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gtomcat hlgtomcat
关注数: 181 粉丝数: 392 发帖数: 7,491 关注贴吧数: 19
2.7万亿交通运输投资计划图敲定 《经济参考报》记者26日从202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获悉,2020年,交通运输将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路投资1.8万亿元,民航投资900亿元。   同时,在2019年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基础上,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长12%以上,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8%。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紧要之年。“我们要对标对表、理清总账、挂图作战,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说。   补短板、稳投资是服务做好“六稳”工作的重要举措。2019年交通运输部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多措并举稳投资,预计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2135亿元,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分别完成投资8000亿元、23185亿元、950亿元,预计新增铁路8000公里、公路33万公里,高等级航道385公里、民用运输机场5个,邮政快递服务网点和智能投递终端建设加快,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次会议指出,2020年将从加强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础设施网络化着手,加快补齐短板。据了解,具体的项目包括:加快推进重庆至昆明、和田至若羌等铁路项目建设,推动铁路专用线进港口、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启动建设一批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待贯通路段项目和拥挤路段扩容改造;改善内河航道1200公里,加快推动引江济淮航运工程、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等重点工程,提升沿海港口重点货类装卸能力;加快成都天府机场等项目建设。   更重要的是要促进融合发展。“提升基础设施网络连通畅通和衔接转换水平,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质量,完善港站枢纽集疏运体系,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李小鹏称,2020年要依托大型枢纽建设,促进临空、临港经济发展。加快“快递进厂”进程,推进红色旅游公路、旅游主题公路服务区、旅游航道等建设,完善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   强弱项则将着力惠民生、强服务、降成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0年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对于降低物流成本,交通运输部提出,新的一年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启动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巩固落实港口降费措施;精简铁路货运杂费项目;新建改建公路服务区公共厕所600个,新增建设100个“司机之家”;保持民航航班正常率80%以上。《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预计2019年交通领域降低物流成本800亿元,民航减税降费预计达90亿元。
2019年, AI产业避虚向实 “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智能+”,是2019年人工智能发展最恰当的注解。从技术到产业,这是人工智能落地产业场景、赋能实体经济、创造实际价值的一年。   但另一面,技术背后的暗影也前所未有地显现出来,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技术边界、管理规范、隐私保护的讨论。由乱到治,这是人工智能的治理之年。   不过在产业应用和社会共治之外,技术突破本身爆发的闪光永远是最令人击节赞叹的。这一年,人工智能技术也在继续朝向通用人工智能的方向探索迈进。   政策助力   两会首提“智能+”   扎根产业需求谋求技术发展   “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技术对于社会的赋能被给予最高层次的期待。在工业经济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的关键期,“智能+”的理念给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提供了最广阔的落地空间和回报想象。通过智能化手段把传统工业生产的全链条要素打通,可以更好地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更能反向助推技术自身的迭代和进步。   今年3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包括《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指导意见》在内的八份文件,也是既“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国家层面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又一份重要指导文件。会议指出,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应用为目标,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制度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特点,探索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的路径和方法,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2019年,更多健康“药方”惠及百姓 很少有其他事情能像健康一样如此牵动人心。医疗卫生,民生之要。   更多新药上市,“贵族药”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健康中国”行动方案深化实施、重拳出击整治医美乱象……2019年,这些事关民生的医卫健康大事格外引人关注。年终岁尾,人们希望进一步“提质”“降价”,期待相关部门开出更多健康“药方”,让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1   应对抗药性挑战 屠呦呦团队阐明青蒿素类药物机制   青蒿素,是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它对全球疟疾防治功不可没。但近年来,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深层机制仍模糊不清,尤其是抗药性问题,也是全球抗疟面临的最大挑战。   青蒿素在人体内半衰期(药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很短,仅1至2小时,临床推荐采用的青蒿素联合疗法疗程为3天,青蒿素真正高效的杀虫窗口只有有限的4至8小时。