的视野。其中STEREO-B将成为唯一一颗可以观察到彗星从太阳日面前方通过景象的卫星。而在SDO探测器的视野中,这颗彗星看上去将是从太阳的上方飞过,因此SDO探测器上的设备指向将会偏离太阳以便能在彗星过近日点时获得更好的观测效果,预计它将连续跟踪观测长达3个小时时间。除了对彗星本身进行观测之外,这些观测数据也将会有助于对太阳风以及太阳大气的运动情况开展研究。
11年德国的“格拉朗日点”麦田圈 首先感谢 @大鸿一家 的帖子 提醒了这个麦田圈的若干信息 拉格朗日点指受两大物体引力作用下,能使小物体稳定的点。 一个小物体在两个大物体的引力作用下在空间中的一点,在该点处,小物体相对于两大物体基本保持静止。这些点的存在由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于1772年推导证明的。1906年首次发现运动于木星轨道上的小行星(见脱罗央群小行星)在木星和太阳的作用下处于拉格朗日点上。在每个由两大天体构成的系统中,按推论有5个拉格朗日点,但只有两个是稳定的,即小物体在该点处即使受外界引力的摄扰,仍然有保持在原来位置处的倾向。每个稳定点同两大物体所在的点构成一个等边三角。重力图释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由于物质的组成结构的不同会造成物质稳定性的不同,因此经过多方验证,证明等边三角形是三角形结构中最稳定的。 由于拉格朗日点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宏观世界,也体现在微观世界,因此人们认识到凡是没有拉格朗日点构成的物质都是不稳定的。拉格朗日发现这种奇异点在天体运动系统中有5个,用字母L表示。L1、L2和L3在两个天体的联线上,为不稳定点。如一个物体在这些点上稍微挪动一下,就会离去,不再复位。L4、L5是稳定点。一个物体在此点上稍有移动,不会脱离,而是绕这个点作往返摆动,为此,它又称作拉格朗日平动点。拉格朗日点存在于双星系统、行星和太阳、卫星和行星 (或任何因重力牵引而相互绕行的两个天体) 的轨道面上。 例如,超前和落后木星轨道60度的地方,各有一个拉格朗日点,如果有小行星在这两个拉格朗日点上,它会在此点附近振荡,但不会离开这些点,而特洛伊小行星 (Trojan asteroids) 就是位在这两个区域。而任何“双星系统”都有五个拉格朗日点。除了上面的两个点之外,另三个的拉格朗日点不很稳定,位在其他拉格朗日点上的小天体,稍受扰动就会离开它位置。这个麦田圈是2011年8月在德国巴伐利亚的Gilching出现的,直径大概在50-60米。该圈靠近德国航天中心(DLR)同时也是“伽利略”欧洲卫星与太空研究中心设施(下图麦田圈上方的那片区域 )。请注意,在拉格朗日点的L3位置上出现 了一个外星人的头像标志(这个标志出现在很多麦田圈中)。这个L3点,是在地球上永远观测不到的区域,因为有太阳的阻挡。我们只有飞往太空,绕过太阳,才能观测这个区域。 ———————————————————————————————————————— 约瑟夫.拉格朗日,全名约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Joseph-Louis Lagrange 1735-1813)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1736年1月25日生于意大利都灵,1813年4月10日卒于巴黎。他在数学、力学和天文学三个学科领域中都有历史性的贡献,其中尤以数学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近百余年来,数学领域的许多新成就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溯源于拉格朗日的工作。所以他在数学史上被认为是对分析数学的发展产生全面影响的数学家之一。被誉为“欧洲最大的数学家”。 请感兴趣的朋友,访问我的微刊: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kan.weibo.com%2Fkan%2F3485420641921842&urlrefer=dd5df7295a557b3d4fc2a9bf609d4efe
