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扯紧风☜别浪 醋溜人生Z
为何无心之言最伤人?因为天底下没有什么所谓的无心之语只有不小心说出口的有心之言
关注数: 3 粉丝数: 69 发帖数: 2,450 关注贴吧数: 37
#剑来[超话]# 第五百九十二章 境界于我无意思 第五百九十三章 有朋自远方来 看点【脉络】理理每个人在这场风波中的大致脉络,会有部分猜想。 宁姚的脉络。可能和近期有些书友觉得宁姚形象太单薄有关(我猜的),所以这一场风波主要在完善宁姚这一人物形象,相比起来陈平安在其次。风波的开始在林君璧对宁姚的打量,已经有些不合礼数,但是当陈平安出声警告以及宣誓主权的时候,林君璧依旧不买账,之后才是宁姚出声以及出手,对于宁姚来说,中土神洲天才也好,剑气长城三关也罢,都不是值得自己上心的事情,但是对自己的打量,以及对陈平安的回敬,就不是宁姚可以忍的事了,与陈平安处处看人心,讲理求无错不同,宁姚的脉络很简单,你惹得我不爽,那我就要出手打你,当然出手要有名,所以就有了宁姚关于三战礼敬的话。当然聪明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半真半假的场面话,真的地方在于,公平公开的三场对战本身就算是一种尊敬,以剑气长城剑修的杀力之强,外乡人赢了,自然可以赢得剑气长城对强者的尊敬,有资格走上城头甚至远去南边战场,输了,则是一种提醒,修为尚浅杀力尚弱,那就好好掂量掂量,别走上了城头没杀妖,反而被妖族摘去了头颅。假的地方就不用说了,正如一众年轻剑修所想,我们其实就是想给个下马威顺便看个乐呵。但这两点其实并不冲突。 而林君璧的脉络,需要分开来看。说实话前一段我比较费解,林君璧自认修道是天才,下棋布局也有一手,所以把同行人甚至是剑气长城都当做了可以摆弄的棋子,因为长久处于这种姿态和心态。林君璧不喜欢那种发生意外又孤立无援的状态,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不喜欢意外,还要回顶陈平安一句,大概就是为了面子上过得去,结果让自己身入险境,这不是蠢,就是头铁了。之后,林君璧思虑再三,最好的选择也是直接认输,但认输之后,林君璧又进行了一番令人窒息的操作,叫了一声宁姐姐,扣了一个外乡人到剑气长城就要谨言慎行的脑子。当然这与宁姚的两次问话有关,但宁姚问话自有底气,林君璧的这一顿操作,除了又惹得宁姚逼自己出剑,没有任何其他效果,绕了一个圈,结果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认输,起码还显得硬气一些。 后文其实有解释,就是林君璧是故意引宁姚出剑,结合前后脉络,林君璧的想法应该是这样,回怼陈平安,是为了自己天才的面子,惹得宁姚出言逼迫,是一个意外,林君璧别无他法只能认输。之后又改变主意,所以再次言语相激使宁姚出剑。从结果来看,林君璧道心没有被毁,还被宁姚指点了一下,似乎已经很不错,但纵观全程,则错漏百出。不提林君璧一句话把自己置于孤立无援之地,若是宁姚一开始就不给林君璧选择,直接出剑呢,若是宁姚出剑不是为了指点,而是真正要给林君璧一个教训,甚至干脆直接毁掉林君璧的本命飞剑和道心呢?这些对于林君璧来说都是不可控因素,但林君璧很幸运,得了一个不错的结果,所以陈平安才会一语点破,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潜在意思是,你能有如今这一个好的收场,不是因为你行,而是我媳妇不跟你计较,还好心指点了你一番。而这正是陈平安真正恶心到林君璧的地方,只是在旁边看戏,最后就可以居高临下地评判。当然若是看着好说话实际上有时候很不好说话的陈平安亲自出手,林君璧的下场只会更凄惨,只不过他自己不清楚罢了。 所以有望走上文庙副教主之路的国师,学问自然有,也懂得如何教自己的弟子,可收徒的眼光是真的不怎么样,林君璧有样学样,暂时也不过是学了一个皮毛,当自己深陷棋局之中,连一个好的出路都难以找到,这与林君璧尚且年轻也有关系,所以在边境眼里,这群人再怎么天才,也真就是一群小孩过家家,毕竟无论什么天才,也得先活过最脆弱的时候再说。林君璧自认陈平安为对手,可惜陈平安压根就不会把这个十几岁的愣头青放在心上。之后孙巨源的无力吐槽就很好理解,本以为来了一群中土神洲的天才,下榻在自己的府邸,能让自己也涨涨脸面,殊不知这群所谓的天才只是一群小鸡崽子,自己不颜面扫地就算烧高香了。【陈平安与范大澈】范大澈与陈平安争了一顿,又当了一回出气筒,算是勉强走进了陈平安的圈子,但真正被陈平安接纳,还是在范大澈问出那句“不如陈三秋”之后,正如孙巨源所说的那样,哪怕陈平安刷小把戏挣钱,脸皮厚蹭酒,这都不妨碍陈平安是个真正的好人,就像陈平安刻章时小算盘打的蛮响,也依旧会毫不犹豫送给晏琢那枚印章一样。所以范大澈只要不是真傻,当然也希望能真正成为陈平安的朋友。在那之后,陈平安才愿意帮助范大澈破境,一次是以帮酒铺宣传为理由,一次是叮嘱范大澈别等着陈平安上门找,两次都能让范大澈安心接受自己的帮忙。这就是陈平安的聪明了。 这段插曲从剑来来看当然算不得多么重要,但是比较有意思,比起猜剧情猜天下大势,这种小的为人处世,其实才真正能让我们学到不少的东西,就像被众书友调侃了不知道多少次的马屁山山主,那本身就是说话的学问和艺术。【有朋自远方来】光头的金身小人,很多书友都预测到了,也实锤了“众筹型作者”陈政华。小人出现的顺理成章,细想之下,陈平安从不曾失去道德在身的圣人气象,未尝不是一个伏笔。 和朋友不同,金身小人因为就是陈平安的内心显化,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陈平安自己,所以对陈平安来说,就像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知心人一样,所以当金身小光头归来的时候,心境已经如年迈老僧的陈平安,才会兴高采烈地表现出少年的一面。只是不是所有离别,都能再见。 比如爹娘,比如齐先生,比如春水秋实,比如当年的顾璨。 所以才会有那句美好的祝愿: 愿你走过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以上,偷于新浪~祭上草。
1 下一页