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6573622 18706573622
糊里糊涂玩壶
关注数: 1 粉丝数: 26 发帖数: 565 关注贴吧数: 8
怎样养壶我教你 很早以前在网络看到的一段文字,整体很好,有些地方有失偏颇(比如泥料对泡茶的效果影响很大,文中说没什么影响之类的),大家参考。 (1)不要为养壶而喝茶,得了胃病不值当的,顺其自然,慢慢来,这事不急。 (2)茶壶是用来喝茶的,壶是为茶服务的,要根据茶来选壶,利茶的壶才是好壶,从实用意义上讲,一把用了多年养的很棒的半手工壶用来泡茶要比一把一万块的新壶强很多。 (3)壶形对茶的冲泡也有影响。 (4)喝茶养壶都是修身养性的雅事,心境平和才好,别一喝茶就抱着茶壶死命擦,拿个小刷子不停刷,茶水猛往壶上淋,口里还不停念着:人勤壶不懒,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实在有伤大雅。 (5)开壶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要尽量把壶里外一些小砂料、杂质、灰尘去掉,等你养到一定程度再想起来就晚了。 (6)泥料不好的壶不等于一定就是加了化料了,有的壶可能是料里的砂不纯,里面有铁、碳酸钙,或者甲泥太多,或者陈腐时间不够或者烧制温度不够等等。需要在开壶的时候反复的煮、泡,让壶在热胀冷缩的过程中把杂质、泥吐出来。 (7)把茶都喝到肚子里,喝完了把壶内外认真的清净,擦干水迹,敞开壶盖,倒置阴干,完全干透应该在48小时以上。 (8)如果不是为了收藏,只是为了实用喝茶,全手工和半手工区别不大,半手工的性价比更高。全手工大师拍泥片一般是十来下,烧成后泥的双透性好,半手工的泥片靠模具挡胚成型,应该紧一些,从理论上讲可能透气性要些一点,不过这点差别偶目前还没感觉出来。 (9)内养是正途,但是很慢滴,急性子的兄弟就别试了。 (10)外养会很亮,养好了很漂亮,但很快养成的往往是虚光,一刷就掉。同时外养会降低紫砂壶的双透性,不利茶而且容易养花,有的泥料不适用外养。 (11)内外双修是个折中的好办法,一般都用这个。 (12)杂泡其实是个养壶的好办法,就像吃饭不挑食的人一般都很健康。 (13)普耳养壶会很油,比较快。 (14)铁观音养壶很亮,也很快。 (15)绿茶养壶很好的说,但是时间长点。 (16)用养壶托不如垫个毛巾。 (17)一把壶只泡一种茶是有道理的,不会变味。 (18)经常喝茶的人要多准备几把壶轮着用,好让壶能歇歇干透了,一般一把壶连用三天就要停三天,这样壶才不会不受茶。 (19)淋茶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可以防止壶盖和壶身的色差,掩盖一些跳砂和明针的小缺点。 (20)泥好的壶养起来见效快,泥差的见效慢,选一把好泥料的壶养起来事倍功半。 (21)每次喝完茶最好不要在壶里留茶汤,用热水洗净,就像我们吃完饭会刷碗一样。 (22)明针不好的壶很难养出来。 (23)养花货准备一把小刷子还是必要的,如果外养最好用热水,不要淋茶汤。 (24)养壶准备两条毛巾是有必要的,湿的用来清洁,干的用来抛光。最好用纹理细一点的,软一些的,吸水好,容易干的,必竟不是当砂纸用,有一种女人化妆用的专用毛巾很好,就是贵了点。 (25)壶还是用小一点的比较好,毕竟喝茶不光是为了解渴,太大了喝不过来,你喝的总是冷茶,伤胃。养起来也费事。 (26)粗砂的壶最好不要外养,很容易花。 (27)你手里的壶千万不要超过二十把,非常累人的说。 (28)水质的不同对养壶有影响,现在一般所用的桶装或瓶装矿泉水里面的矿物质很多,用来泡茶要随时清洁壶表面留下的水迹,时间长了不清洁会留下水垢痕迹,很难去掉。 (29)不要用有油的手去抓壶,更不要把壶放在有油烟的地方,不用的时候要放在干燥,不落灰尘的地方。 (30)最后一条,切记:把壶放在离老婆和小孩尽量远的地方,不然你会后悔的。