西尔布利山与大金字塔之间巧妙的关系 在看本篇之前,推荐先参看《英格兰的两个神秘圆圈灵线》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kan.weibo.com%2Fcon%2F3629290613389807&urlrefer=a36c2d1787ab69dabd4c937df1966ec1 这将有助于对本篇的理解 西尔布利山丘是英国最伟大最重要的能量点(地球能量栅格网络上的能量节点)。大约4500-5000年前的古代 建筑。高度将近40米,是欧洲最高的人造山丘。至今没有人知道当初建造它的目的。但如果建造样一个大土丘,需要的人力是巨大的西尔布利山丘附近也是麦田圈经常出现的地方太多了,不一一列举了。 回到正题。西尔布利山丘 建筑年代基本与埃及金字塔是同时期。且都是金字塔形建筑。让我们在google earth上做一个从西尔布利山到吉萨大金字塔的连线。初看起来这条线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让我们将Google earth放大,我们看到了条连线与金字塔所在维度形成51°夹角,与西尔布利山丘所在维度形成30°夹角。如果对金字塔十分了解的朋友将会觉得十分惊奇。因为金字塔斜边与底边夹角恰巧为51°。而西尔布利山的斜边与底边夹角也恰好为30°。这似乎是一个惊人的巧合。但我们此时应该扪心自问,这真的只是巧合么?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巧合,那么更多巧合还在后面。 大金字塔的维度是北纬30°,而西尔布利山的所在维度是北纬51°。巧合么?还有“巧合”。 还记得那两个巨大的能量圈吗?(参看:《英格兰的两个神秘圆圈灵线》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kan.weibo.com%2Fcon%2F3629290613389807&urlrefer=a36c2d1787ab69dabd4c937df1966ec1)他们的连线不 是一样隐含着大金字塔的信息么?西尔布利山丘恰好在这个连线的旁边。西尔布利山丘到大金字塔的连线(绿色)恰好穿过了两大能量圈所隐含的金字塔几何图案的一个顶点上,而这个连线也同时外切了其中一个能量圈。
英格兰的两个神秘圆圈灵线与圣殿骑士团和大金字塔 让我们从这第一个圆开始吧这个圆不是真实的物理意义上的圆。当我们把地图上, 这些基督教堂连线时,发现了这个虚拟的圆圈路径。这些“现代”教堂,每一座都坐落在古代“异教”(基督教所称的异教)的巨石阵遗址之上。这些石头被基督教宣扬为异端、异教。起先不允许人们靠近。但,强硬的命令没有起到效果,仍然有大批的人群来到这些分散在英格兰各处的巨石阵进行冥想、祈祷甚至治疗。于是基督教会开始换了一套策略,将自己的教堂盖在这些古代巨石之上。而大一些的巨石阵、石圈则由于占地面积过大而得以幸免。这些简易的巨石灵修场所与著名的埃夫伯里石圈是同时期建造的,时间大约是5000年以前。同时期的还有西尔布利山、巨石阵等等。这些地点都是麦田圈经常出现的地方。关于这些古代巨石文化和教会的相关内容请参看视频:《天梯——麦田圈揭》秘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kan.weibo.com%2Fcon%2F3628351697566575&urlrefer=1504b1b1a73b501eea672840cad5995d上面这个虚拟的圆圈是另外个连线。除了教堂,这个连线还穿过了许多远古墓穴遗址。 令人惊奇是,两者个圈的大小是一致的,半径都是6英里(或9.57公里) 在5000年前的古代,人们如何能做到这一点?他们是如何感知这些类似我们现在定义的能量线(灵线、能量网络栅格)?丈量出两个半径都是6英里的相同尺寸的巨型圆圈?我们发现,两个圆虽然是一模一样的,但他们的圆心并不在彼此的圆上,也就是说他们似乎并不复合神圣几何学特征。注意图中红色箭头所指的圆心处。以两个圆心点,我们再附加地做神圣几何的“双鱼座”(Vesica Piscis神圣几何画法)双圆。从三个交点处,我们得到了一个倾角是51°的等腰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不用太多解释。这是金字塔的形状。与金字塔的斜边倾角一样,都是51°。而埃及吉萨大金字塔建造时间与这两个红色大圈上的古代巨石文明时间几乎一致。 可,这还不是巧合的全部。继续往下看: 我们都知道,两个最重要也是最强大的能量线“迈克尔和玛丽线”(Michael and Mary Ley ines,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google查一下这个英文,你可以看到意想不到内容)。两条能量线,蜿蜒曲折地从康沃尔一直到诺福克郡,一路穿过各个著名的古代遗迹,如图中所示。虽然局部蜿蜒曲折,并且在他们交汇处构建了许多能量交点巨石阵与石圈、古代土丘墓穴等,但从大的轮廓上看,他们却形成了一道完美的直线(一般被称为迈克尔对齐: Michael Alignment)。再放大到地球角度看,这条线就是整个地球能量网络栅格系统在英格兰的体现。最关键的是这条迈克尔对齐的红线,恰恰平行于两个大圆的圆心连线,并且正好穿过蓝色圆与大金字塔轮廓线的交点。当然,这个连线更巧合的是,它正好通过大金字塔的国王墓室。而国王墓室所在的英国地图的位置,恰好是威尔特郡第一次圣殿骑士团的聚会地点! 看来已经有无数的巧合蕴含其中了。
