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姓封 少爷姓封
关注数: 0 粉丝数: 18 发帖数: 220 关注贴吧数: 1
邓稷其人 邓稷这个人还是有一定本事的,这点早期帮满宠平乱就可以看的出来,中等偏下吧(曹营中能人太多),单说邓稷只是治理一方还可以的,不过个人感觉邓稷在治理上还行,不过在政令上的能力就有点让人不放心了,就像海西几乎所有政令都是阿福搞出来的 邓稷的失败在于看不清自己,身份高了也就自满了,曹操还不是靠自己才有粮草救急的,却没有想到自己能当上海西的一把手是郭嘉等人帮忙,忘记了海西的商业是阿福搞出来的,破案也和自己没一点关系,就连打海盗都是靠阿福,当然名义下阿福是手下,邓稷是上官,以当时下官立功上官领的特点来说这也算正常(这点倒和如今某些现像很相像),这些都是邓稷的硬伤,不过作为第一次治理一方来说邓稷的表现也不能算太差,不过也不算太好,免强算是中等吧 当然第一次可以说是没经验,但最重要的是有权之后根本没有想过有曹操才有他邓稷这一切,单听邓芝的几句话就以为可以只手遮天,这就很幼稚了,手上无兵无将还不夹着屁股作人 邓稷这个人应该算是有难可以同当,有福独享的那种,观邓稷的经历,早期阿福全家来投,靠阿福打着庞家的招牌救自己一回,接着又靠阿福在九城站稳,借着阿福救了恶来在满宠哪立了点小功,再因为阿福帮父亲打广告的机会认识了郭嘉等人,最后还是靠阿福才能海西发财,就连儿子都靠阿福救,邓稷的经历可以说百分九十以上都有阿福的印记,如今有了点权了却想和阿福比个高下,实在让人不得不说邓稷忘本的可以 邓稷被人点醒之后,认识到自己的一些错误,为什么说是一些呢,因为邓稷自认为海西太小了,海阔天空外面的世界还很大,欲望也跟着大了,却没有想到如今的一切全因为有阿福,个人的看法,邓稷应该算是一个坑,以后多半会和阿福对着干,而且有可能投刘备等势力
为曹操平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曹操虚伪奸诈不假,但也敢说真话,不管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还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话有两个版本),就是大实话,你刘备孙权哪个不是干的就是曹操的勾当,,谁敢说出来,也就只有曹操一个人坦率地说出了这个话 不得幕虚名,而处实祸也,是不是大实话?江湖未静,不得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是不是大实话? 这就是虚伪奸诈中的真性情,敢问几多古今多少风流人物敢和曹操一样说实话? 第一个举义兵的是谁?当诸候们在洛阳开派对时,谁说出“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是谁独自追击董卓,将自已的家当全输光? 当汉室天子流落洛阳时,袁绍袁术四世三公的后人在作什么?抢地盘,扩张势力,刘备大汉皇叔在作什么?还在为自己的第一个根基地发愁 曹操第一个迎天子,得到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口号(当然了在别的诸候口中就是挟天子以令诸候),当时汉家天子没钱没粮没人,曹操给钱给粮赏并在许昌建了天子行宫,曹操还上表自称这些东西本来就是天子赏给臣下的,现在天子有需要自当还给天子,这算不算忠臣的表现? 早期的曹操一心匡扶汉室,所以有洛阳北部尉棒打蹇图,中期的一心一扫大合,九洲归一所以我们看到了短歌行,晚期的曹操已无力一统天下所以我们又知道一句孤只愿作个周文王的实话 从早期到晚期,几经沉浮,曹操从当初热血青年成为一代权臣,时事造英雄,身在乱世中的曹操早已没有能臣之路 曹操是幸福的,同时也不幸的,纵观中国历史又有几个可比曹操雄才大略,可惜如此一位雄才大略之人却未能实现大合一统 历史学家应该感谢曹操,因为曹操留下一部后汉书,文学家应该感谢曹操,因为曹操留下了短歌行(两首),留下了观沧海,留下了龟虽寿,留下了......,政治家应该感谢曹操,军事家应该感谢曹**们应该感谢曹操,曹操留下了一个让人精精乐到的故事