正秋铁观音的鉴别办法 第一招:干茶紧结掷杯声脆为秋茶。鉴别时取少许干茶掷入盖碗,发出清脆之声即为秋茶,如若声音沉闷,应为暑茶。原因是正宗秋茶铁观音外形紧结,且有厚、实、重外形特征,掷杯自然声大,而暑茶外形松弛、轻飘,其掷杯声当然相对沉闷。 第二招:干茶鲜绿且带光泽者为秋茶。干茶颜色及光泽度如何,也是较直观的鉴别方法之一。正宗安溪铁观音秋茶,其干茶颜色应为鲜绿色,因此鉴别起来不难。取少许干茶于灯光下,如呈绿色且富有光泽度,即为正秋;如果颜色暗乌且欠光泽度,一般即为暑茶。不过,如果茶叶呈春茶之色,即乌油色(似柿饼着霜之色),那么不仅是正秋茶,而且是品质上乘的正秋茶。 第三招:有鲜水果香味者为正秋茶。安溪铁观音秋茶冲泡后,其气味的最大特征是,有鲜水果花香味即所谓求香味。以此鉴别,如不具这一气味特征基本可以认定是非秋茶。从气味上看,安溪铁观音秋茶与别季茶的最大区别,是一般人最容易掌握的鉴别方法。若是暑茶,气味特征主要是有类似带腥的味道。 第四招:叶底凹软者为正秋茶。将冲泡数遍的茶叶取出两三片,展开细看,如叶底凹软,一般可以认定为正秋铁观音;如若叶底硬挺粗糙,即可判定非正秋铁观音。 这四种方法比较直观易懂,可以选一种试,也可以多种综合试,如果四种方法试后,均不符上述特征,即可以判定不是正秋茶。
辨别紫砂的三的误区(转) 紫砂壶的认识上存在着的三大误区 各位壶友们大家好,为了能对我家乡紫砂文化发扬广大,在此更多了解宜兴紫砂真正辨别法,大师们经过了无数年的经验告诉大家只有宜兴产的才叫“紫砂壶” “现在许多地方都在生产紫砂壶,有的打着‘宜兴紫砂壶’的旗号,有的虽然没有冒充是宜兴紫砂壶,但也自称是紫砂壶。其实严格论起来,只有宜兴产的才能叫做‘紫砂壶’!”寻遍全世界,制作紫砂陶艺的紫砂泥原料只有宜兴有。 过去人们觉得紫砂壶泡茶好,能够保持茶的色、香、味,不夺香。 现代研究表明,这是因为天然形成的紫砂泥料烧出来呈双重气孔结构,使紫砂壶具有很高的气孔密度和一定的气孔率,因此用来泡茶具有“先天优势”。 不过,紫砂只有好坏的区分,真假就是学会慧眼,随着陶艺的普及,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已,不要让少许的人破坏了市场,一起交流紫砂文化的内涵,让真正的紫砂能传承万代,宜兴紫砂只要是黄龙山真正原矿的料,未来一定是成为国宝,沿伸后的山脉,这样的价格应该就不高,或者通过不同成分的原料配置“紫砂泥”,将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茶壶称作紫砂壶,以致许多地方都自称能够制作紫砂壶。提醒各位;这也是个普遍存在的误区。 老壶并不一定就值钱 一般说来,古董年代越长越值钱。在紫砂壶的收藏中,很多人也认为,老壶、旧壶价值要高过新壶,在各种拍卖会上,年代久远的紫砂壶总能拍出好价钱。 “这也是个误区!”,考虑一把紫砂壶的价值,历史年代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更重要的还要考虑其成型技艺:做工、艺术造型、原料等各种因素。“年代短的壶有时候比年代久的壶更值钱!” 一味追求老壶,常常给市场带来不少困扰,甚至给造假者提供了动机:“现在有人专门收旧壶、老壶,以致市场上出现不少假冒的旧壶,有的人为了达到营利目的,甚至采用了给新壶涂擦鞋油来达到他们造假的目的!” 鲜艳紫砂壶不都能泡茶 紫砂壶的原料紫砂泥又称为“五色土”,主要分为红泥、紫泥、团山泥三种,由于矿区、矿层分布的不同,烧制紫砂壶时温度略有差异就会呈现出不同色彩,因此通常为红褐色的紫砂壶的色泽其实有几十种,变化多端,妙不可言。 但目前,不少制壶者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在陶土里制作出来的壶色泽鲜艳。这不是个好现象,同样是许多人认识不到的误区。 “在陶土中必须是原矿的,要不就违背了紫砂陶土的本性,这样做出来的壶,泡茶的时候会有一种味道。”收藏者要对色彩斑斓的紫砂壶提高警惕。