英格兰的两个神秘圆圈灵线隐含金字塔信息 让我们从这第一个圆开始吧这个圆不是真实的物理意义上的圆。当我们把地图上, 这些基督教堂连线时,发现了这个虚拟的圆圈路径。这些“现代”教堂,每一座都坐落在古代“异教”(基督教所称的异教)的巨石阵遗址之上。这些石头被基督教宣扬为异端、异教。起先不允许人们靠近。但,强硬的命令没有起到效果,仍然有大批的人群来到这些分散在英格兰各处的巨石阵进行冥想、祈祷甚至治疗。于是基督教会开始换了一套策略,将自己的教堂盖在这些古代巨石之上。而大一些的巨石阵、石圈则由于占地面积过大而得以幸免。这些简易的巨石灵修场所与著名的埃夫伯里石圈是同时期建造的,时间大约是5000年以前。同时期的还有西尔布利山、巨石阵等等。这些地点都是麦田圈经常出现的地方。关于这些古代巨石文化和教会的相关内容请参看视频:《天梯——麦田圈揭》秘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kan.weibo.com%2Fcon%2F3628351697566575&urlrefer=1504b1b1a73b501eea672840cad5995d上面这个虚拟的圆圈是另外个连线。除了教堂,这个连线还穿过了许多远古墓穴遗址。 令人惊奇是,两者个圈的大小是一致的,半径都是6英里(或9.57公里) 在5000年前的古代,人们如何能做到这一点?他们是如何感知这些类似我们现在定义的能量线(灵线、能量网络栅格)?丈量出两个半径都是6英里的相同尺寸的巨型圆圈?我们发现,两个圆虽然是一模一样的,但他们的圆心并不在彼此的圆上,也就是说他们似乎并不复合神圣几何学特征。注意图中红色箭头所指的圆心处。以两个圆心点,我们再附加地做神圣几何的“双鱼座”(Vesica Piscis神圣几何画法)双圆。从三个交点处,我们得到了一个倾角是51°的等腰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不用太多解释。这是金字塔的形状。与金字塔的斜边倾角一样,都是51°。而埃及吉萨大金字塔建造时间与这两个红色大圈上的古代巨石文明时间几乎一致。 可,这还不是巧合的全部。继续往下看: 我们都知道,两个最重要也是最强大的能量线“迈克尔和玛丽线”(Michael and Mary Ley ines,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google查一下这个英文,你可以看到意想不到内容)。两条能量线,蜿蜒曲折地从康沃尔一直到诺福克郡,一路穿过各个著名的古代遗迹,如图中所示。虽然局部蜿蜒曲折,并且在他们交汇处构建了许多能量交点巨石阵与石圈、古代土丘墓穴等,但从大的轮廓上看,他们却形成了一道完美的直线(一般被称为迈克尔对齐: Michael Alignment)。再放大到地球角度看,这条线就是整个地球能量网络栅格系统在英格兰的体现。最关键的是这条迈克尔对齐的红线,恰恰平行于两个大圆的圆心连线,并且正好穿过蓝色圆与大金字塔轮廓线的交点。当然,这个连线更巧合的是,它正好通过大金字塔的国王墓室。而国王墓室所在的英国地图的位置,恰好是威尔特郡第一次圣殿骑士团的聚会地点! 看来已经有无数的巧合蕴含其中了。
兄弟帮: 神秘图腾 兄弟帮: 神秘图腾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pd.pps.tv%2Fplay_35VQMD.html&urlrefer=d4115cfc0817533d724fe7a212deb9a0 秘鲁这片神秘土地曾孕育多个古文明,其中包括人类最早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无疑是块考古宝地,吸引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前往探索。源源不绝的考古发现,激发大家千重联想,思索远古高度文明的…兴衰。众多古代遗物或遗址的用途,至今仍是不解之谜,其中最著名的纳斯卡(Nazca)线条便是一例。布局错落的乱石阵组成了百多个巨型地面图腾,有人猜测是用作举行仪式,可是构图何需如此巨型? 「古文明爱好者」、地质专家Chris另有见解,他带备「猛料」与Bob、Penny尝试拆解一个又一个神秘图腾! 纳斯卡线条位于一片广阔平原,地质奇特,灰白泥土上布满红褐色的碎石。平原一望无际,却画满蜘蛛、猴子、狼等等古怪图腾,但由于图腾过于巨型,只有从高空角度才能清晰看见,因此一直不为当地人所了解,直至有人从高空鸟瞰才发现。图腾怪阵来历不明,当地文明没有相关记载,考古学家如何推断怪阵成于公元六百年?Chris暂且假设怪阵有千多年历史,可是用途扑朔迷离。 1998年有专家计算出,当中的蜘蛛图腾每二千六百年,便会点对点对应天上的猎户星座,建设怪阵到底有何目的?选址看来也别有用心,何人所为? 秘鲁另一地区亦出现怪阵,地面上密密麻麻布满六千多个凹坑,看似勘探痕迹,怎样造成?若是古人所为,以什么技术钻掘?除了 ??地上的巨型图腾,Chris另外介绍一块1966年由秘鲁一位医生发现的怪石,石上刻有人类骑捕巨龙的图腾,莫非图腾作者曾与龙同行?
