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牧夫 北海牧夫
关注数: 111 粉丝数: 144 发帖数: 6,536 关注贴吧数: 31
名人引领下的潍坊文化 从古至今,潍坊都不是作为一个光彩夺目的都会而存在。但在这黯淡表象的背后,曾有较多举众周知的名士,他们都或多或少的在潍坊播洒下他们的文化遗存。在这些人之中,有的出生于这片热土,有的寓居于此,以完成他们自身的使命。伴随着他们生活的轨迹,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在这片土地上萌生,丰富的科技,艺术作品在这里涌现。他们的存在,的确给这个鲁中市镇带来了别样的光彩。 在文学的历史发展之中,显然不可忽视潍坊这片土地在促进其进步的作用。早在汉末,学者郑玄已开始删定经书。而作为其同时代文学家的,“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也已在那个时代渐领风骚,叱咤于文坛之上了。同为“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此时正作为北海一郡的父母官,在施政之余,同样为这片土地注入了优秀文化的血液。潍坊文化的繁荣局面,更表现于唐代以后。有宋一代,相继有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李清照等人,他们曾造访过这片土地并在这里长期定居。他们在茶余饭后的吟哦,有的却被后世之人传诵了千年。其中《水调歌头》、《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以及《江城子-密州出猎》便是苏轼在任职密州(今诸城)太守之时的代表作。到了清代,郑板桥,刘墉等人有对潍坊的通俗文学作了及时的推动,此时,潍坊地区已悄然一跃而成为鲁中较为出名的文化地带了。 潍坊文化的繁荣局面,同样得益于一些与其密切相关的书画家。北宋时期风俗画的领军人物,《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者便是其中之一。无独有偶,风俗画与时代变迁紧密结合,共同促进了中国三大木板年画之一的杨家埠年画的诞生和发展。清中期以来,潍坊涌现出以郑板桥、刘墉、曹鸿勋为代表的著名书法家。他们笔下的风格不拘于同,有的奇伟瑰丽,变化多端,有的端庄严谨,风骨犹存。他们的挥毫泼洒,引领者潍坊的文艺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在农业科技方面,潍坊也不甘于人后。具有“天下第一农书”美誉的《齐民要术》由北海人贾思勰于北魏时期写成。它涵盖众多方面,关系到农业的各个部门,内容条理有序,是中国年代最久远且比较完备的农业百科全书,历朝历代都收到统治者的重视和推广。 潍坊的金石文化曾兴盛于两个朝代。生活在两宋之交的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出于对朝中政治斗争的厌恶而回到故乡青州,在家乡的十余年间,他们先后购得大量古董字画,并在此后不久即著成《金石录》一书,刊行于世。被公认为金石学大家的陈介祺,一直活跃在清朝中晚期的收藏界,其集藏古、鉴古、释古、传古于一身,收藏并考释了作为珍贵国宝的毛公鼎。陈氏之陈列馆万印楼收藏有大量古董珍玩。而在印学界,万印楼一直有着“北万印,南西泠”的美称。 一个地区文化的发展,都或多或少将受到这个地域政治发展与辐射程度的影响。《禹贡》之篇划定的九州,处在今潍坊地域的青州便位列其中。而在其后,青州或为路治,或为府治。始终在山东地区处在一个政治中心的地位。而汉时的北海郡,隋唐以后的密州府都是一方的行政中心。由于这般,历朝著名的文人墨客,多在此地为官,从而带动了这个地区文化的进步与繁荣。潍坊位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距离位在中原的各个政治性都会的距离都比较远。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性,使得它成为古代落魄贵族士大夫的远谪之地、避难之所。在北宋“庆历新政”中遭贬谪的三位骨干成员—范仲淹、欧阳修、富弼就是在新政失败后先后来此地做官的。而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在考取功名后,厌倦了京城之中的尔虞我诈,请缨外调,最终来到此地。可以说,潍坊之所以会网罗如此多的名人墨客,与其在政治上的特殊性是密不可分的。 潍坊文化繁荣、名人众多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重心尚未南移的时期,潍坊便是古代划分的山东农业耕作带的组成部分。尔后,在两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由于胶莱平原和环渤海平原优越的的耕作条件,潍坊的农耕经济始终较为发达。农业的稳步发展,促进了潍坊人投身科举的行为。在明清两代,仅在青州一地,便出现了两位内阁大学士及数位尚书,至于其他官员亦不乏其众。青州人赵秉忠在万历年间曾夺得榜首,其状元卷现存于故宫博物院。清朝末年,潍县城中西南关巷子中曾连出两名状元—曹鸿勋与王寿彭。凡此种种,都足以佐证潍坊科举文化的繁荣,也表明了潍坊农业发展与文化的进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明朝后期,潍坊的手工业逐步发展起来,到了清朝中叶臻于极盛。在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可以描绘出潍坊手工业的成就 “二百只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机,十万织布机”。这时,世人开始拿潍县同南方的手工业中心苏州类比,把潍县称作“北苏州”。工商业的兴起,使得世俗文化得以传播。较为发达的经济,也吸引着众多来自各地的文人们,使他们来到潍坊定居且流传下他们对这片土地的吟诵。 潍坊古代的社会面貌,恰如其现在的经济状况,复杂而又繁冗。在这中社会形势下,文化现象的爆发,社会名流的涌入,却是不可避免的了。
2017年前三季度潍坊各县区GDP状况【图】 1潍坊的发展相对中庸,实际增长维持在6.6%,体现出了一个综合经济大市的在没有政策推动,属于非重点发展地区,而又发展到了一定规模时的正常发展速度。既没有济青两地由于政策原因带来的蓬勃发展,有没有导致单一工业城市主导产业衰颓带来的增速低迷。 2潍坊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大约处在经济增长正蓬勃崛起、人口较多的地区,如临朐。市中心地区,如寒亭、潍城、坊子。经济增长低迷的现象则出现在人口较少,人均GDP已相对充分挖掘的昌邑、昌乐二地。 3潍坊经济发展的特征,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当今经济发展的紧要局势,避免因处于全国地级市的前列而产生骄傲的情绪导致的故步自封的状况。更不要畏葸不前,错失经济发展的有利机遇,而要积极地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聚少成多,推动整体的经济发展。要注重实体经济的作用,靠单一房地产行业的推动是行不通的,必须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汇聚更多的实体经济单元。要加大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发展自己的城市品牌,壮大市中心的影响力。另外,不要怕别人的指指点点,认真的把自己认为能够带来发展的方法积极实施,不要贪大求全,过于超前,更不能随波逐流,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就像潍坊北站的外观一样,在千篇一律的模板中脱颖而出,这是潍坊作为有很多发展素材的经济大市,文化大市该走的道路。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