江东第一叹,美周郎周瑜 一部三国演义埋没多少英雄,人人都说三国七分真,三分假,其实要我说一分真九分假,比如是个中国都知道的失空斩,现在所有的史学家都说当时魏国带兵的是大将张合而非司马懿(央视8如教育频道有过一部关于诸葛亮的纪录片上曾说过,百家讲坛上也曾说过),问题是现在还有人把空城计当成诸葛亮杰作,说远了还是接着说周瑜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 周瑜一生重义,个人感觉关2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可以从以下两点看出 1,当初孙策起兵时,孙策只有两千兵,周瑜带来三千兵,周瑜却以孙策为主将,自己为副,孙权都曾说过如果没有周瑜就没东吴,在孙权的评话中周瑜是江东第一臣 2,孙策死后,周瑜帮孙权平定内乱,使孙权顺利接班,以当时周瑜在江东的势力和声望完全可以取而代之,而周瑜却心肝情愿帮孙权巩固政权 周瑜同时也是重情之人,而且用情之深,一生未有一妾,这在三国时代是不敢想像的事情 人人都说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三分天下的支点(其实比诸葛亮之前就有鲁肃孙权提过三分天下的思想,不过估计没有什么人记得),不可否认,隆中对单以军事谋略是非常杰出的,不过我要指出的如果别的诸候隆中对都可以算是最佳的军事谋略,唯一对孙权和当时的刘备不靠谱,东吴可能让出荆洲,把长江上游让给别人?把自己的命脉送给别人(进可功退可守),这种傻事孙权会作?刘备,当时刘备手上有多少实力,手上还有不少刘表的荆洲兵,用刘表的兵打刘表?现实吗?也正是看到这点,诸葛亮前期在刘备手上多为后勤官,直到火烧连营之后才慢慢的走向前台 而周瑜早期和孙策打天下的时候就为孙策定下了先江东后荆洲谋定西蜀的早中后期的军事构思,从而南北对立的军事谋略,从孙氏一族的角度看来周瑜的军事思想是最为现实的,单以这点来说诸葛亮就比不上周瑜(以事实角度出发,而不是纸上谈兵),可惜周瑜死的太早 周瑜的品行也是很值得让人乐到,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廓”,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 在这对演义中关于周瑜的误写加以改正 1,诸葛三气周瑜: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送丧吊唁的是周瑜旧下属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2,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上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 3,智激周瑜:纯粹捏造,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正是听了他的劝说才有了赤壁之战。当时诸葛亮去东吴会见孙权也就只说了几句话,孙权问:刘备准备怎么办?诸葛亮:唯死战尔。孙权:为何不降?诸葛亮:吾主英雄也,安可降 4,关于荆州之事: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败曹仁,夺南郡,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驻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后,孙权纳鲁肃之议,把自己所据部分“借”给刘备,于是刘备占有荆州绝大部分地盘。并非演义中所写。实乃周瑜死后,鲁肃为了“联刘抗曹”把周瑜打下的荆州南郡地区借给刘备。周瑜生前掌握江陵彝陵等入川水道,东吴攻打西蜀不存在和刘备借道的问题。周瑜死后,在鲁肃的主张下把南郡地区借了刘备,此后东吴派出孙瑜伐蜀被刘备挡道,演义中故意把孙瑜和周瑜搞混了。 5,关于借东风:虚构,诸葛亮并未参与赤壁之战,赤壁乃周瑜等东吴将领之功。(顺带说一句当时没有舌战群儒) 6,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故而才曹操的那句生子当生孙仲谋),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周瑜 事实上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大多是作者的个人爱好改写,对三国最为写实的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大多不同,而陈寿本是巴蜀人,不存在故意写高魏吴的可能(最少可能性很低) 作为三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音乐家,周瑜是值大家佩服的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