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女女 疯狂女女
我喜欢找出目标
关注数: 0 粉丝数: 155 发帖数: 9,282 关注贴吧数: 11
政治复习 考研政治一共考六门课程,其中哲学占了20分左右的分量,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哲学讲述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容,这是哲学区别与其他政治科目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说要想哲学考高分,就要充分理解,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在考研中,哲学这门课难度系数最大,灵活性最强,分值最高。 在考试中,哲学是考理解能力的课程,难度系数较大,如果没有扎扎实实的复习,没有老师透彻的讲解,要复习好是很困难的。在哲学的复习中,重点就是理解透彻,学会灵活运用,而不是像毛概、邓论、时政那样简单是记忆、背诵,稍加理解节可以的。 无锡女教师被捅数刀又遭割喉惨死。凶手因孩子受惩戒,心怀不满犯下令人发指的血案... 民办高校人均学费是北大两倍 [民办大学学费排行][媒体关注独立学院排行] ·郑州有个盲人高考班 全班4个孩子各有特长·80后结婚高潮来临 不少女生畏惧高龄难嫁·父母的爱太沉重 一碗面条逼疯了亲生儿子 北京高校10天5名大学生坠楼 [心理危机:困难是一道门,门后豁然开朗] 牛人 | 郁闷了?翻翻胖兔子粥粥的笔记本吧黑板 | 盗窃不是为穷 北京两年逮百名大学生上榜 | 民办艺校情侣不堪混乱管理 跳墙出走 哲学的试题每年考的都比较活,几乎百分之百的题目考的都是应用型题目,而不是死记硬背。大家在复习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哲学关键是提高理论分析实际的能力,怎样能够发现现实的或者历史的事件中蕴含的哲理,并有能力把这种道理按照段落层次全面的表达出来是相当不容易的。所以我希望大家今年首先要把哲学学好,这门课学好了,就没有哪门课学不好,大家一定要有信心,有方法。 分析这几年的考研真题,哲学命题的方向非常明确:以考应用、考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为命题方向。同学们在复习中务必能够透彻地理解马哲的概念和原理。有的同学通过自身的考研复习和考试实践,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哲学这门课,这就是说,如果学习的方法不对,只是死记硬背,那当然学和不学都一样了。同学们只有以加强理解为中心才能把哲学学好。如果哲学这门课学好了,其他的课没有你学不好的,因为哲学讲的就是方法论,理解了哲学,就掌握了统领一切学科的方法,比如哲学中讲到的辩证统一,这其实就是一种答题方法,在政治和其他文科科目比如历史等等,都是经常用到的答题方法。 那么,如何才能将哲学学好呢,很多同学2008年的考研复习从4月份就开始了,那么在早期的复习当中,需要精读精看的就是哲学,所以哲学部分的复习要放在早期的复习当中。现在已经是5月下旬,复习早的同学应该已经把哲学书都看过一遍了。如果还有没有开始复习的同学,那就得抓紧时间,从现在开始复习,一直到7月之前。都是复习哲学的好时机,7月份大纲出来之后,各科的复习都将变得紧张,想要精细地复习哲学就不大现实了。 在学习方法上,我们建议同学们现将指定的教材精读一遍,能理解多少算多少,接下来,第二遍就可以配合着习题,看一章,就做一章的习题,对比看自己理解多少,会做多少题。如果又不会的,就要去问,问同学。如果基础太差,也可以报个政治的基础班,老师的讲解往往是针对大多数同学困惑的地方,这是同学们理解哲学的一个捷径。