而现有的耐药虫株充分利用青蒿素半衰期短的特性,改变生活周期或暂时进入休眠状态,以规避敏感杀虫期。同时,疟原虫对青蒿素联合疗法中的辅助药物“抗疟配方药”也可产生明显的抗药性,使青蒿素联合疗法“失效”。   4月24日,屠呦呦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文章,称近期阐明的青蒿素类药物作用机制表明,它们是由铁或血红素激活的前体药物。铁和血红素是血红蛋白消化后产生的副产品,在疟原虫滋养体成熟期达到最高浓度。青蒿素类药物一旦被激活,就会将寄生虫的许多蛋白质和血红素烷基化。血红素烷基化也可抑制血红素解毒过程。“据推测,单一蛋白质靶点的突变不太可能引起耐药,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青蒿素类药物在广泛应用数十年之后仍然有效。”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继刚说。   对此,团队提出了新的治疗应对方案: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   2   医美乱象丛生 “白名单”能否药到病除   非医疗美容场所从事医疗美容治疗、非正规培训的医师执业、非合格的医疗美容产品使用……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三非”乱象,屡屡遭到社会诟病。   6月18日,针对社会关注的非法医疗乱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正研究制定信用评价管理制度,拟在部分地区试点开展美容医疗机构信用评价。“医美机构的硬件条件和设施、年检情况、医师资质等数据将与现有的信用系统打通,未来将建立医美机构‘白名单’,向民众客观呈现‘白名单’机构的情况。”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秘书长、评价办主任曹德全说,届时,公众可在专门的网站上查询信息。   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胡洁人表示,该制度本身具有很高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借鉴已有的信用评价模式,倾听社会声音,列名失信行为特征,确保公平和严格的处罚。同时,除了信用评价等机制,治理医美乱象还需要多维度发力,全社会参与。如监管部门应主动作为,加大处罚力度等。   3   健康中国行动方案印发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7月,国务院成立的“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在健康中国要做什么、怎么做、谁来牵头等方面给出权威指引。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秘书长王小宁对该文件中的这一点格外认同。他解释,世卫组织早已给出结论,在国民健康促进和维护中,医疗的贡献不足10%,主要取决于民众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王小宁说:“原来把‘抓手’的着力点放在10%的部分,现在是要把‘抓手’放在90%的部分,即民众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专家表示,拥抱健康,仅凭医生和卫生部门是不够的。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到,健康中国目标将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的目标,定为从2015年的18.5%降低到2022年的不高于15.9%。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教授杨进刚认为,要动员社会力量才能实现目标,“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模式可以借鉴,只有将疾病防控指标与地区负责人的绩效和责任挂钩,才能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真正发挥作用。
中国游戏海外收入增速高 VR/AR游戏有望崛起 2019年,中国游戏产业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近日,在海南海口召开的2019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出版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游戏产业实际营销收入为2308.8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自主研发游戏的营销收入为1895.1亿元,同比增长15.3%;国产游戏“走出去”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海外市场营销收入为115.9亿美元,同比增长21%。   自研游戏海外市场收入增速高于国内   《报告》显示,国内游戏企业通过深耕自主研发,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途径取得较快增长。2019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国内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895.1亿元,同比增加251.2亿元,增长率15.3%。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15.9亿美元,同比增长21%,增速高于国内市场。在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地区分布中,美国的收入占比达到30.9%,日本的收入占比达到22.4%,韩国收入占比为14.3%,3个地区合计占比达到67.6%,数据表明,美国已成为中国游戏企业出海的重要目标市场。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主任张毅君表示,中国游戏企业通过积极的海外拓展,打造精品原创游戏的战略,凭借差异化的产品定位与优秀的游戏品质,成功塑造了一批优秀中国游戏品牌。
2019年,这些IT大事刷了屏 走到2019年的尾巴尖儿上,回顾这一年IT领域的新闻,它们中有多少曾刷了你的屏?   真是太多了。跟随时间的车轮,IT科技永远不知疲倦地更新迭代,一路上屡屡为我们制造惊喜或惊讶。这一点,几乎年年都如此。   但2019年的IT领域,却值得特别说一说。因为它不仅有按部就班的更新迭代,更有不少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突破点、转折点、闪光点。   比如,之前我们还觉得5G依然很遥远,2019年它就开始启动大规模商用了;之前我们还觉得量子计算机只是一个概念,2019年谷歌公司就宣布实现“量子霸权”了;之前我们还觉得脑机接口是科幻电影中的情节,2019年埃隆·马斯克就公布脑机接口系统了……   这一桩桩大新闻岂止刷了我们的屏,更刷新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5G启动大规模商用   在2019年最热门的技术当中,5G必有一席之地。   5G之所以令人翘首以盼,主要凭借三大核心技术特征:一是大带宽,5G的传输速率将比4G提升100倍,达到10G左右;二是低时延,5G的网络时延将低至20毫秒,可以满足数据的高速传输;三是高可靠,5G将带来无所不达的连接、无所不在的计算和无所不及的智能。   如果说,以往几代通信技术,主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问题,那么5G将不局限于通信领域,它还将解决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互通问题。它是将移动互联网拓展到物联网的重要推动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