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b3223
nib3223
关注数: 33
粉丝数: 157
发帖数: 4,441
关注贴吧数: 24
清一波幽灵就能多吸一点血,手机君你辛苦了
荣耀X10各种打着打着卡屏,读图读不出来,打一次困难五平均重 荣耀X10各种打着打着卡屏,读图读不出来,打一次困难五平均重新进三次。无语,再见。
一不小心第一大关就打出这套装备,第二大关又出了玻璃人……缺点就是感觉一路碾压太无趣
因为之前回帖说风剑防战pk优势没那么明显,后来又补充一句同防 因为之前回帖说风剑防战pk优势没那么明显,后来又补充一句同防御天赋且在T2全套及之前的阶段,结果被喷的一塌糊涂。因为以前打野外boss和团队活动时经常没事插旗玩,防战除了内战谁也打不过,而且大家也很喜欢围观,所以防战内战打的比较多。当时我是2T没风剑,一般都是拿死召和风剑MT打,天赋都是没强化压制的正常防御天赋,禁磕药破釜生命宝石和大招。结果是优势明显胜多败少。因为防战内斗主要靠压制慢慢磨,为数不多的怒气一般就舍得压制和复仇,上破甲和盾挡那纯粹是为了默契**,彼此心照不宣 。目前坐等风剑出来打脸喷子。
胳膊打不开,碰上高手被反拉到爆炸,有啥窍门没有?视频里用的是个很肉的练功备拍,不过换了弹性大的主拍也还好不到哪去。
不懂就问,这数据卡咋样?
1.9的05FX咋样,反手进攻手段以弧圈为主 1.9的05FX咋样,反手进攻手段以弧圈为主
鱼吃啥才能补体色? 好几天没回家,棒花饿得跟豆芽似的,鳑鲏褪色了,没光照水榕也黄了,只有植物性饵料,该喂啥补色快还省事,没时间去抓鱼虫
单位老同事找我给配拍子,打法是直板单面攻,单面胶皮就够,注重 单位老同事找我给配拍子,打法是直板单面攻,单面胶皮就够,注重台内控球和推挡手感,进攻摩擦少动作小,预算800以内,五年没逛贴吧不知道该咋配了,大佬们帮帮忙啊。
采了个这玩意,咋整,拖着网子在线等
请问大侠这是啥鱼种
这个版本的水龙真是惨啊,单输出三酱油就可以轻松把水龙打的一动不动,搁哪被麻的就死在哪……
我想问一句,早晨骗钱的那个帖子有人上当吗? 老图引狼
老声常谈,克制猴子英雄大评选 不论改版前后,这一直都是个热门话题。克制猴子的最佳方法是选个速推阵容,第二好的方法是gank阵容压制经济。然而这并不是本帖要讨论的内容。假设猴子敌我双方装备已经基本成型,那么问题来了,谁最能有效克制猴子?
今时今日,如果还想跳坑上网买龙五 680的很可能全是假货但是性能差距不大,910的也有假的但是真货概率比较大。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买假货相当于省了230块钱还赚了个踏实,买真货费钱而且纠结。考虑到没人反映假货的缺点以及国人知假买假的优良传统,直接买把假货岂不是已然立于不败之地?
大伙帮忙看看这是啥底板 打比赛忘带拍子,借别人的用。太弹了,比我龙张弹得多,第一局光发球就发飞了4个,终于吃了个大鸭蛋。
第一次参加比赛,目测要一轮游了,有条件的话补视频 首轮就要死磕种子选手
很有意思的一个多球视频.马琳被歪脖晃瞎了 一楼静坐不给看
世乒赛让我明白了一个牛逼正手的重要性 那么问题来了,正手好的纤维底板究竟是大妈龙五好用还是大姑黑玻鸟好用?
说狂三50不用灌的那位同学,请你站出来 看我不打死你
询问高手,手机版人物移动好慢啊,光等了 能不能加速,谁告诉一下?
