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thercaesarq heathercaesarq
关注数: 37 粉丝数: 146 发帖数: 9,491 关注贴吧数: 28
转载:知乎关于11 月 17 日江苏盐城海域发生 5.0 级地震相关分析 作者:等风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zhihu.com%2Fquestion%2F499544351%2Fanswer%2F2228316449&urlrefer=50f1e5ed7143f94d25e96d65840370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由网上资料查询可知这次地震是由于南黄海盆地内断层活动引起的,南黄海海域在构造上属于黄海-苏北沉降带,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其北界为千里岩隆起,南界为勿南沙隆起,南黄海由北向南可分为四部分,称为两凹两隆,即北部凹陷、中部隆起、南部凹陷和勿南沙隆起,区内有一系列北东-北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 南黄海海域是长江中下游-南黄海地震带内地震活动强度最大,频度也较高的地区,南黄海盆地内部有若干条区域活动断裂带,在时间上具有约60年的平静期,目前仍处于地震活跃期。 今年8月11日,黄海海域就发生2.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距江苏省边界70公里。 而在十年前的2011年1月12日,南黄海也发生了5.0级地震,不过这次离海岸要远一些。2011年南黄海地震 对南黄海深部构造研究还表明该区域内地震活跃的南部坳陷和勿南沙隆起区均存在显著的地球物理异常,表明地震活动与区域深部构造有关。 东部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作用和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引起的板块边界挤压力和大陆边缘因地形高程差异伴随的重力势能是中国海洋地震的主要驱动力。 整体来说南黄海盆地断层的地震活动为中强水平(5到6级)不会有引发破坏性海啸的风险,但是这也是对华东人口密集区的一大自然灾害威胁。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海域最大地震发生在1981年,521上海南黄海海域地震,震级6.2级,虽然那次地震没有大量的建筑物倒塌,但由于地震的恐慌,不少市民跳楼求生,就造成了上海3人死亡,90余伤。 当然对于这次地震(5级左右),位于江苏近海海域,华东地区震感比较明显,不排除后续还有余震的发生可能性,但是因为该地区的断裂能量限制,出现破坏性大地震的可能性很低,切勿相信网上谣传等。 此外,因为南黄海盆地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海洋油气盆地之一,所以关于这片区域的地震活动和断裂情况我国有很充分的研究,有很多有关南黄海盆地地震活动的论文材料,如果更有兴趣可以多去查阅研究,上面只根据已有资料略叙述一点。 当然对于华东地区威胁最大的依然是郯庐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全称“郯城——庐江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它不仅是一条“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仍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右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郯庐断裂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M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5次,M6.0-6.9级地震11次。 而且郯庐断裂带的活动强度目前来说依然属于较高水平。 当然大家也不必惊慌,目前来说新建的建筑只要不刚好处在破裂过程地面上,对付8级地震垮塌应该是没什么问题,只要大家明白地震避灾常识:地震时切勿乱跑,先找个三角空间躲起来,保护好头部,等摇晃过去以后再到空旷地带避险,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很多在五级或六级地震中的伤亡都是在地震发生时惊慌失措乱跑然后被掉落或垮塌的杂物击中丧生,实际上只要做好正确的避灾动作,地震威胁没有那么大。 参考:《江苏-南黄海地区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孕震构造分析》 作者:李旭东 刘绍文 王丽 参考:百度百科:郯庐断裂带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