强人考重大 二:建筑历史:都有种看法,基础好的人快题可以不用怎么着准备,但是历史就是个长期而且艰巨的工作了!其实说是历史,不如说是建筑理论,重建工的历史考题今年有重大改革!怎么改的呢?简单的说就是改得越来越象老八校出的题目了!确实,过去几年的历史考试的确较为简单,虽然今年拿到题目的时候心里第一个感觉就是:“妈的完了,我的一百三又没戏了!!”但是还是不得不佩服今年题目确实出的有水平!题在改,复习的路子也要改!结合经验,谈谈自己的感想:(一):试题的变化:1:06年以前的考试题,有中外建筑历史组成,总分150,在两个部分分别设置了名词解释,作图,简答论述,和识图题。这样的设置使得题目偏于简单,且内容多为历史上课笔记的重点内容,所以以前常常听说有人考高分。2:06年的试题较以前有了重大改革,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做图题的分量加大,难度加大。首先是要求作图的数量较之以前中建的一个图加到现在的两个图,外建的两个图加到现在的五个图。其次就是分值由以前的20至30分加到现在的70分。并且,要求作图的难度加大,今年我就有那个永乐宫平面的总平面没有画出来,这个题目15分!!!我就这样丢了~但是没办法,谁会想到考这个东西呢?外建还比较正常,雅典卫城总平面,歌特典型剖面,包豪斯平面还有圆厅别墅之前都有想到过~就是坦比哀多立面记得不牢靠。作图题的难度在加大,这点倒有点象同济的风格!(2):取消了识图题,一直以来就被说成是送分题的识图今年总算被取消了。不知道是好是坏,其实以怎样的形式考并不重要,考的还是那些内容!(3)论述题难度加大,并且在中建有选做题!今年外建的论述题目是“简述古代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和“请你谈谈当代世界建筑发展潮流的特点”,我看到这两个题目的时候简直晕咯!这两个题目哪是考试的论述题哦,简直是可以写论文的题目,于是在回答这种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言简意赅,抓要害!尽管如此,我最后还是手都写酸咯!中建史出了一道选做题也很有趣,就是喊你画太和殿立面或者圣母殿平面,只能选其一,不能都画,要不老师就在你卷子上写个“大笨蛋”然后扣你20分!呵呵~其实这题目出的有点意思,反映了老师的一种均衡的对卷子难度的把握感!太和殿是建院笔记的重点,多数人画过,但是可能面对比绝对重点佛光侍要复杂些的太和殿又画得不是那么仔细,还有就是笔记上有详细的佛光侍作图的得分点说明~但是太和殿没有啊!于是也是无从知道立面作图的主要关注点在哪里!再看圣母殿平面,感觉上考建院的同学好象不太关注这个东西,其实作为单槽平面的代表,它那平面图又是简单得不得了。最后事情就有趣了,一个是可能你经常注意到但是比较难画的,一个是你可能不常注意到但是好画的,20分的选做,老师设置了一个均衡的游戏给考生~很有意思,也觉得蛮有水平!我倒是想都画了老师多给点分,但是又只能选其中之一!最后只有求稳当画的平面。费那么多口水说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想提醒大家,要么不去关注,要么就搞透,千万不要什么都不在乎,最后到处丢分。(4):开始关注些以前的非重点内容,例如今年叫写五个已故九十岁以上中国老建筑师的名字,这样的题目有考课外知识的意思,对于建筑本专业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太简单了,但是外专业的同学可能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当卷子上出现“李春,鲁班”这些名字的时候,谁都知道,这个家伙黔驴技穷了!还有今年的的名词解释也考了很多奇怪的东西,例如天守阁,隐约在课本上看过,但是实在是没有更多的印象了!于是平时大量而认真的阅读就显得很重要了!!(二):复习的建议方法:1:中国建筑史:的确,提到这个东西,我是很痛苦的!上到梁思成编写的《中国建筑史》,下到中建的课本,从历史科目的角度看,中国建筑史真的显得比较混乱。没有现成的线索可以依据,课本按建筑类型发展分类的方法和我们学校按断代史分章节的方法把我们复习的人搞得很难受。我想,还是以课本为准吧,这样比较稳妥!