【原创】反手拉弧圈的三重境界及飞升奥义的个人理解 看到瓦杆兄《关于拉弧圈三重境界的个人理解》一文,非常有感触。于是照葫芦画瓢,也写一篇关于反手弧圈三重境界的个人理解,算是画蛇添足之作,望大家没事看看补充补充。
求助哇!大海贼冒险岛二周目就是不出特殊强化 金币锁定版,好几个铁匠铺满级,带着强化券,势力十万多了,任务该做的也做了,晕死,高手谁给说明一下?谢谢了
强劲大叔被性感臀部小伙打成筛子了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OTAzODc5NDIw.html&urlrefer=923fcafe8742ecb8d6c074c10bb1b21c
解决眼镜起雾的巅峰技巧,敢试就灵(略自残,慎入) 好吧,我也曾年轻过
菜B发表一下T64和煞锐蓝火等德套手感上的区别,欢迎指正。 本人打球时间不长,非专业非业余纯爱好者,全靠贴吧二手货过日子。以前反手用T64,不灌油打了将近一年,起码前8个月还是很好用的,在此期间反手能力突飞猛进,觉得反手技术远不像众吧友描述得那么难。老化之后因为没收到合适的T,改打德套煞锐蓝火elp。改过之后风格变化很大,暴力程度大幅下降,拨拉非常依赖撞击,很久不用的弹击开始逐渐抬头,打多久都不会累,除了稳定没别的优点,用了大半年。最近又买了块二手T64,卖家才用一个月就给灌缩一大圈,你妹的,无奈谁让咱贪便宜。头一天极不适应,一拉就飞,一挡也飞,一搓要么狠撞要么狠飞,第二天自己找一大筐球一通乱打,最后终于找回些感觉,T系比德套强多少,我个人以为,强得多了,前提是你会用。 好了,回归正题。同样是涩套,我认为T64和德套在拉球手法差异甚至大过同狂飙的差距。因为同样的动作,德套和狂飙能拉上,t64就未必行。德套虽然胶皮张力越来越大,但是和t系差距仍然很大,德套那种立着版型撞出来旋转的拉球方式用在t系上力量稍小就下网,稍大就飞了,能上的基本属于巧合。力量小的情况下高张力胶面吃球太厉害,比方你搓重下旋,用德套接出半高的版型去轻搓,t能直接栽到己方案子上,一点不夸张;而力量大t恐怖的裹球能力就展现出来,飞的那叫一个干脆,网子再高两倍也能过去。这是我重拾t64第一天的感受,和最近吧友吐槽这东西的感受非常相似。 然而这只是因为不会用的原因,一旦找到窍门其他胶皮真的如同shi一样。针对t64的特性需要在动作上做三方面的改变:第一还是反复说的词,打磨。德套是连打带磨直接过去,手上顶多有个力透海绵的感觉,t是分两步走,先撞进去,感觉海绵被球顶瓷实了,再压板型控弧线,海绵拽着球出去,后劲汹涌,球出质量全拜这后劲所赐。不过说真的拉球不可能做到先撞后磨,哪有这反应时间。这只不过是反复练反复练再反复练,练出来的感觉,被动感受而非主观动作。第一点上差距看起来不算太大,顶多是量变。
你们谁有药?我他妈有病 本人打法以正手弧圈为主,专治铁搓铁防。对半出台球有强迫症,有机会一板爆死绝不过渡。这次是今年第三次自残大拇指了,距离上次抡到案子上不到三个月,大拇指和食指上的淤血还没散干净。工作上好不容易能放松一下,第一天就碰上这种事,目测至少要挂拍一个星期。我是不是有病?
胶皮性能里的弧线低平到底是怎么个意思? 想当年因为求配置误入乒吧,如今水到12级,到了换胶皮的时候了。看介绍似乎很多胶皮都以弧线低平,二跳下扎作为卖点。二跳下扎我能理解,弧线低也能理解,弧线平到底算哪门子好处?以前看天极三介绍说弧线低平,尼玛果然低平,弧线出不来失误不少,换回狂三好了不少,这算哪门子优点谁给科普一下?
以前看一堆烧货乱糟蹋钱特反感,现在我承认我错了! 想我全套装备除了衣服鞋子不是二手,其他全是捡吧友淘汰的,不得不说便宜又好用。烧货们才是乒吧的中流砥柱,水帖的主力,穷吊的救星,GDP的拉动者。你们都是好样的,尤其是我有胶皮用废的时候,看着众烧货感觉特亲切。那么问题来了,谁有闲置成色好且不喜欢卖高价的T64一块?
求教一个问题,脚下虚浮,足弓无力怎么办? 不单单打球容易后坐,平时走路也看起来不稳当,想要重心前移一点脚掌抓地稳些,足弓很快就酸了。难道要蹲三年马步?
发个咨询帖,练功铁球拍哪家强? 大家都用多重的,一斤好还是两斤好?哪家的甩起来比较顺手?
