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威将军🐯 虎威上将
关注数: 34 粉丝数: 101 发帖数: 2,241 关注贴吧数: 64
神话传说中第一位神仙是元始天尊还是太上老君? 神话传说中第一位神仙是元始天尊还是太上老君? 看过很多神话书籍的朋友们都知道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在道教典籍中,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乃是道教三位至高的神,是道教的三清之一。在很多不同的典籍中都分别的记载了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的来源,但是很多读者总是思考,在混沌之前最先有元始天尊还是太上老君呢? 元始天尊在宇宙出现之前就存在了,所以叫做元始,天尊只是一个尊称而已。天地初开,万物肇基化始之人为盘古氏,是天界之祖,在道教神仙谱系中地位最高。在《元始上真众仙记》中最早出现“元始”的,记得书中是这么说的:“开天辟地的盘古真人,是天地之精华,自号元始天王。”在这里说那盘古大神乃是元始天王,是天地精华所生。元始天尊生于混沌之前,太无之先,元气之始,故名“元始”。在《历代神仙通鉴》中说元始天尊为“主持天界之祖”,传说其身是上古时代开天辟地的大神盘古,舍身创世后,遂得正果,是为玉虚宫的主人,众仙之祖,地位极高。 在《真灵位业图》中火,神灵所居之处是“玉清三元宫”,元始天尊居其“上第一中位”,即三十六天中之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天之最高位,即三十五天之上。元始天尊玉清境内,有紫云之阁,碧霞为城。众神仙按时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在《隋书经籍志》中说称元始天尊以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即授以秘道,开劫度人。 太上老君是道教中具有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的太上道祖。在道教中认为:“夫道,莫穷其根本,莫测其津涯,而有大圣人禀之而生于其间。故谓之无始者,即太上也。太上生乎无始,起乎无因,为万道之先,元炁之祖也。”在这里说太上老君乃是无始者,是元炁之祖,万道之先。在这里看出来那太上老君乃是元始之前的无始。 未分天地,化元光一道,乃太上先天原始之祖炁也,称名曰道,这道乃是先天无极大道。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那道的先后变成了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太上无极大道、无形天尊、无始天尊、混元上帝、盘古神王、创始元灵等都是太上老君在不同时期的称号。太上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干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 在道教中认为:“老君乃大道之身,元炁之祖,天地之根也。鸿洞无边,合之为自然,离之为道德。故众圣所共尊,今古不能泯也已。老君者,元炁之根,造化真宗,体任自然。自然者,道也。君乃无生之至精,兆形之至灵也。于太空之中,结炁凝真。”在道教中认为,那太上老君即使道的化身。在前面说了,是道生三清,太上老君就是道的化身,那其他的只不过就是太上老君的化名而已。因此,可以说天地间第一位大神应该是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刚刚出现的名字并不是叫做“太上老君”,只不过道生万物,道了变化现真身以后才叫做“太上老君”的。因此说太上老君比元始天尊早,其实就是道出现的比元始天尊早而已。 .
刘备心中,赵云是什么地位呢 刘备心中,赵云是什么地位呢(转) 先前写过这个: 蜀汉五虎将,谁被捧上了天? 那么,继续说一下赵云。 论《三国志》到《三国演义》,赵云是形象与戏份被提升最大的将军,简直没有之一。这不,各色二次元作品都喜欢揉搓他,虚构出了白马银枪,夸大了他的小白脸作风。 然而赵云本不是那样的。 事实: 虽然战绩从未显赫如关张,但赵云确是刘备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相当长一段时间,赵云是刘备麾下武将里,前三至前五的官职,而且地位微妙。 赵云当年还在公孙瓒手下时,跟刘备合作完很愉快,要离别时拉着手,赵云说: “终不背德也”=“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 以后赵云跟刘备东奔西走,主导骑兵——那会儿的骑兵不是主力部队,更像是一支偏师别动队。这时候他就像是曹真/曹纯之于曹操了。 他与刘备彼此交心。长坂打得一片乱七八糟,有人说赵云北奔,刘备拿起手戟就揍,“子龙怎么会背我而去?” ——之后,赵云带着甘夫人和阿斗回来了。 因为信任,刘备可以放手让赵云去做一些别人没法做的事。比如,历史上刘备一度忌惮孙夫人,就让赵云替他镇宅。 陈寿评语说,黄忠和赵云可比灌滕。灌是灌婴,滕是夏侯婴。夏侯婴嘛,那是给刘邦拉车,而且主管车兵的,还救下了鲁元公主和刘盈,以此比喻赵云的救主之功。 若要以后世相比,则赵云对刘备,还真有点像尉迟恭之于李世民呢。 说赵云的官职。 刘备定了1/3的荆州后,开始封将军: 关羽荡寇将军镇襄阳,张飞征虏将军镇宜都。赵云偏将军镇桂阳。 是为刘备麾下第三号将军。 您如果觉得不满意,我得提醒一句:当时东吴的偏将军是周瑜,那是周瑜到死时的军衔。吕蒙拿下南郡后,封的也就是偏将军。
赵云最后一次杀敌,气势堪比张飞喝断当阳桥 却说郭淮提兵再回箕谷道中,唤先锋苏颙分付曰:“蜀将赵云,英勇无敌。汝可小心提防,彼军若退,必有计也。”苏颙欣然曰:“都督若肯接应,某当生擒赵云。”遂引前部三千兵,奔入箕谷。看看赶上蜀兵,只见山坡后闪出红旗白字,上书“赵云”。苏颙急收兵退走。行不到数里,喊声大震,一彪军撞出:为首大将,挺枪跃马,大喝曰:“汝识赵子龙否!”苏颙大惊曰:“如何这里又有赵云?”措手不及,被云一枪刺死于马下。余军溃散。云迤逦前进,背后又一军到,乃郭淮部将万政也。云见魏兵追急,乃勒马挺枪,立于路口,待来将交锋。蜀兵已去三十余里。万政认得是赵云,不敢前进,云等得天色黄昏,方才拨回马缓缓而进。郭淮兵到,万政言赵云英勇如旧,因此不敢近前。淮传令教军急赶, 政令数百骑壮士赶来。行至一大林,忽听得背后大喝一声曰:“赵子龙在此!”惊得魏兵落马者百余人,余者皆越岭而去。 万政勉强来敌,被云一箭射中盔缨,惊跌于涧中。云以枪指之曰:“吾饶汝性命回去!快教郭淮赶来!”万政脱命而回。云护送车仗人马,望汉中而去,沿途并无遗失。曹真、郭淮复夺三郡,以为己功。却说司马懿分兵而进。此时蜀兵尽回汉中去了,懿引一军复到西城,因问遗下居民及山僻隐者,皆言孔明止有二千五百军在城中,又无武将,只有几个文官,别无埋伏。武功山小民告曰:“关兴、张苞,只各有三千军,转山呐喊,鼓噪惊追,又无别军,并不敢厮杀。”懿悔之不及,仰天叹曰:“吾不如孔明也!”遂安抚了诸处官民,引兵径还长安,朝见魏主。睿曰:“今日复得陇西诸郡,皆卿之功也。”懿奏曰:“今蜀兵皆在汉中,未尽剿灭。臣乞大兵并力收川,以报陛下。”睿大喜,令懿即便兴兵。忽班内一人出奏曰:“臣有一计,足可定蜀降吴。”正是:蜀中将相方归国,魏地君臣又逞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