谁会坚持到底? 其实有的人就是不适合考研的,每年大三春天的时候总是有一些人信誓旦旦的要考研究生,很有信心的准备,在外面租房,买书,花几千块去报辅导班,到自习室占座,雄心勃勃的制订学习计划……  每年春天的时候都可以看见很多人这样,回想我考的时候,周围的人大有这样的人,甚至一些你看起来根本是不可能考的人,这个时候也突然像边魔术一样的变了一个人,在为考研忙碌着,这个并不奇怪,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傻子,毕竟研究生的深造机会每个人都是非常的渴望的,有很多人问,什么样的人适合考研?  我想先回答的是,考研和读研是根本两个概念,首先,任何人都适合读研,因为深造对任何人都有好处,但是考研又是一个概念了,因为这是一场异常激烈的战斗和竞争,在这个竞争中,只有一少部分人才能留下来,这里必须考虑主要几个问题:  一、自我定位。  在本科的时候隔壁班级有个女生的到了大四的时候要考同济大学,大四她的成绩很糟糕,四级考了无数次都没过,而且相处了三年多的我对她是比较了解的,她不是个聪明的女生,说的尖刻点她有点笨,她想考同济的原因就是因为她的男朋友在那里,并且他男朋友总是给他灌输自己是多么容易的考入同济,同济是多么的好考,她最后的成绩是200整。  其实自我定位的过程就是定位自己对手的过程,你选择了什么样的学校,你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的对手,你在报考之前最好有心去查阅一下往年上海交大同济那些人的成绩单,看看有多少人数学在140以上,英语多少人在80以上,然后再想想自己可爱的四级成绩……  二、学习能力  这点在考名校的时候是尤其重要的。  在北京大学同学告诉过我 ,他在学习成天学习,但是有一些人成天不怎么学习,但是这些人的成绩极为优秀。拿一次生物化学考试来说,他一学期都在用功看这个,但是一个同学上课都不怎么去,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们同学亲眼看见这个人在临考试之前,仅仅就在2个晚上把1000多页的书翻了一遍,最后的成绩仅仅扣了一分!这样的人有可怕的学习能力!   我们的学习生会主席要考研,他的刻苦我们都是看在眼睛里的,在大三7月到考试之前,他都雷打不动在自习室坚持每天10小时的学习,那年的数学二非常的简单,但是他的成绩是40。  大家知道在04年上海交大某专业的考研试题是全英文的吗,有个我楼下的同学考试出来之后脸都绿了,说两门专业课加起来只有100分,但是那年还是有人总分上了400!  龟兔赛跑的故事在这点上有点不大合适,因为考研基本上对大家的外部条件都是一样的,如果兔子不是弱智或者残疾的话,在相同的时间内100%会比乌龟跑的快。  三、无欲则刚  大家上了研究生之后,有的发现研究生的女生没有太漂亮的,但是,这个可能不太绝对。  坚持,说到底你自己抵抗诱惑的能力有多强。在考研 的一年里,不断的有人放弃,其实这样的原因就是一个,没有抵制了诱惑,嫌考研艰苦的人,只不过是一些好吃懒做的人没有抵制住成天睡觉和吃喝玩乐的诱惑!这样的例子很多,而且可笑,有的嫌天气热,有的没有受的了和男女朋友出去同居的诱惑,有的嫌考研究生时间长就放弃了,说的好听:考研不是人受的,或者是考研没用,自己要积累工作经历的云云。我想说的是,第一,这些人不要脸,二,这些可怜的人只不过在靠自欺欺人度日。   无欲则刚,那么这样你才能坚持,在考研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欲望召唤着你,比如,吃喝玩乐召唤着你去过庸懒而糜烂的生活,如果你潜意识认为做爱比考研重要的话,你最终还是会走向双人床而不是你考研的自习室!