求助,如何练拧拉的手腕力量? 打球碰见个专业小队员,被指出反手动作大,发力不集中,拧拉之后不会制动(基本不会拧拉)。改了一阵似乎好点了,又发现手腕力量严重不足,需要练力量。各位谁知道手腕力量怎么练?拧拉是手腕外展运动,而拿哑铃一般都是内屈运动,练起来会不会没效果,如何练才是合理的?
偷偷摸摸自曝一记实战视频,第一次录,博大家一笑 原本没打算录,打了一个多小时了快不行的时候碰见个同事,再加上想起来猫吧的邀请,干脆录两局跟大家混个脸熟。单位最近工作比较繁重,没完没了地疯狂加班,身子很虚弱,打半小时球就跟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再加上三个月没怎么打了,技术全面退化,台上只能搓或者轻轻托过去,反手走型走的似乎就像从来没用过一样,就剩正手还能拉一下,也是不行,练球从始至终就没一次攻过5板。问题很多,但丑媳妇终究也是要见公婆的,大伙随便一看吧,有问题多指指,谢谢哈~~手机拍的不清楚,周围白色的墙也导致看不清球,见谅~~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zk1MTc1MDEy.html&urlrefer=fc23abf47b1fc99116827a8dd8972e41 一身黑的那个是我,事先没准备这打扮实在太对不起观众了,对手挂拍5年了国庆前一天刚拾起来。
【郁闷】【水】看来我是真没乒乓球天赋 最近家里蚊子特多特嚣张,每天晚上都和媳妇看两小时电视剧,期间我媳妇平均每天打死10只多,出手不到20次,命中率50%+;我平均不到5只,出手肯定20次以上,命中率低于25%。 TMD我终于明白为啥老防不住被冲的一板了。越打蚊子情绪越低落。
乒乓是否有助于提升羽毛球水平? 单位刚盖了一座职工体育馆,昨天组织羽毛球赛,本部门没人爱打,于是个高的强制参加。我从来没在带网子的场地打过,也不知道单打发球也要发对角,除了往前拍其他什么动作都不会,参赛是抱着送分光荣的心态去的。碰见一个对手部门的熟人,经常全副武装练球,心想不如送个人情,干脆就和他打,于是找组织人调换了一下对阵表,穿上我美津浓的乒乓球鞋,衬衫西裤换都没换就上阵了。 开始之后感觉很意外,羽毛场地看着挺大实际很容易照顾到,只要动作小复位快根本不怕吊,而且球没有旋转,可以腾出不少精力去思考人生,完全游刃有余的感觉,最后2:0很轻松很尴尬地赢了,除了不会接追身,吊底线不会背对球网打,出了机会习惯性往前打然后扣出底线,其余几乎没失过分,后来为了兑现承诺基本是一直放水,不扣不吊,但比分依然很悬殊。后来得知这是我们部门唯一得到的一分。对手水平确实不高,不过也算经常练的,感觉乒羽除了旋转差异,很多地方都是异曲同工。
改了一年多动作,现在连走路姿势都变形了! 前几天陪媳妇逛公园,媳妇说你走路姿势好怪啊,我说不会啊,然后拍了段视频,我一看真艹了,走起路来肩总是往后摆,而且只有右肩往后摆。尼玛还有这副作用。
看回复时笑惨了 对不住,我也查一回水表
感谢!收吧友的64FX实在太好了 接转的发球再也不会像64那样判断准了仍然吃,搓球也不用担心被海绵莫名其妙地顶飞,可以迅速向铁搓靠拢了;拨球挡球稍微被顶住就一点就出不来质量,可以无脑吸短了;T系胶皮的容错感一点没有,可以苦练防守了;海绵持球感非常稀薄,我多年不用的反手弹击又逐渐成了主要攻击点了;拉出来的球旋转大幅下降,再也不怕回合少了;买毒品的价格,地摊货的体验,你值得拥有。
前两天中国公开赛,香港运动员清一色龙张 不论男女、不论颗粒还是反胶。看来非常之止烧啊,抑或统统是人妖板,哪位高手给指点下?
