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zimo915 wangzimo915
关注数: 79 粉丝数: 154 发帖数: 2,633 关注贴吧数: 106
【社员风采贴】【无锡花韵汉风文化社】与子同袍系列 老师帅气照镇楼先! 汉风闲人 闲人老师,可为是花韵汉风文化社中最不可缺少的人物,每每活动,没有老师的指导,那是不行的。老师是文化社活动部部长,主要负责活动总指挥。活动前的统筹规划,活动用品现场布置,教学汉礼,活动步骤流程,活动后的收尾,哪个环节能少得了老师? 我进社较晚,初见老师,我倒觉得挺严肃的,与QQ群中的聊天判若两人,在QQ群中如若不告诉你那是位50后,你肯定觉得是和你一般年纪的网友,每每卖萌,每每调侃,特别风趣,而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论点又是一针见血。还记得第一次参加花朝活动时,老师特别认真的走完活动的每个流程,一丝不苟。当活动圆满完成时,老师又嘻嘻哈哈的与大家同乐,俨然是个老顽童的架势。穿着汉服,骑着他那辆被我们戏称“风火轮”的电动车,别提多拉风啦!说起来老师与我父母可能差不多年纪,可在老师身上我看到更多的是青春的气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潮,微信啦,语音啦,卖萌啦都能玩的转,即使是个电脑盲,可老师那股学习劲真让我佩服,这不换了个手机,玩的比我还溜! 老师正因为有你的带领,我们的社团在不断成长,大家的对汉文化的认知程度在不断提高!在此,我代表全体社员向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以下是老师提供的关于他汉服活动的自述,老师闻之我有兴为社团的诸位写风采录,故而赶出来的,老师笑言可让我用我的语气改之,吾不敢居之,特此与同袍共享!在此也感谢老师对我的支持! 我的汉服活动自述 我接触汉服当从壬辰(2012)年的元霄节开始的,那时,我是无锡电视台摩下的“电视爱好者俱乐部”主办群管兼第四分群群主,这场元霄活动的组织和策划者。活动中,无锡汉服活动资历最长的“汉新社”也来了近20名社员参加,看着他们着汉服、循旧俗、礼行举,顿时眼前一亮,虽然,在这之前,我对吴地民风民俗潜心探研十余年,在薛福成故居组织推广传统节庆活动亦半年有余,但从未见闻汉服社团,活动中,经与“汉新社”社长沟通了解,对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甚是赞许,因了解到当时无锡民间汉服社团存在“无固定活动场所,无活动经费来源,无社会(包括市民和媒体)广泛关注”,因而汉服活动举步坚艰。为了推广和弘扬这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载体,本人随即与薛福成故居陈宇副主任推举并建议以故居为活动基地和宣传平台,从传统节庆活动着手,开展“我们的节日”民俗民风主题活动,达到在弘扬民族文化同时提升汉服活动水平和影响力之目的。 建议得到了薛福成故居领导层的同意和支持,于是,由本人策划并统筹,随即在故居举办了“女子笄礼”和上巳节传统活动。这两场汉服活动引起了无锡各主流媒体的重点报道,“汉新社”声名雀起,广大热爱传统文化的青年和学生纷纷入社。不想,社会的赞誉和社团的规模发展钩起了“汉新社”决策人物的误读和私欲,于是由社长以个人之名注册了“汉新社文化传媒公司”,眼看与本人勉力而为的文化推广公益活动叛径离道,并有利用我公益活动扬名之机为个别成员谋取私利提供资本之便的趋向。故此,我和陈主任毅然决定重新选择活动骨干队伍,经人推荐介绍,当时社众只有三四十,活动骨干只有七八人的“花仙家族”成为了我们的首选社团。 经过参与“花仙家族”吟苑公园壬辰上巳活动的初步接触,发觉花仙和笑天两位社团领导动手能力和私欲意识乃至团队作风和办社理念等,较之“汉新社”有很明显好感,于是,确定了以薛福成故居为社团活动基地,以民族传统节庆为活动形制的长期合作活动意向。 自此之后,本人凭一己对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的理解和热情,首先发出了社团更名倡议,征得了社团广泛的赞成和支持,使社团跳出了狭隘家族观念,获取了一个既响亮又富内涵的社名。 自此之后,本人本着严谨、求是、兼融、务实的文化传承态度,精心策划和统筹着社团每一场重大民族节庆和传统祭祀、礼俗活动,使社团活动既体现了汉民族特色,又展现了社团文化扬弃的传承风貌。同时,利用一切有机会和场合,推介和宣传社团的建设宗旨和公益理念;利用自身的文笔特长和前瞻眼光,为社团发展方向谏言献策、撰文檄说。 两年多来,凭就社团上下的同心协力和自己的不懈努力,让社团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社众人数扩展了将近十倍,社团的社会声誉蒸蒸日上,无论在活动形制和规模,还是在汉服圈内又或社会赞誉上,成为了无锡乃至沪宁甚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广受关注汉服新兴社团。 PS:此贴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能持续关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