麦田圈图案与人类雕刻的关联 有几个麦田圈图案看起来似乎是为了向人们传达某种特定的信息,与一些实物雕刻或人类活动有直接关联,这里有三个有趣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是2008年7月27日出现在Honey Street的麦田圈,看起来很像一个古代的女神雕塑,巧合的是,一年一度的“女神会议”(Goddess Conference)正在不远处的Glastonbury举行(参见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goddessconference.com%2F&urlrefer=25aa48a2555b0a52daec7d041ac18312)。v 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发生在1991年德国的Grasdorf,一个研究者用金属探测器在一个麦田圈所在的田地底下发现了三个金属碟子,其中一个是用黄金制造的,参见下图,另外一个是银的和铜的,每一个碟子都指向了在附近田地中出现的麦田圈图案。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发生在2004年,一个叫做Robert Ridge的猎人在墨西哥发现了一块天然的磁性石头,上面的图案正好与1996年英国的某个麦田圈图案相近。中美洲墨西哥的古印第安人是第一个将磁性石头作为航海用途的,这在2000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针对上述出土物品的权威科学分析,因此也有人怀疑是某些人制造的恶作剧。也有人相信,古代某个时期的人造物品中图案出现在麦田圈中,意味着麦田圈制造者在几千年前生活在地球上,他们具有神奇的能力控制能量制造出麦田圈,为了向现代人传达某种信息。如果这种假设是真的,那么对我们揭开麦田圈之谜将是非常重要的。
神秘的秘鲁的纳斯卡线 在秘鲁共和国西南沿海伊卡省的东南隅,有一座名字叫“纳斯卡”的小镇。小镇边上有一片广袤的荒原,人称“纳斯卡荒原”。在这片辽阔的原野上,有一处令人难以理解的奇迹。 事实上也有许多人在质疑这样庞大的线是如何刻到了地球的表面,因为它们肯定不像是一个普通人类能够完成的事情。纳斯卡线是世界上最庞大也是最不同寻常的化石遗迹之一.本世纪中叶,一支考古队来到纳斯卡荒原进行考察。他们在寻找水源时,意外地发现荒原上有许多“沟槽”。“沟槽”深度为0.9米,宽度有的只有15厘米,有的达20米。当时他们弄不清楚这“沟槽”是怎么回事,称这是“一个不知为何建造的巨大而玄妙的工程”。   之后,考古学家从高空俯瞰,才发现这些“沟槽”是组成许多巨大图案的线条。 位于彭巴草原沙漠中而且大约有300个图案是用直线刻画在沙漠中的。这些巨大图案内容丰富:有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和螺旋形之类的几何图案;有类似现在的飞机场跑道和标志线的图案;有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图案;有人形的图案,其中有一个人形,只有一个头和两只手,且一只手仅有4个手指……这些图案线条精确,互不交叉,画面栩栩如生。这些图案是什么时候创制的?是谁创制的?创制这些图案干什么?……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科学家都在探讨这些问题。  有的科学家认为,荒原图案可能是有实用价值的古地图,一些巨画标明宝藏的所在,但一般人无法“读懂”“密码”。   有的科学家认为,荒原图案可能是古纳斯卡人举行盛大体育活动的场所,那些图案为各项体育活动而设计的。  有的科学家认为,荒原图案可能是古纳斯卡人举行宗教仪式的场地,那些图案中的每个图像分别为各个氏族的图腾。  总之,纳斯卡荒原图案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pd.pps.tv%2Fplay_35B0M4.html&urlrefer=6ac2354ee0aad243d6fdb5de6ff093e8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