又见钓鱼二人组协同作案 一个负责钓,另一个负责钓上来拍死,偏偏还有人喜欢被钓。面对白花花的经验我只想说:视频真不错。顺势求个二手直板YEO,带配置最好。家里人请的大仙给批的镇宅神符镇楼。
看完世乒赛烧心又起,真想烧个龙二。 大家有多少是打完纤维又换纯木的,好怀念以前用纯木那种震手的触感和甩球快感,现在用龙张越来越依重反手,好无趣。
【转载】关于乒乓球的脱板时间数据引用 在精英网上看到的一篇挺有意思的帖子,作者是庄周迷蝶,在这里转载一下。物理性实验对运动过程有实质性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动作的本质结构,但是对动作指导意义有限,毕竟再牛的物理教授也未必就能教你打好乒乓。另外强调一点,下文研究的脱板速度针对的是光板和厚度为4MM的正胶套胶胶面的底板,若是反胶目测要远远大于这个数值。好了,正文如下: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e696c102fc7cc47fd89f4d56a014a91d06e0ed1d&urlrefer=ecc4de4c003e39208342bea56c6cba97
【转帖】马凯旋《无处不在的撞击》修订版 博乒网推荐者ancient谨按:《无处不在的撞击》是马凯旋老师关于乒乓基础入门的一篇旧作(发表于《乒乓世界》2006年第10期)。我曾读过若干遍,颇受启发。今年7月1号开始,国际乒联要求正式启用PVC制造的40+新型乒乓球。专业人士试打后的共识是:新材料球无论速度还是旋转,都比传统赛璐珞球有所降低,今后的技术趋势显而易见,力量这个动力元素在技术结构中的比重会有更多更高的要求。个人浅见,就业余爱好者而言,撞击的理念及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入门课,由此想到了《无处不在的撞击》,并在网上请教马老师:在新时代、新条件下,如何看待“撞击”以及撞击与旋转、力量的关系?业余入门如何练习?马老师百忙中抽空对《无处不在的撞击》旧稿进行增删修订,并加《后记》,予以参考,算是对此问题的回应。
有时候想培养个球友真是难 QQ上刮了个直板两面弧圈打法,成天打露天案子 ,自认为水平不错,号称经常有老师指点的球友,原本心想我这破基本功终于有救了,拉到单位一打发现所有动作和技术都不成体系,打起来就是铁塔一座,腰腿纹丝不动,一米八几的个头 重心几乎完全不压,没法练。干脆练多球吧,给他喂球,艾玛这动作,真给练瞎了。于是笑嘻嘻低三下四地给他纠正,结果他还倒不领情,说他老师多牛逼见谁灭谁,他老师不是这么教他的。好嘛先说说他那师傅,直板长胶倒板打法,我上高中的时候这货经常去学校蹂躏菜B学生,偶尔去成人俱乐部都是竖着进去抬着出来,是本地菜鸟届的名人 球友圈的渣子,现在快70了依旧不会攻,只会提着肘子半推半拱的一种进攻方式(原谅楼主依然打不过他)。言归正传,楼主不是一个过度耿直的人,见状也就任其自生自灭了,但轮到他喂我球的时候,就出问题了,不管是在网带还是在底线,长球还是短球,上旋还是下旋,不要说喂到一个点,啊呸!不要说喂到左或右半台,大多数根本都上不了案,不论是让他合力直接发还是弹一下再发都发不出来。开球好好的,喂球就是拧不过来。于是楼主开始一点点教他怎么抛怎么摩擦怎么用腰带怎么压重心去喂球,无奈教了四个晚上合计七八个钟头,就是不会,他自己也学烦了放弃了,目前只能发一种在网前弹起到半高,然后直接霹到底线的下旋,得跳起来才能拉。
【转载】又看见一个有意思的帖子,转来看看,击球小技巧 世界级选手的正手短球技巧1 :处理台内短球要提臀 接正手近网短球时,最重要的是提臀, 将臀部提起,向前跨步。 如果臀部向下坐的话,脚下就无法到位,只能依靠伸展手臂去控制球,这样在回球的时候只能是从下往上挑,不容易打出速度来。因此在上步迎前时,要主动地提起臀部,有一种上半身压住球台的感觉。世界级选手的正手短球技巧2:向前上步时, 步幅要大 ,身体尽量靠近来球 处理正手近网短球的时候,可以先用左脚垫一小步,然后右脚向前大步跨人台内(右手握拍的选手),使身体尽量接近球。当来球离身体较远时,在移动的过程中,右脚不可能一步跨到位,必须用左脚先垫一步,以寻找适当的位置。郭跃发球后上步摆短的过程:用右脚先向后垫了一步,然后再用力向前蹬出去。
水一帖请指教,如何养成注重手感的习惯 每次有人换拍打的时候都会很小心地体会击球感,即使是差不少的拍子也感觉手感不错,落点也更好控制。再换回自己的拍子就又习惯性地piapia起来,实在没心思和耐性去体会手感,以至于手感一直不咋样。各位高手都是如何克服这些心理惰性的,靠自身意志还是教练的鞋底?
