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用户#42186205 -
关注数: 1 粉丝数: 3 发帖数: 1,398 关注贴吧数: 5
冬至了.请多关注一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 传统是以前时代留下的一种文化,一个时代确凿无疑的观念有时候是下一个时代的难题。 近些年来...我想我们好多同龄人和不同年龄段的人过的都是外国的节日..把自己的传统都忘却掉了..节日文化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特征的体现,比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就有典型的中华民族特色。作家、民俗学家冯骥才认为:“目前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中只有春节一个传统节日,法定节假日安排缺乏中国特色。”对着洋节冲击着中国传统节日,有两种人的感觉是有些问题的,值得特别注意。第一种人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已经在走向末日了,完全失去往日的风姿和神韵了,是民族的垃圾,民族的迂腐。另外一种是视洋节为妖魔鬼怪,吞噬了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情感和金钱,冲击了民族的尊严和自信心。 我认为第一种人是非常可怕的,也是非常可恶的。因为这是失去了理智,错位了感情的人,是典型的民族虚无主义。中国传统节日延续着几千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记载着中国人民的友善和博爱,传递着中国各个民族融合和团结的信息和灵魂。就以中国传统的清明节而言,其核心内容是要传达着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感情非常丰富和真诚的民族,始终不忘记自己的列祖列宗。扫墓就是中国传统清明节核心表现形式了。再如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来说,其核心内容就是重视和渴望民族团结、亲人团聚。这也是明确无误地告诉人们,要珍惜生命、珍爱感情、珍视家庭、珍重国家。因为没有生命,没有感情,没有家庭,没有国家,何来民族团结、亲人团聚呢?同亲人相聚吃饭、聊天、赏月等就成了中国传统中秋节的核心表现形式了。而这所有一切都不会因为经济贫富、地位高低、年龄大小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和区别,只不过形式的隆重程度、规模大小等不同而已。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活的改善,我们的传统节日也要与时俱进,也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但是其核心内容则是保持着强大生命力的,充满着活力和激情的。 象第二种人,我认为这种人目光非常短浅、思想僵化、反应迟钝,说得不客气点,就是一种明显的民族排外主义的发酵。其实,在如今开放、开明的时代,在当今革新、创新的社会,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世界上任何有着合理营养成分、充满快乐友善的精神食粮。像如今在风靡中国大中城市包括县一级的小城市的西方圣诞节,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大家放弃隔阂、抛弃偏见、丢弃成见,尽情地祝福别人,轻松地享受快乐,自在地追求幸福。这很不错嘛,是符合人类精神需求的,也是健康的、积极的、温馨的、浪漫的。还比如,西方流行的母亲节、父亲节也非常好嘛。这两个洋节核心内容就是要多关注自己的父母亲,多与父母亲沟通,要把快乐与他们共享、把忧伤与他们分担,感谢父母亲的养育之恩,感激父母亲的关爱之情。这不正是与中国悠久的孝敬父母优良传统不谋而和吗?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倒是有些遗忘和抛弃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关爱之情,学会了冷落和疏远父母了。因此,对西方的节日即所谓的洋节,我们要有点拿来主义精神,绝对不能从一开始视之为洪水猛兽。因此面对着洋节冲击着中国传统节日,我们没有必要有丝毫地惊慌和恐惧,也不能有着丝毫地妒忌和仇视,我们有的就是:既不能悲观失望,把自己看得一文不值、一身无用,也不能自高自大,根本容不得别人好的优秀的东西进入我们的视野和我们的生活。 请多关注一些我们的节日吧...别让传统在我们手中所丧失掉原有的本质... 当你们在过洋节的时候也请你们记得我们时代传承下来上千年的传统.
看完给父母打个电话把 ... 你1岁的时候 ,她喂你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哭着。   当你3岁的时候,她怜爱地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你把一盘她做的菜扔在地上。   当你4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下彩色笔,而作为报答,你涂满了墙与饭桌。   当你5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既漂亮又贵的衣服,而作为报答,你穿上后到附近的泥坑去玩。   当你7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球,而作为报答,你把球投掷到邻居的窗户里。   当你9岁的时候,她付了很多钱给你辅导钢琴,而作为报答,你常常旷课并且从不练习。   当你11岁的时候,她送你和朋友去电影院,而你要她坐到另一排去。   当你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剪头发,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   当你14岁的时候,她付了你一个月的野营费,而你没有给她打一个电话。   当你15岁的时候,她回家想拥抱你一下,而你把门插起来。   当你17岁的时候,她在等着一个重要的电话,而你捧着电话打了整个晚上。   当你18岁的时候,她为你高中毕业感动的流下眼泪,而你跟朋友聚会到天明。   当你19岁的时候,她付了你的大学学费又送你到学校的第一天,你要求她在离校门口较远的地方下车,怕被朋友看见会丢脸。   当你20岁的时候,   她问你:“你整天去哪里?”而你回答:“我不想像你一样。” 当你23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家具让你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对朋友说她买的家具真是糟糕。 当你30岁的时候,她对怎样照顾婴儿提出劝告,而你说:“妈,现在时代已不同了。”   当你50岁的时候,她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你反而在读一本关于父母在孩子家寄身的书。   终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从来没做过的事,他们像榔头痛打着你心。   为我们洗澡穿衣,牵手走路,为我们远行牵挂的母亲,是我们一生的财富,你是否有尽到你的孝道,关心母亲吧,别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才体会母亲的神情.  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心理话都说出来吧.兄弟姐妹们,这个帖子不能沉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