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zdbxl gwzdbxl
关注数: 0 粉丝数: 301 发帖数: 15,386 关注贴吧数: 5
关于山东“小云南”“大槐树”的传说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东北人都说:我们的祖先是顺治年间从山东“小云南大槐树”搬来的。说“小云南”在山东!而山东人却说:莫说山东从来就没有“小云南”这个地名,就连他们的先祖也来自“小云南”!这样,使“小云南”所在何处,便更加扑溯迷离了。元末明初,连年混战,给山东、河北等中原地区人民带来了灭顶之灾,“民不聊生,日甚一日”,据史籍《明史》记载,战后“淮北鞠为茂草”。战争使运河从南到北的人民惨遭涂炭,山东、河北广大地区成为无人区域。“小云南”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一个移民族群”整体的俚称,是山东土著对千里迢迢来自云南移民集体的民间称谓,大批来自“小云南”的兵士及民工被迫迁居于此。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元朝时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政府为了巩固政权,在明初从洪武至永乐十五年,五十多年里共组织8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这里原有一座创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的寺院——广济寺,寺旁植有一颗“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老鸹在树上构窝筑巢。树下,车马大道横穿而过,四方行人络绎不绝,是个交通要地。因而明政府就在广济寺设局驻员,专办移民事务,大槐树下成了移民的聚散之地。 当年,移民们就是在这里领取“凭照川资”后上路的。大槐树和树上的老鸹窝就成为移民惜别故土的标志。 繁衍生息数百年后,山东一带地区的人丁兴旺起来。据考: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清政府曾由登州向辽东半岛移民。辽阳府所颁布的《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记载:“其应招之垦民,官给地亩,牛给口粮,而招揽民户者,则励以官爵。”还规定:“招百名垦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招六十名以上者,文授州判,武授千总;招五十名以上者,文授县主簿,武授百总;招民多者每百名加一级,所招之民每月口粮一斗,地一饷,种子五升,每百名垦者给牛二十头。”由于清政府采取一系列农垦政策,鼓励汉人来此开垦荒地,使直、鲁大批移属迁入辽东半岛。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废除其《开垦条例》,移民暂停。在清朝定鼎中原后的二百年间,关内各省向东北移民,无论是有组织或逃荒,下关东谋求生路,始终未能停止。乘船渡海、推车挑担步行出关的“先民之路”。古时水路东起庄河的青堆子、皮口、旅顺的都良镇、复州城的北海和海城牛庄的小姐庙等码头上岸,分流东北各地。 有关“小云南”所在的几种说法⑴.云、贵边界说⑵.山东说⑶.山西洪洞大槐树说⑷.山西运城“小运南”说⑸.安徽凤阳说⑹.山西北部“云中之南”说⑺.山西大同说⑻.云南大理祥云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