简单发一帖求怎么跟生胶长胶练对攻 练着练着就不得不发力拉了,一板比一板累,五板以内就到你死我活的份上了。
只想说一句,很多人看见别人上视频就口不择言满嘴喷粪 除了贬低毫无其他指正提醒等技术方面的内容,你换位思考过别人的感受吗,只有这样才能表现自己吗,这样做对上视频的人及评论者本身有何益处,自己有勇气上个视频让别人指摘一下吗?
【转载】来自博乒网的技术贴,让我反手拨云见日的一篇文章 偶尔看到一个叫--立大志的高人,在对一个贴中对反手拨的精辟看法。这段文字是我看到的反手的推、挡、拨等基础技术的最清晰最规范的分析,对横板反手打基础、实战、发力和防守都有很大意义,尤其是他谈到了对反手拨球的检验标准,实在是振聋发聩。我邀请这个作者单独发帖,惜乎无回信,只好冒昧引用转发。望大志兄见谅。 作者;立大志 横拍的反手的动作主要有挡,推,拨和拉。挡和推其实是一样的,挡的动作小,推的动作大,速度来自“重心的下上起伏”和“大小臂屈展”。挡主要用于防守,推主要用于防守中发力,对应正手挡技术。这两项技术张继科用的非常地到位,主要是其加入了手腕发力,可以拍形更低,旋转更足,所以防守的更铁壁. 拨和拉是一样的,和推挡的区别就是速度来自“蹬转”和“小臂绕大臂的旋转”。拨球,要在略为转腰的基础上,以大臂为轴(大臂要随转腰往前,而不是不动,和正手攻球一样),小臂发力往前(这是拨的定义),形象地说,拨球是在略为转腰启动的基础上,小臂几乎水平略微向上,围绕大臂扫出去的,而不是前后推出去的。这个和正手攻完全镜像,正手攻是蹬转带大臂,然后收小臂击球,反手拨就是蹬转带大臂,然后旋小臂击球。拉球就是该技术的放大版。(有些人反手起下旋没有转腰,也可以,但其中的领肘甩臂也是拨的概念)。这个技术还是张继科最好,而且他的这些技术和反手拧无缝连接,浑然一体。 不难看出,正反手动作其实是高度一致的,但现实中正手好的多,反手寥寥。原因就是拨的动作偏小,很难清晰的看出来;还有就是,运动员练习的时候大多是在推球。动作比较大,看得比较明显的有,水谷孙,波尔和许欣,可以多参考。运动员练习的时候,大部分都是挡和推,2个人对推,速度看起来也很美,但这样的球,都属于借力球。要想反手会主动发力,必须会真正意义上的拨和拉。 推球对练的意义是热身,练多了也是白练。要练习拨球和拉球。 最简单的检验就是,如果反手拨练习,如果你没有感觉到蹬转是动作的开始,基本上都是在推,这样的练习就没有太大的意义,或者说性价比太低。这也是业余反手,几乎没有人能拉球的原因,不是练习不够,而是方法不对。 结束。 另外,根据我的实战体会,我已基本掌握大志所说的拨球,实战中运用的比以前好了很多,对手都反映我的反手拨快了一线。觉得实战中用不好反手拨球的球友可以试试。对反手拉球,我现在不是很着急了,不认为现阶段能在比赛中关键时刻用上。但是拨球,练好后应该能横扫一片,威力可观。今后一段时间,应该继续熟练动作和步伐的配合,落点的控制,节奏的调整,战术的综合。 11.18 就为了这个文章,我要经常顶起。昨天和乒乓今生交流了一下,和他的2个朋友打了几局,挺过瘾的。 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个哥们,横板,实战能力很不错。但是,他的反手不是拨球,都是半拉半撕,我也不知道怎么定义,反正很转,也不用退台。但是练习的时候,他的反手就会被我的拨球压制,如果不是我控制了一下,光凭节奏和力量,我就能顶的他别扭。他也说我反手拨球好,但是也没问我反手压制他的原因。 我本来以为在实战中,我会被他反手给打的比较惨,于是做好了用正手的准备。结果出乎意料,在实战中,他的反手起板很少,即使起来了,也会被我弹打。于是我就坚决靠反手开路。其实我是正手远好于反手的,结果3-2赢了他后,他说我套路简单,就是靠发球后反手弹击一个套路。呵呵呵。 我想说的是,这篇文章给我的反手带来的变化是很巨大的。希望大家都来琢磨体会一下。这个绝对是高人的大作。 2014.1.14 反手拨终于练出样子来了,在练习的时候每个球都用身体含住了,发上了力,球很顶,直板对手最后只能侧推才能压住球。在实战中,对方搓来的球,只要略微冒高,我就能拨起来,突然性、力量和速度都不错。