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安可替 时间安可替
关注数: 57 粉丝数: 136 发帖数: 558 关注贴吧数: 16
第五百二十四章歧山伏击 第五百二十四章歧山伏击      张宪恰好也有个想法,听了这话,试探着问道:“哦?都统请示下?”      杨彦梗着脖子望他一眼,皮笑肉不笑道:“大帅常夸你勇而有谋,遇事不慌,我不信你没看出来。”      张宪嘿嘿一笑,拿手往沙盘上一指,正是歧山所在。      杨彦点点头:“嗯,歧山,那又如何?”      “伏击。”张宪沉声道。“既然我们预先洞悉了对方的进兵路线,那么在歧山伏兵是最好的办法歧山南接终南,北倚千山,‘两山夹一川,两水分三塬’,还有比这更适合伏击的么?”      杨彦抱着膀子,在沙盘上看了半晌,承认道:“伏击却是可行之策。但要注意一点,对方往攻泾州的部队,必是偏师,其主力当屯在歧山县和扶风县之间,这里地势开阔就不说了,距离歧山也不远。一旦我们伏击开战,其主力可以迅速作出反应你也知道,对方拥有马军优势,要不了半天就能赶到如之奈何?”      张宪摸着嘴唇上的短须,一时无语,良久道:“那伏兵就只能先顶着,一直顶到我军主力开到为止。当然,前提是都统愿意冒这个险。”      杨彦也陷入沉默,九哥一再交待,我军主要目的是求稳,就算出现战机,也要慎之又慎。可九哥没说就算有战机也不用吧?既然我们预先刺探到了对方的进兵路线,如果不**一伙,实在心有不甘      “我们分头行事,你负责派人把歧山地形实地摸个遍,把适合伏兵的地点弄清楚。我立刻向帅司报告,请大帅定夺。”杨彦郑重地说道。
477 第四百七十七章天授之地      凤翔府,幸厔县。      幸厔是凤翔东部第一县,位于渭水之滨,地处关平原西部。大金陕西都统耶律马五,率三军帅,七万户,数十员猛安,集结步军六万,马军两万,其计八万大军铺天盖地而来。当然,这八万大军里面,真正的金军,包括女真本军、渤海军、奚军、契丹军、汉军,有三万多人,其他的都是汉签军或者河东军。      鄜州的大捷,使得金国在陕西的最高长官完颜娄宿,不得不将兵权交给马五,甚至让自己的儿子也追随在他的帐下效命。这正是这一战,重创西军锐气,极大地鼓舞了金军的信心,使得马五在金军树立起了高度的威望。因为在这之前,能把西军,尤其是虎儿军击溃,注意,还不是击败,是击溃,从来没有。      而马五本人也踌躇满志,知道这回就看自己了,收取陕西全境,打通入蜀的通道,创立不世之功,舍我其谁?作为一个契丹人,能做到这一点,实在难能可贵。在马五的战略,往西走,不仅仅是为了追击西军残部,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拿下凤翔府,作为日后进攻陕西西部和入蜀的前沿根据地。      现在,他距离这个前期目的已经不远了,因为脚下便是凤翔府的地界。马五精通汉学,他知道“风鸣歧山”就生在脚下这片土地上,他还知道,这里诞生了周王朝,孕育了今天原明的萌芽。他甚至知道,国的典章礼乐制度,道德行为规范,法制明,政治明,几乎都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根芽的。      有鉴于此,占领凤翔府不光是出于军事上的目的,对于马五本人,更有满足内心强烈报复的初衷。他不是报复徐卫,因为他次作为最高指挥官跟紫金虎正面对决就取得大获全胜。他要报复的,是大宋,这个背信弃义,摒兄弟之盟,助金灭辽的小人之国。      马五是受过正统儒家教育的契丹人,他对辽国的覆亡深感痛心。虽然他降金,在儒家十分重视的“节”上有所亏损,但是他时时刻刻想着要替女真人扫灭南朝。或许就是为了慰藉他心“大节有亏”的不安。      鄜州大捷,吹响了金军收取全陕的号角,更点燃了马五的希望      渭水之滨,旌旗满野,金国大军挥汗便成雨,投鞭即断流。说来也巧,此番金国大规模对宋用兵,其实根本没有考虑西路,将主要力量都放在完颜兀术的东路军攻原江南上。可没想到,西军大举反攻,又在鄜州一败涂地,这个机会金人怎么肯放过?      消息传回金国时,女真的贵族宗室们甚至惊讶地预测,难道灭宋就在明年?      耶律马五一身锃亮的铠甲,外头披着一领由雪狐皮制成的大氅,一片纯白,非常扎眼腰里挎把弯刀,手执条马鞭,虽然行军途不曾言语,他脸上,不自觉就流露出雄心万丈的模样。这份骄傲,恐怕跟另一位在西域重建辽国的契丹人比起来,也不逊色。      看着满野的军队,又回想起前些日子在鄜州的大捷,马五有足够信心轻取凤翔府。据张俊说,他和姚平仲率领了六万大军攻打鄜州,后来根本清扫战场,统计战果,金军评估姚平仲逃出去的只有一万多人。徐卫出征的兵力虽然不清楚,但鉴于陕北的地形不利于大兵团推进,估计他的兵力也不多,逃回去的也极少。      西军的实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否则,他们也不会放弃坊州、耀州、京兆府。撤往凤翔府恐怕也是权宜之计,只要金国大军一压境,他们只有继续逃跑的份。得了这处战略要地,金军就不用再依靠延安府作为立足的根本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