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long718 kslong718
蝶舞翩翩借清风,此情愿君倾耳听
关注数: 70 粉丝数: 47 发帖数: 2,604 关注贴吧数: 53
【批判现实主义】 基本特征 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资产阶级文学史上灿烂的一页,也是世界文艺宝库中一份十分重要的遗产。批判现实主义是属于资产阶级范畴的文学,它的思想武器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它的社会政治主张主要是改良主义,它的创作理论的哲学依据基本上是唯物论的反映论。 较之过去的文艺 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比较广阔、比较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具有相当的深度。马克思、恩格斯赞扬这些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关系的深刻理解,并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认为他们在作品中提供的历史材料比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等合起来所提供的还要多。列宁把托尔斯泰的作品称为“俄国**的镜子”。**导师的这些论述,十分精辟地指明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积极意义和历史价值。许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力图把自己的作品写成时代的记录,他们为自己的作品起的总题、书名、或副题是:《人间喜剧》(巴尔扎克)、《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左拉)、《一八三○年纪事》(司汤达)、《艰难时世》(狄更斯)等等。如巴尔扎克所说,“我企图写出整个社会的历史”。他们的客观实践与主观意图,应当说是基本相符的。在他们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崩溃,资本主义的兴起,也可以看到农奴制的暴虐,资本剥削的残酷。特别是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更是广泛地涉及各个领域,尖锐地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勾勒出一幅幅触目惊心的悲惨图画,引起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和不满,因而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但是,十九世纪又是欧洲无产阶级崛起、壮大的年代,这些立志要书写历史的作家们,由于阶级的偏见,恰恰不曾把真正的历史主人的典型写进他们的“社会史”。虽然有些作品也接触到了劳资矛盾,但它们对这一矛盾的表现和揭示却远不够充分和深刻,有时甚至还有所歪曲。 着力于暴露社会的黑暗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反映社会时 , 着力于暴露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的罪恶。他们大多是启蒙学说的信仰者,但资本主义社会的严峻现实,使他们感到窒息、愤懑,因而他们能对腐败的制度和利己主义泛滥的社会风尚进行无情的暴露。这些作家敢于正视社会现实,勇于探索罪恶的根由,大胆揭露丑恶的社会现象,为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形象的材料,打破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的乐观情绪。但是,他们的愤世嫉俗,大多来自受压抑遭排斥的地位,他们“批判现存制度的根本动机是出自对各种社会经济原因的意义的深刻而正确的了解的,则更为少见”。这就必然局限了他们批判的深度。同时,他们虽不满现状,却更反对无产阶级**,这就使他们不可能在黑暗的现实中找到光明的出路。他们为人们提供了一系列否定的印象,但没有肯定的答案。苦于没有结论的探索,使许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不同程度地杂有宿命论和悲观主义的色彩,越到后期,这种悲观主义就越明显,越深沉。 由于阶级关系的变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阶级关系的变化,人道主义也有了新的特点。“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其锋芒所向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封建贵族,而且还针对当权的大资产阶级。封建关系中门第的高低,固然束缚着中小资产阶级个性的解放,资本主义社会里贫富的悬殊,同样障碍着他们抱负的充分施展。这样,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就在猛烈抨击封建等级观念的同时,以更为集中的火力对准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惟钱是视的交易关系。在他们看来,由于金钱关系所造成的种种悲剧、丑剧,是违背“人道”精神的;在金钱的支配下所造成的畸形的灵魂,以及道德的沦丧,风气的败坏,都是不符合“人性”的自然发展的。“人性非恶也非善,……可是利欲却同时过分地发展他的不良倾向。”“从人人自私自利的、可怕的、广泛的冲突中,应该产生出改革一切的需要:对罪恶的厌恶,对真理的渴望和对道德的热爱。”博爱思想,是这时期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突出特征。因此,弱肉强食、尔虞我诈、惟利是图等等败德,都受到了他们的批判;遭迫害、受欺凌的小人物,得到了他们的同情。由于这些作家与劳动群众同样被排斥在政权之外,又眼见社会道德的堕落,他们有时也能眼睛向下,看到人民的痛苦,甚至看到劳动人民的某些优秀品质,进而表现出对劳动群众疾苦的同情和改变群众贫困境遇的善良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愤懑不平和反抗斗争。这样的作品虽然为数不多,但却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