对手都觉得我的反手很凶。 从2011年开始练习规范动作,正手见效缓慢,但是反手一直在慢慢的进步,从入门动作,到腿上发力,到现在的协调发力,动作从模仿孔,到唐,到最后确定为老女队动作。 下阶段目标,反手拨斜线后,能快拨直线。 以上是转载全文,相信吧里已有不少人看过此贴,作者是@变幻巧克力,笔者转载@立大志 的帖子并在实践中验证了说法的正确性,虽然只是以文字的方式体现但个人觉得比较可信,至于最后模仿孔、唐直至女队动作云云则是仁者见仁了。此前个人在反手动作的体会总有一种似是而非之感,命中率一直不是很高,从外观上又找不出什么毛病,读完才明白反手学会主动发力的意义。谁都知道正手攻反手拨是乒乓的基本功,也是弧圈的基础,但是为什么反手是拨而不是攻呢,根本原因其实在于二者动作结构的不同。以正手的练习思路去塑造反手必然导致反手摩擦不足,持球感差的结果,最明显的表现是反手技术以挡和弹击为主,如果反手是生胶、长胶、防弧或者专门弹击的反胶,这很正常,可如果是一款弧圈胶皮,这就很奇怪了,并且这些动作在如今专业训练的条件下使用概率是非常低的。另外反手蹬转动作和格林卡的体侧引拍完全不是一回事,和正手需要蹬转一样,属于发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细细体会。经常有人问业余横板相对于直板有什么优势,我觉得反手拨强大的旋转和稳定性就是最大优势所在。 Ps:就在本人以为反手刚入正轨之际,得了网球肘,目前正在修养,请教资深人士答复为反手发力不当所致,反手练习需谨慎。
调查一下发球时胶皮摩擦球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稳稳地运拍,感觉胶皮或者海绵吃住球之后发力兜想要摩擦的那个点并调整拍型;第二种:在触球的前一瞬间把拍速甩起来,利用拍子的惯性去兜想要摩擦的点,触球后不再刻意发力,只改变拍型。大家一般倾向于哪一种摩擦方式?
有时候正手胶面仿佛布满神经末梢一般 可惜运动细胞不发达,不能每次都保持,而且到现在反手一直没出现过。没稳定球友,导致正反悬殊越来越大。
水一帖,涩改粘后战力暴涨。 最近大半年刚拾起来乒乓,因为各种动作基本都不对,于是收了块2手龙张加0564练动作,正手虽然软了吧唧但是好歹是涩套。如今已然基本成型,天天混球馆找些乱七八糟的人打,正手杀伤差的问题就特明显了,反手冲下旋还不错,对付老球油子也能一板过,但是命中不行,平均6成的命中率,而且时灵时不灵,正手出球没有突然性,高手面前威胁不大。干脆换成40度neo普天3,还能省出来一块05给反手当备用。练球时感觉扯球感差多了,但上台率还不错 ,实战中正手很暴,同样手法拉出来的球速快得多,大部分别人都碰不到,发球搓球也好不少,海绵持球时间短,还可以从容做假动作。除去个人状态因素,实力提升还是非常明显的。400多的05实战效果果然不如70块的红大妈。现在主要担心换回粘套正手动作又被打会原型,毕竟没人指导。
【技术】【转载】德瑞克学球日记原版,放贴吧里慢慢消化 编者按:这是神农人家版主的转贴,该贴以日记的形式详细阐述了乒乓球技术的方方面面,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乒乓球技术贴。篇幅虽长,但内容顶呱呱!有兴趣的球友不妨一看,期聁球友们共学习,同提高!增加对乒乓球活动的兴趣! 本屌按:内容丰富详实,涉及面非常广,慢慢品读能获得很大启发。由于是以日记形式记录,内容难免有点混乱没有次序性,望大家还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欢迎讨论。另外说一点:100楼之前不要插。
野转正的彷徨 自从立志做技宗就逐渐发现了自己的种种技术上的不足,整日思考如何如何改进技术,诚然,进步的滋味让人沉溺其中,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已然失去对乒乓那种原始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渴望。