前辈的经验 呵呵,经历了前段时间和这段时间的系统学习,我才算感觉我入了门了.虽然过去一年都在复习建筑,但是呵呵,其实都是为了考试.其实我也没有其他意思,就是一点忠诚的忠告.首先学工科的和建筑的的确是差别很大的,每次上网都有人问我做设计该看什么样的教材.其实学建筑的都知道,要做个好的设计是没有教材的.而很多学习土木甚至计算机的同学对于考研一直想的是通过对几本指定教材的学习就能掌握专业知识,这个其实是对建筑学的不了解.然后,建筑设计就在学校里面来说主要偏重于做方案.对于设计更多的时和空间打交道,说实话,刚开始我也跟不懂什么叫空间.经常我同学给我评图的时候说我空间不好,其实我哪里知道哪种空间是好的,哪种是坏的啊.然而对于空间的组合又要说到构成了,是关于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的范畴.这个确实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大量的练习,然后通过对做简单空间的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自己对空间的组合的初步认识.然后就进入下个细化阶段,功能的布置,分区,当然在做设计的时候最先要定义好大概的几个功能并大致区分一下,有别于各种空间的考虑.然后再在功能分区的时候和自己最先的设想和大致体形不断的进行调整,这个里面就牵涉到平时积累的东西了.一般本科的时候都在资料室里抄大师的作品.因为当你在设计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然而通过对大师作品的学习你就会学到很多处理这种问题的手法,所以这个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这样你自己的设计手法也丰富了,处理问题也就提高了.呵呵,这些的确需要很多时间来积累.当然也有速成的。(不过多半是失败的)期间还牵设到关于很多手绘的东西,又需要加强手上工夫的锻炼.也是个用时间堆出来的过程啊.呵呵.其实建筑也有很多方向,比如建筑史也是个方向,但是对于建筑设计的确是个很费脑力和体力的.如果没有热情,可能学到不到一年就会被成天的熬夜而感到疲惫.呵呵,个人的一点心得,学习建筑必须从设计开始,必须从问题开始,不断的对自己的设计提出问题,不断的对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路径.然后你就会慢慢明白怎么样做建筑设计了.呵呵.仅是个人的心得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是还有一个贴?叫跨专业考建筑,一定要想清楚了,了解透彻了,因为有可能你现在了解的建筑不是真正的建筑,只是个人的一点片面认识,要知道很多建筑学大一的新生(一般考进建筑学院的成绩都是挺优秀的,请不要怀疑他们的智商)一般第一年都在彷徨中,都在探索什么是建筑.呵呵,跨专业的一定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哦.呵呵,个人的一点感受,仅供参考.希望与大家多交流.
政治看准备~还好不用考数学 政治 政治61分,比我预想的要低。以前我最怕政治,对这个东西我很不喜欢,很枯燥。政治我买书花了163元,但实际上只用了1/2。 我主要使用的书就是任汝芬三序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一本我认真看了两遍,看第三遍的时候就感觉有点味道了,但那时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供我看政治了。第三遍我只仔细看了前两部分,后面的就是粗略看了一下。 失误就在我没有完成我的计划,几乎只完成了1/2,直到考研的前一天晚上还在狂翻书。如果我认真完成我的计划的话,估计不会只有61分。序列2我就做了选择题。而且只做一遍。考前看了一下分析题。序列3的时事政治我只做了选择题,没有看具体前面的资料。对于分析题,我看得不多,平时我看了几套题目,学习了一下他的答题方式。所以考前的晚上我就一直在那里看政治,看时事政治,看分析题。效率特高,呵,是我平时的几倍,不过倒希望你不要这样“落魄”,到最后才发现很多没有看。 政治我还是总结分析,我做序列2的时候,还是严格计时,并统计做错与做对的个数,特别是多选题,我分类统计了多选、少选、错选的个数,再计算他们的比例,以此判断自己是该保守点呢,还是该大胆点。(注:“多选”指自己选了所有的正确答案选项,但右些不是的也选了;“少选”指自己选的选项都是正确答案里面的,正确但答案有的选项我没有选;“错选”指有的不是正确答案我选了,而且有的是正确答案我却没有选。)比如我做第一部分的时候,少选占了绝大多数,做第二部分的多选题的时候我就大胆一点了。当然大胆要有个度,这就要看你自己不断总结,找到这个度。不断调整自己的做题方法,做题状态,直到该对的都对了。还可以分析一下答案特征等等。政治我考得不怎么样,主要原因是我复习不扎实,仅看了2.5遍,第三遍只能算看了一半,没有仔细看。 政治也要学会考试,比如你平时做完选择题后你就可以总结一下,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为什么对、为什么错、错误可以避免吗、可以用什么办法避免等等,直到你能做对的都做对了,不会做的也能猜个大概,而不是往别的方向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