关于正山小种 红茶的鼻祖 正山小种是世界红茶的鼻祖,源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的桐木关--“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 正山小种加工工序: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复揉-烟熏-烘焙 正因为有烟熏那道工序 导致正山小种也有1股其他红茶所不具有的松烟香和桂圆味 再者正山小种是小叶种 相对与其他1些大叶种的红茶 在滋味上 因为氨基酸含量较大叶种高 故比较鲜爽 而又多酚类物质相对少1些 发酵时大部分氧化为TF TR TB等. 留下的未氧化的茶多酚含量比大叶种更是少之又少了 因此 在高温冲泡了 比之别的大叶种红茶 又没那么苦涩了。 正山小种分为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1)外山小种是模仿正山小种的工艺产生的,但是其产地不在武夷山,目前最多的是在松溪县,尤溪县等。其原料很多是福6品种。干茶有很浓的甜香,一经冲泡后就会产生浓浓的地瓜味,不耐冲泡。忌高温冲泡......(2)正山小种,产于福建武夷山,以小采茶(有性繁殖)为原料,干茶色泽乌褐色,条索粗壮紧结,汤色橙黄明亮,有一股小花香,水质甘甜,纯净,耐冲泡,即使高温冲泡也不怕,甜而不腻!发酵程度比普通的红茶来的稍微轻一点!但是叶底的卖相不好,因为她是有性繁殖的,叶底大小不均,也是难免的! 具体怎么样,茶友们还应该两相对比才晓得.
曾有某环保组织发布茶叶农药调查报告,质疑国内9大品牌茶叶企业的产品有农药残留,引发公众“还能不能喝茶”的质疑。   为此,茶叶专家表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即使茶叶中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农药含量也极低,通过饮茶摄入的农药也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产生健康风险。   尽管如此,茶叶专家建议消费者在喝茶时,尽量不喝第一道茶汤。除了农药残留的原因外,采摘、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难免污染,而且真正的好茶第一道只是发开,有苦涩味;第二道才能泡开,才能品尝出茶的清香纯正。   要想安全可靠地饮茶,除了尽量不喝来源不明的茶叶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是用80℃以上开水冲洗。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说,喝茶时最好使用80℃以上的开水进行冲洗,时间为2~3分钟。除了冲洗灰尘,大部分农药残留也会洗掉。他说,一些能较短时间溶解于水的农药,将会在高温下释放出至少50%的量。   二、是避免长时间冲泡茶叶。如茶叶中的铅,在冲泡时几乎不溶于茶汤,只要在两个小时内,已冲泡茶叶所含的残留农药成分大多泡不出来。因此,喝茶应注意“不要嚼吃茶叶”和“不要一杯茶从早泡到晚”这两点。   三、是切忌喝茶贪多贪浓。正常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每天4~5杯为宜。茶水以淡为好。喜欢喝浓茶的人,每天以喝1~2杯中等浓茶为佳。饮茶过多,使体内水分过多,会增加心、肾负担。浓茶会使大脑过分兴奋,心跳加快,导致尿频、失眠等。
红皮龙是紫砂吗 近来看到了许许多多关于紫砂泥料的新名词,不知是人为杜撰还是于紫砂矿中又有新品种发现,抑或是老且孤陋寡闻?但即使是人为编造蒙骗消费者也有情可原,毕竟现在是经济时代,任何所作所为都会不由自主地或多或少的和利益挂钩,环境如此,也就不必强求“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站出来说真话了,真话往往比屁话难听,也往往更不容易让盲从者相信。至少,老且宁可相信屁话,也不愿意相信编造出来的真话。。。。废话少说,言归正传,否则只能是言不对题,屁话连篇了。。。。 先说说有关紫砂泥矿质属性,以往的某些书刊曾作过一些比较专业的描述。