【技术】【转载】转载技术贴(越往后看越长,如有重复非常抱歉) PART1:8条打球理念 PART2:2眼半盯球法 PART3:基本姿势“五要领” PART4:正反手用腰的简便方法 PART5:“重心先行” PART6:乒乓球上旋球 下旋球和不转球轨迹 PART7: 拉下旋的小技巧 PART8:一个腰腿训练方法: PART9:几个小技巧 PART10:唐建军博士十论 教你怎样提高乒乓球技术 PART11:正手攻球提高篇 PART12:弧圈出手动作的“七字诀” PART13:待补充
晒出你的混搭风 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73b4f511600fedff5e3bdb3dcbabc3493aa9161c&urlrefer=439c7841995bc872e1cc4b75a139150a 骄猛的上衣 尤拉的裤子 喜攀登的鞋 李宁的袜子 耐克的头带 蛾子的底板 挺拔和大妈的胶皮 斯蒂卡的拍套 辉胜的球(这个比较冷) ,现在装备已经齐全,往球馆一杵有没有一种狠专业狠无敌的感觉。
【悲催】装X键宗被干到生活不能自理 平时偶尔有空就去单位打打球,昨晚没人玩,于是就去了一个从没去过的俱乐部打打。 刚开始没人理我,就先和一个大姐练练了一个小时球,都是我防守她进攻。后来来了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把球馆大爷虐个遍,然后一个大爷过来说我动作看着挺标准,和那小伙子打打吧。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 我气沉丹田沉着应战,由于这家伙发球很一般,拉球质量也不高,就是一个稳定,靠着刚练完球完美的手感把他干了个11比3,全程拧挑拉弧圈一板过看起来非常吊炸天,远远超出正常水平。大爷们各种叫好,我表面淡定内心狂喜。 正当我爽的时候这货发现我手里的是龙张0564,想用用试试。我初来乍到也不好意思拒绝,结果他一用就是十来分钟,我坐旁边给晾得透心凉。等我再上的时候四肢无力手脚发软手感全无,更兼说的多练得少基本功极差,连开五局赢了不到10个球,粉墨收场,留下了鲜花插牛粪的一世骂名。
【原创】自建GIF高楼,慢更,随性贴图,自娱自乐。 最近工作有些忙,得闲就更新一下,大伙小阅怡情,发言可以,灌水从简。
求推荐一款适合打球的鞋垫! 俩月蹬坏七八双了,全是右脚鞋垫先破,现在攒了一堆左脚的鞋垫。要是不垫的话很快就会磨起泡来,运动鞋自带的鞋垫实在太抓脚了。
(原创)关于拉球合力的作用方式分析 在下不才,鉴于最近天天练弧圈尝试发一个技术帖,主旨在于帮助那些还在摸索弧圈发力机制的兄弟们尽快找到方向,不要像我一样走这么多弯路,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拉弧圈球的基本发力方式是腿腰臂腕的力量合在一起,这个大家都知道,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蹬腿的力量比较容易施展,跑位不及时的话往往发挥不出来,这项技术多是牵扯到跑位的问题(有时腰部发力也是如此),这里暂不讨论。废话到此为止,接下来步入正题:腰臂腕如何合力。 这里要把臂发力分为两部分:大臂和小臂,大臂发力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爆发性低,且和腰部发力同步作用,这里把它和腰部发力统一归为前向发力(不是指这些发力是绝对水平的,起下旋重心必然有竖直方向上的变化,我们指它的大概方向);小臂和手腕发力爆发性强,持续时间短,虽然在时间段上不完全同步,但为了分析方便也一起归为竖向发力,最后再加以区别。好了,我们现在可以考虑一下,是不是前向发力和竖向发力同时达到最大值的时候就是击球的最佳时机呢? 显然不是,大家都会或多或少感觉到峰值力量击球(不是指使用了几成力,而是指一个正常挥拍动作发力最大的那一个点)并没想象的那么快,那么什么时机才是最佳时机呢?好吧我先喝口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