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_CR7 核武器_CR7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151 粉丝数: 473 发帖数: 13,179 关注贴吧数: 79
浅谈深烘与浅烘 深焙与浅焙简单的来说,咖啡豆烘焙进入二爆之后会称为深焙,一爆密集至二爆之前会称为浅焙至中深烘焙,颜色也随着越深焙而越接近黑色。 首先来谈谈深焙,讲到深焙,一定要谈到咖啡界的传奇人物-艾弗瑞毕特(Alfred Peet)。毕特先生于1960年代致力于推广重烘焙咖啡(深焙),因为当时烘焙商为了降低成本的原因,而将咖啡豆烘焙至一爆进行中,此时咖啡豆因烘焙而损失的重量约10-15%,比重烘焙还要少10%,也就是为了降低一成的成本,不顾将风味发展未完全的咖啡豆贩卖给消费者(在此并不表示浅焙不好,而是指仅为降成本而不顾风味的行为)。 二次大战后,美国咖啡消费量逐年跃增,当时的烘焙商为了扩大利润,愈烘愈浅,一来可节省工时与燃料费,二来可减少熟豆的失重比。当时,咖啡豆烘到一爆才刚开始,就急着出炉,失重比还不到9%;相较于二爆后出炉的深焙豆失重比高达18%,浅焙豆的利润至少比深焙豆多出一成,这就是早期不肖业者惯用的浅焙赚钱戏法,甚至还变本加厉混入大量日晒粗壮豆。当时的咖啡有多难喝,可想而知,难怪被人耻笑为「洗碗水咖啡」。但消费者早已习于半生不熟的酸涩苦咖啡,为了更顺口,只好多加点水稀释,因此清淡如水的薄咖啡,是当时流行的口味。只要有咖啡因提神就好,不管咖啡像不像酸臭的馊水。这得怪美国军方在大战期间为了保存方便,配给前线官兵的咖啡,不是极浅焙的,就是速溶咖啡。这些人退役后进入社会,很自然地将过度稀释的淡咖啡口味带进职场。战后一、二十年间,美国烘焙大厂佛吉斯(Folgers)、席尔斯兄弟(Hills Bros)倾力推销极浅焙的大罐装咖啡豆(粉),久而久之,民众不知新鲜咖啡是何物,已习于走味咖啡,拚命加糖添奶精一样好喝。烂咖啡充斥是战后的后遗症,欧洲亦有此现象,因为民间全力搞重建,何来余裕论吃喝。这就是当时美国烘焙业只图坐享暴利,没有道德勇气挞伐这股变相的浅焙「A钱」歪风。 因此毕特先生在1966年于美国西岸的旧金山开设毕特咖啡与茶(Peet's Coffee& Tea),坚持使用100%阿拉比卡豆,并且决不贩卖二爆以前的咖啡豆。深焙豆若是烘焙及冲泡的方式正确,可以得到相当甘甜、味道丰富及口感厚实的绝佳咖啡,和大家一般印象中又苦又涩的咖啡完全不同。「毕兹咖啡」不屑当时最流行的半生不熟浅焙豆,改走深度烘焙(deep roast)路线,不管单品或综合豆,皆烘到二爆中后段才出炉,并改用较耐火候的阿拉比卡硬豆做配方,也就是说在「毕兹咖啡」你绝对喝不到二爆前的浅焙豆或罗巴斯塔豆。 毕特先生并教导大家正确冲泡法。他以当时盛行的淡味咖啡的两倍浓度来冲泡,也就是以30公克现场研磨咖啡粉,用法式滤压壶来冲泡360㏄的咖啡,一改过去以10-15公克泡360㏄淡咖啡的恶习。第一次喝「毕兹咖啡」的人,多半会喊出:「哇塞,你要毒死我吗?这么浓!」随后当咖啡在口腔内「开花释香」、经历一场味蕾震撼教育后,便纷纷改口说:「哇塞,浓得过瘾,呛得好爽,甘得润喉!」识货者初期多半是欧洲移民,总算在美国找到琼浆玊液的咖啡。有趣的是,数日不洗澡的臭嬉皮喜欢聚集在「毕兹咖啡」,或坐或卧,彷佛来此接受重焙豆的熏香浴。嬉皮成群赖在店里是「毕兹咖啡」一大特色,虽然馆内臭香兼而有之,但走进「毕兹咖啡」的人,都忍不住要大吸一口气,体验臭中有香、香中有臭的异味世界,包括重焙豆特有的焦香、酒香、咖啡精油香、香蕉油香,以及嬉皮独有的臭袜味与体臭味,可谓香臭交融,百味杂陈! 后来,星巴克的创办人Jerry Baldwin、Gordon Bowker、Zev Sieg也因为爱上毕特先生的咖啡而决定开设咖啡馆,并且一开始还获得毕特的协助,不但提供毕特烘焙的咖啡豆给星巴克贩卖,甚至连一开始店内的摆设都跟毕特咖啡相似。也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初的毕特也就没现在的星巴克,这样大家知道毕特先生对你我的重大影响了吧!!!在此向毕特先生对咖啡的贡献至上最高敬意!!! 再来讲到浅焙,那也要提一提乔治.霍威(George Howell),他曾经于1968-1974年在旧金山居住,也在那时迷上毕特咖啡,后来霍威移居到波士顿,却找不到类似毕特的新鲜烘焙咖啡,既然买不到,那就自己卖,于是在1975年成立咖啡关系(Coffee connection)。 不过毕竟传奇人物就是传奇人物,毕特的重烘焙手法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模仿(据说跟毕特自行改装的烘焙机有关),因此霍威一气之下反其道而行改采浅焙,哪知在"正确"的手法之下,浅焙咖啡豆明亮的果酸风味相当迷人,不同产区咖啡豆风味差异明显,从此霍威就改采浅焙手法在美国东岸大行其道,与美国西岸毕特的重烘焙分庭抗礼。 (后来咖啡关系被星巴克并购,两年内全挂上星巴克招牌,原本一贯的浅焙也被改成星巴克的招牌重烘焙) 其实讲了一堆,重点很简单: 深焙-甘甜、味道丰富及口感厚实 浅焙-明亮的果酸风味,不同产区咖啡豆独特风味明显 同样的在有人喜欢深焙,也有一群人喜欢浅焙,无论深焙或是浅焙,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只要没有不好的味道(如苦、涩、咸等等比较不讨喜的味道),到底何者较佳,就全看个人的口味及喜好啰! 所以博主常说咖啡好不好喝常是个人喜好,而咖啡好坏则是公道自在人心了!