然而,有关紫砂泥矿的实况、成品泥土的配比和泥料品种命名等问题,几乎没有人提过。那些矿脉的介绍,其实也只有个别机构作过真正的勘测分析而有过第一手资料,大家所见到的这家那家的介绍也都是互相抄袭和借用,有的已经误传甚至添油加醋,市场及玩家又怎会知晓这些内容的真伪呢?关于泥料的配比,也应该算是比较专业的话题,一般内家似乎不愿多说,更多的人或许是无从可说,因为99%以上的壶工是买成品泥用,不涉及这方面的课题。写相关文章的大多数先生们,又很少亲身从业。对于市场玩家而言,想了解些什么,当然是没有选择,只能看看书上现成的介绍文章,跟着凑凑热闹而已。 比如“清水泥”这个名称,玩壶的都听得耳朵起了老茧了,但究竟何谓清水泥,估计绝大多数人没有真正的认知。十几年以前的五个紫砂厂,都有各自的泥料车间,这个负责配制工厂所需要的各种成品泥的加工场所,一般来说都有五至八种以上的品种。而大多数品种的配制都需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不同矿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练成,为了理想的颜色效果多半还要添加一些金属氧化物分散混入,并且每种泥料里都必须加入0.2—0.3%的碳酸钡细粉,以转化有害制坯的游离硫酸盐。只有那种用同一种泥矿不添加任何化工料配成的自然色紫泥才叫“清水泥”。按理这种清水泥是属于真正的天然纯矿泥料,然而,由于其色泽偏淡偏黄,远没有添加色素的卖相好,所以,只有少数人还在用清水泥做壶,也只有少数人喜欢真正的清水泥作品。而现在市场上许多说是用清水泥制作的茶壶,其实是在卖概念。 至于添加“化料”的问题: 第一,.在紫砂泥料中添加金属色素,并不是近几十年的事情,祖辈们在清中期后就可能已经使用氧化铁、氧化钴等化工色料,根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发现的部分特殊颜色的老茶壶,便可以推测到其历史的事实。而民国以来,色料使用就更加普遍。原先紫砂厂叫习惯了的“拼紫”泥,实际就是用氧化色素拼配而成的紫泥。至于有些经销商在无法向客人解释清楚的情况下,给于那些“一根筋”的买家一点精神安慰,到也不一定是真心愿意去自欺欺人。今天市场上大部分紫砂壶所用之料,或多或少已经添加了这样、那样的金属氧化物!为什么市场上的蔬菜、水果都是用农药化肥的好卖?不用味精的饭店恐怕要关门!那是因为人性有弱点,思维有误区,而谎言有时却偏偏是最廉价、最有效的安慰剂。 第二.在紫砂陶土中确有一些化学性质活泼的无机色素不能使用,如氧化铜,氧化铅等。原因是这些氧化金属性质“软”,在水中就很容易析出游离离子,更何况茶水中有许多酸碱物质呢?事实是市场上可能会有添加了那些活泼氧化物的泥料所制作的茶壶,但毕竟还是少数。而那些“看壶”,为了某种色调效果,虽然添加了不能使用的东西,但基本上没有人用来泡茶,也就大可不必太计较了。 第三.为了追求色泽效果,在泥料里所添加一些必要的、性质稳定的氧化色素以后,一定要将所制茶壶的结晶度烧足、烧透,否则,制取色素过程中所残留的一些没有完全反应的金属离子,还是有可能在沸水泡茶的那些含有柔酸和某些生物碱的茶水结合而被喝进人体,这无疑是对人体有害的。问题是某些需要色彩表现的茶壶,往往是不允许烧足温度,否则就颜色不保。因此,只要不去挑选花花绿绿或半生不熟的茶壶使用,也就不需要去考虑和担心紫砂茶壶有没有毒害这样的问题。另外,在配制泥料时所加入的碳酸钡(除霉剂),虽然是微量,要是没有足够的温度烧结,万一在茶水作用下产生游离钡所导致的结果到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壶体的烧结程度最最关键。而事实上,吃足窑火的紫砂茶壶才能算好壶,尽管烧透会出现一些铁质疵点,这却是天然好矿源所难免的,而烧足的壶使用以后产生的效果也会显得特别美好。清代的大亨壶真正是好!他的壶方方面面都十分讲究,火候也烧得很透,且大部分都有点“过火”,而这又偏偏是大亨壶的一大特点! 应该不会是没有道理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