有些好友来访时,问到想喝什么咖啡?有时他们回答“我对咖啡不太懂你随便来点...”于是乎让我想在博客里介绍一些世界的咖啡名品,这些都是行内及咖啡爱好者所推崇的经典咖啡,或许大家已知悉,但是还是想介绍给对它们陌生的朋友。首先介绍世界最大咖啡生产国一巴西,由巴西生产著名咖啡一巴西山多士咖啡。 【品 名】巴西山多士(Brazil Santos Coffee) 【品质分级】:No.2 【烘焙度】 建议烘焙程度中度到深度烘焙(Medium Roast to City Roast) 【等级】佳 【颗粒】★★★较饱满,18-19目 【酸度】★★微酸 【均衡度】★★★★稳定 【风味】中性豆,风味佳,属低酸度咖啡,口感柔滑 【咖啡产区】:巴西圣保罗州(Brazil Sao Paulo) 正如同咖啡、足球及森巴是巴西的代表,而巴西山度士咖啡更可说是巴西咖啡代表中的代表了。“山度士”来自于船运咖啡的港口名,首都圣保罗州四周山谷区所种植的最优质咖啡都以山度士港为集中地,它代表的是巴西优质咖啡的品牌。 一个誉为「咖啡大陆」的世界最大咖啡生产输出国家,约占世界所有产量的一半。尤以从圣保罗州的山多士港出口的巴西山多士(Brazil Santos)闻名,NO.2 Screen 18-19为标准品,在巴西为最高等级(因为NO.1代表毫无瑕疵,这是不可能的。请参考之前博文: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概念(一))。生豆颗粒豆粒大,呈淡绿或为淡黄色,一般几乎都是用来做为调配用;细致的香气,舒适温和的风味,酸味和苦味可藉由烘培来调配,中度烘培香味柔和,味道适中,深度烘培则有强烈苦味,适合来调配混合咖啡。 对于巴西山度士咖啡来说,并没有特别出众的优点,但是也没有明显的缺憾。这种咖啡口味温和而滑润、酸度低、醇度适中、有淡淡的甜味。这些味道混合在一起,要想将它们一一分辨出来,那可是对味蕾的最好考验,这也是许多巴西山度士迷们爱好这种咖啡的原因。正因为是如此的温和和普通,所以巴西山度士靠非适合最普通的烘焙,以及最大众化的冲泡方法。同时,平凡无奇的它也是制作意大利浓缩咖啡和各种花式咖啡的最好原料。山度士咖啡能在意浓咖啡的表面形成金黄色的泡沫,并使咖啡带有微甜的口味。 巴西咖啡中,山度士咖啡是最受人们重视,也最为出名的一种。它就像是一位外表低调、神情淡漠、内心充满激情,脑中满是智慧的朋友,未必会给你带来浓烈得化不开的感觉,却似有似无地,在你需要的时候,陪伴在你身边。使用No.2,18-19目巴西山多士咖啡豆,柔软但强烈的芳香,巧克力口感,显着香草甜味,均衡酸与厚实Body,最后则是连绵不绝的余韵。 巴西山度士咖啡如极具韵律、奔放热情的桑巴舞及热闹狂欢的豪年华会一样,彻底融入巴西人的血液当中,充满拉丁风情的色彩,所呈现的风味无不拨弄着咖啡爱好者的心弦,让人回味无穷。但巴西山度士咖啡不像巴西人那样豪放外张、富表现力,而是以另一种温和、清爽、调和的风味来征服咖啡爱好者的心,它没有特别出众的优点,也没有明显的缺憾,谨守中庸之道。 喜好巴西山度士咖啡的人,像是把它当成一位含蓄内富内涵的朋友,它虽未能给予你浓烈的热情,但似有似无地,在人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总会随时陪伴在你身旁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